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说中国后海西地台的存在和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5
1
作者
赵重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22,共7页
晚二叠世至古近纪,在昆仑-秦岭山脉以北的中国北方可能存在过一个后海西地台。它原是晚古生代冈瓦纳与西伯利亚大陆碰撞后形成的一个复杂褶皱区。后经准平原化而成为接受中、新生代沉积盖层的年轻地台。与此同时,劳亚大陆东部也有数个...
晚二叠世至古近纪,在昆仑-秦岭山脉以北的中国北方可能存在过一个后海西地台。它原是晚古生代冈瓦纳与西伯利亚大陆碰撞后形成的一个复杂褶皱区。后经准平原化而成为接受中、新生代沉积盖层的年轻地台。与此同时,劳亚大陆东部也有数个后海西地台形成。俄罗斯中亚古生代褶皱区也遭受过长期剥蚀,曾一度经历过后海西地台的发展。这一事件在中国北方的许多沉积盆地也多有发现,在中国古地理图上也有显示。但是,中国后海西地台遭到了后继构造运动,特别是喜马拉雅运动的破坏。中国后海西地台的确认有助于重新审视中生代以来的中国地质历史和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以及从不同视角重新思考对某些地质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后海西地台
再生克拉通
中国
地质史
中国
古地理
中、新生代沉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说中国后海西地台的存在和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
5
1
作者
赵重远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22,共7页
文摘
晚二叠世至古近纪,在昆仑-秦岭山脉以北的中国北方可能存在过一个后海西地台。它原是晚古生代冈瓦纳与西伯利亚大陆碰撞后形成的一个复杂褶皱区。后经准平原化而成为接受中、新生代沉积盖层的年轻地台。与此同时,劳亚大陆东部也有数个后海西地台形成。俄罗斯中亚古生代褶皱区也遭受过长期剥蚀,曾一度经历过后海西地台的发展。这一事件在中国北方的许多沉积盆地也多有发现,在中国古地理图上也有显示。但是,中国后海西地台遭到了后继构造运动,特别是喜马拉雅运动的破坏。中国后海西地台的确认有助于重新审视中生代以来的中国地质历史和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以及从不同视角重新思考对某些地质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
中国后海西地台
再生克拉通
中国
地质史
中国
古地理
中、新生代沉积盆地
Keywords
post-Hercynian platform in China
regenerated craton
geological history in China
paleogeography in China
Meso-Cenozoic sedimentary basin
分类号
P54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说中国后海西地台的存在和其地质意义
赵重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