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启蒙:历史、现状与未来——“新启蒙”与“后启蒙”的对话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光芒 张宝明 《河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38-41,共4页
如何反思并重建中国启蒙,当下思想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与思路,即“新启蒙”立场与“后启蒙”立场。其争论的焦点问题有:其一,面对中国现代启蒙思想传统,是建构还是解构?新启蒙论者认为,中国近现代启蒙思潮蕴含着一个自成体系的思想系... 如何反思并重建中国启蒙,当下思想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与思路,即“新启蒙”立场与“后启蒙”立场。其争论的焦点问题有:其一,面对中国现代启蒙思想传统,是建构还是解构?新启蒙论者认为,中国近现代启蒙思潮蕴含着一个自成体系的思想系统,并试图挖掘和再现这一体系;后启蒙论者则否定这一体系的存在,着力批判其理性缺陷。其二是关于当前启蒙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新启蒙论者主张思想启蒙与社会运动的“剥离”,并强调对前者内在逻辑的“整合”;后启蒙论者则反其道而行之。其三是未来中国需要怎样的启蒙,新启蒙论者认为必须在继承现代启蒙传统的基础上整合西方启蒙思想资源;后启蒙论者强调要通过反思现代启蒙传统的理性阙如,耐心打造启蒙的底盘。二者的争论有望使论题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启蒙 启蒙 启蒙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启蒙文学的困境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肖楠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26,103,共6页
由于同西方启蒙文化所处的根本不同的时代环境的限制和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缺乏自我批判精神,更由于启蒙文化在其开始就缠绕乃至依傍于社会政治变革,20世纪中国启蒙文化和启蒙文学刚一开始就面临着衰微的命运,或者走向革... 由于同西方启蒙文化所处的根本不同的时代环境的限制和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缺乏自我批判精神,更由于启蒙文化在其开始就缠绕乃至依傍于社会政治变革,20世纪中国启蒙文化和启蒙文学刚一开始就面临着衰微的命运,或者走向革命,或者走向学术,或者走向闲适,或者被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儒商文学所取代。随着政治斗争年代的过去,启蒙文化、启蒙文学便失去了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启蒙文学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开化期学校体育思想演化——兼谈中国启蒙运动对韩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3
作者 蔡艺 袁晓辉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86,共5页
为呈现韩国开化期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化历程,探明中国启蒙运动对韩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韩国中央图书馆馆藏史料的梳理,得出以下结论: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进步思想影响下,西方体育思想藉由民办和基督教学校竞相创立的契机... 为呈现韩国开化期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化历程,探明中国启蒙运动对韩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产生的影响,通过对韩国中央图书馆馆藏史料的梳理,得出以下结论: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进步思想影响下,西方体育思想藉由民办和基督教学校竞相创立的契机传入朝鲜半岛,与韩国救亡图存的时代诉求相互交织,孕育出以富国强兵与国力复兴为目的的"自强体育思想"和"尚武体育思想"。这两股思想力量交互渗透,成为韩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的思想根源。在韩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化过程中,以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启蒙运动,对韩国近代学校体育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助推韩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不断演化的主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学校体育思想 军国民体育思想 中国启蒙运动 韩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的演变
4
作者 孔亭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2-115,共4页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蕴育于戊戌维新期间,形成于20世纪初年辛亥革命前夕,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启蒙知识分子从开启民智、培养新民入手,追求国家的富强与独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专制体制的批判越来越激烈,对启蒙思想的实效性...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蕴育于戊戌维新期间,形成于20世纪初年辛亥革命前夕,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启蒙知识分子从开启民智、培养新民入手,追求国家的富强与独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专制体制的批判越来越激烈,对启蒙思想的实效性的追求日益强烈。可以说,从追求国家独立、国民自由到提倡个人自主、个人解放,再到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救国,是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演变的重要脉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五四启蒙运动 启蒙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在中国启蒙文学中的历史地位
5
作者 吴宏聪 张正吾 《学术研究》 1980年第6期92-98,共7页
在“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中,鲁迅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是先驱。鲁迅写了许多出色的杂文和小说,给“五四”新文学带来了眩目的异彩。本文试图从启蒙的角度,对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小说——《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作一些粗浅的分析,目的... 在“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中,鲁迅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是先驱。鲁迅写了许多出色的杂文和小说,给“五四”新文学带来了眩目的异彩。本文试图从启蒙的角度,对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小说——《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作一些粗浅的分析,目的是为了探索鲁迅启蒙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加深我们对鲁迅作品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历史地位 鲁迅 中国启蒙文学 启蒙运动 启蒙主义 中国资产阶级 革命党 小说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嬗变 被引量:4
6
作者 洪峻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3-110,共8页
鲁迅早年的立人思想从属于20世纪初的改造国民性思潮。他在五四时期结束沉默,加入新文化人的启蒙呐喊,不是对早年立人思想的回复,而是对新的启蒙课题的重新认同,是他早期思想发展的一个飞跃。鲁迅从早年的立人思想到五四时期对思想启蒙... 鲁迅早年的立人思想从属于20世纪初的改造国民性思潮。他在五四时期结束沉默,加入新文化人的启蒙呐喊,不是对早年立人思想的回复,而是对新的启蒙课题的重新认同,是他早期思想发展的一个飞跃。鲁迅从早年的立人思想到五四时期对思想启蒙的重新认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从20世纪初的改造国民性思潮到五四思想启蒙的嬗变。这种嬗变主要表现在:启蒙的根本目标由民族自救转变为民主追求,启蒙的中心任务由改造国民性转变为道德革新,启蒙的基本手段由引进西学转变为反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 五四启蒙运动 改造国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中国哲学遗产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读侯外庐著《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锦全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4期116-121,共6页
《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原是侯外庐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旧作,解放后修改重排,1956年再次出版.侯老在1955年写的该书《自序》中强调一点,说“中国丰富的哲学遗产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作出科学的总结”.50年代侯老说这番话,... 《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原是侯外庐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旧作,解放后修改重排,1956年再次出版.侯老在1955年写的该书《自序》中强调一点,说“中国丰富的哲学遗产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作出科学的总结”.50年代侯老说这番话,大概不会引起多少异议,但现在随着对外开放和进行思想文化的交流,有的青年同志却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怀疑,认为用来指导科研会不会过时了?当然,对于引进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方法,用以进行社会历史方面的研究,这种尝试我认为也是可以的,但不应该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立起来.比如中国有没有早期启蒙思想的问题,当前学术界争议颇多,但我重温了侯老这部旧著,觉得他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这个问题,路子并没有走错,虽然对于某些具体结论和估价高低,各人的意见可以不尽相同.这是属于正常现象的百家争鸣,与所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过时,并无必然联系.下面就我这种想法,写成本文,作为对侯老的悼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点方法 哲学遗产 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 侯外庐 马克思主义 十七世纪 中等阶级 反对派 资本主义萌芽 颜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早期启蒙者的教育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朝晖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53-56,共4页
论中国早期启蒙者的教育思想陈朝晖明末清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动荡的时代,随着政治、经济上的巨大变动,思想界也出现了一股启蒙思潮,这些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教育作了深刻的历史反思,激烈抨击宋明理学教育思想之弊端,提出了以“经... 论中国早期启蒙者的教育思想陈朝晖明末清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动荡的时代,随着政治、经济上的巨大变动,思想界也出现了一股启蒙思潮,这些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教育作了深刻的历史反思,激烈抨击宋明理学教育思想之弊端,提出了以“经世致用”为目标的新的教育价值观,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 明清之际 王夫之 教育思想家 教育方法 经世致用 教育内容 顾炎武 黄宗羲 自然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大启蒙”的“五四”:走向“启蒙就是救亡”的历史大势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悦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54,共6页
“中国启蒙”不仅具有本土价值,而且具有全球价值,它可以为世界启蒙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国范式”①.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的乃是一种“大启蒙”,它的历史贡献,就在于让中国要走在富强、民主、科学和自由之康庄大道上.所谓的中国... “中国启蒙”不仅具有本土价值,而且具有全球价值,它可以为世界启蒙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国范式”①.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中国带来的乃是一种“大启蒙”,它的历史贡献,就在于让中国要走在富强、民主、科学和自由之康庄大道上.所谓的中国启蒙,既不可能走全盘西化之路,但却要借鉴与吸纳来自西方的第二次启蒙的普遍要素;也不能彻底回到传统本位中去,但却要让来自中土第一次启蒙的传统得以创造性的转换,从而可能在第三次启蒙当中找到本土发展之途,并将这种既自本生根又具有全球化潜质的模式,应用于未来世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范式 全盘西化 中国启蒙 第二次启蒙 五四新文化运动 本土价值 全球化 创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与梁启超的启蒙主义思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全之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2期30-34,共5页
论鲁迅与梁启超的启蒙主义思想张全之与鲁迅相比,梁启超是中国启蒙运动的先行者。1898年"百日维新"的失败,使梁启超充分认识到:"凡一国之强弱兴废,全系于国民之知识与能力,而知识与能力之进退增减,全系于国民之思想,……... 论鲁迅与梁启超的启蒙主义思想张全之与鲁迅相比,梁启超是中国启蒙运动的先行者。1898年"百日维新"的失败,使梁启超充分认识到:"凡一国之强弱兴废,全系于国民之知识与能力,而知识与能力之进退增减,全系于国民之思想,……而欲转变国民之思想,不可不于其所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鲁迅 启蒙主义思想 《新民说》 中国启蒙 启蒙运动 思想启蒙 革命派 政治运动 铁屋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七子派与中国文艺复兴 被引量:4
11
作者 史小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07-111,106,共6页
明代七子派与中国文艺复兴史小军陕西师大文学所博士生一、“文艺复兴”的概念“文艺复兴”这个概念是什么呢?从《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Ⅱ,及《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词条解释中,归纳起来,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文艺... 明代七子派与中国文艺复兴史小军陕西师大文学所博士生一、“文艺复兴”的概念“文艺复兴”这个概念是什么呢?从《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Ⅱ,及《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词条解释中,归纳起来,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文艺复兴的本意是文化再生。古典文化在特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七子派 中国文艺复兴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 “文艺复兴”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人文主义思想 古典文化 王世贞 雅各布·布克哈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五四”:中西古今关系再平衡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剑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31,163,共7页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如何把握中西古今关系这一命题贯穿了百年中国现代史,直到今天仍是人们所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从政治学、哲学、文学、历史等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任剑涛先生认为,风雷激荡的“...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如何把握中西古今关系这一命题贯穿了百年中国现代史,直到今天仍是人们所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从政治学、哲学、文学、历史等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任剑涛先生认为,风雷激荡的“五四”彻底终结了帝制复辟图谋,从根本上拯救了现代共和,并宣告了共和才是中国现代建国的政治理想与现实路径;陈卫平先生辨析了“五四”与全盘反传统、建设中国文化新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方面的关系,以期在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重建“五四”叙事;谭好哲先生提出,五四“文学革命”确立了具有现代意识的“人生论”文学观,奠定了中国现代性新文学直面现实人生,注重人生改造、人性解放、精神启蒙的优秀传统,反思和总结中国文学的百年历程,必须重视“人生论”文学观及其人道主义思想内核的精神启蒙价值和文学范式意义;方朝晖先生将中国文化心理特征概括为此岸取向、关系本位、团体主义,认为中国的现代性迄今仍没找到自己的恰当定位,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这一深层心理结构了解不够深刻;魏建先生以 女神 为例,通过这部最能体现“五四”抒情文学创作实绩之代表作的研究,总结了“五四”文学研究的历史教训;刘悦笛先生从世界文明的大脉络当中重新审视“五四”,认为20世纪以来的“中国启蒙”,在结合本土传统后,可以为世界文明提供一种新的发展范式.六篇笔谈从各自不同的视角,为肯定“五四”的价值,提供了新的向度与新的思考,对于相关研究将有启发和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共和 “五四”知识叙事 文学革命 中国文化心理结构 中国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民思想与义利之辩
13
作者 高力克 《浙江学刊》 CSSCI 1996年第1期6-8,共3页
富民思想与义利之辩浙江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高力克如果说追求物质丰富的“生产力标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那么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为什么“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要在转型中国才真正取... 富民思想与义利之辩浙江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高力克如果说追求物质丰富的“生产力标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那么我们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为什么“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要在转型中国才真正取得其价值合法性?为什么在西方被归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民思想 义利之辩 经济伦理 马克思主义 经验主义 新社会主义 生产力标准 道德合法性 邓小平 中国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儒学文化精神的超时空审视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支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54,共8页
近一百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国内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以及学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不同理解和坚持,导致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着种种不同的歧义。就福建儒学传统而言,朱熹、李贽、严复无疑是南宋以来中国文... 近一百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国内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以及学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不同理解和坚持,导致了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存在着种种不同的歧义。就福建儒学传统而言,朱熹、李贽、严复无疑是南宋以来中国文化思想领域的杰出代表。然而现代学界习惯性地把对朱熹、李贽、严复等人的文化思想精神研究割裂开来,使之成为互不相干的三种思想状态来进行分析。这种研究思维方式,大大降低了人们对于福建儒学传统文化精神核心内涵的认识。我们跨越自宋代以迄清代末期的近千年时空界限,就不难看出,无论是朱子学、卓吾之学以及近代的启蒙之学,他们所具有的突破不合理传统、勇于创新进取的文化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其文化思想价值是同时期中国其他区域文化及儒者们所无法比肩与跨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儒学 朱子学 卓吾之学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一家之法”,行“天下之法”——论黄宗羲的法治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云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0-83,共4页
黄宗羲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基本命题出发,提出了法乃“天下之法”,“一家之法”乃“非法之法”,变“一家之法”,行“天下之法”等具有近代民主因素的法治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研究这一思想对今天的法治建设不失借鉴意义。
关键词 黄宗羲 “一家之法” “天下之法” 法治观 法治思想 法治建设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