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关中地区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精准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政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中国土壤水土流失方程CSLE(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计算土壤侵蚀模数,采用ArcGIS的区域分析和叠加方法,分析关中地区土壤侵蚀...[目的]研究关中地区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精准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政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中国土壤水土流失方程CSLE(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计算土壤侵蚀模数,采用ArcGIS的区域分析和叠加方法,分析关中地区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及植被覆盖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①2018—2022年,关中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568.67 km2,土壤侵蚀等级主要由中度及以上类型转移为微度和轻度。②关中地区土壤侵蚀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微度是关中地区主要的侵蚀类型;5 a间,微度及轻度侵蚀范围呈现从中间向两端扩大的趋势,强度及以上侵蚀范围则逐渐缩小。③8°~25°坡度带土壤侵蚀对坡度的敏感性较强;小于8°区域土壤侵蚀对坡度的敏感性较弱。④2018—2022年林地高覆盖度区域水土流失减少面积比例为72.60%,是引起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⑤林地及耕地是研究区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结论]关中地区呈现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和高等级侵蚀强度比例减少的双下降趋势,土壤侵蚀状况好转。8°~25°坡度带是进行坡耕地治理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高覆盖林地对于减少水土流失面积至关重要。展开更多
通过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和数据,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出四川省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区土壤侵蚀状况,并将监测结果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监测区水土流失面积为36945.20 km 2,占动态监...通过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和数据,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出四川省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区土壤侵蚀状况,并将监测结果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监测区水土流失面积为36945.20 km 2,占动态监测区总面积的27.16%,区内整体土壤侵蚀程度较轻,但侵蚀分布空间异质性明显,局部地区仍存在严重水土流失;监测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率为4.85%,且水土流失强度由高强度转向低强度,但水土流失消长情况具有空间差异性,川西地区部分区县水土流失面积仍有小幅增加。近年来四川省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大,对改善监测区水土流失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局部地区仍要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展开更多
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区土壤侵蚀模数,探讨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特征,为构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提供支撑。结果表明:①2021...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区土壤侵蚀模数,探讨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特征,为构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提供支撑。结果表明:①2021年规划区水土流失面积448615.04 km 2,占规划区国土面积的33.62%,高于我国其他重大国家战略区域;②2020—2021年规划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681.86 km 2,减幅1.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③1985—2021年规划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1.01%,平均每年减少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展开更多
文摘通过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和数据,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出四川省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区土壤侵蚀状况,并将监测结果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监测区水土流失面积为36945.20 km 2,占动态监测区总面积的27.16%,区内整体土壤侵蚀程度较轻,但侵蚀分布空间异质性明显,局部地区仍存在严重水土流失;监测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率为4.85%,且水土流失强度由高强度转向低强度,但水土流失消长情况具有空间差异性,川西地区部分区县水土流失面积仍有小幅增加。近年来四川省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大,对改善监测区水土流失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局部地区仍要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
文摘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区土壤侵蚀模数,探讨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特征,为构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提供支撑。结果表明:①2021年规划区水土流失面积448615.04 km 2,占规划区国土面积的33.62%,高于我国其他重大国家战略区域;②2020—2021年规划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681.86 km 2,减幅1.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③1985—2021年规划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1.01%,平均每年减少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