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模型的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略 屈创 赵国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25,130,共5页
[目的]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模型)对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计算的方法进行初步探索,以期提高土壤侵蚀监测精度,有效、客观地反映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方法]采用CSLE模型、遥感解译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准格尔旗境内的皇甫川流域进行... [目的]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模型)对区域土壤侵蚀定量计算的方法进行初步探索,以期提高土壤侵蚀监测精度,有效、客观地反映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方法]采用CSLE模型、遥感解译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准格尔旗境内的皇甫川流域进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结果]研究区2015年侵蚀总量1.38×10~7 t,年均侵蚀模数4 920.23t/(km^2·a)。土壤侵蚀强度以中度为主,轻度和强烈次之。[结论]用CSLE模型进行土壤侵蚀定量分析,综合考虑了降雨、土壤、植被、地形、措施等多项因子,可用于区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模型) 土壤侵蚀 遥感解译 准格尔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2年陕西省关中地区土壤侵蚀时空分布
2
作者 朱相君 王传明 +4 位作者 李雄飞 方利胜 张金钟 杨恺 刘政鸿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4-232,252,共10页
[目的]研究关中地区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精准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政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中国土壤水土流失方程CSLE(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计算土壤侵蚀模数,采用ArcGIS的区域分析和叠加方法,分析关中地区土壤侵蚀... [目的]研究关中地区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精准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政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中国土壤水土流失方程CSLE(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计算土壤侵蚀模数,采用ArcGIS的区域分析和叠加方法,分析关中地区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及植被覆盖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①2018—2022年,关中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568.67 km2,土壤侵蚀等级主要由中度及以上类型转移为微度和轻度。②关中地区土壤侵蚀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微度是关中地区主要的侵蚀类型;5 a间,微度及轻度侵蚀范围呈现从中间向两端扩大的趋势,强度及以上侵蚀范围则逐渐缩小。③8°~25°坡度带土壤侵蚀对坡度的敏感性较强;小于8°区域土壤侵蚀对坡度的敏感性较弱。④2018—2022年林地高覆盖度区域水土流失减少面积比例为72.60%,是引起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⑤林地及耕地是研究区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结论]关中地区呈现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和高等级侵蚀强度比例减少的双下降趋势,土壤侵蚀状况好转。8°~25°坡度带是进行坡耕地治理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高覆盖林地对于减少水土流失面积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中国土壤水土流失方程(CSLE) 土地利用 时空分布 关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CSLE的四川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土壤侵蚀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陈锐银 严冬春 +2 位作者 文安邦 李呈罡 史忠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6,共10页
掌握四川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情况、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内在驱动因素对生态预警和土壤侵蚀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四川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土壤侵蚀状况,通过不同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方法... 掌握四川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情况、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内在驱动因素对生态预警和土壤侵蚀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四川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土壤侵蚀状况,通过不同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方法识别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敏感因子,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究重点防治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内在驱动力。结果表明:四川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比27.16%,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806.08 t/(km^2·a),属于轻度侵蚀,但区内土壤侵蚀差异明显,局部存在严重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敏感性分析表明,生物措施因子B是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中最敏感的因子;不同水土保持分区土壤侵蚀定量归因表明,土地利用方式是土壤侵蚀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力,且影响因子两两交互均能增加对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解释能力,各因子在不同水土保持分区作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在应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土壤侵蚀量时,基于不同研究区针对较为敏感因子建立区域化算法是提高计算精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敏感因子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蚀区土壤可蚀性因子更新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田芷源 梁音 +3 位作者 赵院 曹龙熹 赵艳 武逸杭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70,共8页
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是土壤侵蚀监测的必要因子,反映土壤在降雨侵蚀力作用下被分散和搬运的难易程度。然而现有全国K值图基于土种志数据,调查时间距今已有近40 a。基于2008—2018年的土系调查项目对全国K值进行更新。先收集4327个样点的... 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是土壤侵蚀监测的必要因子,反映土壤在降雨侵蚀力作用下被分散和搬运的难易程度。然而现有全国K值图基于土种志数据,调查时间距今已有近40 a。基于2008—2018年的土系调查项目对全国K值进行更新。先收集4327个样点的土壤机械组成及有机质数据,利用诺模图(Nomo)方程计算K因子,其中极细砂质量分数运用三次样条函数结合自然对数进行插值;当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12%,则使用校正后的EPIC公式计算K值。然后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样点K值进行训练,将环境因素作为预测变量,包括气候、地表温度、植被指数、地形和母岩类型,并利用遥感影像开展空间制图。更新结果显示:全国K值变化范围为0.0051~0.0745 t·hm^(2)·h/(MJ·mm·hm^(2)),平均值为0.0298 t·hm^(2)·h/(MJ·mm·hm^(2))。土壤可蚀性分布呈现出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K值居高、南方与东北地区K值居中、青藏高原最低的宏观规律,这与各地区土壤类型有关。分布于西北地区的黄绵土和北方的潮土K值较大,南方红壤和东北暗棕壤的K值较小,青藏地区高山土的K值最小。以上方法进行实际应用时仍需根据径流小区实测资料进行校正。其结果可为水土流失调查与监测提供方法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因子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水力侵蚀 随机森林 数字土壤制图 EPIC模型 Nomo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次全国制图的土壤可蚀性因子变化趋势
5
作者 赵院 田芷源 +1 位作者 梁音 赵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1,共6页
2011年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普查基于全国各省(区、市)土壤类型图和土种志剖面数据,制作首张全国土壤可蚀性因子分布图(简称2011版K值)。为了提高土壤侵蚀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度,2022年利用全国土系调查数据和随机森林制图方法... 2011年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普查基于全国各省(区、市)土壤类型图和土种志剖面数据,制作首张全国土壤可蚀性因子分布图(简称2011版K值)。为了提高土壤侵蚀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度,2022年利用全国土系调查数据和随机森林制图方法对中国土壤可蚀性因子分布图进行更新(简称2022版K值)。以全国水蚀区2011版和2022版的土壤可蚀性因子(简称K值)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流域尺度和不同土壤类型下对K值大小及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22版全国平均K值(0.0298 t·hm^(2)·h/(MJ·mm·hm^(2)))略低于2011版K值(0.0323 t·hm^(2)·h/(MJ·mm·hm^(2))),说明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发展状况有向好的趋势。其中栗钙土、暗棕壤、盐碱土等土壤类型K值的降低幅度最大,潮土、褐土、黄壤等土壤类型的K值则有所升高。K值降低主要与退耕还林、土壤改良等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布设有关,升高则与集约化耕作及坡地侵蚀有关。该结果可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治理成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因子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水力侵蚀 动态监测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宇 宋进喜 +5 位作者 邢璐通 黄钰琳 高隽清 李晓鑫 曹成珺 史阿莹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8-412,共15页
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植被恢复措施的开展进一步影响了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情况,剖析植被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可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指导。研究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以及多元数据资料,对黄土高原... 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大规模植被恢复措施的开展进一步影响了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情况,剖析植被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可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指导。研究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以及多元数据资料,对黄土高原2000—2018年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及其相互作用进行多方面分析。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植被覆盖度逐渐递减,19年间植被覆盖度呈稳定上升趋势;(2)2000—2018年黄土高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526.27 t·(km^(2)·a)^(-1),与降雨量呈正相关,丘陵、台地及起伏山地侵蚀程度较强;(3)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为45%~75%的区域侵蚀程度较强,当植被覆盖度增加40%以上时,会直接引起侵蚀的加剧,而当植被覆盖度减少或增加不超过30%时,降雨量的变化是侵蚀加剧或减弱的主导因素。研究结论可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综合防治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土壤侵蚀 植被覆盖度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继真 姜艳艳 张月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26-29,I0005,共5页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面临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减小、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已成为目前土壤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东北黑土区2018年和2022年两期遥感影像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地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目视...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面临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减小、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已成为目前土壤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东北黑土区2018年和2022年两期遥感影像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地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目视识别法开展影像解译,并通过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进行土壤侵蚀模数的计算,对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草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面积减少,园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造林、种草、封育、地埂、水平阶/反坡梯田等面积共增加0.84万km^(2);对比2018—2022年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整体呈向好趋势,土壤侵蚀面积共减少约1.01万km^(2);从侵蚀强度来看,除轻度侵蚀面积增加约0.45万km^(2)外,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分别减少约0.43万、0.24万、0.28万、0.51万km^(2);从不同省份侵蚀面积变化情况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东四盟的侵蚀面积减少最多,共减少约0.37万km^(2),辽宁省侵蚀面积变化最小,共减少约0.06万km^(2);耕地、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减少,以及林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增加,均可大幅减少土壤侵蚀面积,同时水土保持措施面积的增加也可有效阻止土壤侵蚀的发生。总体来看,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持续进行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遥感技术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力侵蚀抽样调查 被引量:95
8
作者 刘宝元 郭索彦 +3 位作者 李智广 谢云 张科利 刘宪春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10期26-34,共9页
在回顾国内外区域性土壤侵蚀调查方法基础上,从抽样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水力侵蚀强度评价方法和全国水力侵蚀成果4个方面阐述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中水力侵蚀普查的全过程。简要介绍了本次水力侵蚀普查成果,并与200... 在回顾国内外区域性土壤侵蚀调查方法基础上,从抽样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水力侵蚀强度评价方法和全国水力侵蚀成果4个方面阐述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中水力侵蚀普查的全过程。简要介绍了本次水力侵蚀普查成果,并与2000年水利部发布的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比较,分析了我国水力侵蚀的动态变化,据此提出了优化调查单元布局、加强动态评价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 抽样调查 调查单元 土壤侵蚀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土壤侵蚀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田作为地形因子和工程措施对土壤侵蚀定量评价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翊人 赵牡丹 +1 位作者 张倩 张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2期148-152,157,共6页
[目的]根据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在降雨、土壤、植被等因子一定的条件下,将梯田作为地形因子计算流域土壤侵蚀量,并与梯田作为工程措施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黄土高原地区的纸坊沟流域和... [目的]根据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在降雨、土壤、植被等因子一定的条件下,将梯田作为地形因子计算流域土壤侵蚀量,并与梯田作为工程措施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黄土高原地区的纸坊沟流域和燕沟流域作为试验区,利用5m分辨率的DEM,0.3m分辨率的WorldView 3,30m分辨率的Landsat 8影像、降雨数据、土壤数据、土地利用等数据。[结果](1)在纸坊沟流域和燕沟流域,坡式梯田作为地形因子的流域土壤侵蚀量大于梯田作为工程措施的流域土壤侵蚀量,同时坡式梯田作为地形因子的流域土壤侵蚀量大于水平梯田作为地形因子的流域土壤侵蚀量,而水平梯田作为地形因子的流域土壤侵蚀量与梯田作为工程措施的流域土壤侵蚀量的比较根据流域的不同结果不同。(2)梯田占流域面积比例不同时,随着梯田占比的升高,梯田作为工程措施的流域土壤侵蚀量要明显低于梯田作为地形因子的流域土壤侵蚀量。[结论]梯田作为地形因子和工程措施因子会对土壤侵蚀量计算产生一定影响,梯田占比较大时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 地形因子 工程措施因子 土壤侵蚀定量评价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度四川省级监测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游翔 陈锐银 廖睿智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12期23-25,共3页
通过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和数据,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出四川省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区土壤侵蚀状况,并将监测结果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监测区水土流失面积为36945.20 km 2,占动态监... 通过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和数据,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出四川省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区土壤侵蚀状况,并将监测结果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监测区水土流失面积为36945.20 km 2,占动态监测区总面积的27.16%,区内整体土壤侵蚀程度较轻,但侵蚀分布空间异质性明显,局部地区仍存在严重水土流失;监测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率为4.85%,且水土流失强度由高强度转向低强度,但水土流失消长情况具有空间差异性,川西地区部分区县水土流失面积仍有小幅增加。近年来四川省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大,对改善监测区水土流失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局部地区仍要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2018年度 四川省级监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LE模型的巴基斯坦土壤侵蚀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浩楠 杨勤科 +4 位作者 杜朝正 黄晨璐 庞国伟 王春梅 朱梦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30,共9页
通过制作土壤侵蚀图,分析土壤侵蚀主控因子,为巴基斯坦水土流失与保护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及治理参考。以土壤侵蚀抽样调查单元数据和土壤侵蚀因子数据为数据源,基于CSLE模型分别以空间插值法和地图代数法定量计算巴基斯坦水蚀区土壤侵蚀... 通过制作土壤侵蚀图,分析土壤侵蚀主控因子,为巴基斯坦水土流失与保护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及治理参考。以土壤侵蚀抽样调查单元数据和土壤侵蚀因子数据为数据源,基于CSLE模型分别以空间插值法和地图代数法定量计算巴基斯坦水蚀区土壤侵蚀图,以空间插值结果为参照对地图代数计算结果做直方图匹配得到巴基斯坦水蚀速率图;采用水利部SL 190—2007标准对巴基斯坦风蚀强度进行了定性评价;使用分类决策树分析土壤侵蚀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空间插值法制图具有空间预测的准确性,地图代数法制图可以表现良好的局地变异特征;直方图匹配土壤侵蚀图兼具这2种方法的优点,土壤水蚀速率平均值为972.9 t/(km^(2)·a),水蚀区土壤侵蚀比较严重,风蚀区以剧烈风蚀和极强烈风蚀为主,大部分地区生物措施因子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控因子,耕作区和山区的主控因子分别是R因子和LS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地图代数 空间插值 直方图匹配 主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抽样单元调查的县域尺度水土流失推算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段倩 齐斐 +6 位作者 罗梦琦 刘霞 唐俊 张春强 吴镇宇 李想 姚孝友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3-1068,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基于1%和4%抽样密度,采用不同水土流失推算方法对县域水土流失监测成果的影响,为全国水土流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以沂蒙山区沂水县为例,采用遥感与抽样单元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抽样密度下直接外推法、插值外推... 为进一步研究基于1%和4%抽样密度,采用不同水土流失推算方法对县域水土流失监测成果的影响,为全国水土流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以沂蒙山区沂水县为例,采用遥感与抽样单元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抽样密度下直接外推法、插值外推法和全覆盖计算法对水土流失状况的影响,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1%、4%抽样密度下,直接外推法、插值外推法水土流失面积比分别相差6.49%和7.69%,相对误差达15.87%和16.22%,而全覆盖计算法水土流失面积比相差0.88%,相对误差1.97%;(2)1%抽样密度下,直接外推法与插值外推法水土流失状况结果相近,但与全覆盖计算法结果有差异;4%抽样密度下,三种推算方法水土流失状况结果接近,但是水土流失空间分布有明显区别。因此,基于抽样单元的直接外推法和插值外推法受抽样密度影响较大,全覆盖计算法受抽样密度影响较小,建议采用1%抽样密度下的全覆盖计算法进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模型 抽样密度 推算方法 县域尺度 相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蒸水流域近20年土壤侵蚀时空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海涛 谢红霞 +2 位作者 杨勤科 周清 段良霞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42,共10页
为了解南方红壤丘陵区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利用研究区及周边多个气象站1961—2018年的日降雨数据、多期土地利用数据、DEM数据、遥感影像等,采用空间插值等方法,获得蒸水流域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5个年度土壤侵蚀影响因子... 为了解南方红壤丘陵区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利用研究区及周边多个气象站1961—2018年的日降雨数据、多期土地利用数据、DEM数据、遥感影像等,采用空间插值等方法,获得蒸水流域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5个年度土壤侵蚀影响因子图,利用CSLE模型定量估算5个年度流域的土壤侵蚀量,根据水利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确定蒸水流域的土壤侵蚀等级分布情况,分析近20年来的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流域内降雨侵蚀力因子R年均值介于4275至5934 MJ·mm/(hm^(2)·h·a)之间,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土壤可蚀性因子K均值为0.004333 t·hm^(2)·h/(hm^(2)·MJ·mm),坡长坡度因子LS均值为4.45,植被覆盖与生物措施因子B年均值介于0.4456至0.4511之间,工程措施因子E年均值介于0.7109至0.7143之间,耕作措施因子T年均值介于0.7056至0.7095之间;2)蒸水流域5个年度的年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412、520、479、530和528 t/(km^(2)·a),年际差异显著,呈波动变化,5个年度的平均侵蚀模数为494 t/(km^(2)·a),属于微度侵蚀等级;3)流域主要用地类型的土壤侵蚀情况为旱地>有林地>疏林地>水田;4)研究时段内,侵蚀性降雨变化是蒸水流域近20年时空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素;5)流域水文站神山头站控制范围内侵蚀计算结果远大于实测输沙量,输沙量逐年降低,泥沙输移比逐年下降;6)土壤侵蚀模数空间差异较大,衡阳县、邵东县、衡南县,是未来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变化 土壤侵蚀 定量评价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 蒸水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异关键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含 符素华 +3 位作者 董丽霞 蒋光毅 张志兰 赵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38,共6页
为探究地理探测器用于确定县级行政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异主导因子的可能性,应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重庆市合川区与云阳县土壤侵蚀强度,并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影响土壤侵蚀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因子探测发现,坡度因子和生物... 为探究地理探测器用于确定县级行政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异主导因子的可能性,应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重庆市合川区与云阳县土壤侵蚀强度,并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影响土壤侵蚀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因子探测发现,坡度因子和生物措施因子分别是合川区和云阳县土壤侵蚀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交互探测结果表明,任意2因子交互时对土壤侵蚀空间分异的影响都具有增强作用,其中2区(县)地形因子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最好。地理探测器可用于识别县级行政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异的关键因子,用于辅助水土保持方案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探测器 主导因子 土壤侵蚀 空间分异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近十年地表变化与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建和 严冬春 文安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0,共8页
[目的]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区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定量评价金沙江流域土壤侵蚀变化和空间分布对当地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修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CSLE模型开展2010—2020年金沙江流域土壤侵蚀定量估算与分析。[结... [目的]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上游生态脆弱区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定量评价金沙江流域土壤侵蚀变化和空间分布对当地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修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CSLE模型开展2010—2020年金沙江流域土壤侵蚀定量估算与分析。[结果]2010—2020年金沙江流域变化显著的是草地面积,净减少6059.7 km^(2),耕地面积净增加2294.38 km^(2),植被覆盖为0.6以上盖度面积减少57.70%;金沙江流域2010年和2020年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7.06 t/(hm^(2)·a),24.56 t/(hm^(2)·a)。10年间,侵蚀等级由低强度向高强度转变,金沙江流域上游和中游(青海直门达至云南石鼓段和石鼓至四川屏山段)侵蚀等级由轻度向中度转移显著;金沙江流域侵蚀强度空间分布上,2010年和2020年8°以上坡段侵蚀量占比分别达92.71%,93.80%,高程在3000~4000 m的侵蚀模数增量显著,增幅为63.5%。[结论]金沙江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变化引起土壤侵蚀由轻度向中度转移现象明显,应重点关注金沙江流域各段不同坡度和海拔带土壤侵蚀变化趋势,以期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时空变化 金沙江流域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六道沟小流域近30年来土壤侵蚀变化评价 被引量:19
16
作者 黄婷婷 史扬子 +3 位作者 曹琦 王丽娟 杨扬 刘宝元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7,共10页
为了探讨退耕还林(草)工程对黄土高原六道沟小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为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地利用规划与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合航片、遥感影像与实地调查,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分析黄土高原六道沟小流域199... 为了探讨退耕还林(草)工程对黄土高原六道沟小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为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地利用规划与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合航片、遥感影像与实地调查,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分析黄土高原六道沟小流域1990—2017年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1990—2017年间,小流域旱地持续减少,灌木林地、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持续增加,且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草)后,土地利用变化速率明显加快;2)近30年来小流域土壤侵蚀总体呈减弱趋势,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从1990年的27.8 t/(hm^2·a)减少至2017年的7.2 t/(hm^2·a);微度侵蚀面积占比不断增加,强烈及以上强度面积比例不断减小;3)各土地利用类型中,独立工矿用地侵蚀强度最大,旱地次之,草地和灌木林地最小。研究结果证实,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六道沟小流域的土壤侵蚀起到了显著的遏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 退耕还林(草)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8年皖南山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管礼松 郭伟玲 +1 位作者 李鑫 蒋婷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121,共8页
[目的]精确评估皖南山区土壤侵蚀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研究区日降雨数据,30 m分辨率DEM,土壤数据和土地利用等数据,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估算皖南山区土壤... [目的]精确评估皖南山区土壤侵蚀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研究区日降雨数据,30 m分辨率DEM,土壤数据和土地利用等数据,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估算皖南山区土壤侵蚀模数,并分析2000,2010和2018年近20 a研究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2000—2010年土壤侵蚀模数增加了963.96 t/(km 2·a),土壤侵蚀强度面积向高强度等级转移;2010—2018年土壤侵蚀模数减少了781.22 t/(km 2·a),土壤侵蚀强度面积由高向低转移,总体上土壤侵蚀变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皖南山区3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池州市和铜陵市东南侧以及黄山市周边区域是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研究区内耕地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林地以中度及以下侵蚀为主,2010—2018年耕地和林地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减小,水土保持措施成效显著。[结论]近年来皖南山区土壤侵蚀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总体上以轻度侵蚀为主,后续的水土流失治理仍需要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 土壤侵蚀 时空变化 皖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白艳萍 李雷 李娜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8期4-7,共4页
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区土壤侵蚀模数,探讨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特征,为构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提供支撑。结果表明:①2021... 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区土壤侵蚀模数,探讨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特征,为构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提供支撑。结果表明:①2021年规划区水土流失面积448615.04 km 2,占规划区国土面积的33.62%,高于我国其他重大国家战略区域;②2020—2021年规划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681.86 km 2,减幅1.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③1985—2021年规划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1.01%,平均每年减少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变化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黄河流域 规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LE和抽样调查的泰国土壤水蚀评价
19
作者 杜朝正 杨勤科 +3 位作者 张加琼 马波 王春梅 庞国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通过对泰国区域土壤侵蚀的定量评价,掌握泰国土壤水蚀特征,以期为泰国土壤侵蚀防控和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采用CSLE模型,基于30 m分辨率区域侵蚀因子综合运算完成泰国土壤水蚀速率计算(地图代数法制图),基于亚米级分辨率抽样调... 通过对泰国区域土壤侵蚀的定量评价,掌握泰国土壤水蚀特征,以期为泰国土壤侵蚀防控和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采用CSLE模型,基于30 m分辨率区域侵蚀因子综合运算完成泰国土壤水蚀速率计算(地图代数法制图),基于亚米级分辨率抽样调查完成抽样单元水蚀速率计算,再以抽样单元计算结果为参考,对地图代数制图结果进行直方图匹配,最终获得研究区土壤水蚀速率专题图。结果表明:(1)直方图匹配制图结果既保留了原有的空间分布特征,又具有准确的统计特征。(2)泰国平均土壤水蚀速率为687.9 t/(km^(2)·a),是全球平均土壤水蚀速率的2.4倍,个别地区达到1000 t/(km^(2)·a)以上(占面积13.2%,占侵蚀总量72.0%),与全球平均水蚀速率相比,土壤水蚀较为严重,0.6%的区域年侵蚀量约占研究区侵蚀总量的21.5%,局部侵蚀剧烈。(3)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水蚀最为严重,平均水蚀速率高达1020.2 t/(km^(2)·a),水蚀速率>2500 t/(km^(2)·a)的热点地区84.1%区域为耕地。由此可知,泰国局部区域的土壤水蚀较为剧烈,耕地对区域水土流失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直方图匹配 泰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可蚀性K值最优估算方法遴选——以陕北安塞集水区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魏慧 赵文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65,共14页
基于EPIC公式、诺谟方程、修正诺谟方程、Torri模型和Shirazi模型5种土壤可蚀性(K值)估算方法,以降水、土壤、遥感影像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数据,运用GIS技术,结合CSLE模型,计算安塞集水区2006—2014年土壤侵蚀量,对比相应年份输沙量监... 基于EPIC公式、诺谟方程、修正诺谟方程、Torri模型和Shirazi模型5种土壤可蚀性(K值)估算方法,以降水、土壤、遥感影像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数据,运用GIS技术,结合CSLE模型,计算安塞集水区2006—2014年土壤侵蚀量,对比相应年份输沙量监测值,遴选集水区尺度K值最优估算方法。结果表明:基于5种模型的集水区2006—2014年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65.59、106.00、108.47、76.69和47.68 t/hm2。相较于安塞水文站相应年份的平均输沙量监测值17.73 t/hm2,按照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和均方根误差(RMSE)越趋近于0,精度因子(Af)越接近于1,模型区域适用性越高的原则可知,Shirazi模型的适用性最高,其MAE、MRE和RMSE值依次为30.93、3.25和43.66,Af值为4.41;EPIC法次之,Af值为5.80;Torri模型的适用性处于中间水平;修正诺谟方程和诺谟方程的适用性最低,与实际情况相差最大,Af值分别为7.99和7.88。因此,相对于其他4种方法而言,Shirazi模型在研究区具有最佳的适用性,在未来集水区尺度土壤可蚀性K值估算乃至土壤侵蚀评价工作中,应优先选用基于几何平均粒径的Shirazi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K值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模型优选 安塞集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