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佛教礼仪对中国古代法制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东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5-113,共9页
佛教对中国古代法制影响深广。首先,唐代僧尼是否应行致拜君亲之礼的论争,实质上是佛教平等思想与儒家忠孝思想的冲突关系在法制上的反映,体现了佛教礼仪影响中国古代正统法律思想的一个侧面。其次,由佛教慈悲思想衍生出信徒应禁杀的&qu... 佛教对中国古代法制影响深广。首先,唐代僧尼是否应行致拜君亲之礼的论争,实质上是佛教平等思想与儒家忠孝思想的冲突关系在法制上的反映,体现了佛教礼仪影响中国古代正统法律思想的一个侧面。其次,由佛教慈悲思想衍生出信徒应禁杀的"断屠月"与"十斋日"之礼,不但是对传统"秋冬行刑"制度的有效补充,而且也对古代法律的残酷刑杀起到一种比"秋冬行刑"效果更为显著的缓和性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也是刑罚文明化、人道化的一种表现。再次,佛教的戒律不但有利于德主刑辅的教化,而且也鼓励一般民众修持向善,因此戒律的提倡能够起到减少犯罪的发生,有助于对犯罪的一般预防;但以佛教戒律来替代刑罚处罚,则是司法不公正与司法恣意性的反映。最后,禁止盗毁佛像的法律规定,实质上彰显了佛教的戒律与礼仪对立法的影响;禁止"私入道"的法律规定,实质上彰显了佛教的规模与国家税制、兵役制度的冲突关系对立法者权衡利弊考量的影响;僧侣犯奸罪加重处罚的特殊规定,实质上彰显了僧侣身份的特殊性对立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礼仪 中国古代法制 法律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刊史苑一新花——《中国古代报刊法制发展史》读后
2
作者 于鸣镝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报刊法制发展史》 倪延年 期刊史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