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MDI-Tapio-GA-BP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分析
1
作者 何淼 张阳 +3 位作者 栾韶涵 高慧 张文霞 黄俊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共16页
基于IPCC-CLA法对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溯源测度、使用LMDI-Tapio法进行驱动因素分解和脱钩分析,采用ARIMA-GA-BP法预测2030年碳排放总量及驱动效果的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在2003—2019年间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并... 基于IPCC-CLA法对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溯源测度、使用LMDI-Tapio法进行驱动因素分解和脱钩分析,采用ARIMA-GA-BP法预测2030年碳排放总量及驱动效果的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在2003—2019年间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并且总体上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相对更高,城镇居民生活消费间接碳排放的增长是城乡碳排放差异扩大的主要来源。主要驱动因素的脱钩情况说明了城乡能源利用强度、能源利用结构、人口数量与居民消费碳排放的负向脱钩状态;城镇人均收入水平与居民消费碳排放在扩张性负连接和扩张连接之间呈现阶段性转换,乡村人均收入水平脱钩状态呈现出向弱脱钩转换的良好状态。在驱动因素的影响趋势中,城市人口的驱动作用将进一步上升,农村人口的驱动作用将进一步下降,能源强度的驱动作用将进一步下降。2020—2030年间城市直接碳排放和乡村直接碳排放预测将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但碳排放增长速率在2021年出现了峰值之后出现下降趋势,城市直接碳排放下降幅度较大,农村直接碳排放下降幅度相对较缓。收入和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效应明显,兼顾城乡统筹发展,并注重城乡的能源利用和农村地区消费模式的革新是促进居民消费碳减排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 LMDI Tapio ARIMA-GA-BP-神经网络 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高晶 唐增 李重阳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8期2022-2030,共9页
为研究食物消费与碳排放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运用综合食物碳排放系数和生命周期过程理论,对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对比。研究发现,1)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变对碳排放量起促进作用,且消费... 为研究食物消费与碳排放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运用综合食物碳排放系数和生命周期过程理论,对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对比。研究发现,1)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改变对碳排放量起促进作用,且消费同重量的动物性食物所产生的碳排放量高于植物性食物;2)城镇居民食物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在总量上高于农村居民且差距由2000年的1.05∶1增大到2014年的1.3∶1;3)居民食物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高于食物消费数量的增长速度,其中城镇居民的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达到了食物消费量的4.8倍;4)人均GDP、可支配收入、食物消费支出、食物消费价格指数对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大于农村,但恩格尔系数则对农村居民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食物消费 排放 生命周期法 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碳排放测算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郑继承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18,27,共6页
根据贵州省2001—2014年相关数据,利用碳排放系数法测度贵州省14年间居民生活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贵州省居民生活能源消费CO_2排放量整体上呈增加态势,从2001年的5 145.07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9... 根据贵州省2001—2014年相关数据,利用碳排放系数法测度贵州省14年间居民生活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贵州省居民生活能源消费CO_2排放量整体上呈增加态势,从2001年的5 145.07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9 857.79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5.13%。(2)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CO_2排放量从2 343.23万吨上升到2 993.91万吨,增幅高达27.77%,其中电力和煤炭消耗是CO_2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高达95%以上。(3)间接能源消耗产生的CO_2排放量从2 801.84万吨攀升到6 863.87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7.14%,其中食品、居住、交通通讯、杂项商品与服务是CO_2排放的重要来源,占比高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生活 直接能源消费 间接能源消费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欧盟居民消费的隐含碳排放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慧 邢剑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80-83,共4页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和欧盟居民消费中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的隐含CO2排放总量为25.09亿吨,2005年欧盟25国居民消费的隐含CO2排放总量为46.1亿吨,居民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影...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和欧盟居民消费中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的隐含CO2排放总量为25.09亿吨,2005年欧盟25国居民消费的隐含CO2排放总量为46.1亿吨,居民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与欧盟居民消费隐含碳排放的差异由两个地区在人口、人均消费数量、消费结构和单位消费碳排放四个方面的差异共同决定。未来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消费结构的升级都将导致更多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 隐含排放 投入产出分析 中国与欧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路径分析的中国居民消费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琼晶 田聿申 马晓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7-386,共10页
在投入产出法的基础上,采用结构路径分析的方法,研究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结果显示,2012年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以间接排放为主,拉动作用靠前的路径有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其他服务业,农、林、牧、渔、水利业,... 在投入产出法的基础上,采用结构路径分析的方法,研究2012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对碳排放的拉动作用。结果显示,2012年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以间接排放为主,拉动作用靠前的路径有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其他服务业,农、林、牧、渔、水利业,食品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由于使用化肥、农药和饲料造成农业的碳排放较为突出,所以农业政策应合理地限制这类化学制品的使用,以期减少"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部门因制造化肥农药所排放的CO_2。研究结果还表明,收入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差异是造成城乡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路径分析 城乡居民消费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植被固碳的时空分异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成 杨舒慧 +2 位作者 吴芳 徐扬 崔雪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45-1953,共9页
为理解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ERCE)与植被固碳(VCS)的演变特征及空间差异,基于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及统计资料等,分别在全国尺度、省域尺度和县域尺度上,定量分析2000~2017年我国ERCE和VCS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分异格局,并利用... 为理解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ERCE)与植被固碳(VCS)的演变特征及空间差异,基于气象数据、遥感数据、土地覆盖数据及统计资料等,分别在全国尺度、省域尺度和县域尺度上,定量分析2000~2017年我国ERCE和VCS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分异格局,并利用碳压力指数(CPI),表征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ERCE和人均ERCE在2000~2017年间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P<0.01),但二者分别在2013年和2012年以后出现小幅下降;空间上,二者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差异特征;(2)VCS和人均VCS均在2010年以后呈现快速增加趋势(P<0.01),幅度分别为148.09×10^(6)t/a和0.04t/(人·a),东北、西南和黄土高原等区域VCS和人均VCS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3)全国约有近1/3的省份CPI多年平均值在1以上(即ERCE高于VCS),其中上海、天津、江苏、山东、宁夏的CPI平均值较高,且增幅也相对较大,反映出这些区域具有较大的减排压力.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不同区域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排放 植被固 时空变化 多源数据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居民生活能耗与碳排放动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89
7
作者 冯玲 吝涛 赵千钧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100,共8页
居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与碳排放越来越不容忽视,开展这方面研究对于促进居民可持续消费、寻找新的节能减排途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考察量化1999-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生活直接、间接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连续变化的基础上,探究了... 居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与碳排放越来越不容忽视,开展这方面研究对于促进居民可持续消费、寻找新的节能减排途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考察量化1999-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生活直接、间接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连续变化的基础上,探究了这段时期生活能耗与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其潜在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999-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总能耗和碳排总量都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其中间接能耗与碳排始终大于直接能耗与碳排,但二者的差异正在逐年缩小;对于人均直接能耗与碳排来说,二者总量都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电力和煤炭是最主要的直接能源消费品种,也是最主要的碳排来源;对于人均间接能耗与碳排来说,虽然居民生活消费开支逐年递增,但由于各类消费项的单位产值能源强度在逐年下降,因此总的间接能耗与碳排并没呈现出一定的递增或递减趋势,而是出现波动性变化。其中"食品"、"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3项是居民生活间接能耗与碳排的主要来源;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是居民生活碳排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论为引导可持续的家庭消费模式和节能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管理启示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消费 能耗 排放 节能减排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终需求的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魏本勇 方修琦 +2 位作者 王媛 张学珍 杨会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4-640,共7页
以2002年为例,采用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需求的角度对中国出口贸易引起的碳排放(包括直接和间接排放)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2年中国为满足对外出口需求而在国内和国外引起的碳排放约288.22~330.49MtC,其中国内出口排放261.1... 以2002年为例,采用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需求的角度对中国出口贸易引起的碳排放(包括直接和间接排放)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2年中国为满足对外出口需求而在国内和国外引起的碳排放约288.22~330.49MtC,其中国内出口排放261.19MtC,约占当年国内一次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23.45%;大部分部门的出口碳排放主要是由国内排放所贡献,进口再出121排放对总出151排放的平均贡献率在9.38%-20.97%之间。中国单位产值出口的平均碳排放为0.093~0.106kgC,其中0.084kgC是在国内排放;碳密集部门多集中于重化工业、交通运输和部分轻工业。将来一方面,中国不宜增加高耗能行业的出口;另一方面,国外发达国家也应积极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让先进生产技术,以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全球减排行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排放 投入产出分析 能源消费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国直接投资、政府治理与碳排放——来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个国家的证据 被引量:4
9
作者 盛妮 谭宓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5-41,共7页
外国直接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对环境的影响争议较大。论文通过构建外国直接投资、能源消费、政府治理和碳排放之间的两阶段调节中介模型,以2000—201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个国家(老挝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 外国直接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对环境的影响争议较大。论文通过构建外国直接投资、能源消费、政府治理和碳排放之间的两阶段调节中介模型,以2000—201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个国家(老挝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外国直接投资不仅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的碳排放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能源消费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碳排放;(2)政府治理在外国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都具有负向调节效应;(3)监管质量、腐败控制与法律规则是调节外国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三个重要机制,腐败控制与法律规则是调节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关系的两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直接投资 能源消费 排放 政府治理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生态经济管理体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秋华 修新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8,共4页
近年来,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中国旅游业发展形势良好,中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不可忽视的是,随着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日趋明显,突出表现在:旅游... 近年来,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中国旅游业发展形势良好,中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不可忽视的是,随着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日趋明显,突出表现在:旅游资源的超负荷、低技术、高同质开发日趋严重,带来巨大的旅游资源承载压力以及旅游消费的浪费、旅游景区的高碳排放和旅游产业经济低效率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 中国旅游业 旅游产业规模 经济管理体制 旅游资源 旅游消费 生态环境 生态经济系统 承载压力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 两会流行风
11
作者 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10年第7期38-43,共6页
去年,哥本哈根大会召开前夕,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今年记者从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组了解到,九三学社中央向大会提交的“关于把握机遇... 去年,哥本哈根大会召开前夕,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今年记者从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组了解到,九三学社中央向大会提交的“关于把握机遇,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的提案”已经被列为1号提案,2号提案也与低碳经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风 二氧化排放 哥本哈根 中国政府 能源消费 化石能源 九三学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碳汇大盟” 实现绿色兴安快速崛起
12
作者 袁军 《内蒙古林业》 2010年第7期6-7,共2页
一、“低碳时代”的到来,为兴安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 一、“低碳时代”的到来,为兴安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二氧化排放 国内生产总值 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 中国政府 能源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