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社会史论战背景下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辩难 |
周书灿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2
|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马新
齐涛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3
|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社会的认同与凝聚 |
胡发贵
|
《学海》
|
1999 |
3
|
|
4
|
论中国古代社会的民族法 |
张文山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5
|
“中国中世社会”是怎样形成的——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读后 |
宁欣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6
|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在《诗经》学史上的意义 |
赵沛霖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7
|
史料与视角:2015年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扫描 |
罗艳春
常建华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8
|
传承与创新:2016年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扫描 |
罗艳春
常建华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9
|
以人为本:2017年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扫描 |
罗艳春
常建华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0
|
水利灌溉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兼析魏特夫“治水──专制主义”理论 |
姚伟钧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9
|
|
11
|
郭沫若与日本汉学界之学术关联考述——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为中心 |
王舒琳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2
|
从君政王政到贵族政治——《毛诗·魏风》所见中国古代社会 |
日知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3
|
|
13
|
城邦与血缘氏族制──略论中国古代社会与希腊社会的差异 |
汪瑞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2
|
|
14
|
论《非王卜辞》与中国古代社会之差异——三评“非王卜辞”说 |
李瑾
|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1
|
|
15
|
试论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及其功能 |
曹锡仁
|
《云南社会科学》
|
1987 |
2
|
|
16
|
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的史学开创意义 |
刘宝才
梁涛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1
|
|
17
|
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开创之作——重读《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
田昌五
|
《文史哲》
|
1988 |
1
|
|
18
|
略谈中国古代社会的隐士 |
冯辉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9
|
汉语成语和中国古代社会的恋爱婚姻家庭问题 |
卢卓群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0 |
0 |
|
20
|
从马克思“两种生产”论看中国古代社会 |
胡曲园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8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