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经》卦爻辞的诗性阐释──中国古代诗歌之起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良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6-112,共7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诗经》 诗性阐释 《易经》 卦爻辞 《诗》 原始诗歌 《易》 中国诗歌 三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歌用典的符号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曾小月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7-141,共5页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标志之一,典故由来已久,并始终在诗歌创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集中从三个层面对典故与符号学之内在关系展开详细分析:首先,梳理典故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在古代诗歌中的使用情况;其次,从西方符号学的...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标志之一,典故由来已久,并始终在诗歌创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集中从三个层面对典故与符号学之内在关系展开详细分析:首先,梳理典故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在古代诗歌中的使用情况;其次,从西方符号学的角度探寻典故的理论涵义;最后,借助符号学知识揭示典故在诗歌创作中规避弊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故 符号学 中国古代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诗歌的交际性传统 被引量:1
3
作者 顾友泽 袁昕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1-189,共9页
中国古代诗歌的抒情性传统,已为人普遍接受,中国诗歌的交际性传统同样值得重视。中国古代诗歌的交际功能源远流长,创作者众多,涵盖题材广泛,作品数量极大。这一传统的形成与发展,既与诗歌本身即含有多重(包括交际)属性有关,也与中国传... 中国古代诗歌的抒情性传统,已为人普遍接受,中国诗歌的交际性传统同样值得重视。中国古代诗歌的交际功能源远流长,创作者众多,涵盖题材广泛,作品数量极大。这一传统的形成与发展,既与诗歌本身即含有多重(包括交际)属性有关,也与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儒家为主导的礼俗文化有关,更与中国古典诗歌的体制有关。中国古代诗歌的交际性传统为中国古人提供了更为含蓄、优雅的表达方式,也倒逼着人们不断翻新出奇,创作出更富有艺术个性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交际性传统 干谒诗 李白 杜甫 苏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重构 在守正中创新——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清林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65,共3页
选修课是与必修课不同的课程。选修教材以专题形式呈现,因而选修课教学也应该以专题形式进行,这既是选修课设计的初衷,也是选修课教学的关键。然而实际的教学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笔者在全国各地以及本地听了不少以选修文本为内容的教... 选修课是与必修课不同的课程。选修教材以专题形式呈现,因而选修课教学也应该以专题形式进行,这既是选修课设计的初衷,也是选修课教学的关键。然而实际的教学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笔者在全国各地以及本地听了不少以选修文本为内容的教学观摩课,这些观摩课相对于必修课来说.没有多大变化,专题教学没有受到教师的普遍重视,他们关注的仍然是单篇的课文,依然只是重视文本信息的完全传输、知识的系统传授,而缺少专题意识和课程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修课教学 专题教学 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赏 教学观摩课 重构 创新 文本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个为类 以点带面——《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浅见 被引量:3
5
作者 褚树荣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11期35-36,共2页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选修课程,高考时并不是必考的,浙江省仅把它作为报考一本院校的学生的选考科目。如此说来,很多高中生是可以不选这门课程的。但如果作为课程来开,怎么教呢?那就要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因为它决定了...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选修课程,高考时并不是必考的,浙江省仅把它作为报考一本院校的学生的选考科目。如此说来,很多高中生是可以不选这门课程的。但如果作为课程来开,怎么教呢?那就要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因为它决定了教法的选择。下面以“诗歌之部”为例略加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赏 以点带面 教学 选修课程 选考科目 人教版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贴近诗学本质 开拓新的研究空间——评《中国古代诗歌句法理论的发展》
6
作者 朱玉麒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书评 中国古代诗歌句法理论的发展》 诗学 选题 诗歌研究 诗歌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及时行乐”主题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斌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95-98,共4页
"及时行乐"思想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不管呈现出怎样的差异,其创作个体共同的心理基质总是表现为对生死的忧惧与对生命时空的超越,而中国源远流长的哲学传统与文化心态,又深深影响着创作主体的... "及时行乐"思想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不管呈现出怎样的差异,其创作个体共同的心理基质总是表现为对生死的忧惧与对生命时空的超越,而中国源远流长的哲学传统与文化心态,又深深影响着创作主体的情感与审美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及时行乐” 《诗经》 纵情享乐 创作主体 魏晋时代 精神层面 文化心态 浪子风流 心理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信息论看中国古代诗歌 被引量:1
8
作者 雷学军 《江汉论坛》 1986年第4期53-59,共7页
文学艺术家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信息,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广义上的思想),然后用语言、文字、音响、色彩等来创造艺术形象,表达一定的思想,这就是文艺创作活动.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文学艺术创作就是把一种形式的信号(思... 文学艺术家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信息,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广义上的思想),然后用语言、文字、音响、色彩等来创造艺术形象,表达一定的思想,这就是文艺创作活动.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文学艺术创作就是把一种形式的信号(思想)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信号(语言、文字、音响、色彩等),这就是文学艺术的编码.语言、文字、音响、色彩这些信号并不是信息本身,而只是信息的载体,相对于思想来说,它们仍然是一种符号.因为它们是表示思想的.它们刺激欣赏者的感官,经过大脑的作用,在欣赏者心中唤起原来的观念形象,并转化为思维的信息,即一定的思想.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把通过信道传来的信号(语言、文字、音响、色彩等)变换成编码前的形式(思想),这就是文学艺术的译码,即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论 思想 观念形象 中国古代诗歌 生活中 社会历史 研究者 思维 第二层次 噪声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文”施教,重在感悟——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桦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第11期52-55,共4页
人教社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属于高中选修课程中心“诗歌与散文”系列。从语文课程目标看,这一系列的目标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是让学生在感受、品味、领悟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人教社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属于高中选修课程中心“诗歌与散文”系列。从语文课程目标看,这一系列的目标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是让学生在感受、品味、领悟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作品内涵和表现形式的独特体验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赏 感悟 语文课程目标 选修课程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春江花月夜》诗的形式演变谈中国古代诗歌形式与音乐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云光 《人文杂志》 1983年第4期122-124,共3页
打开《乐府诗集》,会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在《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下共收了隋、唐五位作者的七首诗。而七首诗却采用了四种不同的形式。隋代杨广二首和诸葛颖一首是五言四句,唐代张子容二首是五言六句,张若虚一首是七言三十六句,... 打开《乐府诗集》,会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在《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下共收了隋、唐五位作者的七首诗。而七首诗却采用了四种不同的形式。隋代杨广二首和诸葛颖一首是五言四句,唐代张子容二首是五言六句,张若虚一首是七言三十六句,温庭筠一首是七言二十句。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诗歌形式演变的一条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江花月夜》 诗的形式 中国古代诗歌 五言 《乐府诗集》 七言 杨广 音乐形式 张若虚 诗歌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寓目既博 赏心亦当——王士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论评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守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5期100-104,共5页
王士禛(1634—1711)是清初在诗坛享有盛誉的大家。他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成就突出,以“神韵说”为标志的诗歌美学理论颇成系统,而且在对中国诗歌发展史的研究和总结、对历代诗家、诗作的评价方面也用力甚多。他评诗论诗范围广泛而颇具识... 王士禛(1634—1711)是清初在诗坛享有盛誉的大家。他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成就突出,以“神韵说”为标志的诗歌美学理论颇成系统,而且在对中国诗歌发展史的研究和总结、对历代诗家、诗作的评价方面也用力甚多。他评诗论诗范围广泛而颇具识见,这是我们研究王士禛的诗学思想不可不注意的一个方面。钱钟书先生对王士禛的诗歌颇多批评,但对其评诗论诗却非常推许:“渔洋论诗,宗旨虽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中国古代诗歌 钱钟书 论诗绝句 论评 总体评价 诗歌发展史 钱谦益 清初 实事求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难而进的探索——读王德明教授《中国古代诗歌情景关系研究》
12
作者 李子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关系研究 王德明 教授 中国古代文学 最新成果 中青年学者 繁荣 景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女性情爱世界》评介
13
作者 陈东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95-95,共1页
伟大的诗人歌德说:“人生之中有爱情,就恰如自然界有春夭,大地上有鲜花。”这不仅仅是诗人诗意化的审美,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爱情,这个魅力无穷的字眼,千百年来无数诗人、学者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着它,用他们的心灵感悟诠释着它... 伟大的诗人歌德说:“人生之中有爱情,就恰如自然界有春夭,大地上有鲜花。”这不仅仅是诗人诗意化的审美,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爱情,这个魅力无穷的字眼,千百年来无数诗人、学者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着它,用他们的心灵感悟诠释着它,可它却似乎永远“高高在上”,不断散发着诱人的光芒。在女性生活中,它更是永远高扬着主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女性创作 中国古代社会 古代女性 人物内心世界 伟大的诗人 心灵感悟 生活体验 女性生活 少数民族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对日本古代诗歌的影响
14
作者 熊笃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2-25,共4页
通过比较研究 ,探讨了中国古代诗歌在体制、格律、意境、诗论等方面对日本诗歌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日本古代诗歌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象时代的中国现代诗歌 被引量:1
15
作者 鲍昌宝 康莉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28,共4页
“意象”是我们分析诗歌的基本概念,也往往因为它过于“基本”而为我们忽略——我们更容易将古往今来的一切“意象”统统看做一样的模式、一样的规律,殊不知,其时代差异是十分明显的。我们认为,中国古代诗歌总体上属于“意境”追求... “意象”是我们分析诗歌的基本概念,也往往因为它过于“基本”而为我们忽略——我们更容易将古往今来的一切“意象”统统看做一样的模式、一样的规律,殊不知,其时代差异是十分明显的。我们认为,中国古代诗歌总体上属于“意境”追求大于“意象”建构的时代,只有到了工业化的20世纪,随着古典时代物我混融的“意境”的破碎,才真正迎来了“意象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歌 “意象” 中国古代诗歌 时代差异 20世纪 古典时代 工业化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艺与言志:中国诗歌的用事准则论及其禅学内涵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强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5-122,159,共8页
用事为中国古代诗歌最为常见的重要修辞手法之一。古代诗学家总结出诗歌用事准则,除了要求"切合"之外,还要做到"不为事使"、"用事不俗"和"如盐著水"。"不为事使",强调诗人对故事的... 用事为中国古代诗歌最为常见的重要修辞手法之一。古代诗学家总结出诗歌用事准则,除了要求"切合"之外,还要做到"不为事使"、"用事不俗"和"如盐著水"。"不为事使",强调诗人对故事的驾驭驱遣,以突出作者创作的主体性;"用事不俗",强调创新,避免陈陈相因,克服俗套用事衍变为单纯的代用而缺乏艺术深蕴;"如盐著水",强调用事与诗歌本质和谐一致,规避花哨的艺术技巧对读者的干扰,从而实现诗歌言志抒情的艺术功能。上述准则俱强调诗人主体性,指向诗歌的言志功能。细绎三者的理路及言说,皆具禅学内涵,体现了禅宗对中国古代诗学的渗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诗学 用事 准则论 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无史诗公案求解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相占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9-63,共5页
史诗是西方的重要文学样式,用它来指称《诗经》中有关周人开国史的几首诗歌既不恰切,又易与中国诗学批评中“诗史”一语相混,故不宜采用。中国古代无史诗的原因在于,周人追忆先王功业的诗篇主要用于以史为鉴,训诫天子,没有串成长... 史诗是西方的重要文学样式,用它来指称《诗经》中有关周人开国史的几首诗歌既不恰切,又易与中国诗学批评中“诗史”一语相混,故不宜采用。中国古代无史诗的原因在于,周人追忆先王功业的诗篇主要用于以史为鉴,训诫天子,没有串成长篇的必要。周人“尚用不尚艺”的文艺观、“尚德不尚力”的历史、政治观、“尚人不尚神”的宗教观,极大地限制了诗歌内容的取舍,使最富情节性的战争经过在诗歌中无法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周人史诗 《伊利亚特》 宗教观 政治观 “德” 《诗经》 阿喀琉斯 牧野之战 上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古典诗歌意象艺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泽龙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2-107,共6页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古典诗歌意象艺术王泽龙湖北荆州师专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从20年代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到30年代现代派直至40年代九叶诗人,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皆有众多不同探索。但是,他们在本质上是共同的:即反...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古典诗歌意象艺术王泽龙湖北荆州师专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从20年代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到30年代现代派直至40年代九叶诗人,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皆有众多不同探索。但是,他们在本质上是共同的:即反对即兴和反对直接抒情,主张用象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意象艺术 诗歌意象 古典诗歌 自然意象 现代主义诗人 戴望舒 中国古代诗歌 智性化 李金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儿童诗浅探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帆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66-71,共6页
如果不是简单以现代儿童文学定义去框量,而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做具体分析,那么便可看出中国古代有着矿藏丰富的儿童诗。首先是儿童写的诗。中国这个诗歌大国的儿童所受的启蒙教育都和诗分不开,许多孩子从小便学会了写诗。他们以诗咏物... 如果不是简单以现代儿童文学定义去框量,而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做具体分析,那么便可看出中国古代有着矿藏丰富的儿童诗。首先是儿童写的诗。中国这个诗歌大国的儿童所受的启蒙教育都和诗分不开,许多孩子从小便学会了写诗。他们以诗咏物、记事、写景、述志,生动记下了儿童眼里的世界,真切表现了他们自己的感受和心中的情思。其次是写儿童的诗。儿童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诗人笔下自然常常写到儿童。或赞美特殊环境下儿童的出色表现,或从整个生活画面上讴歌儿童的存在给生活带来的情趣,或写儿童的劳动、游戏。童心不泯的诗人善于捕捉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童趣盎然的一举一动,常写出能使孩子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的作品。此外还应注意到既非儿童写也非写儿童的成人诗中那些却还适合儿童阅读的,以及民间童谣中那些能反映儿童生活与思想感情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作家 儿童诗 中国古代诗歌 作品 思想感情 少年儿童出版社 杨万里 儿童情趣 孩子们 儿童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诗歌现代化历程的回眸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泽龙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40-145,共6页
关键词 中国诗歌 象征主义 20世纪 现代化历程 中国新诗 传统诗歌 新生代诗 中国古代诗歌 浪漫主义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