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贡献
1
作者 曹树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5-169,共5页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之学科地位的确立者,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基本确立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著作的写作范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初步介绍并具体应用了关于史料学的方法理论。总体观之,其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具有研究视...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之学科地位的确立者,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基本确立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著作的写作范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初步介绍并具体应用了关于史料学的方法理论。总体观之,其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研究具有研究视角具备动态性、史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注重和用历史的眼光审查史料等优点,但也存在史料学方法部分规模过小和具体哲学史料介绍有些简略等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科地位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史料学刍议
2
作者 洪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87-93,共7页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为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都必然要重视史料的论证和分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史料,就是历史资料,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文字、实物、口碑反映人类生活、斗争的业迹所遗留下来的原始记录。没有史实的记录,就没有历史的研究;没...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为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都必然要重视史料的论证和分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史料,就是历史资料,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文字、实物、口碑反映人类生活、斗争的业迹所遗留下来的原始记录。没有史实的记录,就没有历史的研究;没有哲学史、思想史史实的记录,也就没有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无论中外历史、中外哲学史、思想史都是如此。本文拟就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史料学问题,略陈刍议,以便引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史料学的重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政治思想史 中国思想史 中国历史 哲学 汉书·艺文志 哲学思想 整理研究 哲学社会科 黄宗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对出版工作的要求
3
《中国出版》 1978年第2期24-25,共2页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的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座谈会上,大家对出版工作提出了一些要求。许多同志提出:应该出版中国哲学基本丛书,先分着出,后合着出,这是资料方面的基本建设。解放以前,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出版过各种丛书,如...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的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座谈会上,大家对出版工作提出了一些要求。许多同志提出:应该出版中国哲学基本丛书,先分着出,后合着出,这是资料方面的基本建设。解放以前,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出版过各种丛书,如《丛书集成》、《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直到现在,研究工作者还经常利用这些书。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敢于成套地出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出版工作 哲学研究 中华书局 商务印书馆 工作者 研究工作 基本建设 解放思想 中国社会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鹖冠子》非伪书考辨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光 《浙江学刊》 1983年第4期38-44,共7页
有一部先秦古籍《鹖冠子》,过去被许多人判为伪书,长期不受重视。各种思想史哲学史著作都不提它,也无人具体分析研究其学说内容。近年来,随着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及乙本卷前四篇黄老学佚书(以下简称《黄老帛书》)的出土和发表... 有一部先秦古籍《鹖冠子》,过去被许多人判为伪书,长期不受重视。各种思想史哲学史著作都不提它,也无人具体分析研究其学说内容。近年来,随着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及乙本卷前四篇黄老学佚书(以下简称《黄老帛书》)的出土和发表,《鹖冠子》的伪书说再次受到挑战,它的学术价值引起了少数专家的注意。如侯外庐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史纲》肯定《鹖冠子》是“传世古籍”,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认为“今本《鹖冠子》不完全是伪书,也不完全是真书”,惜乎语焉不详,未能发明指意。学术界仍来引起普遍重视,也无人作出有说服力的考辨。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今本《鹖冠子》既非伪书亦非原书的新考证,并对它的作者、时代和学派倾向、学说特点等问题作一简析,以就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古籍 黄老帛书 伪书说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黄老 今本 马王堆汉墓帛书 派倾向 黄老道家 中国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