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制”标签:治中国古代政治史宜慎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成 辛美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1,共8页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中,谈到国家的政治体制时,带“专制”标签的词汇特别多。这一近代西学狂飙突进叠加清末亡国灭种背景下“达成”的“共识”影响深远,使得相关研究主动或被动地戴上了“专制”的有色眼镜。虽然古代中国语境中的“专...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中,谈到国家的政治体制时,带“专制”标签的词汇特别多。这一近代西学狂飙突进叠加清末亡国灭种背景下“达成”的“共识”影响深远,使得相关研究主动或被动地戴上了“专制”的有色眼镜。虽然古代中国语境中的“专制”并非就政体而言,但其所包含的对国家治权的专断独行却与近代作为政体的“专制”具有某种内在的关联性。以肇始于先秦对“专制”的警惕观之,中国后世政治家、思想家对“专制”的排斥态度是可以想见的。直到18世纪中期之前,中国一直是西方学习的模范。中国政治体制“专制”与否的判断转折发生在西方崛起和清王朝统治日趋没落的关键节点上。资本主义势力在全球的大肆扩张,使中国成为其掠夺、打压甚至瓜分灭亡的目标。维新派、留日学生及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专制”标签形成中扮演了瓦解堡垒的内生动力。重议专制话题的目的,不是简单为中国专制平反,而是全面梳理中国古代政治发生发展的规律,总结提炼出中国传统政体性质的准确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专制 民主 君臣共治 “类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学界的宋代政治史研究存在两种走势
2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7-307,共1页
邓小南撰文《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管窥》指出,从宋代政治史研究的实践来看,存在着两种并存的走势:一方面,学界有着积极的、集体性的反思。世纪之交中国大陆系列性的研究综述,特别是《宋代制度史百年》、“制度史研究方法笔谈”的出... 邓小南撰文《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管窥》指出,从宋代政治史研究的实践来看,存在着两种并存的走势:一方面,学界有着积极的、集体性的反思。世纪之交中国大陆系列性的研究综述,特别是《宋代制度史百年》、“制度史研究方法笔谈”的出现,集中体现出对于方法论的关注与“问题意识”的警醒。在拓展研究视野的背景下,受到社会现实及社会科学的牵动,出现了学科领域互动、议题多元化、专题化的积极趋势。另一方面,应该承认,面对挑战的历史学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政治史 宋代 东亚 “问题意识” 中国大陆 集中体现 社会科学 社会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才环境研究的新成果——读齐秀生博士新著《社会环境与人才》
3
作者 李新泰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社会环境 人才争夺 环境研究 博士 人才成长规律 中国古代政治史 先秦时期 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太宗“隋亡观”解读:医治“不作为”怪病的良方
4
作者 高泽峰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37-39,共3页
一、唐太宗“隋亡观”的形成机理 改朝换代,无疑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头等大事,备受瞩目。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煽动兵士谋反,隋炀帝被害于江都。隋失天下,英雄竞起,纷纷称王称帝,鼎峙瓜分。李世民随父亲李渊起兵... 一、唐太宗“隋亡观”的形成机理 改朝换代,无疑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头等大事,备受瞩目。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煽动兵士谋反,隋炀帝被害于江都。隋失天下,英雄竞起,纷纷称王称帝,鼎峙瓜分。李世民随父亲李渊起兵太原,东征西讨,逐步建立政权。唐王朝政权逐步稳定后,一向重视历史借鉴作用的唐太宗,清醒地意识到“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不作为 中国古代政治史 解读 形成机理 隋炀帝 李世民 唐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