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从政治话语建构到国家能力形成
1
作者 李海龙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5,共10页
政治话语在理解社会活动和公共生活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对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已成为政治话语的一部分,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一概念不仅是各类公共事业“建设强国”话... 政治话语在理解社会活动和公共生活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对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已成为政治话语的一部分,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一概念不仅是各类公共事业“建设强国”话语的延伸,也赋予了高等教育发展以深刻的政治意义。高等教育的目标、价值及内涵的构建决定了其能有效转化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然而,政治话语在现代国家中的指向尚不明确,是否能体现最高权力机构的意志并为公共事业提供合法性仍有待验证。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学术层面和政策表达中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解读在语义、词性、语境及实践取向等方面均存在认知模糊。从长远来看,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现代化互为促进关系,政治话语实践不仅要明确国家发展目标,还应摆脱以“强国研究”替代“建设实践”的符号思维,通过制度创新和组织行动激发建设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政治话语构建 国家能力 政治势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建构及其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启示
2
作者 王旭 宋刚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54,160,共20页
国家身份属于自我认知,又离不开国际关系互动。海洋国家身份是日本基于地缘和战略而确立的一种国家身份,是国家内外战略的基础支撑。从历史脉络看,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因应国家战略目标调整,经历了从建设武力扩张型海洋国家、海洋通商国家... 国家身份属于自我认知,又离不开国际关系互动。海洋国家身份是日本基于地缘和战略而确立的一种国家身份,是国家内外战略的基础支撑。从历史脉络看,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因应国家战略目标调整,经历了从建设武力扩张型海洋国家、海洋通商国家到当前全面建设综合性海洋强国的演变;从政策实践重点看,其服务于国家各阶段战略侧重,相继聚焦港口航运、海洋科技、海洋资源开发强国建设,当前则致力于建设海洋军事强国;从内外统筹看,其与国家对外战略相适应,对盟友、利益攸关方和更广泛的国际社会分别展示与其外部诉求相契合的海洋国家身份侧面,以利于深化互信、拓展国家利益。当前,海洋的地缘战略作用愈发突显,作为中国的近邻和美国的亚太头号盟友,日本海洋国家身份建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一方面,其强调安全和竞争,值得中国高度警惕;另一方面,其始终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较好兼顾战略性与具象性,注重内外统筹,这对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国家战略 海洋国家 身份建构 内外统筹 中国海洋强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中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锐 张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5356-15360,共5页
阐述了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皖江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探讨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指明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方向:一是区域科技创新与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的密切联系与同质性特征;二是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指向对区域科... 阐述了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皖江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探讨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指明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方向:一是区域科技创新与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的密切联系与同质性特征;二是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指向对区域科技创新方向提出了导向性要求。剖析了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与区域科技创新内涵的相互作用和深刻影响:一是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总体性、内涵包容性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二是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主导性特质对区域科技创新的深刻影响;三是科技创新的本质属性使其成为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最重要的内涵特质。探讨了皖江区域发展增长极作用的根本保障——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与区域科技创新关系和谐统一:一是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与区域科技创新的密切联系和辩证统一;二是皖江经济带增长极作用在和谐统一中得到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国家战略 区域科技创新 能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中国建设与社会主义国家法治能力的提升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振清 孙留萍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3,共4页
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能够在依法治国的层面进一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大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能够在依法治国的层面进一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法治中国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国家治理能力的逐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紧紧围绕依法治国的方略进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首先要把握依法治国这一根本目的,着重提高法治能力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建设 依法治国 国家治理能力 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学者专评主题之八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举措
5
作者 肖长富 高瑞兰 刘长江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6期124-125,共2页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故此,约请专家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政绩观、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联,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理念与...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故此,约请专家就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政绩观、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联,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取向等问题展开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政绩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党的先进性建设 兴衰成败 中华民族 长治久安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中国西部基础教育能力建设项目”第二次国家级项目论坛在北京举行
6
作者 朱广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38,共1页
中加合作“加强中国西部基础教育能力项目”第二次国家级论坛于5月17日-18日在北京国家行政学院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与加拿大驻华大使罗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们对参加项目国家级论坛的项目省、县代表和来自加... 中加合作“加强中国西部基础教育能力项目”第二次国家级论坛于5月17日-18日在北京国家行政学院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与加拿大驻华大使罗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们对参加项目国家级论坛的项目省、县代表和来自加拿大的教育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充分肯定了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开幕式由中国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岑建君同志主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杨进同志、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陈志龙同志等出席了开幕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项目 教育能力 中国西部 论坛 建设项目 北京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语言能力理论建构与建设实践应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1
7
作者 魏晖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9-571,共3页
国家语言能力研究是当下国内语言文字学术研究热点之一,但尚需进一步完善理论建构并指导建设实践。笔者认为,国家语言能力理论建构(以下简称“理论建构”)应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实践(以下简称“建设实践”)应在理论指导... 国家语言能力研究是当下国内语言文字学术研究热点之一,但尚需进一步完善理论建构并指导建设实践。笔者认为,国家语言能力理论建构(以下简称“理论建构”)应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实践(以下简称“建设实践”)应在理论指导下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包括国内层面,也包括国际层面,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和平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建构与建设实践应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根本指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语言能力 建设实践 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书法艺术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颢瀚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88,共5页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方式:单一的书法艺术承载全息的文化内涵;书法培育了中国文化艺术追求内在美、中和美、自然美的审美观。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的基石,是传播文明的载体,培育中国人独特的文化价值...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艺术方式:单一的书法艺术承载全息的文化内涵;书法培育了中国文化艺术追求内在美、中和美、自然美的审美观。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的基石,是传播文明的载体,培育中国人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书法艺术是对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更是国家形象的塑造者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承担者。作为艺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艺术产业的繁荣发展必将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强调书法艺术的文化战略地位,是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的客观需要。进一步发挥书法艺术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书法无法"现象、过度炒作现象值得警惕,这需要我们必须坚守中华文化中书法文化的根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文化建设 国家文化形象 发展战略 中国文化 书法艺术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电网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9
《农村电气化》 2010年第8期46-46,共1页
6月30日,国家电网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在智能电网领域进行战略合作,联合开展关键技术与相关领域产业化研究,积极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双方将重点在电动汽车、物联网及传感器、高温超导、电力光纤到户、大容量... 6月30日,国家电网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在智能电网领域进行战略合作,联合开展关键技术与相关领域产业化研究,积极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双方将重点在电动汽车、物联网及传感器、高温超导、电力光纤到户、大容量储能系统、半导体照明、信息处理和智能城市等领域开展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科学院 合作协议 智能电网 电网建设 半导体照明 战略合作 电动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国家建设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经验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曹海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5-10,共6页
根据国家建设理论中的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这两个概念反思我国六十年的国家建设历程,坚持党的领导,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建设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党领导下的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立基于党的建设、调适与转型。由... 根据国家建设理论中的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这两个概念反思我国六十年的国家建设历程,坚持党的领导,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建设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党领导下的国家自主性与国家能力立基于党的建设、调适与转型。由历史形成的"党领导国家"政治形态,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建设与完善来取得自主性与治理能力,以面对及回应内外政治环境的挑战与变迁。通过意识形态建设、党对人力的调动与运用、治理国家,加强党领导下的国家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家建设 国家自主性 国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布局与能力建设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世强 杜敏敏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7,共7页
统筹发展和安全,既是应对世界动荡变革的迫切需要和直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时代要求,也是补齐我国国家安全能力短板的当务之急和对世界多国治理失败教训的深刻镜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形成了包括根本保证、理念指... 统筹发展和安全,既是应对世界动荡变革的迫切需要和直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时代要求,也是补齐我国国家安全能力短板的当务之急和对世界多国治理失败教训的深刻镜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形成了包括根本保证、理念指引、治理议题、实践路径等要素在内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总体战略布局,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战略能力的基本路径包括: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发展领域的安全风险研判;树立系统观念,完善统筹发展和安全的体制机制;坚持能力导向,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发展和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 战略布局 能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国家能力建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辛向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100,共9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国家能力建构取得了重大进展。新中国成立后,逐步确 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 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国家治理奠定了坚实...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国家能力建构取得了重大进展。新中国成立后,逐步确 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 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国家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强调 制度成熟定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国家治理的制度基础更加坚实;通过不断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有效地增强了党和国家的活力,增强了市场活力,增强社会了活力。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 党科学回答了“怎样治理中国、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使国家能力建设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70年 国家能力建设 稳定性 活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能力建设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宝玖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6,共7页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能力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提供了使国家能力强化提升的有利机遇,又构成了使国家能力弱化销蚀的严重压力;既对国家能力提出总体性挑战,又对国家能力形成结构性冲击.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应当确立以提升国...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能力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提供了使国家能力强化提升的有利机遇,又构成了使国家能力弱化销蚀的严重压力;既对国家能力提出总体性挑战,又对国家能力形成结构性冲击.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应当确立以提升国家能力总量、优化国家能力结构、强化国家能力控制为目标,以变革观念、调整行为、创新制度、夯实基础为方针的国家能力建设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进程 能力建设 国家能力 机遇和挑战 能力弱化 能力形成 能力结构 变革观念 创新制度 建设战略 全方位 总体性 结构性 提升 方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能力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刍议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德宽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9-342,共4页
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域广袤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是一项艰苦卓绝、无与伦比的伟大事业。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提升语言能力对国情特殊的中国现代化建设而言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建设 发展中国 语言能力 现代化进程 人口众多 全球化 国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5
作者 谷成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共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作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现代国家治理体现了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等在内的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作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现代国家治理体现了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等在内的多元参与主体,通过正式或非正式制度执行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当前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国家治理能力的高低至少与以下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一是政府对社会成员需求的回应程度,即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满足社会成员需求的倾向;二是政府对社会成员的负责程度,也就是政府能否通过制度化安排回答社会成员提出的有关政府对国家权力的使用问题并使社会成员通过扩大或削减这些权力对政府进行奖励或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能力 财税体制改革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非正式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战略部署 现代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今时代与21世纪中国国家战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江永 《太平洋学报》 2002年第3期3-11,共9页
在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大时代进程中,21世纪的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世界正处在两种制度并存与多种国家模式竞争的现时代。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可以确立一项“和平与发展战略”,作为21世纪中国国... 在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大时代进程中,21世纪的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世界正处在两种制度并存与多种国家模式竞争的现时代。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可以确立一项“和平与发展战略”,作为21世纪中国国家战略的百年大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中国 国家战略 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 "和平与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汇聚各方智慧 共议国家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高峰论坛”综述 被引量:3
17
作者 石德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7-140,共4页
国家治理是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014年3月21-23日,我国首个以国家治理问题为研究对象的高校新型智库——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在武汉揭牌,并同... 国家治理是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014年3月21-23日,我国首个以国家治理问题为研究对象的高校新型智库——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在武汉揭牌,并同期举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高峰论坛”。该研究院由著名学者欧阳康教授担任院长,致力研究国家治理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治理体系 高峰论坛 能力建设 中国特色 智慧 综述 华中科技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党的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鸿铭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100,共8页
现代国家的治理本质就是把政党政治的政治属性通过国家治理落实为国家治理所衍生的国家治理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所体现的坚持党中央组织的政治... 现代国家的治理本质就是把政党政治的政治属性通过国家治理落实为国家治理所衍生的国家治理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所体现的坚持党中央组织的政治权威、彰显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升党组织内部的政治质量,通过政治领导、政治整合和自我革命,不断提升国家治理宏观体制吸纳能力、中观制度组织能力和微观政策执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政治建设 国家治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智库建设应注重研究人员能力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曲星 《国际展望》 2010年第5期23-24,共2页
中国外交现在的确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中国在向工业化国家迈进的过程中,诸多新挑战都出现了:如中国自身定位问题;中国被放到放大镜下,国外对中国压力和期望在不断增加;
关键词 研究人员 国际问题研究 新挑战 中国外交 工业化国家 能力发展 定位问题 建设 新问题 中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选择及法律保护
20
作者 王明琴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33,共2页
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人民福利构成巨大的威胁。发展中国家只有从各自的国情出发,适时融入全球经济大... 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人民福利构成巨大的威胁。发展中国家只有从各自的国情出发,适时融入全球经济大潮,通过积极参加国际分工来获取更大利益,运用国际化规则维护本国的法律地位和合法权益,才能把握发展经济的主动权,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中国 经济全球化 战略选择 法律保护 高新技术产业 信息技术 金融合作组织 国际组织 法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