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著:中美社科学术体系的比较与展望
1
作者 黄宗智 赵珊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3,248,共12页
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是推动学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对此,国外先进经验有一定参考价值。在社会科学学术体系中,美国形成了以投入三四年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再加上六七年的后续研究的重量级专著传统。它固然存在广泛偏重主观理论... 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是推动学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对此,国外先进经验有一定参考价值。在社会科学学术体系中,美国形成了以投入三四年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再加上六七年的后续研究的重量级专著传统。它固然存在广泛偏重主观理论过于客观经验研究,偏重建构理想化的、逻辑上前后一贯的理论模式的弱点,但奠定了其在国际社科学术领域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博士学位论文制度在实际运作中则表现出深层的矛盾,没有形成较为重量级专著传统,因此使中国自身的学术水平提升受到一定限制。目前的中国社科学术体系亟须改革,需要从国家层面鼓励结合中国实际的重量级经验研究与新型社科理论的专著,来塑造具有中国主体性的专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专著环境 美国的专著传统 中国的社科学术体系 新型社科理论创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学发展观看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创新思路
2
作者 邓伯军 谭培文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1-55,共5页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对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做出最新概括和总结,创新了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科学发展观打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哲学话语体系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话语垄断,为建构起中国特色经济哲...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对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做出最新概括和总结,创新了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科学发展观打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哲学话语体系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话语垄断,为建构起中国特色经济哲学话语体系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打破了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话语体系对中国政治发展问题的话语垄断,为重建哲学与现实政治生活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解释框架。科学发展观超越了西方文化哲学话语体系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二分法,从人的生存方式的高度创造性地构建了中国特色文化哲学话语体系。科学发展观超越西方以抽象人为出发点的人本主义法治观,为打造中国特色法哲学话语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科学发展观超越了在技术和生产本身范围内寻求生态问题解决的生态中心主义,从社会视域建构起中国特色生态哲学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 理论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6-98,共13页
理论是实践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要求并伴随着理论的繁荣昌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是中国经济学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时代课题。创建中国经济... 理论是实践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要求并伴随着理论的繁荣昌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是中国经济学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时代课题。创建中国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同时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品格,根据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创新;要立足中国,发展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制度和实践相适应的经济学理论和学术话语体系,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吸取国外优秀成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放融通、兼容并包;理论工作者应大胆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体系学术话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文藻与中国社会学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解为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62,共8页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学先驱吴文藻先生提出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指出应引进西方社会学理论以为中国社会研究的借鉴。他提出让理论符合事实,以事实启发理论,使理论与事实糅合一起,获得一种新综合,而后现实的社会学才能植根于中国土壤之...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学先驱吴文藻先生提出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指出应引进西方社会学理论以为中国社会研究的借鉴。他提出让理论符合事实,以事实启发理论,使理论与事实糅合一起,获得一种新综合,而后现实的社会学才能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上,并以此来训练、培养独立的社会学人才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实现社会学完全的中国化。吴文藻先生的思想遗产对当下中国社会学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具有三点启示:一是正确处理西方经典社会理论借鉴与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辩证关系;二是注重科学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础性作用;三是重视中国社会学学术话语体系构建中人才、经费和组织三要素的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藻 社会学中国 中国社会学学术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反思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红娟 靳书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25,共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自建构伊始从概念术语到框架方法便不断受到外来话语的侵扰。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首先需要追踪溯源,厘清语义,剥离苏联话语与西方话语背后的思想与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下建构...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自建构伊始从概念术语到框架方法便不断受到外来话语的侵扰。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首先需要追踪溯源,厘清语义,剥离苏联话语与西方话语背后的思想与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下建构新的概念、范畴与术语,创建新的理论框架与逻辑体系。批判与清理"苏联话语"与"西方话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前提;中国语境中重新诠释马克思主义是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根基;提炼中国现代化的经验与规律是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 苏联话语 西方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年恩格斯与马克思哲学的“体系化”——基于唯物史观的学术史考察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海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68,共9页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术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晚年恩格斯所做的贡献之一就在于,对马克思哲学思想做出"系统化"的阐释和"体系化"的表达,使其得以首次以&...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学术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晚年恩格斯所做的贡献之一就在于,对马克思哲学思想做出"系统化"的阐释和"体系化"的表达,使其得以首次以"科学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不仅推动了马克思哲学在工人阶级中的传播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更为其在苏联、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唯物史观的学术史视角看,马克思哲学的"系统化"阐释和"体系化"表达主要体现三个层面:揭示马克思哲学形成的思想史背景及其内在逻辑;概括和归纳历史唯物主义核心要义并完善和补充其思想内容;构建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科学社会主义"的总体思想体系。恩格斯对马克思哲学的"体系化"表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为我们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恩格斯 马克思哲学 唯物史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视野中的学术研究与中国学术话语——从“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谈起
7
作者 王凤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174,共9页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于中国学者从事学术研究和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从事学术研究要有敬畏之心、热爱之情、执着之力、勤奋之功、悟性之根,要正确处理好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要...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于中国学者从事学术研究和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从事学术研究要有敬畏之心、热爱之情、执着之力、勤奋之功、悟性之根,要正确处理好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学术性、思想性和现实性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博、专、通的关系。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原创性与接受性、主体主义与"拿来主义"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专业化与大众化、精英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学术研究 中国学术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伦理学批评:中国文学研究“走出去”的范式与路径
8
作者 张连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4,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理论大量涌入中国,一方面推动了中国文学研究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使中国学术在言必西方的浪潮中丧失了话语权。进入21世纪,中国学者围绕着中国文学研究"走出去"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中...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理论大量涌入中国,一方面推动了中国文学研究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使中国学术在言必西方的浪潮中丧失了话语权。进入21世纪,中国学者围绕着中国文学研究"走出去"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中国学者所倡导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角色,成为讲述中国新故事、展示中国新形象的"桥头堡"。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旨在让充满中国元素、中国特色、中国实践的理论体系引领世界学术的发展与走向,积极助推中国文学研究"走出去",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文章通过梳理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化过程中,中外学者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阐释和研究中国文学的现状,总结文学伦理学批评在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过程中的得失,可为中国文学研究"走出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中国文学研究 中国学术话语体系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的变局观念与史家自觉——以《李鸿章》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恭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李鸿章》是梁启超“新史学”思想付诸实践的成果,也是晚清思想史上的一项重要标本。梁启超根据进化史观,基于“过渡时代”的视角,纵论李鸿章的生平经历和成败得失,揭示了“世界之中国”时代的历史变迁大势。该书体现了一种新型“史识... 《李鸿章》是梁启超“新史学”思想付诸实践的成果,也是晚清思想史上的一项重要标本。梁启超根据进化史观,基于“过渡时代”的视角,纵论李鸿章的生平经历和成败得失,揭示了“世界之中国”时代的历史变迁大势。该书体现了一种新型“史识”和史家自觉,反映了梁启超对晚清士大夫“变局”观的承接和超越。梁著及相关文本开创了一套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整体贯通论述,对于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术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李鸿章》 “变局” “世界之中国 中国近代史学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初始条件差异与史学研究的新视野——以“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反思为例
10
作者 王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当代中国史学界,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在某种理论体系下对历史进行解释,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史学界的影响。如何借鉴国外史学界的相关研究理论、概念或方法甚至是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解决中国史学研究的问题,如何注意借用的理论、模... 当代中国史学界,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在某种理论体系下对历史进行解释,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史学界的影响。如何借鉴国外史学界的相关研究理论、概念或方法甚至是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解决中国史学研究的问题,如何注意借用的理论、模式等与所研究对象之间是否存在着理论的适应性问题,不仅是每个史学研究工作者必须注意的问题,也是史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而对于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独特性的探讨来说,它也是必须注意的。关注史学研究中的初始条件差异,就是这样的一个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历史发展道路 中国学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