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5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对外传播研究(2005—2014) 被引量:2
1
作者 邓惟佳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5-49,共5页
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2005—2014年中国学者在SSCI和A&HCI期刊上发表文献从总体数量、文献类型、学科分布、使用语言、来源机构和合作情况6个方面进行了量化统计和全面考察。研究发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在国际核心期刊发... 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2005—2014年中国学者在SSCI和A&HCI期刊上发表文献从总体数量、文献类型、学科分布、使用语言、来源机构和合作情况6个方面进行了量化统计和全面考察。研究发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数量增长迅猛,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要贡献学科;发文量位居前三的机构均为香港的大学,且三所大学发文数占总量的1/4强,中国内地高校中北京大学以绝对优势名列第一;除此之外,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学术期刊中对外传播的成果基本以英语为主要学术语言,且科研合作对象也基本以西方传统学术强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CI和A&HCI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 对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与“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合作共建说明
2
《管子学刊》 2025年第1期60-60,共1页
本刊已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的子平台---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网址:https://zsyyb.cn)合作共建,共同探索为作者提供“快速审核-预印发布-首发存证-开放评阅-在线交流-荐稿选稿-期刊发表-择优转载... 本刊已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的子平台---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网址:https://zsyyb.cn)合作共建,共同探索为作者提供“快速审核-预印发布-首发存证-开放评阅-在线交流-荐稿选稿-期刊发表-择优转载-全媒体传播”的全流程学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 选稿 合作共建 预印本平台 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服务 在线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院教师在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荣获佳绩
3
《音乐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23年12月,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公布,学院吴凡教授的著作《在音乐中对话》、陈沛教授的著作《亨利·考埃尔创新理论及其作曲实践研究》分别获得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类二等奖,取得建校以来该领域的最好成... 2023年12月,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公布,学院吴凡教授的著作《在音乐中对话》、陈沛教授的著作《亨利·考埃尔创新理论及其作曲实践研究》分别获得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类二等奖,取得建校以来该领域的最好成绩。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浙江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集中展示了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该奖列入省人民政府表彰,发挥了引领浙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优秀成果的培育工作,持续加大有组织科研工作力度,重点布局基础理论研究,支持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取得显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评选结果公布 理论研究成果 考埃尔 最好成绩 跨学科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方法自觉 被引量:6
4
作者 苏星鸿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59,共6页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和时代课题。从方法论角度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实现话语指向由西方化到中国化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建设功能,实现话语思维由革命到建设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实现话语重心由精英到大众转变;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分析方法,实现话语视野由中国到全球转变。据此,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 方法自觉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创新 被引量:3
5
作者 冯旺舟 李春梅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89-93,共5页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和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需要,是彰显中国优秀...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和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需要,是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坚持以实现"中国梦"为中心目标,坚持三个自信,坚持重视新媒体的作用,坚持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坚持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坚持发挥高校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哲学社会科学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力量——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成果《文化生产力与人类文明的跃迁》展示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春华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在党的十九大明确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是多方面的、多层级的,最高层级的就是精神文化需求,因而,精神... 在党的十九大明确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是多方面的、多层级的,最高层级的就是精神文化需求,因而,精神文化需求无疑是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人民的美好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人民群众 社会科学成果 生活需要 文化生产力 人类文明 国家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音乐学》荣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7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3-13,共1页
由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当代音乐学课题组”承担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当代音乐学》(冯效刚等负责)荣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这是本次评奖中唯一荣获一等奖的艺术类课题。在江苏... 由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当代音乐学课题组”承担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当代音乐学》(冯效刚等负责)荣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这是本次评奖中唯一荣获一等奖的艺术类课题。在江苏省此项评奖历史上,艺术类课题获此殊荣还是第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当代 优秀成果 江苏省 一等奖 音乐学 重点课题 南京艺术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障碍及对策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承宗 熊正德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11-15,共5页
高校是我国哲学社科研究成果的主要阵地 ,加速其成果的转化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 ,我国高校现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遍存在转化率低的现象。导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障碍是成果转化意识淡薄 ,转化管理力度不强 ... 高校是我国哲学社科研究成果的主要阵地 ,加速其成果的转化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 ,我国高校现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遍存在转化率低的现象。导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障碍是成果转化意识淡薄 ,转化管理力度不强 ,转化渠道不畅 ,转化机制不完善 ,社会需求不迫切 ,吸纳意识不强。要提高转化率 ,必须明确成果转化的地位与作用 ;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畅通成果转化渠道 ;引入市场机制 ,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机制 ;理顺成果转化环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成果转化 障碍和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科学”模式的创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洁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85,共11页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处提议、指导和苏联专家帮助下制定的《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修正草案)》,是在革命与建设相交织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和实施的,映衬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政治路线发展的曲折历史,也昭示了...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处提议、指导和苏联专家帮助下制定的《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修正草案)》,是在革命与建设相交织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和实施的,映衬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政治路线发展的曲折历史,也昭示了未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修正草案)》与同期制定的《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一起,标志着体现执政党的意志、由国家主导开展规模巨大的科研项目的“规划科学”模式的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中宣部科学 中国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数智化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
10
作者 陶军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9,共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些战略部署,与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些战略部署,与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一脉相承,同时又有进一步的聚焦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体系 战略部署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话语体系 学科体系 讲话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流通经济》首批进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并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11
作者 林英泽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127,共1页
本刊讯日前,《中国流通经渤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及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分别颁发的荣誉证书,首批进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并入选“复印报刊资料”... 本刊讯日前,《中国流通经渤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及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分别颁发的荣誉证书,首批进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并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印报刊资料” 中国流通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成果评价 哲学社会科学 期刊数据库 来源期刊 转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组织科研
12
作者 吕志峰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3,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①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文明素质 学术体系 精神品格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国际竞争力 学科体系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建社 《新经济》 2016年第29期13-14,共2页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变迁,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飞跃,总是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一七"重要讲话精神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哲学社会科学各界人士以及高校师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大家...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变迁,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飞跃,总是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一七"重要讲话精神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哲学社会科学各界人士以及高校师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大家的共识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新形势下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高校是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不畏艰辛、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高校教师 中国特色 知识分子 总书记 习近平 人类社会 人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重要学科学术史研究的开拓性成果——《人民日报》“走向繁荣·哲学社会科学60年”专栏综评
14
作者 余三定 《云梦学刊》 2010年第2期5-9,共5页
《人民日报》"走向繁荣·哲学社会科学60年"专栏,分别对中国当代60年哲学社会科学中的若干重要学科进行了系统、深入而精简的研究,是当代重要学科学术史研究的开拓性成果。编者用心选择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相关的学科... 《人民日报》"走向繁荣·哲学社会科学60年"专栏,分别对中国当代60年哲学社会科学中的若干重要学科进行了系统、深入而精简的研究,是当代重要学科学术史研究的开拓性成果。编者用心选择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相关的学科是最重要的选题,具有强烈时代和社会现实意义的重要学科也被选入。系统地总结各重要学科的主要学术成果,精简地概括其重要学术观点,是其主体内容。深入分析总结各重要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是其又一重要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专栏 哲学社会科学60年研究 当代重要学科学术史 选题 学术成果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与“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合作共建说明
15
《江苏高职教育》 2024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本刊已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的子平台--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网址:https://zsyyb.cn)合作共建,共同探索为作者提供“快速审核-预印发布-首发存证-开放评阅-在线交流-荐稿选稿-期刊发表-择优转载-... 本刊已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的子平台--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网址:https://zsyyb.cn)合作共建,共同探索为作者提供“快速审核-预印发布-首发存证-开放评阅-在线交流-荐稿选稿-期刊发表-择优转载-全媒体传播”的全流程学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 选稿 合作共建 预印本平台 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服务 在线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与“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合作共建说明
16
《管子学刊》 2024年第3期21-21,共1页
本刊已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的子平台——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网址:https://zsyyb.cn)合作共建,共同探索为作者提供“快速审核-预印发布-首发存证-开放评阅-在线交流-荐稿选稿-期刊发表-择优转载... 本刊已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的子平台——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网址:https://zsyyb.cn)合作共建,共同探索为作者提供“快速审核-预印发布-首发存证-开放评阅-在线交流-荐稿选稿-期刊发表-择优转载-全媒体传播”的全流程学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 选稿 合作共建 预印本平台 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服务 在线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
17
作者 陶德麟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方针、目标、措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明确的指示,必将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仅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方针、目标、措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明确的指示,必将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仅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谈一点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 哲学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重大课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 中国化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大问题 繁荣发展 社会科学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每个公民平等地享受改革成果”——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博士
18
作者 张建春 《新经济》 2010年第4期44-45,共2页
“知识改变命运”并没有过时,但必须是在国家、政府保证能够充当好公平公正仲裁者角色的前提下。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 社会问题 改革成果 于建嵘 博士 主任 专访 享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视阈下成人教育学科的研究与发展——第三届全国教育高端学术论坛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洋 李秀娟 潘天君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6,共3页
今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讲话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中国特... 今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讲话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具有深远的指导价值。为了探讨构建中国特色成人教育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成人教育学科 中国特色 研究与发展 学术论坛 综述 视阈 纲领性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达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冬晓 周可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62-173,共12页
20世纪上半叶,李达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积极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形成了"实践的唯物论""真正的社会学""广义经济学"和"科学的法律观"等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从而... 20世纪上半叶,李达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积极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形成了"实践的唯物论""真正的社会学""广义经济学"和"科学的法律观"等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从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流派,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结并继承李达留下的思想遗产,对于在21世纪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哲学 社会 经济学 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