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近代日本学者对中国国民性的研究与评价
- 1
-
-
作者
王向远
-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学研究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2,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日本东洋学’:中国立场的批判研究”(项目编号:24FGJA002)。
-
文摘
近代日本“东洋学”(东方学)学者的中国国民性研究,尽管有立场与情感倾向的局限,但总体上是以历代文献典籍的分析研究为依据,而不是瞎子摸象、浮光掠影的印象性判断。其中,傲慢与偏见较少、具有一定学术思想价值的是白鸟库吉、服部宇之吉、渡边秀方、天野利武、鸟山喜一等学者的相关著作。这些学者采用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思想史、心理学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国民性做出了分析和判断。特别是以爱好和平、尚文重礼、讲求实际、极具韧性、粘液质气质等关键词对中国国民性进行的概括,至今仍不失其学术价值。
-
关键词
日本东洋学
国民性
中国国民性研究
-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D09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日本对华侵略与所谓“支那国民性研究”
被引量:7
- 2
-
-
作者
王向远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5-131,共7页
-
基金
北京市"十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项目号:OIBGAZH005)的系列成果之一
-
文摘
在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日的大背景下,日本学术界十分热衷谈论和研究所谓“支那国民性”,其中有不少“研究”者露骨地表现出服务于侵华的险恶用心。他们将人性中一切负面和丑恶的东西都加于中国“国民性”中,说中国人保守、顽固、愚昧、野蛮、肮脏、贪婪、好色、奢侈、懒惰、虚伪、残忍、变态、不团结、势利、排外、服大、非理性、歇斯底里、妄自尊大、盲目乐观、自暴自弃、无国家观念等等,恣意描画自己心目中丑陋的中国人形象,中国及中国人在他们笔下成了堕落的泥潭和罪恶的渊薮。他们断言中国人已经成了一个“老废的民族”,并进而运用这些“结论”来解释中国人民的排日和抗日,为日本的长期占领和奴役寻找根据和对策。
-
关键词
日本侵华
中国国民性研究
文化侵略
-
分类号
K313.4
[历史地理—世界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