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中国史学史研究的一部力作——读陈其泰教授主编《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
1
作者 黎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9-200,共2页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史学 中国史学史研究 考证学 陈其泰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 教授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的中国史学史理论评介——兼谈目前中国史学史研究中的问题
2
作者 竺柏松 《江汉论坛》 1982年第9期73-77,共5页
本世纪二十年代,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的讲演中,首先提出并且系统阐述了研究和编写中国史学史的基本理论(以下简称“梁论”)。其中包括中国史学史的对象、范围、基本内容和研究与编写的原则、方法等诸... 本世纪二十年代,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的讲演中,首先提出并且系统阐述了研究和编写中国史学史的基本理论(以下简称“梁论”)。其中包括中国史学史的对象、范围、基本内容和研究与编写的原则、方法等诸方面。梁启超虽然没有写出一部中国史学史著作来,但仍不愧是中国史学史这门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史研究 中国 开创者 章学诚 研究 梁启超 司马迁 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中国史学史研究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5
3
作者 师宁 《文史哲》 1963年第6期46-52,共7页
在过去一个时期关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和編写問題的討論中,比較普遍地提到,“史学史还是一門新的学科”,“中国史学史还是一門有待建立的学科”,認为現在編写的中国史学史,“应該有不同于旧史学史的嶄新面貌”,有的同志并且認为,“馬克... 在过去一个时期关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和編写問題的討論中,比較普遍地提到,“史学史还是一門新的学科”,“中国史学史还是一門有待建立的学科”,認为現在編写的中国史学史,“应該有不同于旧史学史的嶄新面貌”,有的同志并且認为,“馬克思主义的史学史截然不同于資产阶級的史学史,需要建設一个新的史学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史研究 研究成果 分期 克思主义 史学 研究 史学发展 专题研究 史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在近代中国史学史研究中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师宁 《学术研究》 1963年第3期103-106,共4页
唐代刘知几的《史通》,对古代到唐初这个时期的史学(实际上主要只在史官、史书方面)源流演变作过某些扼要的評述;金毓黻在《中国史学史》中称之为中国“史学史之滥觴”。宋代郑樵的《通志·总序》和章学誠的《文史通义》一书中《論... 唐代刘知几的《史通》,对古代到唐初这个时期的史学(实际上主要只在史官、史书方面)源流演变作过某些扼要的評述;金毓黻在《中国史学史》中称之为中国“史学史之滥觴”。宋代郑樵的《通志·总序》和章学誠的《文史通义》一书中《論修史籍考要略》、《史考释例》等文先后对过去的史学有过不少精辟的評述。这些都极有助于我們对古代史学发展的历史的认识,給后来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留下了宝貴的遺产。但是中国在古代一直沒有形成史学史这个专門的学問。到近代,就现在所见到的材料看,有关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論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中国史学史研究 史学发展 刘知几 中国古代 近代 源流演变 郑樵 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路径与研究趋向
5
作者 张越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5-306,共2页
《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路径与研究趋向》指出,从要籍解题式的中国史学史研究到历史、时代视野下的中国史学史研究,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经历了艰辛的发展过程,20世纪20年代才初步确立的中国史学史学科,承载的是中国史学自身两千余年... 《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路径与研究趋向》指出,从要籍解题式的中国史学史研究到历史、时代视野下的中国史学史研究,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经历了艰辛的发展过程,20世纪20年代才初步确立的中国史学史学科,承载的是中国史学自身两千余年历史的厚重内容,要籍解题式的研究特征在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最初阶段有其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史研究 学科建设 路径 20世纪20年代 解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的新成果
6
作者 阎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 史学研究 《白寿彝史学论集》 中国史学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成果 民族史学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建丰碑》与史学史研究的深化
7
作者 王记录 朱华忠 《浙江学刊》 CSSCI 1996年第4期119-121,共3页
本文认为,当前史学研究仍存在新领域开拓不够,旧问题得不出新解,研究成果不能为大众所接受,以及重迭反复、炒冷饭等不良现象。要克服这些现象,必须在转换学术研究视角、开展深层次的比较研究、推陈出新、采取灵活多样的表述方式等... 本文认为,当前史学研究仍存在新领域开拓不够,旧问题得不出新解,研究成果不能为大众所接受,以及重迭反复、炒冷饭等不良现象。要克服这些现象,必须在转换学术研究视角、开展深层次的比较研究、推陈出新、采取灵活多样的表述方式等问题上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 中国史学史研究 记》 司马迁 学术研究 “断汉为 方法论 研究成果 视角转换 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簡論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史学史 被引量:3
8
作者 师宁 《文史哲》 1964年第1期58-60,65,共4页
近些年来,中国史学史編写工作的开展,推动着史学界对中国史学生的研究。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先后举行过多次有关的討論会和报告会,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探討的文章,有些高等学校历史系已經或准备开設中国史学史的課程。这些情况說... 近些年来,中国史学史編写工作的开展,推动着史学界对中国史学生的研究。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先后举行过多次有关的討論会和报告会,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探討的文章,有些高等学校历史系已經或准备开設中国史学史的課程。这些情况說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开始得到了重視。但是从一些討論、报告和文章的內容也可以发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 外国史学 中国史学史研究 研究 克思主义 中国 中国科学 中国文化 高等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中国史学史的根本目的何在?——对《简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史学史》一文的商榷
9
作者 林迅 《文史哲》 1965年第1期42-48,共7页
《文史哲》1964年第一期上刊登了师宁同志的《简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史学史》一文,读后觉得其中很多论点值得商榷,现本着百家爭鸣的精神,不揣浅陋,提出来就教于师宁同志和广大读者。 (一) 师宁同志在文章中说:“
关键词 中国史学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 阶级斗争 遗产 史学遗产 资产阶级 马克思列宁主义 唯心主义 编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思想和治学道路 被引量:5
10
作者 龚书铎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2,共12页
白寿彝先生从1929年起踏上治学的道路,至今已经整整60年了。今年,又恰是寿彝先生在高校执教50周年、来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职务40周年纪念和他的80华诞。我们是寿彝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所培养的两代学生,深感对于老师的最好的庆贺之情... 白寿彝先生从1929年起踏上治学的道路,至今已经整整60年了。今年,又恰是寿彝先生在高校执教50周年、来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职务40周年纪念和他的80华诞。我们是寿彝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所培养的两代学生,深感对于老师的最好的庆贺之情,莫过于学习老师的治学精神,总结和发扬老师的学术思想。本文是我们在这方面的一点认识,也是我们对老师的一点奉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国史学史研究 中国史学 史学思想 史学遗产 教育 回族研究 白寿彝 马克思主义史学 治学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对历史知识社会传播方式及其作用的考察
11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2-242,共1页
胡逢祥撰文《中国现代史学史研究三题》指出,史学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知识积累和自我反思的文化行为,其完整的过程本应包括历史记录或记忆、史实的考辨解析和研究成果的社会发布及其影响等环节。而目前的史学史研究,基本工作都集中在史... 胡逢祥撰文《中国现代史学史研究三题》指出,史学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知识积累和自我反思的文化行为,其完整的过程本应包括历史记录或记忆、史实的考辨解析和研究成果的社会发布及其影响等环节。而目前的史学史研究,基本工作都集中在史家对历史文献的收集、积累、研究、解释、传承和对学术界的影响等方面,对于历史知识如何在整个社会大众中传播并影响普通民众的行为意识,却甚少涉略。应当看到,中国的重史传统,不光表现为史家对历史知识的积累传承,也反映在整个社会和民族注重读史、习史和以史益智的习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逢祥 中国现代史学研究三题》 书评 书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中青年作者简介
12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张越1962年生,北京人,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 张越1962年生,北京人,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出版《新旧中西之间——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学》《五四时期中国史坛的学术论辩》《史学史通论与近现代中国史学研究》等著作,主编《史学史读本》《中国史学史资料汇编》《20世纪二十四史研究丛书——〈后汉书〉、〈三国志〉研究》等书,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在本刊发表的论文有:《20世纪中国古代史领域重要理论问题研究述论》(2011年第3期)、《史学批评二题》(2013年第4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作者简介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史学史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北京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 学术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