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互文重构——兼评张智中的《英文阅读与古诗英译》
1
作者 冯全功 《外国语文研究》 2025年第1期47-57,共11页
文学翻译中的互文重构指译者在翻译一部作品时通过对其他作品的借鉴与引用在目的语文化中建立了新的互文关系的现象,旨在增强译文语言的表现力,提高译文本身的可接受性与艺术感染力。本文通过评介张智中的新著《英文阅读与古诗英译》,... 文学翻译中的互文重构指译者在翻译一部作品时通过对其他作品的借鉴与引用在目的语文化中建立了新的互文关系的现象,旨在增强译文语言的表现力,提高译文本身的可接受性与艺术感染力。本文通过评介张智中的新著《英文阅读与古诗英译》,主要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互文重构现象,包括互文重构的文本表现、互文来源、动态生成、修辞原则与应用范围。互文重构有利于亲近译文读者,对中国文学“走出去”不无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文学翻译 互文重构 《英文阅读与古诗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饰文化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绎中的运用——评《服饰与演艺》
2
作者 严雅萍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3-I0004,共2页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服饰文化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文化传承与艺术表现的载体。在璀璨夺目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中,服饰文化同样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诗词歌曲...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服饰文化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文化传承与艺术表现的载体。在璀璨夺目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中,服饰文化同样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诗词歌曲的演绎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服饰文化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中的运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便善于通过服饰来描绘人物、抒发情感、表达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 服饰文化 文化传承 身份地位 抒发情感 璀璨夺目 文化内涵 远古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相融合的创新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袁浩鑫 丁雪 郭琼梅 《黄河之声》 2024年第3期164-167,共4页
中国古典诗词是历代文人政治、文化、思想的结晶,传递了中国古代的民风民俗、政治理念。文章针对中国古典诗词在传承与发扬中显现出的低迷状态,基于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相融合的内在动因和传播策略。研究发现,... 中国古典诗词是历代文人政治、文化、思想的结晶,传递了中国古代的民风民俗、政治理念。文章针对中国古典诗词在传承与发扬中显现出的低迷状态,基于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相融合的内在动因和传播策略。研究发现,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存在起源、形式及功能等方面的共通之处;二者相融合的创新传播策略包括融媒体资源开发利用、主流媒体创造传播氛围和打造多元化古诗词音乐。这些策略迎合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自信力及融媒体背景下的教育宗旨。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能够推动中国古典古诗词的传承与发扬,实现古诗词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古典诗词文化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音乐融合 传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4
作者 谭智林 《艺术家》 2024年第9期104-106,共3页
在高校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保证教学曲目的科学合理以及和学情的高度契合。尤其对于刚开始接触音乐学习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重点应在于如何保证学生气息的稳定性、对声音的控制力,以及如何使其在音乐演唱方面能形成较好的艺术品位... 在高校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保证教学曲目的科学合理以及和学情的高度契合。尤其对于刚开始接触音乐学习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重点应在于如何保证学生气息的稳定性、对声音的控制力,以及如何使其在音乐演唱方面能形成较好的艺术品位。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风格优雅、语言精致、内涵深厚的特点,同时其声域不宽,演唱时不过度追求音量大小,偏重把握歌曲的风格。将其作为高校音乐教学的训练曲目,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还可以使其形成较好的艺术修养,培养他们的艺术气质。学生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学习,能够解决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歌词咬字、音色塑造、风格把握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音乐教学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 风格把握 民族音乐 音色塑造 艺术气质 音量大小 艺术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中国古典诗词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艺术性
5
作者 林艳萍 《剧影月报》 2024年第6期72-74,共3页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音乐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声乐作品作为诗词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与钢琴伴奏的结合,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这些声乐作品中,...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音乐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声乐作品作为诗词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与钢琴伴奏的结合,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这些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艺术性体现在织体的多样性、声部的层次感以及与声乐的情感互补上。本文将从历史发展、艺术性分析以及现代创新三个维度,探讨中国古典诗词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伴奏 中国古典诗词 音乐领域 表现形式 艺术性分析 声乐作品 层次感 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隐喻及其英译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冯全功 李琳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7年第3期57-64,共8页
中国古典诗词往往寄情于物,借物抒情,出现了很多生动的情感隐喻表达。文章主要以愁、相思、爱情为目的域的隐喻表达及其英译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1)大多情感隐喻表达可归在"情感是液体""情感是植物"和"情感是... 中国古典诗词往往寄情于物,借物抒情,出现了很多生动的情感隐喻表达。文章主要以愁、相思、爱情为目的域的隐喻表达及其英译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1)大多情感隐喻表达可归在"情感是液体""情感是植物"和"情感是实体"的概念隐喻之下,其中后者的隐喻机制往往通过反常的搭配实现;2)译者基本上再现了中西具有较强认知通约性的隐喻表达,包括源域或显或隐地投射向目的域的主要特征,从而建构出与原文相似的审美解读空间;3)针对文化个性较强的象征型隐喻表达,译者有时也会对之进行稍加解释;4)译者还会偶尔增添或删除一些隐喻表达,其中增添的审美效果往往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情感隐喻 源域 目的域 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的显化现象 被引量:9
7
作者 冯全功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7,共11页
中国古典诗词体裁特殊、言简意赅,中西语言、文化、思维、诗学等方面又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中国古典诗词英译过程中有很多显化现象。本文将这些显化现象总结为四类,即句法显化、语用显化、思维显化和意境显化,涉及人称、数量、时体、典故... 中国古典诗词体裁特殊、言简意赅,中西语言、文化、思维、诗学等方面又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中国古典诗词英译过程中有很多显化现象。本文将这些显化现象总结为四类,即句法显化、语用显化、思维显化和意境显化,涉及人称、数量、时体、典故、专名、逻辑、比兴、意象、情志等多个方面。显化主要通过在译文中增添相关表述或副文本信息实现,适宜的显化有助于传达原诗的意境,提高译文本身的审美价值与可接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英译 显化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建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4Z期73-74,共2页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源。古典诗词翻译教学可以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外语人才,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进行跨文化交际传播,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如何培养具有...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源。古典诗词翻译教学可以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外语人才,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进行跨文化交际传播,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如何培养具有深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的合格外语人才是我国近年来翻译教学的重点所在,因此,我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教学的具体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可以更好地促进翻译教学的改善,培养更多的合格翻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文学作品 翻译教学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泛灵论及其英译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冯全功 常敏扩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110,共8页
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性,不管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物体。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泛灵论话语,体现了诗人的泛灵论思想,也是诗歌艺术感染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译者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泛灵论话语的处理可分为五种策略,具体包括删除、弱化、... 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性,不管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物体。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泛灵论话语,体现了诗人的泛灵论思想,也是诗歌艺术感染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译者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泛灵论话语的处理可分为五种策略,具体包括删除、弱化、等化、强化和增添,五种策略形成了一种连续体关系,审美效果相对原文而言依次增强。其中,强化和增添策略更能体现译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也有利于提高译文作为独立文本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泛灵论 英译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艺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放放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50-151,共2页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闪光点,不仅包含了人生百态、社会缩影,同时还富含音乐美。钢琴虽是一件舶来品,但在音乐工作者结合中国古典诗词的不断完善下,钢琴拥有了“东方韵味”。俞伯牙与钟子期之所以能成为知音,是因音乐中所包含...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闪光点,不仅包含了人生百态、社会缩影,同时还富含音乐美。钢琴虽是一件舶来品,但在音乐工作者结合中国古典诗词的不断完善下,钢琴拥有了“东方韵味”。俞伯牙与钟子期之所以能成为知音,是因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被听者窥察。所以音乐的传情达意作用,是乐曲能否触动心灵、引起共鸣的关键。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画面感是非常强非常美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一个追蝶少年,与一片黄花地的画面即刻浮现脑海。而当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与钢琴擦出火花时,其美感会更加浓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钢琴伴奏艺术 艺术歌曲 音乐工作者 音乐美 中国文化 社会缩影 传情达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勰的“六观”说与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批评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全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32-146,共15页
中国古典文论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可以为中国特色翻译理论建设提供最为肥沃的土壤。本文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六观”说和黄维樑的现代解释为基础,尝试构建一个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批评的操作框架,包括位体、事义、置辞、宫商、奇... 中国古典文论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可以为中国特色翻译理论建设提供最为肥沃的土壤。本文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六观”说和黄维樑的现代解释为基础,尝试构建一个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批评的操作框架,包括位体、事义、置辞、宫商、奇正和通变6个层面,并结合古典诗词翻译的特殊性,提出一些具体的论题与切入视角。从“六观”视角进行古典诗词翻译批评,既可从宏观层面切入,也可从具体个案着手,但都需以博观和精阅为前提。其中个案分析还应注意在“六观”中有所侧重,善于发现译诗的独特价值,不宜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作为批评方法,“六观”说也有望为整个文学翻译批评提供操作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六观”说 中国古典诗词 翻译批评 文心雕龙 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夸张修辞翻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全功 赵梦瑶 《外国语文研究》 2020年第3期95-104,共10页
夸张修辞是一种典型的修辞认知,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大量的夸张修辞,尤其是数量夸张,在畅发诗人的主观情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大量译例,本文总结了古典诗词中夸张修辞的两种主要翻译策略,即再现和弱化删减,其中前者包括移植再现和改造... 夸张修辞是一种典型的修辞认知,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大量的夸张修辞,尤其是数量夸张,在畅发诗人的主观情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大量译例,本文总结了古典诗词中夸张修辞的两种主要翻译策略,即再现和弱化删减,其中前者包括移植再现和改造再现。再现策略属于从修辞认知到修辞认知的转换,译文的文学性与原文基本相当,弱化删减则属于从修辞认知到概念认知的转换,译文文学性有所降低。考虑到译文本身的文学性,提倡设法再现原文的夸张修辞,以保证译文本身是一个生机灌注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夸张修辞 翻译策略 修辞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象征修辞及其英译研究——以描写菊花的诗词为分析中心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全功 《外国语文研究》 2019年第6期67-76,共10页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象征修辞有临时生成的,有约定俗成的,后者更为常见,类似于修辞原型。本文以描写菊花的象征修辞为例,分析其典型的象征意义及其对应的英译,发现古诗中的菊花多象征隐逸人格和卓傲人格。类似的象征修辞在对外译介过程中,...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象征修辞有临时生成的,有约定俗成的,后者更为常见,类似于修辞原型。本文以描写菊花的象征修辞为例,分析其典型的象征意义及其对应的英译,发现古诗中的菊花多象征隐逸人格和卓傲人格。类似的象征修辞在对外译介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准确的措辞再现其中的互文关系与文化记忆,再现其中典型的拟人化象征话语,通过各种话语手段建构一个和原文类似的象征修辞场,发挥其象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象征修辞 菊花 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通感修辞及其英译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全功 《外文研究》 2019年第1期63-71,108,109,共11页
通感修辞是一种典型的修辞认知,具有审美性、直觉性、反逻辑性等特征。从概念隐喻而言,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通感修辞具有多样化的投射路径,其中以听觉、视觉和嗅觉作为目的域最为常见。古诗中的通感翻译主要有四种策略:再现、补偿、删除和... 通感修辞是一种典型的修辞认知,具有审美性、直觉性、反逻辑性等特征。从概念隐喻而言,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通感修辞具有多样化的投射路径,其中以听觉、视觉和嗅觉作为目的域最为常见。古诗中的通感翻译主要有四种策略:再现、补偿、删除和增添。再现为译者采取的主导策略,补偿也比较常见,包括把通感转换为其他修辞认知,如拟人、比喻等。再现、补偿和增添的审美效果相对较好,有利于提升译文作为独立文本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通感修辞 修辞认知 概念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认知视角探索中国古典诗词隐喻翻译——以陆游词《卜算子·咏梅》英译比读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彩霞 付翠 《海外英语》 2016年第23期109-110,117,共3页
中国古典诗词蕴含了丰富的隐喻,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陆游词《卜算子·咏梅》中出现的隐喻进行认知解读并选取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评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隐喻的传达,以期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隐喻 中国古典诗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风格与技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16-118,共3页
研究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风格与技巧,从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中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其发展的速度和变化,可以感受古诗词歌曲给我们带来的典雅韵味与意境。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风格的分类,能够准确地把... 研究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风格与技巧,从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中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其发展的速度和变化,可以感受古诗词歌曲给我们带来的典雅韵味与意境。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风格的分类,能够准确地把握其特点,把古曲风格、戏曲风格、中西合壁风格、现代风格的声乐作品完美演绎。通过对其技巧的把握研究,使歌者演唱的呼吸与音量的运用、共鸣与音色的运用、咬字与吐字的运用、节奏与速度的运用等方面都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在现代科学的演唱技法的依托下完美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 演唱风格 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形式类别及演唱风格刍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岳李 《北方音乐》 2010年第10期53-53,共1页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博大精深、古风遗韵,富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形式类别及演唱风格的归纳、分析,管窥其历史风貌,探索其文化内涵,以期对理论研究和舞台实践都有借鉴意义,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博大精深、古风遗韵,富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形式类别及演唱风格的归纳、分析,管窥其历史风貌,探索其文化内涵,以期对理论研究和舞台实践都有借鉴意义,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 形式类别 演唱风格 民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专业音乐院校古筝演奏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融教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菁 《北方音乐》 2019年第15期207-207,211,共2页
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里,古典诗词与古筝作品、古筝音乐关系一直是密不可分的。作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将古筝演奏与中国古典诗词进行相融教学实验,并总结经验。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古筝演奏与中国古典诗词进行相融教学的缘起、... 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里,古典诗词与古筝作品、古筝音乐关系一直是密不可分的。作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将古筝演奏与中国古典诗词进行相融教学实验,并总结经验。文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古筝演奏与中国古典诗词进行相融教学的缘起、两者相融教学的可能性分析、融合教学的特点与意义。希望通过这一融合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多方面的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体悟中国艺术精神,提升古筝演奏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筝演奏 中国古典诗词 相融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艺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莹莹 《艺术评鉴》 2017年第9期51-53,共3页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清新高雅的特征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欢。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是西方艺术歌曲与中国特色古诗词的完美融合,不仅具备浓烈的...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国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清新高雅的特征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欢。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是西方艺术歌曲与中国特色古诗词的完美融合,不仅具备浓烈的中国传统的味道,同时也非常具有时代的气息,将音乐融入到中国古诗词之中,二者碰撞出了更多的艺术火花。钢琴在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扮演的角色无可取代,因而对钢琴伴奏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同样非常之高。在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中,伴奏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演奏技能,更要深刻理解诗词的内涵,明白诗词中的意境和所要传递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演奏出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艺术歌曲 钢琴伴奏 美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妆浓抹总相宜——谈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美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春艳 《写作》 2011年第10期6-8,共3页
诗歌与绘画是两种不同的门类,作为语言艺术与造型艺术,各自有着独具的审美特性。但两者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文艺史上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古代文艺理论家们都强调诗歌与绘画的共性。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色彩 文艺理论家 造型艺术 语言艺术 审美特性 文艺史 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