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古典目录学新论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王国强
-
机构
郑州大学图书情报学系
-
出处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3-29,共7页
-
文摘
中国古典目录学作为整体已然终结一个半世纪,当代目录学也有长足进步;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认识水平上,古典目录学之于我们都有明显的距离感,这给我们提供了更客观地认识它的条件,冷静和审慎能使我们避免或减少失误.我们怀着对目录学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深切关怀,既在历史的层次上不苛求古人,又在思想的层次上对之作严格的批评;一方面,我们对古典目录学内在的限制与受其影响到现在仍然呈现在目录学界的诸多混淆加以说明,另一方面,我们对其实际内容作出合理的批评之后才易不受其影响.
-
关键词
中国古典目录学
当代目录学
书目组织
目录学理论
学术性
古典书目
类例
中国目录学
检索途径
价值取向
-
分类号
G25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G35
[文化科学—情报学]
-
-
题名中国古典目录学的源流与发展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开选
-
机构
山东大学图书馆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1-235,共5页
-
文摘
本文对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目录学贡献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指出了它存在的问题及它对当代目录学研究的启示。
-
关键词
目录学
中国古典目录学
源流
发展
-
分类号
G257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关于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 3
-
-
作者
乔好勤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2年第2期84-90,共7页
-
文摘
【正】 中国古典目录学源远流长,成就卓著,在数千年的发展史中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书目著作和杰出的目录学家,清代以来竟然在学术界占了显赫的地位,成为传统“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风尚所趋,使大批著名学者涉足于目录学研究的行列。但是,以往对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研究总结大多着眼于书目本身,较少讨论书目之所以产生和发展之故;大多注重于个别书目方法,而较少分析书目工作的组织管理;大多强调古典书目的利用,较少从目录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高度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拟将中国古代书目工作和目录学研究看作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联系的和整体的观点,对古代目录学产生和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发展史
历史条件
余嘉锡
汉书·艺文志
学术界
中国古典目录学
学术思想
别录
书目工作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中国古代史志书目著录沿革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周旖
-
机构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
-
出处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6年第4期106-112,共7页
-
文摘
文章从史志目录的著录格式、内部结构、著录项目的设置和著录方法三个万面系统、深入地揭示了史志目录书目著录的沿革情况,并以大量的实例论证了史志目录在著录方面的发展脉络是由汉代发轫之作的体例不精、著录简单到隋朝的体例精细、著录详细,然后又走向了唐、宋、明、清的体例不纯、著录简省这一观点。
-
关键词
中国古典目录学
史志目录
艺文志
著录格式
-
Keywords
Chinese classical catalogue science
catalogues of history books
Yiwenzhi
description format
-
分类号
G257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中国古代史志书目著录的沿革
- 5
-
-
作者
周旖
-
机构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
-
出处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61,共6页
-
文摘
本文从史志目录的著录格式、内部结构、著录项目的设置和著录方法三个方面,系统、深入地揭示了史志目录著录的沿革情况,并以大量的实例论证了史志目录在著录方面的发展脉络,是由汉代发轫之作的体例不精、著录简单到隋朝的体例精细、著录详细,然后又走向了唐、宋、明、清的体例不纯、著录简省这一观点。
-
关键词
中国古典目录学
史志目录
著录格式
-
Keywords
China classical bibliography Catalogues of history books Description format
-
分类号
G257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试析“互著”与“别裁”
被引量:6
- 6
-
-
作者
张冲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
出处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5年第2期79-81,共3页
-
文摘
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典文献著录中的“互著”和“别裁”两种特殊方法,通过追溯其源起和演化,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理论解释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揭示了它们在中国古典目录学中所表现出的宝贵价值,以及对现代文献工作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互著
别裁
中国古典目录学
《校雠通义》
-
分类号
G257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论郑樵的文献学理论和方法
被引量:2
- 7
-
-
作者
曾凡英
-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5-60,87,共7页
-
文摘
生活于十二世纪的郑樵,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献学家。他毕生献身学术,四十年如一日,攻读笔耕,发愤忘食,著述可考者达九类五十七种,仅《通志》一书已逾五百万言,制作之丰,雄视百代。特别是集中体现郑樵学术成就与特色的《通志·二十略》,既是他最得意之笔,又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他自豪地宣称《二十略》为“总天下之大学术”,“百代之宪章,学者之能事,尽于此矣。”即认为囊括穷尽了中华民族漫长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全部重大学术门类,并且申言,“其五略,唐代诸儒可得而闻;
-
关键词
文献学理论
类例
图书
校释
图谱
中国古典目录学
文献学家
通志
理校
辞章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刘向的政治生涯与政治思想略述
- 8
-
-
作者
沈焱
-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5期82-86,共5页
-
文摘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西汉沛(今江苏沛县)县人。约生于公元前77年(汉昭帝元凤四年),卒于公元前6年(汉哀帝建平元年),系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他是西汉晚期著名的经学家、思想家,中国古典目录学始祖。他一生著述宏丰,计有《洪范五行传论》、《别录》、《新序》、《说苑》、《列女传》,《五经通义》、《五经要义》、《列仙传》、《世说》、《集》等。其中《新序》、《说苑》是表达他社会政治思想的代表作。 刘向经历了西汉昭、宣、元、成四代,并在宣、元、成三朝为官。这个时期正是西汉王朝由中兴走向衰亡的过渡阶段,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已发展到一触即发的地步;在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官僚、士大夫跟外戚、宦官之间进行着争夺统治权的激烈斗争。刘向以皇族兼士大夫的地位,站在“拥汉安刘”的立场上,通过向皇帝上书、谏议等方式,先后跟外戚许氏史氏、宦官弘恭、石显和外戚王氏等开展了生死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他提出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政治主张和社会政策,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他几经沉浮,居列大夫官达三十余年,终不迁。他在政治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学术上的精益求精、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历来为封建士大夫、文人学子所崇敬,综观其?
-
关键词
刘向
社会政治思想
政治生涯
《新序》
《说苑》
外戚
政治主张
阶级矛盾
霸王道杂之
中国古典目录学
-
分类号
K23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