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园林史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徐瑾 江本砚 +2 位作者 王雪霏 邓小飞 邱燕 《高等建筑教育》 2023年第2期167-174,共8页
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已成为全国高校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中国园林史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担负着传递正确史学观与哲学观的重要使命,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沿阵地。文章以广州大学风景园林专... 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已成为全国高校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中国园林史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担负着传递正确史学观与哲学观的重要使命,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沿阵地。文章以广州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中国园林史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通过课堂上下“双向联动”,推进学生“学习、思考、实践、感悟”的认识过程,从而实现“明历史发展之理,增园林艺术之信,崇爱国爱民之德,力专业报国之行”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其中,课堂主要举措包括:宏观架构,纵横兼顾;以点带面,详略突出;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课后主要举措包括:任务驱动,学生主导;必做选做,注重差异;过程评价,激励竞争。该教学改革探索促进了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全面实现,为中国园林史和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园林史 课程思政建设 立德树人 学思践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跨界研究——将ACG文化融入中国园林史教学
2
作者 曹懿 《美术教育研究》 2015年第23期142-142,共1页
中国园林史是景观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门课程以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将大学生感兴趣的ACG文化融入中国园林史教学,可达到增强课程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 学科跨界 ACG 中国园林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中国园林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
作者 李美卉 赵明晶 武海峰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19期120-121,共2页
中国园林史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文分析了中国园林史课程的教学现状,通过对课程全面实施OBE理念、重构教学内容、反向设计教学过程、开展多元化的考核评价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将中国古典造园理论和设计手法与现... 中国园林史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文分析了中国园林史课程的教学现状,通过对课程全面实施OBE理念、重构教学内容、反向设计教学过程、开展多元化的考核评价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将中国古典造园理论和设计手法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设计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史 OBE理念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举行“中国园林史新路径”大会
4
作者 李娜亭 《风景园林》 2015年第6期11-11,共1页
据sheffield.ac.uk讯2015年6月18—19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举办了“中国园林史新路径”(New Approaches in Chinese Garden History)大会,
关键词 中国园林史 路径 大学 英国 李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史课程改革与思政导入研究
5
作者 金荣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8期95-97,共3页
课程思政的实施关键点在于如何将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该文以昆明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中国古典园林史课程为例,着眼课程大纲建设、思政内容的切入方式、课堂实践与教学反馈调节等,探讨树立文化自信、爱国情怀及民族责任感的课... 课程思政的实施关键点在于如何将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该文以昆明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中国古典园林史课程为例,着眼课程大纲建设、思政内容的切入方式、课堂实践与教学反馈调节等,探讨树立文化自信、爱国情怀及民族责任感的课堂导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改革成效,为下一轮的课程教育改革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国古典园林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冯纪忠先生中国传统园林史观与现代景观结合——以牛首山核心区景观设计为例
6
作者 沙正军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224-226,共3页
文章首先对冯纪忠先生的中国传统园林史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其次对研究成果中“形、情、理、神、意”五个发展层面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实际项目案例,探索冯纪忠先生中国传统园林史观与现代景观设计的结合。
关键词 冯纪忠 形情理神意 中国传统园林 牛首山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论视角下中国风景园林史教学体系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奕成 耿华峥 +1 位作者 刘磊 周建华 《高等建筑教育》 2023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中国风景园林史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赓续本相、以启未来的重要价值,而在专业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的学科背景下,其教学体系有待不断优化。通过调研,分析归纳当前课程教学中大纲框架“揣小失大”、案例解析“情理两分”、授课方... 中国风景园林史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赓续本相、以启未来的重要价值,而在专业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的学科背景下,其教学体系有待不断优化。通过调研,分析归纳当前课程教学中大纲框架“揣小失大”、案例解析“情理两分”、授课方式“重讲轻践”等现实问题。基于协同论视角提出三系交织优化知识结构、情理相融深化认知模式、关联实践形成历史思维的教学体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突破传统视角,关注整体环境,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通过递进式实践体系的建构与实施,培养学生的风景园林历史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风景园林 教学改革 教学体系 协同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宋画的园林史料价值——以《陶渊明归隐图卷》、《归去来辞书画卷》、《西塞渔社图》等宋画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宋恬恬 沈欣悦 鲍沁星 《风景园林》 2017年第2期40-46,共7页
两宋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尚存许多不甚清晰、有待深入讨论的关键问题。在宋代园林实物遗存罕见、文献材料不成系统的现实情况下,宋画对宋代园林史研究的史料价值受到了高度重视。本文以宋画《陶渊明归隐图... 两宋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尚存许多不甚清晰、有待深入讨论的关键问题。在宋代园林实物遗存罕见、文献材料不成系统的现实情况下,宋画对宋代园林史研究的史料价值受到了高度重视。本文以宋画《陶渊明归隐图卷》、《归去来辞书画卷》、《西塞渔社图》等图像材料为例,指出了其在园林史研究上所具有的关键史料价值,推进了中国古代园林源流和发展脉络的新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南宋园林 中国园林史 宋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文化之大成的中国园林 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
9
《风景园林》 2005年第3期7-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园林史 学会 文物 文化 人与自然 园林城市 和谐相处 园林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性特征分析
10
作者 杨崇鉴 唐红 《艺术科技》 2022年第9期220-222,共3页
中国古典园林与人类发展相生相伴,园林也是人类接触自然后实践性的结果,自古以来园林就融合了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对艺术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自人类社会进入农业社会阶段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以及园林技术的... 中国古典园林与人类发展相生相伴,园林也是人类接触自然后实践性的结果,自古以来园林就融合了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对艺术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自人类社会进入农业社会阶段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以及园林技术的提高,人们更自觉地设计规划、建设经营园林。园林的规划设计更加细致,不同时期的人们把自己对生活的愿望和对美的感受注入园林,使其更具有艺术性。因此,文章从中国园林发展的时期着手,以不同地区的园林为例,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在艺术性上的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艺术性特征 传承弘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造园目的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佘高红 《华中建筑》 2013年第9期145-147,共3页
从本体论的视角而言,中西方园林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空间。二者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乃至于发展出不同的技术方法和表现形式。因此,造园目的是理解园林形式、园林创作的艺术与技术手段以及园林审美的基础,也是通达园林本质的起点。该文基... 从本体论的视角而言,中西方园林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空间。二者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乃至于发展出不同的技术方法和表现形式。因此,造园目的是理解园林形式、园林创作的艺术与技术手段以及园林审美的基础,也是通达园林本质的起点。该文基于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脉络,辅以适当的文献资料,分析中国传统造园目的的变迁。并以此为线索,揭示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本质和园林空间演变的文化逻辑。最后,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当代价值提出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史 造园目的 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广州河南造园史录——以《番禺河南小志》为线索
12
作者 王艳婷 彭长歆 《住区》 2023年第5期92-99,共8页
清末广州园事繁荣,整体呈现出较高的造园水平,从规模上来看以广州河南地区为甚。在繁荣的中西贸易推动下,广州绅商纷纷选择河南地区营建私宅园林,产生了同文行潘家花园和怡和行伍家花园等颇具规模的私家园林。以《番禺河南小志》为线索... 清末广州园事繁荣,整体呈现出较高的造园水平,从规模上来看以广州河南地区为甚。在繁荣的中西贸易推动下,广州绅商纷纷选择河南地区营建私宅园林,产生了同文行潘家花园和怡和行伍家花园等颇具规模的私家园林。以《番禺河南小志》为线索,在整体解读、筛选提取、对比甄别、推断领悟书中有关园林记述内容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广州河南潘家、伍家等造园活动。研究发现,“园中园”为潘家、伍家花园的典型特征。园内陈设中西混合,反映出外贸经济的影响。与此同时,各类型园林表现出较强的公共性,反映了晚清广州园林近代转型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禺河南小志》 中国园林史 岭南园林 行商园林 广州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师道前程似锦记录风景园林行业成长传播风景园林优秀思想
13
作者 何济钦 《风景园林》 2013年第4期33-35,共3页
要讲我们园林事业的发展,就要简单的回忆一下。首先,祝贺我们的园林学科不断地发展壮大,现在的形势越来越好,而且,全世界人民都在关心中国园林。我们这个学科的发展这么好这么快,这是恩师陈俊愉先生生前最大的愿望。他和园林学科... 要讲我们园林事业的发展,就要简单的回忆一下。首先,祝贺我们的园林学科不断地发展壮大,现在的形势越来越好,而且,全世界人民都在关心中国园林。我们这个学科的发展这么好这么快,这是恩师陈俊愉先生生前最大的愿望。他和园林学科的宗师、泰斗汪菊渊先生,共同奋斗的结晶,最终实现了他们的心愿。汪菊渊先生对园林事业有很深的研究,看过汪老的《中国园林史》你们就明白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行业 中国园林史 传播 园林事业 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入画中行——晚明江南造园对山水游观体验的空间经营与画意追求 被引量:36
14
作者 顾凯 《新建筑》 2016年第6期44-47,共4页
晚明江南园林的营造,不仅在景物形式效果方面有着重要改变,而且在山水游观体验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呈现出空间经营的新意。这样的转变也与画意宗旨息息相关,山水画意并不只是静止的画面欣赏,还在于时间性的动态游移。对此的理解,... 晚明江南园林的营造,不仅在景物形式效果方面有着重要改变,而且在山水游观体验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呈现出空间经营的新意。这样的转变也与画意宗旨息息相关,山水画意并不只是静止的画面欣赏,还在于时间性的动态游移。对此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晚明江南园林中复杂而综合的空间经营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史 晚明江南 游观体验 空间经营 画意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空间营造到文化生产——清末广州花地馥荫园再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彭长歆 张欣 《风景园林》 2022年第9期128-134,共7页
清末广州花地馥荫园的前身为东园,两者具有空间延续与递进关系。从园林赞助人及中西赏游群体出发,通过文献考证及图像分析,并应用层次叠加法,廓清东园时期的园址范围,以及馥荫园的旧园遗存与再造部分,探讨空间格局演进的历史逻辑及文化... 清末广州花地馥荫园的前身为东园,两者具有空间延续与递进关系。从园林赞助人及中西赏游群体出发,通过文献考证及图像分析,并应用层次叠加法,廓清东园时期的园址范围,以及馥荫园的旧园遗存与再造部分,探讨空间格局演进的历史逻辑及文化生产等。研究表明:馥荫园继承了东园南侧的宅院区并向南改建、拓展,改变了东园时期以北侧荷塘区为主景的布局方向;与东园雅集所形成的诗文等文化产品相比,西方游客通过摄影与绘画记录馥荫园的景物,外销画、摄影及铜版画等各类图像作品将馥荫园的视觉形象与文化内涵以更直接的方式向世界传播。这一过程不仅是营造主体、空间格局与使用方式的转变,也隐含着清末广州园林文化生产的转向,成为清末岭南园林近代转型及现代性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史 岭南园林 行商园林 东园 馥荫园 广州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在山中:再探张南垣叠山造园的意义与传承 被引量:22
16
作者 顾凯 《风景园林》 2020年第2期13-19,共7页
学术界对园林假山营造的理论同历史、遗存及现实状况存在差异,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叠山造园的典范。在曹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张南垣叠山造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指出张南垣以真山境界为目标,通过"以少胜多"的方... 学术界对园林假山营造的理论同历史、遗存及现实状况存在差异,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叠山造园的典范。在曹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张南垣叠山造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指出张南垣以真山境界为目标,通过"以少胜多"的方法,达到"境生象外"的画意,获得"园在山中"的体验,从而出色地实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山水栖居理想。张氏叠山在中国园林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所达到的造园艺术成就和引发的造园风格变革,还在于造园追求上的高度,以及其创新方法同这一目标的极佳匹配。张氏叠山是园林史发展至当时所能达到的最具艺术审美价值和实践可操作性的造园方法,为后世树立了杰出典范。其后历史上的多位叠山造园师继承并发展了他的方法,也为当代高品质的叠山造园提供了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史 假山 叠山造园 张南垣 传承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太仓乐郊园示意平面复原探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顾凯 《风景园林》 2017年第2期25-33,共9页
明末清初太仓的乐郊园为当时江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名园,但对此园的研究尚不深入,与此园的历史地位并不匹配,这主要是由于历史材料的局限,也与研究方法有关。本文通过几种材料的综合比对判断,在获得历史材料间的关系认识基础上,针对两篇园... 明末清初太仓的乐郊园为当时江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名园,但对此园的研究尚不深入,与此园的历史地位并不匹配,这主要是由于历史材料的局限,也与研究方法有关。本文通过几种材料的综合比对判断,在获得历史材料间的关系认识基础上,针对两篇园记分别作出示意平面复原、并综合3种材料绘制总体示意平面图。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乐郊园的布局构成、景物配置、营造过程等基本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这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园林作出认识上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园林史 乐郊园 示意平面复原 明末清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嘉兴宅园小灵鹫山馆图咏的“入境式”场所意象解读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青松 王欣 张蕊 《风景园林》 2019年第10期119-123,共5页
清末浙江嘉兴文人宅园小灵鹫山馆胜甲一时,今已不存,其现存图咏史料多以游观的视角再现园林景致.将'入境'这一概念作为诠释性的工具,对山馆图咏进行解读,以反推山馆的空间格局并再现游者当时的游园情景.阐述了山馆园林空间在游... 清末浙江嘉兴文人宅园小灵鹫山馆胜甲一时,今已不存,其现存图咏史料多以游观的视角再现园林景致.将'入境'这一概念作为诠释性的工具,对山馆图咏进行解读,以反推山馆的空间格局并再现游者当时的游园情景.阐述了山馆园林空间在游观的叙述视角下呈现出片段的独立性特征与对偶的差异性组合方式,并结合题咏中的知觉体验及心理感受描写重点讨论了游者当时的游园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园林史 入境 小灵鹫山馆图咏 空间格局 游园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始于个案的开放对话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晓 WANG Xiyue((译))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1期4-5,共2页
一部中国园林史由无数座名园个案连缀而成,宛如珍珠串起的项链,寄畅园是项链上一颗别致的明珠,因其精彩纷呈的历史,独到精湛的艺术,为人所津津乐道。寄畅园的传奇色彩首先来自其悠久的历史。这座园林1527年由秦金建造,此后迭经秦瀚、秦... 一部中国园林史由无数座名园个案连缀而成,宛如珍珠串起的项链,寄畅园是项链上一颗别致的明珠,因其精彩纷呈的历史,独到精湛的艺术,为人所津津乐道。寄畅园的传奇色彩首先来自其悠久的历史。这座园林1527年由秦金建造,此后迭经秦瀚、秦梁、秦燿、秦埈、秦伯钦、秦德藻、秦松龄、秦道然诸人之手,始终由秦氏保有,因称“秦园”。寄畅园背后的秦氏家族,历史还要更为久远,秦氏始祖是北宋文学家秦观,距今已近1 000年。寄畅园所在的惠山山顶有一座秦观墓,背靠三茅峰,前对太湖,气象开阔,不仅在文字图画上,更在真景实物上,将这个绵延千年的传奇家族展示在世人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史 文学家 项链 山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宝应纵棹园水景空间和舟游活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戈祎迎 《风景园林》 2022年第3期136-142,共7页
明末清初江南园林中的栖居游乐活动种类丰富,其中依据本土气候和水体开展的在当时颇为流行的舟游活动现今却较少受到学界关注。选取以水景著称的扬州宝应纵棹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图文对照分析园林的选址与格局,结合文献、绘画,总结舟游活... 明末清初江南园林中的栖居游乐活动种类丰富,其中依据本土气候和水体开展的在当时颇为流行的舟游活动现今却较少受到学界关注。选取以水景著称的扬州宝应纵棹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图文对照分析园林的选址与格局,结合文献、绘画,总结舟游活动开展所必需的场地条件和载具特征;进而从行舟赏景、行舟逸乐和舟船造景三方面讨论空间及空间各要素与舟船的耦合方式,并探究活动背后的情理哲思。研究发现:纵棹园中水景空间和舟游活动呈现出明显的互动关系,且前者的营造和后者的实践相互影响,存在复杂的作用机制,可为当代园林空间营造和园林文化传承创新带来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园林史 纵棹园 水景空间 舟游活动 乔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