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形象宣传中的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之体现 被引量:5
1
作者 鲁娜 宋博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90-92,共3页
英国斯特林大学学者米奇,在1999年英国BBC推出电视宣传片时就曾说过:"电视宣传片就和传统的广告一样,一只脚踏在营销界,一只脚站在美学当中。"[1]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电视宣传片的特征,电视宣传片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广告,不过它... 英国斯特林大学学者米奇,在1999年英国BBC推出电视宣传片时就曾说过:"电视宣传片就和传统的广告一样,一只脚踏在营销界,一只脚站在美学当中。"[1]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电视宣传片的特征,电视宣传片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广告,不过它将音乐、美术这些生活中的美学元素,通过画面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利用流动的画面来展示要营销的产品。纵观国内外一些优秀的电视形象宣传片,在制作中所运用的美学元素,很多都和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宣传 电视宣传 美学元素 营销界 中国古代美学 斯特林 大学学者 旅游环境 米奇 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的意义何在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晶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6,共8页
中国美学研究虽然已是成绩斐然,但在构建中国具有自身特质话语体系的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要求下,必须有一个新的突破。从范畴研究到命题研究,这是中国美学研究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范式转换。命题本是逻辑学的概念,而哲学的或美学的命... 中国美学研究虽然已是成绩斐然,但在构建中国具有自身特质话语体系的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要求下,必须有一个新的突破。从范畴研究到命题研究,这是中国美学研究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范式转换。命题本是逻辑学的概念,而哲学的或美学的命题,则是由人们在长期的理解和诠释中产生的重要学术观点的表述。美学命题的共同特征一在其客观性,二在其意向性。中国美学命题有与西方美学命题的共同属性,也有属于中华思想背景的个性特征。以更为自觉的命题意识进行中国美学研究,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是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美学命题 中华美学精神 范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美学概念系统的整合 被引量:5
3
作者 朱志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1-188,204,共9页
中国古代的美学概念包括术语、范畴、命题三个方面。美学术语大都是在哲学术语的基础上,结合文学艺术实践向前延伸的,也有的则是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表达,具有开放性特征。其中有不少运用形象性的语言,是本义的一种引申和拓展。美学范... 中国古代的美学概念包括术语、范畴、命题三个方面。美学术语大都是在哲学术语的基础上,结合文学艺术实践向前延伸的,也有的则是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表达,具有开放性特征。其中有不少运用形象性的语言,是本义的一种引申和拓展。美学范畴依托于中国哲学中潜在的逻辑系统,又从艺术实践中提炼范畴,或在整合中体现两者的统一,起到一种纽带作用。美学命题表达一种判断,陈述美学家的见解,多为美学术语和范畴的展开。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以范畴和命题为筋骨,其中的潜在体系是经,而各类文艺思想中的术语、范畴和命题则是纬,包含着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概念 术语 范畴 命题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被引量:2
4
作者 古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3-68,共6页
与西方美学相比较,中国古代美学是十分独特的美学。它具有独特的美学话语、独特的美学思想和独特的美学形态。它是构成中国美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构成中国优秀审美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国古代美学的历史悠久性、内容丰富性和形式多样性等,... 与西方美学相比较,中国古代美学是十分独特的美学。它具有独特的美学话语、独特的美学思想和独特的美学形态。它是构成中国美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构成中国优秀审美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国古代美学的历史悠久性、内容丰富性和形式多样性等,是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美学都难以比拟的。因此,在世界美学的百花园里,中国古代美学是一株清丽典雅的腊梅花。它的存在是不可被取代的,它对于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也是不可被抹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美学话语 美学思想 美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有待突破的空间指向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晶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13,共7页
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是国内学术界近几年兴起的研究领域。范畴研究作为中国新时期文论和美学研究的新方法、新范式,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呈崛起之势。范畴是命题的基础,是构成命题的基本要素,命题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所谓"命题&... 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是国内学术界近几年兴起的研究领域。范畴研究作为中国新时期文论和美学研究的新方法、新范式,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呈崛起之势。范畴是命题的基础,是构成命题的基本要素,命题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所谓"命题",通常是指具有判断性的短语或短句。从语言学的意义上来看,命题不是一个单词或并列性的复合词,而是一个有意义的短语,在这个短语内部,已经有了相对复杂的语法关系。命题更为明确地表述了主体的思想观点,成为美学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标志性元素。中国美学命题研究起步虽早,但目前尚处于自在阶段。王元化、童庆炳、叶朗、汤一介等学者开始自觉提倡命题研究。近年来,有学者尝试明确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命题的学理意义,对诸多经典文学、艺术的命题进行诠解,全面、系统地推进了命题的学理性研究。其中,张晶更是把中国古代美学命题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大力倡导,并积极呼吁,中国美学研究须超越范畴研究的范式,提升命题研究的自觉意识,将现在的命题研究进一步学理化、系统化,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本专题邀请了多位专家,分别从空间指向、本体研究、功能研究、经典化路径及文献意义解读等方面对美学命题的学术体系建构发表高论。张晶的《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有待突破的空间指向》梳理了当下命题研究由自在到自觉的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指明了当下命题研究的迫切性及其研究的空间和方向。吴建民、唐萌的《中国古代美学命题之本体、结构与应用》从本体论的意义出发,建构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的理论内涵。吴建民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成果,这里,主要是阐述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的基本理论问题。李昌舒、曹务龙的《美学命题经典化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主要是甄别、筛选文学和艺术门类中能代表中国古代美学整体风貌的命题,从本体论、创作论、典型论和审美论四个层面梳理其内在的延承与延异关系,探究其历史发展脉络,并将其置于民族文化的内在机制中,寻找美学命题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而考察其经典化的发展路径。张庆利的《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的文献甄别与意义阐释》指出,对当下中国古代命题资源进行整合与阐释,能更好地开展美学命题的本体研究、史学描述、个案与体系研究,文中详细论述了资源整合的路径、方法以及遵从的原则。王永的《中国古代美学命题功能的理论与方法建构》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美学的功能与结构,建立命题的功能定位,并探讨了美学命题在多元应用语境下如何确定其内涵、外延,明确其对象、任务、方法、意义等前提性理论问题。总之,加强文学史理论研究,是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资源向现代转化的基本路径,在文论界和美学界,范畴研究亦随之成为有效范式。命题研究则是在范畴研究基础上的范式创新,也是当下中国美学研究向前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命题 科学体系 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假”、“伪”、“丑”观念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良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8-114,共7页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 ,与“真”对立的是“伪” ,即奸诈、巧伪 ,而不是“假” ,“假”另有正面的意义。“丑”亦不与“美”绝对对立 ,“有心而恶”的丑且恶者 ,方与美与之对峙 ,“无心而恶”的外形丑者 ,则有转化的可能。审伪、审丑均需辩...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 ,与“真”对立的是“伪” ,即奸诈、巧伪 ,而不是“假” ,“假”另有正面的意义。“丑”亦不与“美”绝对对立 ,“有心而恶”的丑且恶者 ,方与美与之对峙 ,“无心而恶”的外形丑者 ,则有转化的可能。审伪、审丑均需辩证而观 ,不否定“伪”有人为制造之义 ,但与表现人的真性情的文艺创作相抵触 ;美与丑之间有“遇合无常”之变态 ,与人们各自不同的爱恶之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诗中的幽默──中国古代美学札记 被引量:1
7
作者 潘知常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97-100,共4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杜甫诗 杜诗 至性深情 沉郁顿挫 中国文学史 幽默感 不谐调 车尔尼雪夫斯基 《白话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美学对山水美的主体条件的分析
8
作者 张黔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1-555,共5页
中国古代美学将山水美生成的条件重点审美主体上,认为主体具有四个条件就可以实现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欣赏。这四个条件是:虚静之心、执著之观、亲近之情、飞动之思。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山水 审美 主体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玉论——对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些见解
9
作者 沈福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36-42,共7页
“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刘勰《文心雕龙》)中国古代美学。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古代美学思想 学术思想 中国古代数学 思想方法 西方美学 形式逻辑 “比德” 《文心雕龙》 辩证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美学基元——“神”的审美心理学意义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2期55-59,39,共6页
“神”是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从哲学上看,“神”有三种基本涵义:1.天神、神灵。孔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中的神就是这个意思。2.形神对举的神,即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的“精神”的意思。3.指一种特殊的难以言传的精神现象... “神”是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从哲学上看,“神”有三种基本涵义:1.天神、神灵。孔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中的神就是这个意思。2.形神对举的神,即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的“精神”的意思。3.指一种特殊的难以言传的精神现象,即孟子说的“圣而不可知谓之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心理学意义 元神 语言逻辑 审美创造 先秦道家哲学 虚静 文论 自然万物 基本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美学家的“生存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建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8-61,共4页
一 人的生存具有多重性。宦场浮沉,文途通塞,家运盛衰,这是“实”的生存;心态辨静,情致浓淡,意欲强弱,这是“虚”的生存;有幸(或不幸)生于何种时代,浸淫(或逃避)何种文化氛围,顺应(或反拨)何种思想潮流,这是生存的大背景;拜何人为师,... 一 人的生存具有多重性。宦场浮沉,文途通塞,家运盛衰,这是“实”的生存;心态辨静,情致浓淡,意欲强弱,这是“虚”的生存;有幸(或不幸)生于何种时代,浸淫(或逃避)何种文化氛围,顺应(或反拨)何种思想潮流,这是生存的大背景;拜何人为师,交何人为友,与何人同里同窗同僚,这是生存的小环境。“实”与“虚”的相生相悖,“大”与“小”的相斥相随,交织成中国古代美学家的“生存问题”:个体所拥有的物质的人文的生存状态以及对此状态的独特的体验与感悟。 “生存问题”的产生有着双重缘由:外在于人的时代、社会,与主体自身的思想、性格。魏晋时期的两大美学家,阮籍与嵇康,他们的生存状态颇为糟糕。环绕着他们的,是社会的动荡不安,政治的险恶卑污,权贵的或拉拢或排挤,小人的或谄媚或诬谤,友朋的或误解或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生存问题 生存状态 中国古典美学 生命美学 理论体系 “实”与“虚” 生存悲剧 王国维 阮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祁志祥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1-207,共7页
中国古代美学关于“美”的认识有五大基本范畴,即“滋味”“文饰”“心性”“道德”“适性”。这五大范畴渗透在中国古代儒、道、佛、艺四大文化形态中,衍生出儒、道、佛、艺等本同末异、丰富多彩的美论范畴群,与五大基本范畴形成互补... 中国古代美学关于“美”的认识有五大基本范畴,即“滋味”“文饰”“心性”“道德”“适性”。这五大范畴渗透在中国古代儒、道、佛、艺四大文化形态中,衍生出儒、道、佛、艺等本同末异、丰富多彩的美论范畴群,与五大基本范畴形成互补、相得益彰。在审美环节,“乐感”“直寻”“殊好”“正赏”“真妙”范畴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观照对象之美的完整要求,“体味”“情观”“静观”范畴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审美的方法论思想。于是,中国古代美学就呈现出一个主客呼应、有主有次、相互关联、气象万千的范畴体系。其中凝聚的美与有价值的乐感相联系的思想,对当下的审美实践和中国特色美学学科体系建构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美学范畴 逻辑结构 现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研究状况概评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作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61-67,共7页
本文力图展示新时期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研究的状况──人们对研究对象及其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研究的指导思想走向多元化,研究者有了更完整的时空观以及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视角点,采用多层面的价值判断方式,研究方法从单一走向... 本文力图展示新时期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研究的状况──人们对研究对象及其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化,研究的指导思想走向多元化,研究者有了更完整的时空观以及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视角点,采用多层面的价值判断方式,研究方法从单一走向丰富。这些成绩值得肯定。但研究并未达到完善,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范畴 中国古代美学 新时期 范畴研究 研究状况 中国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 美学理论 价值判断 研究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美学要题新论》序
14
作者 张文勋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3-94,共2页
国庆把他有关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论文集书稿交给我,并嘱为之序,我欣然接受了。我为他这些年的辛勤耕耘并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而感到由衷高兴。论文集中的大多数文章我早已读过,记忆犹新,尤其是国庆从硕士论文中分解出来的几篇文章,我更... 国庆把他有关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论文集书稿交给我,并嘱为之序,我欣然接受了。我为他这些年的辛勤耕耘并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而感到由衷高兴。论文集中的大多数文章我早已读过,记忆犹新,尤其是国庆从硕士论文中分解出来的几篇文章,我更熟悉。他在写作时,我们师生多次切磋琢磨,后来又通过答辩,完成了这篇优秀的学位论文。此后,国庆陆续在省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有份量的论文,引起学术界的注意。论文集中所收辑的,仅只是有关古代文艺美学的部分文章。虽然是论文集,但不难看出这是一部集中探讨我国古代文艺美学的著作,各篇文章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文艺美学 中和之美 美学特征 哲学基础 意境理论 我国古代 正确性原则 司空图 美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用一源 由用及体——论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的功能性
15
作者 何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82-87,共6页
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与西方古典美学范畴在思维方面的重要差异之一,是前者重功能、性质,后者重实体、元素,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更多侧重于指称审美事实的功能和性质,西方古典美学的大多数范畴称谓的是审美事实的实体和元素。那么,中... 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与西方古典美学范畴在思维方面的重要差异之一,是前者重功能、性质,后者重实体、元素,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更多侧重于指称审美事实的功能和性质,西方古典美学的大多数范畴称谓的是审美事实的实体和元素。那么,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的功能性有哪些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 作为指称审美事实的美学范畴,可以侧重于审美事实的实体方面(如情节、性格、线索、黄金分割律等西方古典美学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审美主体 体用一源 审美对象 功能性 西方古典美学 “风骨” 审美客体 艺术本体 中国古典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科学体系理论建构(专题讨论·下)
16
作者 张晶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5,共15页
[主持人语]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是国内学术界近几年兴起的研究领域。范畴研究作为中国新时期文论和美学研究的新方法、新范式,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呈崛起之势。范畴是命题的基础,是构成命题的基本要素,命题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所谓... [主持人语]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是国内学术界近几年兴起的研究领域。范畴研究作为中国新时期文论和美学研究的新方法、新范式,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呈崛起之势。范畴是命题的基础,是构成命题的基本要素,命题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所谓“命题”,通常是指具有判断性的短语或短句。从语言学的意义上来看,命题不是一个单词或并列性的复合词,而是一个有意义的短语,在这个短语内部,已经有了相对复杂的语法关系。命题更为明确地表述了主体的思想观点,成为美学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标志性元素。中国美学命题研究起步虽早,但目前尚处于自在阶段。王元化、童庆炳、叶朗、汤一介等学者开始自觉提倡命题研究。近年来,有学者尝试明确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命题的学理意义,对诸多经典文学、艺术的命题进行诠解,全面、系统地推进了命题的学理性研究。其中,张晶更是把中国古代美学命题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大力倡导,并积极呼吁,中国美学研究须超越范畴研究的范式,提升命题研究的自觉意识,将现在的命题研究进一步学理化、系统化,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本专题邀请了多位专家,分别从空间指向、本体研究、功能研究、经典化路径及文献意义解读等方面对美学命题的学术体系建构发表高论。张晶的《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研究有待突破的空间指向》梳理了当下命题研究由自在到自觉的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指明了当下命题研究的迫切性及其研究的空间和方向。吴建民的《中国古代美学命题之本体、结构与应用》从本体论的意义出发,建构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的理论内涵。吴建民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成果,这里,主要是阐述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的基本理论问题。李昌舒、曹务龙的《美学命题经典化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主要是甄别、筛选文学和艺术门类中能代表中国古代美学整体风貌的命题,从本体论、创作论、典型论和审美论四个层面梳理其内在的延承与延异关系,探究其历史发展脉络,并将其置于民族文化的内在机制中,寻找美学命题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而考察其经典化的发展路径。张庆利的《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的文献甄别与意义阐释》指出,对当下中国古代命题资源进行整合与阐释,能更好地开展美学命题的本体研究、史学描述、个案与体系研究,文中详细论述了资源整合的路径、方法以及遵从的原则。王永的《中国古代美学命题功能的理论与方法建构》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美学的功能与结构,建立命题的功能定位,并探讨了美学命题在多元应用语境下如何确定其内涵、外延,明确其对象、任务、方法、意义等前提性理论问题。总之,加强文学史理论研究,是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资源向现代转化的基本路径,在文论界和美学界,范畴研究亦随之成为有效范式。命题研究则是在范畴研究基础上的范式创新,也是当下中国美学研究向前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命题 科学体系 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言若反 曲全相推——论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辩证推理
17
作者 何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3-89,共7页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指出:“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人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辩证逻辑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古典美学理论中之所以含有十分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一个主要原因是...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指出:“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人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辩证逻辑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古典美学理论中之所以含有十分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古代美学家们常常运用辩证的逻辑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推理 正言若反 中国古代美学 条件推理 辩证矛盾 西施 审美 中国古典美学 庄子 中国古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古代美学的特色
18
作者 曲戈 盛广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69-73,80,共6页
民族的审美意识是在历史长河的运动中逐步沉淀和积累的产物。民族的美学思想作为这种审美意识理论形态的表现,与民族的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世界各国,特别是东、西方国家,由于各固、各民族形成其美学思想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受到各... 民族的审美意识是在历史长河的运动中逐步沉淀和积累的产物。民族的美学思想作为这种审美意识理论形态的表现,与民族的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世界各国,特别是东、西方国家,由于各固、各民族形成其美学思想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受到各自的民族艺术传统、风俗习惯、审美心理、审美要求、地理环境等诸因素的制约,各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审美意识 民族形成 审美要求 艺术传统 表现形式 绘画美学 中国古代美学 西方美学 文艺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美学对审美形式的超越
19
作者 郑亚邦 《湖湘论坛》 1992年第4期35-37,共3页
任何审美活动,不论是审美创造,还是审美感受,都必须通过感性形式来进行。有趣的是,当欣赏者进行审美观照得到审美感受的同时,却往往忘却了对象的形式。这似乎使人感到没有必要在艺术形式上花费气力。其实,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审美观照 审美感受 感性形式 审美形式 审美活动 艺术形式 尽意 阮籍集 审美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美学研讨会纪要
20
作者 詹杭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92-92,共1页
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和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共同发起和主办的中国古代美学研讨会于4月16日至20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约八十名代表,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充分而深入地交流了学习研究心得,增进了... 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和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共同发起和主办的中国古代美学研讨会于4月16日至20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约八十名代表,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充分而深入地交流了学习研究心得,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研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现状的估计:一些同志认为,近年以来的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已经走过了蹒跚学步的艰难历程,进入了欣欣向荣的崭新阶段;取得成绩的标志是: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研讨会纪要 古代美学思想 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了解和友谊 汉语言文学专业 艰难历程 和谐的气氛 量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