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学校体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为何、何为和如何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珂 乔石磊 吴安月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7,70,共14页
学校体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是促进中国特色体育学发展的必然回应。基于建设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阐发了中国学校体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价值意蕴。基于价值论、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探析中国学校体育自主知识体系为:关注学生全面... 学校体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是促进中国特色体育学发展的必然回应。基于建设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阐发了中国学校体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价值意蕴。基于价值论、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探析中国学校体育自主知识体系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民性立场;强化学校体育教育实践的科学性阐释;回应学校体育时代发展的实践性问题;深化知识体系包容性增长的独特路径。认为,中国学校体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应聚焦人民中心价值理念,加强学校体育理论与思想的历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体育思想,增强学校体育知识生产的内生动力;深化学校体育实践认识,夯实学校体育知识体系的本土供给;汲取国际学校体育经验,促进学校体育知识内容的开放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校体育 自主 知识体系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校体育价值立场的钟摆化演化 被引量:7
2
作者 施芳芳 戴敬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2-76,共5页
结合相关时代背景,研究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价值立场的演化。结果发现:中国近代以来的一百年余年时间里,中国学校体育价值立场的国家本位和个人本位不断循环替代,运动轨迹钟摆化。鸦片战争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学校体育价值... 结合相关时代背景,研究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价值立场的演化。结果发现:中国近代以来的一百年余年时间里,中国学校体育价值立场的国家本位和个人本位不断循环替代,运动轨迹钟摆化。鸦片战争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学校体育价值立场基本是国家本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新中国建立,中国学校体育价值立场转向个人本位;新中国建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学校体育价值立场基本是国家本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2011年),中国学校体育价值立场转向个人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校体育 价值观 价值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校体育智慧系统的整体思考与构建 被引量:44
3
作者 吴键 袁圣敏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46,94,共8页
中国学校体育智慧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学校锻炼、学生家庭锻炼、学生运动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教师评课五个方面。其中,运动负荷监测系统关注学生有效运动;学生家庭锻炼指导系统实现家校间优势互补的互动教育模式;学生运动竞赛分... 中国学校体育智慧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学校锻炼、学生家庭锻炼、学生运动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教师评课五个方面。其中,运动负荷监测系统关注学生有效运动;学生家庭锻炼指导系统实现家校间优势互补的互动教育模式;学生运动竞赛分析系统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内生动力;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促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体育优质课直播评价系统实现课堂教学的量化评价。以上各个子系统通过云平台的连接,形成全国范围内学生和教师的大数据库,智能化为学生匹配课程和锻炼方案,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学校体育智慧系统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质,整体推进学校体育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校体育 智慧系统 整体构建 运动监测 运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入选论文情况综述
4
作者 孟凤芹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第2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凸显“学校体育改革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主题。大会参会人数多,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明显增多;会议内容丰富;入选论文主题突出鲜明,研究方法特征显著;论文作者从地区、部门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体育教... 第2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凸显“学校体育改革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主题。大会参会人数多,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明显增多;会议内容丰富;入选论文主题突出鲜明,研究方法特征显著;论文作者从地区、部门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体育教育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学校体育 体育改革 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走进学校体育理论——《中国学校体育基本理论研究》评析
5
作者 吴梦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70,共1页
当前,学校体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大家普遍认识到,强化学校体育是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2016年,我国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力图改善学校体育在教育事业... 当前,学校体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大家普遍认识到,强化学校体育是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2016年,我国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力图改善学校体育在教育事业中相对薄弱的地位。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基础理论的支撑,对我国几十年来学校体育理论与现实的研究,将为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起到深刻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理论 中国学校体育 基本理论研究 体育理论研究 邵伟 教育事业 指导思想 国务院办公厅 矛盾分析 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胜任力在中国学校的新内涵及其实践 被引量:13
6
作者 维罗妮卡·博伊克斯·曼西利亚 戴伟·威尔逊 +2 位作者 滕珺(译) 安娜(译) 徐紫霄(译)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85,共12页
全球胜任力是全球化时代每个人的必备素养,但中国学校如何理解这一概念,如何实践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尚未可知。研究者在中国四个城市开展行动研究,通过深度访谈、设计活动、课堂观察、分析学生作业和学习成果、参与式的编码,详细记录了... 全球胜任力是全球化时代每个人的必备素养,但中国学校如何理解这一概念,如何实践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尚未可知。研究者在中国四个城市开展行动研究,通过深度访谈、设计活动、课堂观察、分析学生作业和学习成果、参与式的编码,详细记录了中外教师对全球胜任力教育的意义解读以及实践。在中国本土语境下,全球胜任力的内涵应该被重新界定为:在自我修炼的同时,努力改善世界。全球胜任力被视为终身的、通过与世界的日常交往来塑造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过程,即“做人”的过程。培养全球胜任力涉及挖掘学生在知识和道德两方面的潜能,需要在长期形成的文化偏好中不断滋养。全球胜任力在中国课堂实践中表现出丰富的样态,既通过以物喻人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美德与世界的关系,又鼓励学生直接写下自己的想法并勇敢与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在差异中倾听与沟通。中国背景下的全球胜任力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机遇,不仅强调合作沟通、自我表达、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等能力,帮助年轻人为适应东西文化交融的多极世界做准备;同时强调道德、社会、非认知学习目标和其他相关美德,这丰富了全球胜任力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胜任力 中国学校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哲学与精神哲学: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历史考察与演变范式 被引量:13
7
作者 潘瑞成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9-384,共6页
借助文献资料、历史钩沉、文化叙事和理性思辨的研究方法,对先秦、封建社会、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思想演变进行系统梳理,从道德哲学和精神哲学视域阐释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范式,最后,制定当下学校体育教育思想演化澄明... 借助文献资料、历史钩沉、文化叙事和理性思辨的研究方法,对先秦、封建社会、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思想演变进行系统梳理,从道德哲学和精神哲学视域阐释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范式,最后,制定当下学校体育教育思想演化澄明的道德与精神应然性。研究认为,中国学校体育思想按照文武兼修→文武兼备、学以致用→军国民体育→自然主义→劳卫制→多元化逻辑进路演化。学校体育教育道德缺场补偿需要构建崇高的道德生命、博爱从善的道德伦理、公平正义、社会大同的道德意识,学校体育精神价值追求与重塑应当从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克己复礼为仁"的精神形态,以及乐观豁达的自信精神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校体育 教育思想 道德哲学 精神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几个问题的思辨 被引量:25
8
作者 朱丰诚 《体育学刊》 CAS 1996年第1期43-46,共4页
现在,各条战线都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着.作为教育战线一员的学校体育工作者,也在努力进行着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多种理论、设想、建议都提出方案计划实施,正在进行.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气氛,很好的形势.但是,与此同时,... 现在,各条战线都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着.作为教育战线一员的学校体育工作者,也在努力进行着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多种理论、设想、建议都提出方案计划实施,正在进行.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气氛,很好的形势.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如改革的方向和有关的概念,理论问题,需要加以研究、讨论和明确,不然将会对改革和发展,产生误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校体育 改革和发展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特色 终身体育 课余训练 终身教育 体育体系 学校体育工作 全民健身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校体育考察团访日见闻
9
作者 龚培山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18-20,共3页
国家教育委员会派遣中国学校体育考察团赴日考察普通大学体育教学情况。团长药元林、秘书长朱丰诚、团员有田继宗、龚培山、马中华、孙增礼、张宝琨、黄向东及翻译于展。访日分两个阶段,完成两项任务:
关键词 中国学校体育 大学体育教学 运动项目 国家教育委员会 孙增礼 体育大学 课外体育锻炼 体育教育 培山 继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来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
10
作者 朱绍彬 高凤山 +1 位作者 杨改生 赵建强 《体育文化导刊》 1993年第4期28-30,共3页
人类历史的发展面临着世纪之交,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迎接21世纪,成为各个行业着力探讨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中国学校体育怎样迎接21世纪,应采取何种战略和对策,答案只能到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去寻找。历史不可以重复,但却有规律可循。
关键词 21世纪 学校体育发展 中国学校体育 发展战略 人类历史 中国近现代 课题 启示 新文化运动 革命根据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校体育青年学者的使命
11
作者 王占春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50-51,共2页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春暖花开的季节,全国学校体育青年学者们,云集古城汴京,共同研讨为21世纪培养社会主义需要的人才问题。我受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和今天到会的两个学会的领导的委托,向本次...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春暖花开的季节,全国学校体育青年学者们,云集古城汴京,共同研讨为21世纪培养社会主义需要的人才问题。我受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和今天到会的两个学会的领导的委托,向本次研讨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校体育 学者的使命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体育课 体育体系 研讨会 学校体育工作者 社会需要 中国教育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联合举办“美国著名体育教学理论专家西登拓扑先生讲学及体育教学研讨班”
12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美国著名体育教学理论专家西登拓扑先生讲学及体育教学研讨班” 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逻辑、特征与发展路向
13
作者 卢从生 史兵 刘锋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1,共6页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学校体育作为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基本特征以...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学校体育作为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基本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向。首先,本文从逻辑理路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价值逻辑为提升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现代性,理论逻辑为马克思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呈现,实践逻辑为满足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当下迫切需求。其次,分析了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包括人民性、创新性以及育人性。最后,探讨了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未来发展路向。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学校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构建“体教融合”创新共生体发展模式、发展中国特色化学校体育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中国学校体育 体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中的“五育并举” 被引量:17
14
作者 查萍 梁凤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
历经四个发展阶段,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三育全面发展”拓展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是中国教育在新时代面对人才培养的现实主题,是应对新征程中国教育的发展要求而进行的目标拓展和改革举措。研究发现,从中国式学校... 历经四个发展阶段,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三育全面发展”拓展成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是中国教育在新时代面对人才培养的现实主题,是应对新征程中国教育的发展要求而进行的目标拓展和改革举措。研究发现,从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视角来看,“五育”中的体育是一个极具特殊性的教育和学科,它在功能上与德育、智育、美育及劳动教育有着深刻内在的结构性联系,因此它具有与其他“四育”可以深入融合共育的广泛可能性。鉴于推进“五育并举”过程中会遇到的结构性障碍与困难,分别提出了体育与其他“四育”并举并进的途径与方法,推进体育成为“五育并举”的主渠道、主战场和主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并举 发展阶段 全面发展 教育方针 德智体美劳 中国学校体育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教育家精神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程斯辉 刘立德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6,共6页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党和国家倡导教育家办学的新要求、具体化表现。新中国著名大学之著名校长是新中国教育家的代表,他们具有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他们所拥有的教育家精神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是高等教育高质量...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党和国家倡导教育家办学的新要求、具体化表现。新中国著名大学之著名校长是新中国教育家的代表,他们具有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他们所拥有的教育家精神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一种精神支柱。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以其优良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怀、崇高的办学理想、坚守教育规律的品质、办学治校的管理智慧、直面困难敢于担当的勇气为当今高校管理者治校办学树立了榜样。如何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机制,为生成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创造有利条件,是一个需要全社会进行思考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著名大学校 教育家精神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汉学 陈琼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4,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著名大学校长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杰出领导者和卓越教育家,在办学理念、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影响至深,尤其是他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著名大学校长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杰出领导者和卓越教育家,在办学理念、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大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影响至深,尤其是他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有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其教师队伍建设思想的理论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描就教师队伍的政治底色;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锚定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选聘与培养结合,突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双重路径;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融通视野;教学与科研相辅,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发展思路;质量与数量统一,把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诉求;注重团队建设,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逻辑;理论与实践结合,彰显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论;物质与精神兼顾,着力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保障。审视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思想智慧,对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著名大学校 教师队伍建设思想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国情、路径、课题与发展 被引量:25
17
作者 毛振明 彭小伟 胡庆山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3,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论述,它是指导各条战线对自身发展理念、道路、经验、成果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发展的最精辟、最高屋建瓴的思想与方法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校体育取得巨大成就,它的发展也是中国式的学校体育...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论述,它是指导各条战线对自身发展理念、道路、经验、成果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发展的最精辟、最高屋建瓴的思想与方法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校体育取得巨大成就,它的发展也是中国式的学校体育现代化,其发展路径与方法必然具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和“体育强国”的基本特征。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和“体育强国”的视角审视中国式的学校体育现代化,归纳出以下八个基本特征:党的领导性、困难艰巨性、素质教育性、公平全体性、民族文化性、改革创新性、终身基础性和竞体提高性。对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国情背景、独特路径、面临课题和未来发展进行充分研讨,旨在丰富中国式学校体育现代化的内涵,促进其更鲜明的特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学校体育现代化 立德树人 素质教育 增强体质 终身体育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体教融合 竞技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学教育的多重影响——基于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办学实践的分析
18
作者 张亚群 周堃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4,共11页
出国留学是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群体成长的重要路径,对其办学实践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育人理念上,主张培养通专结合的人才;在办学实践中,强调学科协调发展,培植新兴学科;注重延揽优秀人才,促进师资发展;学术管理强调教学与研究并重,... 出国留学是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群体成长的重要路径,对其办学实践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育人理念上,主张培养通专结合的人才;在办学实践中,强调学科协调发展,培植新兴学科;注重延揽优秀人才,促进师资发展;学术管理强调教学与研究并重,开放自主;文化建设坚持中西会通,古今相济。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已取得巨大成就,出国留学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施教育强国战略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仍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 中国著名大学校 留学教育 办学实践 教育家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发展考释
19
作者 张玉宝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42,共12页
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创设于1908年(清光绪戊申年),历时约33年,培养女子体育师资千余人,期间两次中断又相继维系,经历多次战争摧毁又得以重生,开中国女子体育专业教育之先河。但现有研究对该校创办时间、创办人、学校称谓、修业年限等基本... 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创设于1908年(清光绪戊申年),历时约33年,培养女子体育师资千余人,期间两次中断又相继维系,经历多次战争摧毁又得以重生,开中国女子体育专业教育之先河。但现有研究对该校创办时间、创办人、学校称谓、修业年限等基本信息缺乏深入考证,致使体育史教材、各类辞典对其介绍存在诸多错误。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互证等方法,对该校诸多存疑问题进行考证,并从学校名称、创设时间、负责人变化、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梳理了该校的发展历程,以期再现该校百年前发展的真实样态,展现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工作者为女子体育教育事业奋斗的心路历程,为中国体育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学 体育教师教育 培养培训机构 中国女子体操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壮五十年——中国社会及学校体育简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崔晋静 《体育文化导刊》 1998年第6期27-28,共2页
体育的目的在于增进体质,而体质的增进则离不开基本的教育。这种教育就是我们人所共知的体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真不愿意出现体质之堕落,则其体育就必须大力开展。其中学校中的体育就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发展。然而,在中... 体育的目的在于增进体质,而体质的增进则离不开基本的教育。这种教育就是我们人所共知的体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真不愿意出现体质之堕落,则其体育就必须大力开展。其中学校中的体育就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发展。然而,在中国的教育历史中,并没有自觉而完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五十年 毛泽东 体育教育 高水平竞技运动 中国社会 体育锻炼 中国学校体育 健康第一 文化大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