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户家庭体育消费影响因素与政策建议——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实证分析
1
作者 张巍 徐鑫 周结友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7,共10页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中超过2万户农户家庭的收入、资产和消费数据,借助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工具,对中国农民家庭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研究。研究发现,收入、资产、工作类型和居住地均会影响农户家庭体育消费,具体而...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中超过2万户农户家庭的收入、资产和消费数据,借助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工具,对中国农民家庭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研究。研究发现,收入、资产、工作类型和居住地均会影响农户家庭体育消费,具体而言:(1)收入增加会促进农户体育消费,且收入弹性大于1,表明体育消费对农户而言是高档品。从细分类型看,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体育消费促进作用显著,但工资收入和务农收入无显著作用。(2)资产规模同样正向促进农户体育消费,5种细分资产类型均正向促进农户体育消费。(3)从城乡比较看,工资收入会显著促进城镇家庭体育消费,农业收入会显著降低城镇家庭体育消费;土地资产显著促进农户体育消费,但对城镇家庭没有影响。(4)户主从事非农工作和进城生活(务工)均会显著增加家庭体育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消费 农户家庭 微观数据 量化研究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城乡视角测度与分解多维相对贫困——基于双界限法分析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
2
作者 刘丽影 钱铖 +2 位作者 芮东升 毛璐 刘思佟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131-135,共5页
运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双界限法分别对城市和农村地区贫困进行测算与分解。结果表明,从各指标的贫困发生率来看,2018年全国受教育年限、慢性病以及自评健康状况指标的贫困发生率较高,成为除收入外影响贫困的重要因... 运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双界限法分别对城市和农村地区贫困进行测算与分解。结果表明,从各指标的贫困发生率来看,2018年全国受教育年限、慢性病以及自评健康状况指标的贫困发生率较高,成为除收入外影响贫困的重要因素。随着k值增加,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贫困发生率与多维贫困指数呈下降趋势,平均剥夺份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k=3/9为例,农村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为56.60%,平均剥夺份额及多维贫困指数分别为0.473 0和0.267 7,城市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为30.91%,平均剥夺份额及多维贫困指数分别为0.483 2和0.149 4;从指标分解来看,城市多维贫困中贡献率排前三位的为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均收入以及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7.50%、24.43%、6.65%,农村多维贫困中贡献率排前三位的为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均收入以及做饭燃料,分别为51.56%、14.41%、11.69%。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多维相对贫困的深度和广度均高于城市家庭,不同维度指标对城乡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各有差异。由此可得,教育的不平等最容易导致家庭多维相对贫困,要解决城乡多维贫困的核心问题,应优先解决教育致贫问题。收入依旧是影响城乡多维相对贫困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双界限(AF)法 多维贫困指数 测度与分解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 城乡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金融风险资产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降斌 张洪建 杜思宇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3-10,共8页
通过运用2012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Logit二元相应模型,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影响家庭金融风险资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收入、受教育程度、性别对持有家庭金融风险资产产生正相关关系,而风险态度则对其呈负相关关系。其结论对... 通过运用2012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Logit二元相应模型,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影响家庭金融风险资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收入、受教育程度、性别对持有家庭金融风险资产产生正相关关系,而风险态度则对其呈负相关关系。其结论对国家政府积极引导家庭居民如何对资产进行更有效的配置具有建议性作用,并对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金融风险资产 LOGIT模型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地区网络金融服务使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福建省部分地区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林萍 张丽金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64,共5页
论文的研究基于福建省部分农村地区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应用技术接受模型,分析农村地区居民使用网络金融服务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农民角度,受教育水平、感知有用性、使用能力影响显著;从非农民角度,性别、感知有用性、经济成本... 论文的研究基于福建省部分农村地区农村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应用技术接受模型,分析农村地区居民使用网络金融服务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农民角度,受教育水平、感知有用性、使用能力影响显著;从非农民角度,性别、感知有用性、经济成本、金融服务产品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金融服务 农村地区 调查数据 实证分析 福建省 分地 中国互联网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查显示中国家庭比美国家庭更富创业精神
5
《稀土信息》 2012年第7期40-40,共1页
在近日举办的“2012年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成都研讨会”上,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2》。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家庭比美国家庭更富有创业精神,中国拥有工商业项目的家庭总体比... 在近日举办的“2012年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成都研讨会”上,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2》。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家庭比美国家庭更富有创业精神,中国拥有工商业项目的家庭总体比例为超14%,这一比例是美国的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家庭 创业精神 中国 显示 总体比例 国民经济 调查报告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城市化对中国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戴永吉 王志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6-73,共8页
研究目的:考察中国半城市化现状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半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半城市化水平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成明显负... 研究目的:考察中国半城市化现状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半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半城市化水平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成明显负相关,半城市化程度越高,农村土地有效利用就越低。研究结论:半城市化现象的突出后果就是土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即农村人口的减少并没有带来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提出在半城市化背景下,要改变土地利用水平不高的问题,其前提是解决好城市化中的农民工问题,要让只是名义农民的农民工真正进城,实现农民工权益保障与农村土地配置优化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半城市化 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虞晨阳 《现代金融》 2016年第3期39-41,共3页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调查对全国8438户家庭的调查数据,从家庭需求角度出发,了解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基本特征,研究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因素,重点考察文化程度以及互联网的使用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程度...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调查对全国8438户家庭的调查数据,从家庭需求角度出发,了解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基本特征,研究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因素,重点考察文化程度以及互联网的使用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与风险金融资产选择呈非线型关系,而互联网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家庭的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度。因此,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和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等途径可以推动家庭金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产选择 家庭风险 金融资产投资 金融市场改革 文化程度 调查数据 家庭调查 投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影响——基于数量与质量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文亭 李闻涛 +1 位作者 郑晶如 张一平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44,共17页
论文基于农地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视角,利用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影响,并系统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农地流转数量上,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 论文基于农地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视角,利用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影响,并系统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农地流转数量上,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农地转入与转出概率,在农地流转质量上,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农地有偿流转,且有利于农地长期流转。进一步分析,采用工具变量条件混合回归(CMP)方法克服数字普惠金融的内生性问题,并结合Heckprobit模型和Eprobit模型纠正样本选择性偏差,经过替换解释变量、控制地区与时间交互固定效应等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业生产投资、非农就业与信息互动推动农地流转市场发育。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地形起伏度小的地区,且对于高人力资本农户与非正式规范较弱的村庄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地流转市场发育 有偿流转 长期流转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测衍生金融交易数据需求国际研讨会在我院成功举办
9
作者 李红涛 白蔚林 《征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9月27日至29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际金融中心(IFC)共同主办、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承办的“监测衍生金融交易数据需求国际研讨会”在我院成功举办。总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阮健弘一行,
关键词 国际研讨会 交易数据 衍生金融 成功 监测 中国人民银行 国际金融中心 调查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庭无风险资产占比高达75.68%
10
《新财经》 2012年第6期22-23,共2页
5813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Surveyand Research Centerfor China Household Finance)发布全国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基于全国25个省、80个县、320个社区共8438个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汇... 5813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Surveyand Research Centerfor China Household Finance)发布全国首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基于全国25个省、80个县、320个社区共8438个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形成,涉及家庭收入、资产、负债等各个方面,首次对当前我国家庭金融的基本状况作出客观反映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风险资产 中国家庭 抽样调查数据 家庭金融 《报告》 汇总分析 家庭收入 负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中国家庭发展报告:城乡医养结合需求较大
11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10期19-19,共1页
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用真实的调查数据反映了中国家庭发展的基本状况,凸显了家庭规模小型、城乡养老照护和医养结合需求较大等特点。
关键词 中国家庭 家庭规模 调查数据 农村老年人 慢性疾病 椎间盘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创业新曙光
12
作者 周玉洁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3期149-151,共3页
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和2019年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低收入家庭非农创业的影响及机制,并得出研究结论: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各维度均显著促进农户非农创业,其中数字化程度对农户创... 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和2019年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低收入家庭非农创业的影响及机制,并得出研究结论: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各维度均显著促进农户非农创业,其中数字化程度对农户创业的发生比影响最大;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农户社会资本、扩大家庭金融可得性从而促进农户非农创业,最终根据以上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户创业 金融可得性 普惠金融指数 农户社会资本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农村低收入家庭 数字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家庭资产配置与消费升级 被引量:6
13
作者 夏帅 疏爽 谭黎阳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0,共17页
数字经济是驱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与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的关键力量。将数字经济与金融资产因素引入Kongsanmut包含非位似偏好特征的效用函数,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机理,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2019年的四轮追... 数字经济是驱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与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的关键力量。将数字经济与金融资产因素引入Kongsanmut包含非位似偏好特征的效用函数,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机理,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2019年的四轮追踪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驱动了家庭消费升级,对消费层次较高的家庭影响尤其明显,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影响家庭资产配置特别是促进无风险金融资产持有驱动了消费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家庭、拥有自有住房家庭、户主已婚家庭、户主具有党员身份家庭、户主年龄在37岁及以上家庭、“胡焕庸线”东南侧家庭以及东部家庭,其数字经济的驱动效应更强。因此,应加大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因地制宜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资本市场运作机制,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家庭资产配置 消费结构 家庭消费升级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女数量、生育政策与家庭负债:来自CHFS的证据 被引量:19
14
作者 邓鑫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93,共14页
本文讨论未成年子女数量对家庭负债的影响。改进后的跨期量质权衡模型预言了未成年子女数量与家庭负债间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相关性可通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的微观数据得到证实。为进一步识别未成年子女数量与家庭债务间的因果关系,... 本文讨论未成年子女数量对家庭负债的影响。改进后的跨期量质权衡模型预言了未成年子女数量与家庭负债间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相关性可通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的微观数据得到证实。为进一步识别未成年子女数量与家庭债务间的因果关系,以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作为自然实验并使用倾向匹配得分-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估计,发现有新生子女的家庭平均债务水平更高。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新增一胎家庭和城镇家庭的负债受到新增子女的影响更加明显。产生上述因果关系的机制在于新生子女导致家庭消费支出增加和家庭资产的重新配置,并因此增加了家庭债务。若中国家庭普遍存在对负债的厌恶,则本文的分析结果部分地解释了近年来中国生育率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负债 未成年子女数量 生育政策 双重差分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双重属性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于多维减贫视角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成明 李大铭 董志勇 《农村金融研究》 2023年第4期9-22,共14页
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双重背景下,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减贫作用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工作重点。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借鉴A-F方法构建多维贫困状态指标,分析了数字金融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 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双重背景下,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减贫作用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工作重点。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的面板数据,借鉴A-F方法构建多维贫困状态指标,分析了数字金融对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显著减少了农村家庭陷入多维贫困状态的概率,促进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制分析发现,缓解信贷约束和信息约束是其重要渠道,数字金融兼具数字普惠和金融普惠的双重属性。进一步而言,从地区宏观禀赋看,数字金融在传统金融可及性较低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较好的地区多维减贫效应更明显;从家庭微观禀赋看,数字金融的多维减贫效应在户主较年轻和户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中更明显。论文的政策启示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积极推进数字金融发展,更好发挥其对农村家庭的多维减贫效应,同时重点关注传统金融可及性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地区,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和低学历群体的培训教育,增强数字金融普惠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多维贫困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正
16
作者 《中国科技论坛》编辑部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0,共1页
本刊2024年第4期文章《数字经济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实证分析》的微观数据来源应为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库。
关键词 多层线性模型 微观数据 居民收入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 影响效应研究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贷配给与贫困代际传递--以CHFS安徽省样本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艳华 程琦 辉敏敏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89-195,共7页
基于信贷配给对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机理、安徽省农村信贷配给程度的现实状况和历史变迁,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样本数据,筛选安徽省农村贫困家庭,且将其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信贷配给对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结果发现... 基于信贷配给对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机理、安徽省农村信贷配给程度的现实状况和历史变迁,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样本数据,筛选安徽省农村贫困家庭,且将其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信贷配给对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结果发现:信贷配给具有引发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宏微观双重机制;安徽省农村信贷配给程度较高;安徽省农村贫困存在显著、严重的代际传递现象,信贷配给对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增加农村信贷资源的有效供给,降低农村信贷配给程度是有效阻断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配给 贫困代际传递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