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哲学史学史的建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治洪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4-69,共6页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哲学思维传统、高明的哲学思想智慧和丰富的哲学理论资源,但直到19世纪末叶都没有"哲学"这一名称,当然也就没有专门的哲学学科。近代以来,几代学者参照西方分类学术标准及其哲学观念和体系形式,对中国哲学...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哲学思维传统、高明的哲学思想智慧和丰富的哲学理论资源,但直到19世纪末叶都没有"哲学"这一名称,当然也就没有专门的哲学学科。近代以来,几代学者参照西方分类学术标准及其哲学观念和体系形式,对中国哲学加以现代转化,在学科建立、教材建设以及以哲学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中国哲学史学的建构诸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实绩,为作为一种古老的地方知识的中国哲学打开了普世化的门径。田文军教授近年来在"中国哲学史学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大体呈现了中国哲学现代转化的过程以及贯穿其中的思想脉络,值得学界和社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 中国哲学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哲学史学史” 被引量:1
2
作者 柴文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25,共10页
"中国哲学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的"史",即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史。总体而言,"中国哲学史学史"经历了前史、创立、马克思主义化等几个阶段,出现了"以中释中"、"以西释中"、"以... "中国哲学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的"史",即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史。总体而言,"中国哲学史学史"经历了前史、创立、马克思主义化等几个阶段,出现了"以中释中"、"以西释中"、"以马释中"的不同书写模式。当下和未来的中国哲学史建构应当建立在对"中国哲学史学史"的反思基础上,展开对中国哲学史多维度、多样态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学 中国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无量与中国哲学史 被引量:2
3
作者 田文军 杨姿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32,共5页
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是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早期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谢著问世以后,人们积累现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逐步建构起具备现代学术性质的中国哲学史学科。因此,在中国哲学史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历史性转折中,谢著《中国哲... 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是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早期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谢著问世以后,人们积累现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逐步建构起具备现代学术性质的中国哲学史学科。因此,在中国哲学史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历史性转折中,谢著《中国哲学史》,对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形成不无贡献;其在中国哲学史学科史上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价值既不宜抹杀,也无可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 中国哲学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
4
作者 曹树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5-169,共5页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之学科地位的确立者,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基本确立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著作的写作范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初步介绍并具体应用了关于史料学的方法理论。总体观之,其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具有研究视...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之学科地位的确立者,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基本确立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著作的写作范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初步介绍并具体应用了关于史料学的方法理论。总体观之,其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具有研究视角具备动态性、史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注重和用历史的眼光审查史料等优点,但也存在史料学方法部分规模过小和具体哲学史料介绍有些简略等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史料 科地位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基于元理论变换的视角 被引量:4
5
作者 乔清举 马啸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共10页
以元理论的变化为线索,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国哲学70年的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1976年,其元理论是"哲学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史"的斗争史话语。第二个阶段是1977... 以元理论的变化为线索,从中国哲学史学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国哲学70年的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1976年,其元理论是"哲学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史"的斗争史话语。第二个阶段是1977-1989年,其元理论是"哲学史是认识史"的认识论话语。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后10年,其特点是元理论的多样化和中国哲学生命的复苏。第四阶段是21世纪以来的近20年,其特点是元理论思维逻辑逐渐被放弃,中国哲学的主体地位逐步得以恢复,构建基于中国自身传统的哲学体系渐成趋势。70年间中国哲学学科发展的大局是元理论变换与社会变迁形成互动,元理论逻辑和对象性思维的突破渐成发展趋势。就前者而言,对元理论的选择一方面是由社会变动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元理论的变换与学术界对元理论认识的深入及元理论自身逻辑的展开三者形成一致。就后者而言,中国哲学的主体地位和生命力得到恢复,重新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寄托。这是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否定性环节以及中国的哲学成为中国哲学之后的辩证否定的回归,中国哲学突破了近代以前的内容,形成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融合的新型哲学形态,自身成为自身的元理论,这种新形态的哲学是中国未来获得国际哲学话语权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学 元理论 中国哲学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史料学刍议
6
作者 洪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87-93,共7页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为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都必然要重视史料的论证和分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史料,就是历史资料,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文字、实物、口碑反映人类生活、斗争的业迹所遗留下来的原始记录。没有史实的记录,就没有历史的研究;没...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为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都必然要重视史料的论证和分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史料,就是历史资料,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文字、实物、口碑反映人类生活、斗争的业迹所遗留下来的原始记录。没有史实的记录,就没有历史的研究;没有哲学史、思想史史实的记录,也就没有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无论中外历史、中外哲学史、思想史都是如此。本文拟就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史料学问题,略陈刍议,以便引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史料学的重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史料 政治思想史 中国思想史 中国历史 哲学 汉书·艺文志 哲学思想 整理研究 哲学社会科 黄宗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对出版工作的要求
7
《中国出版》 1978年第2期24-25,共2页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的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座谈会上,大家对出版工作提出了一些要求。许多同志提出:应该出版中国哲学基本丛书,先分着出,后合着出,这是资料方面的基本建设。解放以前,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出版过各种丛书,如...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的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座谈会上,大家对出版工作提出了一些要求。许多同志提出:应该出版中国哲学基本丛书,先分着出,后合着出,这是资料方面的基本建设。解放以前,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出版过各种丛书,如《丛书集成》、《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直到现在,研究工作者还经常利用这些书。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敢于成套地出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史料 出版工作 哲学研究 中华书局 商务印书馆 工作者 研究工作 基本建设 解放思想 中国社会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鹖冠子》非伪书考辨 被引量:7
8
作者 吴光 《浙江学刊》 1983年第4期38-44,共7页
有一部先秦古籍《鹖冠子》,过去被许多人判为伪书,长期不受重视。各种思想史哲学史著作都不提它,也无人具体分析研究其学说内容。近年来,随着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及乙本卷前四篇黄老学佚书(以下简称《黄老帛书》)的出土和发表... 有一部先秦古籍《鹖冠子》,过去被许多人判为伪书,长期不受重视。各种思想史哲学史著作都不提它,也无人具体分析研究其学说内容。近年来,随着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及乙本卷前四篇黄老学佚书(以下简称《黄老帛书》)的出土和发表,《鹖冠子》的伪书说再次受到挑战,它的学术价值引起了少数专家的注意。如侯外庐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史纲》肯定《鹖冠子》是“传世古籍”,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认为“今本《鹖冠子》不完全是伪书,也不完全是真书”,惜乎语焉不详,未能发明指意。学术界仍来引起普遍重视,也无人作出有说服力的考辨。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今本《鹖冠子》既非伪书亦非原书的新考证,并对它的作者、时代和学派倾向、学说特点等问题作一简析,以就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古籍 黄老帛书 伪书说 中国哲学史史料 黄老 今本 马王堆汉墓帛书 派倾向 黄老道家 中国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