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发展及其模拟和预估 被引量:59
1
作者 周天军 陈梓明 +21 位作者 邹立维 陈晓龙 俞永强 王斌 包庆 鲍颖 曹剑 何编 胡帅 李立娟 李建 林岩銮 马利斌 乔方利 容新尧 宋振亚 唐彦丽 吴波 吴统文 辛晓歌 张贺 张明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2-350,共19页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是开展多学科、多圈层集成研究的重要平台,其发展是国际地学领域特别是全球变化领域竞争的前沿。中国的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近10年得到快速发展。研发格局上已经形成中国科学院、有关部委和高...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是开展多学科、多圈层集成研究的重要平台,其发展是国际地学领域特别是全球变化领域竞争的前沿。中国的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近10年得到快速发展。研发格局上已经形成中国科学院、有关部委和高校三足鼎立的局面。文中在简要回顾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早期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参加第6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的9个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技术特点,初步评估了中国4个模式对全球和东亚气候模拟的基本性能,分析了其在4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下对全球降水与温度的预估变化及其与平衡态气候敏感度的联系。最后,结合国际态势,从发展的角度提出未来中国气候模式研发工作需要加强的8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 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 模拟性能 气候预测与预估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究进展:CMIP计划实施近20年回顾 被引量:64
2
作者 周天军 邹立维 +4 位作者 吴波 金晨曦 宋丰飞 陈晓龙 张丽霞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2-907,共16页
在系统总结过去20年从CMIP1到CMIP4世界各国模式的综合情况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气候模式参与CMIP科学试验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慨述了CMIP5的试验设计,总结了参加CMIP5的5个中国气候模式的特点。随后,从高分辨率模式研发、地球系统模式研... 在系统总结过去20年从CMIP1到CMIP4世界各国模式的综合情况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气候模式参与CMIP科学试验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慨述了CMIP5的试验设计,总结了参加CMIP5的5个中国气候模式的特点。随后,从高分辨率模式研发、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最为关键的分量——大气环流模式和海洋环流模式研发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发展面临的挑战,指出了中国模式发展面临的机遇。针对如何从国家层次协调以实现地球气候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给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最近发布的《推动气候模拟的国家战略》所提出的九条措施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 IPCC报告 大气环流模式 海洋环流模式 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系统模式 高分辨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系统模式和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庆存 张明华 +1 位作者 戴永久 曾晓东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9-434,共16页
地球系统是将大气、陆地、海洋、冰冻圈、土壤和岩石圈以及其中的生物视为一个整体,由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联系起来的复杂非线性的多重耦合系统。地球系统模式(ESM)是描述这一复杂耦合系统的数学物理模式。ESM已超越气候系统模式对大气... 地球系统是将大气、陆地、海洋、冰冻圈、土壤和岩石圈以及其中的生物视为一个整体,由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联系起来的复杂非线性的多重耦合系统。地球系统模式(ESM)是描述这一复杂耦合系统的数学物理模式。ESM已超越气候系统模式对大气、陆地和海洋状态的物理描述,故不仅可用来做天气和气候预测,还可以研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研究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研究人类调控自然界工程的合理或最优的方案。概述了“地球系统模式”提出和研究的一些历史,地球系统模式的构成;简介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的一些主要特点,以及数值模拟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和应用;最后提出进一步发展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模式 环境生态系统模式 耦合 地球系统模式 数值模拟 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6计划中我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北极海冰空间分布的模拟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佳琦 王晓春 赵立清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68,共15页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6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本文选取了参加CMIP6的9个中国大陆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北极海冰输出结果与同时段海冰遥感观测数据进行比较,评估了各个模式1980年至2014年北极海冰密集度和其长...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6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本文选取了参加CMIP6的9个中国大陆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北极海冰输出结果与同时段海冰遥感观测数据进行比较,评估了各个模式1980年至2014年北极海冰密集度和其长期趋势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所有的模式都可以较好地模拟出3月北极海盆海冰的分布情况,误差主要分布在海冰边缘地区,其中鄂霍茨克海的中部以及巴伦支海地区误差最大,最高值可达90%。与3月相比,模式对9月海冰空间分布的模拟效果不佳,在北极海盆地区以及海冰边缘地区均存在15%以上的误差。在海冰密集度长期趋势空间分布方面,3月,9个模式总体高估了海冰下降区的海域面积,在鄂霍茨克海、巴伦支海以及格陵兰海北部海域为模式误差大值区(大于50%)。模式在模拟9月海冰下降趋势的区域及量级上较3月都有更大的偏差。另外,9个模式对海冰密集度多年平均季节变化的模拟能力与其对长期趋势的模拟能力有一定关联,对海冰密集度季节变化模拟准确的模式,其海冰长期趋势的模拟也较接近观测。海冰分量模式中参数化方案的改进可以明显提高模式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 CMIP6 北极海冰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中我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海冰范围的模拟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赵立清 王晓春 李佳琦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0-470,共11页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该计划中,我国提供了9个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结果。本文利用这9个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北极海冰输出以及同时段海冰的观测数据,评价了这些模式1980—2014年北极海冰...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该计划中,我国提供了9个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结果。本文利用这9个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北极海冰输出以及同时段海冰的观测数据,评价了这些模式1980—2014年北极海冰范围的季节变化、长期趋势及年内变率,并与CMIP6多模式平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观测数据对比,多数模式(8/9)都能反映出北极海冰范围季节变化的时间特征,其中1个模式海冰范围最大值的出现时间延迟了1个月。多数模式(8/9)高估季节变化的最大值。在长期趋势方面,5个模式高估了3月北极海冰范围减小的趋势,4个模式低估了9月北极海冰范围减小的趋势。与CMIP6多模式平均结果相比,其中1个模式的季节变化和长期趋势在多模式平均值的标准差范围内。观测表明,1980—2014年,9月海冰范围的减少趋势为3月减少趋势的2倍,这导致了海冰范围年内变率呈现上升趋势,有两个模式较好地再现了这一特征。此外,参加CMIP5及CMIP6具有传承关系的我国4个模式在北极海冰范围季节变化及长期趋势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 CMIP6 北极海冰 海冰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系统、地球生态系统及流域管理的概念与综合模拟”中-德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6
作者 张雁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4期207-207,共1页
2007年6月18-21日,以“气候系统、地球生态系统及流域管理的概念与综合模拟”(Conceptual and Integrated Modeling in Climate System, Geo-ecosystem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为主题的中-德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德科学中心成功举... 2007年6月18-21日,以“气候系统、地球生态系统及流域管理的概念与综合模拟”(Conceptual and Integrated Modeling in Climate System, Geo-ecosystem and Watershed Management )为主题的中-德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德科学中心成功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德国蒂宾根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主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生态系统 学术研讨会 气候系统 综合模拟 流域管理 中国气象局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CC第二代短期气候预测模式系统的中国夏季降水季节预测评估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丹琦 孙凤华 张耀存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29-1240,共12页
利用BCC第二代气候预测模式系统1996-2015年提前1~3个月的回报试验结果,评估了模式在季节尺度上预测中国夏季降水空间分布和降水异常的能力,分析了模式预报效果的年际差异,并探讨了模式预测误差产生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模式对中国夏... 利用BCC第二代气候预测模式系统1996-2015年提前1~3个月的回报试验结果,评估了模式在季节尺度上预测中国夏季降水空间分布和降水异常的能力,分析了模式预报效果的年际差异,并探讨了模式预测误差产生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模式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季节预测具有一定的技巧,西南至长江中下游南部、黄淮平原西部、东北北部及藏北高原等地区季节预测技巧较高,同时,模式对降水距平预报效果整体较好,其中在长江中下游、黄淮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及东北北部距平符号一致率较高。而模式对降水季节预测的偏差主要表现为我国东部降水量强度预测偏小,对夏季降水异常的预报技巧有限,且不同年份模式的预测效果差异较大。模式对夏季西太平洋及印度洋高海温区范围预测偏小,对副热带高压和东亚地区低层水汽辐合的强度预测偏弱,从而导致风场与环流场的配置与观测不一致,使得模式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预测显著偏少。从模式预测效果年际差异来看,当华南地区实况降水量偏多、长江中下游及东北地区降水量偏少时,模式具有较高的预测技巧,反之,模式的预报技巧较低。分析中国东部降水与海温的相关关系发现,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是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键区域,模式中西北太平洋海温偏低对模式预报技巧具有重要影响,海温场、高度场、风场及水汽通量散度场不同的相互配置导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分布及强度差异,而模式不能合理把握各物理量场间相互作用过程,从而影响模式的预报效果。因此,改进模式对外强迫因子与降水异常相关关系的预测能力是提高我国夏季降水季节预测技巧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夏季降水 BCC二代气候系统模式 季节预测 年际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展望 被引量:64
8
作者 王斌 周天军 +1 位作者 俞永强 Bin Wang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7-869,共13页
在调研国际国内气候系统模式的基础上,给出了地球系统模式的定义和它的3个发展阶段:物理气候系统模式、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和地球系统模式,阐述了未来的地球系统模式发展的战略意义,介绍了国际国内围绕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所提出的科学研... 在调研国际国内气候系统模式的基础上,给出了地球系统模式的定义和它的3个发展阶段:物理气候系统模式、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和地球系统模式,阐述了未来的地球系统模式发展的战略意义,介绍了国际国内围绕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所提出的科学研究计划,并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的参评模式,回顾了国内外地球系统模式发展现状与动态,展望了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希望能对国内的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发展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系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与中国西南土壤中化学元素分布模式的驱动机制 被引量:56
9
作者 成杭新 彭敏 +16 位作者 赵传冬 韩伟 王惠艳 王乔林 杨帆 张富贵 王成文 刘飞 周亚龙 唐世琪 李括 杨柯 杨峥 成晓梦 陈子万 张华 莫春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9-191,共33页
地球表层是由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构成的互动和互馈的复杂系统,这些要素中化学元素的互动和互馈过程均可驱动化学元素分布模式的变化。本文以系统的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讨论了中国西南地区土壤中常量元素、亲生物元... 地球表层是由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构成的互动和互馈的复杂系统,这些要素中化学元素的互动和互馈过程均可驱动化学元素分布模式的变化。本文以系统的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讨论了中国西南地区土壤中常量元素、亲生物元素、卤族元素、重金属元素分布模式的驱动机制和互动过程。结果发现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地资源中化学元素的自然状况,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重塑了表层土壤中元素分布模式,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驱动了土地质量的演化趋势,强烈的人类活动(如矿业活动)破坏了元素分布的自然演化规律。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理论的提出将引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知识体系构建和土地资源地球化学综合调查技术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 驱动机制 土壤中元素分布模式 中国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图的多元素区域分布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史长义 迟清华 +1 位作者 冯斌 鄢明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7-424,共8页
花岗岩类化学元素丰度研究是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和地壳丰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为国际上所关注,并有很多学者先后发表了不同的花岗岩类化学成分和元素丰度的数据,但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图的出版。本文以中国56种元... 花岗岩类化学元素丰度研究是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和地壳丰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为国际上所关注,并有很多学者先后发表了不同的花岗岩类化学成分和元素丰度的数据,但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图的出版。本文以中国56种元素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图为基础,探讨了中国大陆花岗岩类各元素地球化学图所展示的多元素的区域分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分布模式。结果显示,花岗岩类各元素的空间分布模式与中国花岗岩类的分布和特征密切相关。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花岗岩类化学成份的空间变化规律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地球化学图 区域分布模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SM4.0的长期积分试验及其对东亚和中国气候模拟的评估 被引量:21
11
作者 田芝平 姜大膀 +1 位作者 张冉 隋月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9-632,共14页
本文利用通用气候系统模式CCSM4.0的低分辨率(T31,约3.75°×3.75°)版本进行了700年的长期积分试验,将中国地表气温、降水及东亚海平面气压、500hPa和100hPa位势高度、850hPa风场的最后100年模拟结果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进... 本文利用通用气候系统模式CCSM4.0的低分辨率(T31,约3.75°×3.75°)版本进行了700年的长期积分试验,将中国地表气温、降水及东亚海平面气压、500hPa和100hPa位势高度、850hPa风场的最后100年模拟结果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进行了定性比较,并对前三个要素的不同统计量值进行了定量计算,系统评估了CCSM4.0对东亚及我国气候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模式能够合理模拟各变量的基本分布形态,但幅度与观测有所差别,其中地表气温的模拟效果最好,降水的相对最差。具体而言,地表气温空间分布型与观测一致,但全年青藏高原地表气温模拟值偏高,位于塔里木盆地的暖中心未能模拟出来;降水空间分布型模拟较差,除冬季不明显之外,我国中南部全年都存在一个虚假降水中心,并在夏季达到最强;冬季东亚地区海陆热力对比大于观测,夏季海平面气压场整体模拟效果不如冬季;模式对冬、夏季500hPa东亚大槽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主要特征刻画较好,但模拟结果整体比观测偏强;夏季100hPa南亚高压强度与观测接近,但高压范围及中心位置存在偏差;850hPa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环流模拟较好,但冬季西北气流偏强,夏季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偏弱、我国东部西南气流偏强。总的来说,CCSM4.0对东亚和我国大尺度气候特征具备合理的模拟能力,尽管在定量上还存在着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气候系统模式 长期积分 东亚 中国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模式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绍武 罗勇 +2 位作者 赵宗慈 闻新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0-154,共5页
气候模式建立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上,用数学方程式表现地球气候系统各个圈层相互作用和反馈的主要过程以及与外强迫的关联,广泛应用在气候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因此气候模式是气候变暖研究的核心技术。气候变暖的预估几乎完全依赖... 气候模式建立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上,用数学方程式表现地球气候系统各个圈层相互作用和反馈的主要过程以及与外强迫的关联,广泛应用在气候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因此气候模式是气候变暖研究的核心技术。气候变暖的预估几乎完全依赖模式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模式 圈层相互作用 地球气候系统 气候变暖 数学方程式 气候变化 生物学 外强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辨率CCSM4对东亚和中国气候模拟能力分析 被引量:39
13
作者 田芝平 姜大膀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186,共16页
本文利用通用气候系统模式CCSM4在三种水平分辨率下的工业化革命前期气候模拟试验,结合观测和再分析资料,比较了各分辨率下模式对中国温度和降水、东亚海平面气压和850hPa风场的模拟能力,综合评价了模式分辨率对东亚和中国气候模拟的影... 本文利用通用气候系统模式CCSM4在三种水平分辨率下的工业化革命前期气候模拟试验,结合观测和再分析资料,比较了各分辨率下模式对中国温度和降水、东亚海平面气压和850hPa风场的模拟能力,综合评价了模式分辨率对东亚和中国气候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分辨率对中国温度均具有很好的模拟能力,除春季外,低分辨率(T31,约3.75°×3.75°)对全年温度的模拟能力均要稍好于中(f19,约1.9°×2.5°)、高(f09,约0.9°×1.25°)分辨率;各分辨率对中国降水的模拟能力远不如温度,除冬季外全年都出现的中部地区虚假降水并未因为模式分辨率提高而得到本质改善;对于东亚海平面气压场,低分辨率在冬季模拟能力相对最好,中等分辨率在夏季相对较好,而高分辨率的模拟能力均表现最差;低分辨率对850hPa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模拟能力均要好于中、高分辨率,而两种较高分辨率的模拟能力则比较接近。总的来说,低分辨率CCSM4在东亚和中国气候模拟中表现出了较大优势,加之其计算代价小,适合进行需要较长时间积分的气候模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气候系统模式CCSM4 水平分辨率 东亚 中国 气候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电化学法在中国-澳大利亚两国寻找隐伏铀矿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侯冬梅 罗先熔 +3 位作者 王建历 文美兰 欧阳菲 李兆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地球电化学法是一种借外加电场使活动态的金属离子定向迁移到特制的接收装置、分析装置中的电解物,从而发现与隐伏矿床有关的金属离子异常,达到找矿目的的新方法。通过在中国江西省乐安县湖溪某矿区、澳大利亚Four Mile East某矿区开展... 地球电化学法是一种借外加电场使活动态的金属离子定向迁移到特制的接收装置、分析装置中的电解物,从而发现与隐伏矿床有关的金属离子异常,达到找矿目的的新方法。通过在中国江西省乐安县湖溪某矿区、澳大利亚Four Mile East某矿区开展以地球电化学提取测量为主、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为辅寻找隐伏铀矿的工作,结合相应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该集成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地球电化学法寻找隐伏铀矿的理想异常模式。结果表明,地球电化学法不仅适用于厚层覆盖区寻找火山岩型铀矿,对砂岩型铀矿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电化学法 隐伏铀矿 找矿模式 中国-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二叠-三叠系界线及其附近粘土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瑶琪 柴之芳 +2 位作者 毛雪瑛 马淑兰 马建国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88-196,共9页
本文对广泛发育于中国南方,连续的二叠-三叠系海相界线及其附近粘土层(蒙脱石—伊利石粘土岩)进行了稀土元素地豫化学的研究。查明了REE分布特征;REE沿粘土层垂向上的变化,比较了界线粘土与非界线粘土在REE分布上的差异。讨论了界线粘... 本文对广泛发育于中国南方,连续的二叠-三叠系海相界线及其附近粘土层(蒙脱石—伊利石粘土岩)进行了稀土元素地豫化学的研究。查明了REE分布特征;REE沿粘土层垂向上的变化,比较了界线粘土与非界线粘土在REE分布上的差异。讨论了界线粘土的成因,根据稀土模式所作的综合分析,提出了由中酸性山火山岩和代表冲击溅射产物的上部地壳物质组合的混合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混合模式 粘土层 三叠系 中国 二叠系 界线 REE分布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中国海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柳晨 李江海 王志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南中国海位于三大板块的汇聚地带,分布范围广、地球动力学背景复杂,因此其成因及动力学模式仍然存在争议。根据南中国海的地质和重磁资料对南中国海进行平面和剖面构造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较弱的下地壳使... 南中国海位于三大板块的汇聚地带,分布范围广、地球动力学背景复杂,因此其成因及动力学模式仍然存在争议。根据南中国海的地质和重磁资料对南中国海进行平面和剖面构造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较弱的下地壳使得壳幔脱耦,裂谷向一侧迁移,由于后续岩浆热供给不足,上涌地幔冷却而停滞;新的岩浆供给跃迁至相反方向,形成新的扩张中心,流变性弱的下地壳和区域高伸展速率共同控制了洋脊的向西迁移。结合构造解译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认为南中国海的形成主要受印澳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古南海的俯冲拖曳和深部地幔上涌3个因素的影响,印澳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及古南海的俯冲拖曳控制了南中国海的构造应力场,深部地幔上涌控制岩浆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构造特征 地球动力学 成因模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挪威共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新模式
17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1期46-46,共1页
1992年。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生物资源以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的《生物多样性公约》诞生了。公约是一个里程碑,它向世界昭示: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任务”,是发展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公约迅速得到... 1992年。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生物资源以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的《生物多样性公约》诞生了。公约是一个里程碑,它向世界昭示: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任务”,是发展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公约迅速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接受,现在几乎已得到所有国家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公约》 保护管理 保护生物多样性 模式 挪威 中国 生物资源 保护地球 组成部分 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C模式及其开展的CMIP6试验介绍 被引量:90
18
作者 辛晓歌 吴统文 +13 位作者 张洁 张芳 李伟平 张艳武 路屹雄 房永杰 颉卫华 张莉 董敏 史学丽 李江龙 储敏 刘茜霞 颜京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3-539,共7页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国家气候中心作为参与单位之一,通过近几年的模式研发,推出3个最新模式版本参与该计划,包括含有气溶胶化学模块的地球系统模式BCCESM1.0、中等分辨率气候模式BCC-...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国家气候中心作为参与单位之一,通过近几年的模式研发,推出3个最新模式版本参与该计划,包括含有气溶胶化学模块的地球系统模式BCCESM1.0、中等分辨率气候模式BCC-CSM2-MR和高分辨率气候模式BCC-CSM2-HR。除了CMIP6中的气候诊断、评估和描述试验(DECK)和历史气候模拟试验(Historical),这3个模式共将参与CMIP6中的10个模式比较子计划。文中主要介绍这3个模式的基本情况以及所开展的CMIP试验,并对BCC-CSM2-MR模式的Historical试验结果进行简要评估,为试验数据使用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C BCC-CSM BCC-ESM CMIP6 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系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S-CSM模式及其参与CMIP6的方案 被引量:12
19
作者 容新尧 李建 +4 位作者 陈昊明 辛羽飞 苏京志 华莉娟 张正秋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0-544,共5页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组织开展的耦合模式比较计划已实施到第六阶段(CMIP6),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CAMS-CSM是注册参加CMIP6的模式之一。除CMIP6要求的气候诊断、评估和描述试验(DECK)以及历史气候模拟试验(Historical...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组织开展的耦合模式比较计划已实施到第六阶段(CMIP6),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CAMS-CSM是注册参加CMIP6的模式之一。除CMIP6要求的气候诊断、评估和描述试验(DECK)以及历史气候模拟试验(Historical)外,CAMS-CSM还计划参加情景模式比较计划(ScenarioMIP)、云反馈模式比较计划(CFMIP)、全球季风模式比较计划(GMMIP)和高分辨率模式比较计划(HighResMIP)这4个模式比较子计划(MIPs)。文中通过介绍CAMS-CSM的基本情况和模拟性能,以及计划参加的CMIP6试验及MIPs,为模式试验数据使用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S-CSM模式 CMIP6 气候系统模式 地球系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U-ESM模式及其开展的CMIP5试验介绍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其重 冯锦明 +3 位作者 董文杰 王兰宁 纪多颖 程华琼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1-294,共4页
地球系统模式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地球各个圈层之间联系及其演变规律,理解过去气候演变过程并预测未来潜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相对于气候系统模式,地球系统模式包含更多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未来还将考虑日地空间环境和固体... 地球系统模式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地球各个圈层之间联系及其演变规律,理解过去气候演变过程并预测未来潜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相对于气候系统模式,地球系统模式包含更多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未来还将考虑日地空间环境和固体地球等概念。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是世界气候研究计划(theWorldClimateResearchProgramme,WCRP)耦合模式工作组(WorkingGrouponCoulpedModel,WGCM)于2008年9月启动的,旨在评估各耦合模式或地球系统模式在当前了解较少的碳循环和云反馈过程中的差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地球系统 试验 数值模拟方法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模式 日地空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