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聚合·代言体叙事本位·悬置──论中国古典戏剧形成于“踏摇娘” 被引量:1
1
作者 潘百齐 李相东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3-59,共7页
本文以王国维“以歌舞演故事”为评判标准,观照中国戏剧 史上几种关于戏剧起源的说法,认为其形成是基于歌舞、表演的外在形 式向代言体叙事本位靠拢之上的多元聚合过程,据此,把“踏摇娘”作为 中国古典戏剧最初形成的标志,并进而... 本文以王国维“以歌舞演故事”为评判标准,观照中国戏剧 史上几种关于戏剧起源的说法,认为其形成是基于歌舞、表演的外在形 式向代言体叙事本位靠拢之上的多元聚合过程,据此,把“踏摇娘”作为 中国古典戏剧最初形成的标志,并进而认为,“踏摇娘”在戏剧史上尴尬 的悬置状态使它没能发展成为后世成熟的戏剧形式。但这一点并不能 否定“踏摇娘”在中国古典戏剧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聚合 代言体 悬置 踏摇娘 中国古典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戏剧与诗歌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齐静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1-155,共5页
中国古典戏剧以"曲"为依托来演绎故事",曲"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核心和灵魂,而"曲"就是诗歌的一种形式,所以中国古典戏剧不可避免地具有浓郁的抒情写意的诗歌特色。实际上,中国古典戏剧从它的母体——诗歌中... 中国古典戏剧以"曲"为依托来演绎故事",曲"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核心和灵魂,而"曲"就是诗歌的一种形式,所以中国古典戏剧不可避免地具有浓郁的抒情写意的诗歌特色。实际上,中国古典戏剧从它的母体——诗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因此,无论是从中国古典戏剧的外部形态考察,还是从它的内在精神细究,或者从它的表演形式探讨,诗歌都无处不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剧 诗歌 戏剧诗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
3
作者 齐森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4-35,共2页
谭帆和陆炜合著的《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就要出版了,我由于和两位曾经有过三年互相切磋、教学相长的因缘,我愿向广大读者说一点个人读后的感受。中国古代戏剧理论尽管是一个前人很少涉足的研究领域,但近十年来经过赵景深、夏写时、余... 谭帆和陆炜合著的《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就要出版了,我由于和两位曾经有过三年互相切磋、教学相长的因缘,我愿向广大读者说一点个人读后的感受。中国古代戏剧理论尽管是一个前人很少涉足的研究领域,但近十年来经过赵景深、夏写时、余秋雨、叶长海等同志的辛勤开拓,毕竟已经有了一批研究的专著问世。这对于后人继续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与其说是一种便利,毋宁说更是一种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理论史 宏观研究 学术研究 余秋雨 赵景深 学术问题 微观研究 读后 理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谓伊人——从塑造女性形象的意象看莎士比亚戏剧和中国古典戏剧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昊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以几部莎士比亚戏剧和中国古典戏剧中表现女性形象的意象为着眼点,分析意象的特征和它们在两种戏剧中的异同点。联系剧本的深层结构、相关社会背景,比较两种戏剧传统在表现感情题材时的不同侧重点和各自的审美特色。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中国古典戏剧 女性形象 语言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能乐与中国古典戏剧
5
作者 刘娜 李洋 杨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01-104,共4页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两国的戏剧艺术,无论是在剧本结构特征、演出体制、艺术特征,还是在对戏剧表演演员的审美要求,以及观众的欣赏习惯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之处。日本的古典戏剧虽然受到...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都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两国的戏剧艺术,无论是在剧本结构特征、演出体制、艺术特征,还是在对戏剧表演演员的审美要求,以及观众的欣赏习惯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之处。日本的古典戏剧虽然受到中国古典戏剧的影响,但是它也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艺术特征,与中国古典戏剧一道在东方绽放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能乐 中国古典戏剧 美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戏剧学的历史分期与理论框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山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70-75,共6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中,戏剧是成熟较晚的一种。但其起源,却可以追溯到上古歌舞、巫觋俳优。与戏剧艺术发展的这种轨迹大体相应,中国古典戏剧学也可以说是酝酿甚早而成熟较迟。如果把从先秦到宋代的酝酿时期不正式计算在内,那... 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中,戏剧是成熟较晚的一种。但其起源,却可以追溯到上古歌舞、巫觋俳优。与戏剧艺术发展的这种轨迹大体相应,中国古典戏剧学也可以说是酝酿甚早而成熟较迟。如果把从先秦到宋代的酝酿时期不正式计算在内,那么中国古典戏剧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元代后期到明代前期为确立时期,从明代中叶到清初为繁荣时期,从清代中叶到清末民初为总结时期。这三个时期的跨度大约各为二百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剧 戏剧 戏剧 戏剧批评 历史分期 编剧理论 理论框架 主情说 演习 中国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要素的“出生次序”与中国古典戏剧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立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18-121,共4页
中国古典戏剧的晚熟、虚拟表演手法、诗乐舞高度综合等诸种特点的形成,直接原因不在于政治经济因素,也不在于表演的复杂,而在于戏剧各要素的“出生次序”及由“出生次序”造成的各戏剧要素在戏剧中的比重。在人类审美需要的催动下,艺术... 中国古典戏剧的晚熟、虚拟表演手法、诗乐舞高度综合等诸种特点的形成,直接原因不在于政治经济因素,也不在于表演的复杂,而在于戏剧各要素的“出生次序”及由“出生次序”造成的各戏剧要素在戏剧中的比重。在人类审美需要的催动下,艺术向代言体的有动作的表演进化过程中,即戏剧的发轫和形成时期,最先成熟的戏剧要素总是先行综合。俗语说:“干哪行,唱哪行”,“三句话不离本行”。在向戏剧靠拢中表演者总是力图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而将其带入表演。它与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锤炼积淀形成的具有适应性的审美心理、审美能力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中国古典戏剧 表演艺术 文学要素 代言体 叙事文学 次序 审美需要 形成时期 戏剧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批评史的一种创新写法──读《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
8
作者 李惠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21-121,共1页
理论批评史的一种创新写法──读《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李惠明曾经读到不少中国古典戏剧理论方面的论著,也常常为中国古典戏剧理论某些精致独到、细微深刻的理性阐述而深深叹服。感叹之余又不免妄自思忖:能否在中国古典戏剧理论那些... 理论批评史的一种创新写法──读《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李惠明曾经读到不少中国古典戏剧理论方面的论著,也常常为中国古典戏剧理论某些精致独到、细微深刻的理性阐述而深深叹服。感叹之余又不免妄自思忖:能否在中国古典戏剧理论那些精致细微的思想个体和丰厚优渥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理论批评史 理论史 《闲情偶寄》 叙述方式 学术创新 理性意义 叙事理论 发展历程 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戏剧英译中的“中国英语”——以汤显祖的《紫箫记》英译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玲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104,共5页
在当今英语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英语"代表着一种语言身份,它使我们在国际化中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和特质。由于中国古典戏剧集中体现了汉语的语言和文化,其英译对研究"中国英语"很有代表性和价值。本文将借鉴美国... 在当今英语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英语"代表着一种语言身份,它使我们在国际化中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和特质。由于中国古典戏剧集中体现了汉语的语言和文化,其英译对研究"中国英语"很有代表性和价值。本文将借鉴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讨论在中国古典戏剧英译中,把握异化、归化之合适度的英译才是真正形神兼备的、保持汉语语言文化身份的"中国英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剧英译 中国英语 《紫箫记》 劳伦斯·韦努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戏剧美学的规范思维
10
作者 姚文放 《江淮论坛》 CSSCI 1995年第2期82-87,共6页
关键词 戏剧美学 戏剧创作 中国古典戏剧 类型化 戏剧表演 太和正音谱 戏剧艺术 《闲情偶寄》 金圣叹 品评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讽刺”到“歌颂”——论中国古典喜剧发展的重要转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庄慎之 《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第3期8-11,19,共5页
中国古典喜剧在总体上迥异于西方喜剧具有的讽刺性特色,歌颂性喜剧(也称肯定性喜剧)成为喜剧艺术的代表。这一点,已为学术界共认,而且,许多学者对中国古典歌颂性喜剧的本质特性、审美价值、形态结构及作家作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纠... 中国古典喜剧在总体上迥异于西方喜剧具有的讽刺性特色,歌颂性喜剧(也称肯定性喜剧)成为喜剧艺术的代表。这一点,已为学术界共认,而且,许多学者对中国古典歌颂性喜剧的本质特性、审美价值、形态结构及作家作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纠正了以西方戏剧观来套中国古典戏剧因而贬抑中国古典喜剧的错误,还中国古典喜剧应有的艺术评价。 但是,为什么歌颂性喜剧这朵奇葩独独在中国戏曲园地盛开呢?对这一问题,学术界还不曾有深入细致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喜剧 “歌颂” 喜剧创作 讽刺对象 中国古典戏剧 讽刺性 关汉卿 《救风尘》 喜剧性 元杂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古典戏剧理论探异
12
作者 李复波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5-49,共5页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和不同的文化基础上,中西方各自产生了不同的戏剧品种。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和喜剧;而在中国,完整形态的戏曲则是在公元12世纪方始形成。二者之间,无论内容或形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作为总结戏剧实践...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和不同的文化基础上,中西方各自产生了不同的戏剧品种。公元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和喜剧;而在中国,完整形态的戏曲则是在公元12世纪方始形成。二者之间,无论内容或形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作为总结戏剧实践的戏剧理论,中西之间也是颇有差异的。l戏剧艺术在西方,从古希腊开始便有着尊崇的地位。与此相应,西方古典戏剧理论对戏剧也是十分推重的。亚里斯多德(前384—322)就认为:“自从喜剧和悲剧偶尔露头角,那些从事于这种诗或那种诗的写作的人们,由于诗固有的性质不同,有的由讽刺诗人变成喜剧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中西古典戏剧 论探 中国戏曲 曲论 杂剧 关目 喜剧 南曲 剧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戏剧专题研究(续)
13
作者 冯沅君 黄祖良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6-61,共16页
三 古典戏剧的繁荣 经过自汉到北宋的酝酿,中国古典戏剧逐渐形成了。所谓古典戏剧,指的是从南宋到清中叶即从十二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中期前后将近七百年的戏剧。作品样式主要是宋元南戏、元杂剧与以后的明清杂剧、明清传奇。 一、古典... 三 古典戏剧的繁荣 经过自汉到北宋的酝酿,中国古典戏剧逐渐形成了。所谓古典戏剧,指的是从南宋到清中叶即从十二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中期前后将近七百年的戏剧。作品样式主要是宋元南戏、元杂剧与以后的明清杂剧、明清传奇。 一、古典戏剧的发展 从社会发展阶段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剧 元杂剧 明清杂剧 宋元南戏 明清传奇 中国古代戏剧 清中叶 社会发展阶段 北宋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戏剧专题研究
14
作者 冯源君 黄祖良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3-29,共7页
本文系已故著名戏曲史家冯沅君教授写于“文革”前夕的一部讲稿,很可能也是她一生的最后一部著述。在今天看来,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特定时代的痕迹,乃至某些局限与不足之处。然而它作为继《古剧说汇》之后冯先生毕生治曲的心血结晶,颇多... 本文系已故著名戏曲史家冯沅君教授写于“文革”前夕的一部讲稿,很可能也是她一生的最后一部著述。在今天看来,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特定时代的痕迹,乃至某些局限与不足之处。然而它作为继《古剧说汇》之后冯先生毕生治曲的心血结晶,颇多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真知灼见。尤为可贵的是,它忠实地反映了老一辈学者自觉地努力学习,并试图运用马列主义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古典戏剧的探索足迹,反映了老一辈学者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优良学风。这些都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全稿较长,今由其学生、厦门大学黄祖良副教授整理,分期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剧 专题研究 中国古典戏剧 戏曲史 元杂剧 踏摇娘 歌舞戏 方法研究 优良学风 治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喜剧理论晚出的成因——兼谈中国传统喜剧观念及其影响
15
作者 张健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1期93-97,103,共6页
“喜剧”,作为术语,是在近代被引入中国的;作为美学的基本范畴,则出现在中国现代史上;但作为文学艺术的实践,它在中国却有久远的历史。如果可以把古代那些善于在滑稽谈谐的表演中讽喻刺上的俳优的出现视为喜剧的源头或萌芽,那么。
关键词 喜剧观念 喜剧精神 中国传统 中国古代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文化意识 思维方式 中国戏剧 文学艺术 中国现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渔戏剧理论的自觉意识
16
作者 汪超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96-99,共4页
作者从清醒的文体意识和强烈的理论要求这两个方面探讨了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的戏剧理论的自觉意识。
关键词 戏剧 戏剧文本 中国古典戏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杂剧创作“衰微”说质疑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子俊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70-72,共3页
明清杂剧创作“衰微”说质疑●宋子俊一、问题的提出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典戏剧的成熟及第一个创作高峰,它不但成为一代文学之主流,而且在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的地位、成就是无可替代的。这一点无庸置疑。但论者在肯定元杂剧成就的同... 明清杂剧创作“衰微”说质疑●宋子俊一、问题的提出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典戏剧的成熟及第一个创作高峰,它不但成为一代文学之主流,而且在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的地位、成就是无可替代的。这一点无庸置疑。但论者在肯定元杂剧成就的同时,对后世的杂剧创作颇有微辞,说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剧创作 中国文学史 衰微 明清 中国古典戏剧 创作高峰 元杂剧 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渔生平思想概观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书瀛 《文史哲》 1983年第6期21-27,共7页
大约在三百年前(公元1680年),我国杰出的戏剧理论家——李渔在杭州去世。李渔生前穷愁半世,常常自叹:“饥来驱人”,“伤哉,贫也”!然而,他却把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戏剧美学论著留给了人间,为我国古典戏剧美学宝库增添了一颗珍贵的明珠,... 大约在三百年前(公元1680年),我国杰出的戏剧理论家——李渔在杭州去世。李渔生前穷愁半世,常常自叹:“饥来驱人”,“伤哉,贫也”!然而,他却把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戏剧美学论著留给了人间,为我国古典戏剧美学宝库增添了一颗珍贵的明珠,这就是著名的《闲情偶寄》“词曲部”、“演习部”(后人辑为《李笠翁曲话》)。《闲情偶寄》是李渔六十岁的时候(即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付梓印行的。这部著作自问世以来,颇负盛名,常常为人们所称道,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些戏剧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戏剧理论 戏剧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戏剧 戏剧创作 戏剧艺术 闲情偶寄 剧作家 舞台演出 戏剧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听广播剧《陈妙常》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1987年第1期30-31,共2页
《陈妙常》这部立体声广播剧,听来非常流畅,亲切入耳,一点不觉得疙瘩,很有感情。全剧五十多分钟,不觉得就过去了,给人典雅美好的艺术感觉。剧本写得确实好,导演也安排得细腻,多情致。这个剧根据古典传奇喜剧《玉簪记》改编。传奇原是几... 《陈妙常》这部立体声广播剧,听来非常流畅,亲切入耳,一点不觉得疙瘩,很有感情。全剧五十多分钟,不觉得就过去了,给人典雅美好的艺术感觉。剧本写得确实好,导演也安排得细腻,多情致。这个剧根据古典传奇喜剧《玉簪记》改编。传奇原是几十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剧 典雅美 立体声广播 艺术感觉 传奇 喜剧 改编 中国古典戏剧 电视剧 导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