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戏剧专题研究(续)
1
作者 冯沅君 黄祖良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6-61,共16页
三 古典戏剧的繁荣 经过自汉到北宋的酝酿,中国古典戏剧逐渐形成了。所谓古典戏剧,指的是从南宋到清中叶即从十二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中期前后将近七百年的戏剧。作品样式主要是宋元南戏、元杂剧与以后的明清杂剧、明清传奇。 一、古典... 三 古典戏剧的繁荣 经过自汉到北宋的酝酿,中国古典戏剧逐渐形成了。所谓古典戏剧,指的是从南宋到清中叶即从十二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中期前后将近七百年的戏剧。作品样式主要是宋元南戏、元杂剧与以后的明清杂剧、明清传奇。 一、古典戏剧的发展 从社会发展阶段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剧 元杂剧 明清杂剧 宋元南戏 明清传奇 中国古代戏剧 清中叶 社会发展阶段 北宋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戏剧专题研究
2
作者 冯源君 黄祖良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3-29,共7页
本文系已故著名戏曲史家冯沅君教授写于“文革”前夕的一部讲稿,很可能也是她一生的最后一部著述。在今天看来,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特定时代的痕迹,乃至某些局限与不足之处。然而它作为继《古剧说汇》之后冯先生毕生治曲的心血结晶,颇多... 本文系已故著名戏曲史家冯沅君教授写于“文革”前夕的一部讲稿,很可能也是她一生的最后一部著述。在今天看来,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特定时代的痕迹,乃至某些局限与不足之处。然而它作为继《古剧说汇》之后冯先生毕生治曲的心血结晶,颇多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真知灼见。尤为可贵的是,它忠实地反映了老一辈学者自觉地努力学习,并试图运用马列主义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古典戏剧的探索足迹,反映了老一辈学者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优良学风。这些都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全稿较长,今由其学生、厦门大学黄祖良副教授整理,分期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剧 专题研究 中国古典戏剧 戏曲史 元杂剧 踏摇娘 歌舞戏 方法研究 优良学风 治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戏剧专题研究(续完)
3
作者 冯沅君 黄祖良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90-93,共4页
四 近代戏剧述略 中国戏剧在十八世纪清代中叶发生显著的转变。这转变的标志是秦腔等地方民间戏剧逐步战胜昆曲而成为剧坛主流。这个时期,一般地说,昆曲的内容与文字都与人民有了距离。“花”、“雅”的隆替,实际上即人民所喜爱的戏剧... 四 近代戏剧述略 中国戏剧在十八世纪清代中叶发生显著的转变。这转变的标志是秦腔等地方民间戏剧逐步战胜昆曲而成为剧坛主流。这个时期,一般地说,昆曲的内容与文字都与人民有了距离。“花”、“雅”的隆替,实际上即人民所喜爱的戏剧与统治阶级所喜爱的戏剧争胜。转变过程很清楚:(1)刊行于1774年的《缀白裘》只载一小部分地方戏。 (2)1795年刊行的《扬州画舫录》已将花部与雅部并称。(3)翟秋白《乱弹代序》说同光对昆曲的笙笛声渐离渐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剧 《扬州画舫录》 《缀白裘》 近代戏剧 地方戏 民间戏剧 昆曲 统治阶级 “花” 专题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对戏曲艺术形式的影响——《中国古代戏剧统论》节选
4
作者 徐震贵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45,共4页
中国古代戏剧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也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佛教既然能对戏剧思想内容有所影响,也不会对戏剧结构、语言、体裁等属于形式的因素漠然视之。事实上,要把形式从内容中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之,要想把内容从... 中国古代戏剧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也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佛教既然能对戏剧思想内容有所影响,也不会对戏剧结构、语言、体裁等属于形式的因素漠然视之。事实上,要把形式从内容中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之,要想把内容从形式中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别林斯基《论柯尔卓夫的生活和作品》,《别林斯基论文学》第147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剧 戏曲艺术 佛教经典 鸠摩罗什 梁启超 基督教 佛教影响 别林斯基 戏剧语言 戏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吴敢 马衍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0-131,共2页
由中国文化报社、文化艺术出版社、《文学遗产》编辑部、徐州教育学院共同发起并筹备召开的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讨会,于1998年10月19日至10月21日在徐州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广州、苏州、郑州、徐州等地的专家及戏... 由中国文化报社、文化艺术出版社、《文学遗产》编辑部、徐州教育学院共同发起并筹备召开的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讨会,于1998年10月19日至10月21日在徐州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广州、苏州、郑州、徐州等地的专家及戏曲研究工作者四十余人参加了会议。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曲 研讨会综述 戏曲选本 戏曲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 新方法 中国文化 《宋元戏曲史》 教育学院 中国古代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剧场的演进与戏剧的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景李虎 苏玉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1-28,共8页
戏剧存在的空间就是剧场。剧场与戏剧相互依赖、互为因果——戏剧发展,不断对表演场所提出新的要求,剧场的变革不单反映着戏剧的发展,而且促进、制约了戏剧的形态。
关键词 戏剧发展 戏台 戏剧表演 生活内容 中国古代戏剧 视觉形象 艺术形式 观众 演员 时空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结节与戏剧高潮——元杂剧结构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昌集 《艺术百家》 1987年第3期107-114,共8页
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我们研究传统戏剧的若干理论还是借用西方的。这样做可以使我们对戏剧艺术(文学的、舞台的)自身的特点作出较为科学的说明。但是,某种值得注意的弊病亦随之而来:即我们把对传统戏剧的研究往往变成与西方戏剧理论的简... 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我们研究传统戏剧的若干理论还是借用西方的。这样做可以使我们对戏剧艺术(文学的、舞台的)自身的特点作出较为科学的说明。但是,某种值得注意的弊病亦随之而来:即我们把对传统戏剧的研究往往变成与西方戏剧理论的简单套合。古代戏剧虽被描绘得光辉灿烂,其实往往成了印证西方理论的蹩脚材料,和中国古代戏剧的本来面貌不免隔膜。中国和西方的戏剧是不同的系统,作为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结构方式 传统戏剧 戏剧艺术 中国古代戏剧 戏剧理论 本来面貌 西方理论 隔膜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渔的戏剧人物形象观探论
8
作者 陈晋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70-75,10,共7页
我国古代文艺思想中关于人物形象的理论,是随着偏重人物性格刻划的叙事文学的兴盛而逐渐萌芽和发展的。元明两代的戏剧小说中涌现了一大批不朽的人物形象,促进了人们对人物形象的美学实质和创作方法的探讨。于是,一批挟裹着开拓气象的... 我国古代文艺思想中关于人物形象的理论,是随着偏重人物性格刻划的叙事文学的兴盛而逐渐萌芽和发展的。元明两代的戏剧小说中涌现了一大批不朽的人物形象,促进了人们对人物形象的美学实质和创作方法的探讨。于是,一批挟裹着开拓气象的理论家应运而生。明未清初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和剧作家李渔便是其一。他的《闲情偶寄》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有系统和最深刻的理论批评著作之一,其中虽没有专门探讨人物形象的章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人物形象 戏剧人物 戏剧理论家 叙事文学 《闲情偶寄》 理论批评 中国古代戏剧 语求肖似 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学者冈晴夫在中国研究戏曲
9
作者 王岗 《上海戏剧》 1985年第3期31-,共1页
一九八四年九月至一九八五年二月,日本庆应大学文学部教授,日本知名学者冈晴夫先生赴复旦大学进行研究讲学。冈晴夫先生是研究中国戏曲的专家,他这次来中国的目的,一方面是和复旦大学的章培恒先生、李平先生一起研究中国古代戏剧,另一... 一九八四年九月至一九八五年二月,日本庆应大学文学部教授,日本知名学者冈晴夫先生赴复旦大学进行研究讲学。冈晴夫先生是研究中国戏曲的专家,他这次来中国的目的,一方面是和复旦大学的章培恒先生、李平先生一起研究中国古代戏剧,另一方面是赴各地考察地方戏演出的实际情况。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冈晴夫先生先后作了《中日戏剧比较——以“能乐”与“元杂剧”、“歌舞伎”与京剧之比较》和《李渔专题研究》为题的两次演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剧 元杂剧 李渔 日本庆应大学 章培恒 中国研究 文学部 能乐 案头剧 中国古典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百家一九九○年总目录 被引量:2
10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 社会主义文艺 中国古代戏剧 悲剧审美 古代戏曲 本色论 明代戏曲 信息反馈 戏曲艺术 金圣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剧诞演 狂歌当哭——试论我国明代“荒诞剧”《歌代啸》
11
作者 李春甫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2年第5期65-70,94,共7页
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徐渭,是一个豪宕不羁、超轶绝群的天才人物。其诗文书画诸艺,无不决藩荡蓠,机杼别出,独树一帜,开一代风气之先。戏剧尤为如此。他的《四声猿》历来为人们所激赏,而《歌代啸》一剧却少被注意。其实,这是一部创... 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徐渭,是一个豪宕不羁、超轶绝群的天才人物。其诗文书画诸艺,无不决藩荡蓠,机杼别出,独树一帜,开一代风气之先。戏剧尤为如此。他的《四声猿》历来为人们所激赏,而《歌代啸》一剧却少被注意。其实,这是一部创造性极强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最能体现徐渭的思想,特别是晚年的思想状态。最能体现他那种不为任何规矩、法度所制的艺术创新精神。更有意思的是,《歌代啸》在许多方面与西方“荒诞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荒诞派 荒诞剧 讽刺喜剧 中国古代戏剧 文学艺术 表现形式 明代 创作题旨 相似之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闹道场》的哲学色彩及其历史延续
12
作者 林明华 《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第1期51-57,共7页
“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这是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比历史学更接近哲学的一句名言。文学之中,黑格尔更认为:“戏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要形成最完美的整体,所以应该看作诗乃至一般艺术的最高层。”(朱光潜译《美... “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这是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比历史学更接近哲学的一句名言。文学之中,黑格尔更认为:“戏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要形成最完美的整体,所以应该看作诗乃至一般艺术的最高层。”(朱光潜译《美学》)中国古代戏剧,其主体曲词大多是抒情诗,叙事诗,是地道的诗剧,本来就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文拟考察《西厢记》中《闹道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封建统治 统治思想 哲学 《牡丹亭》 白娘子 爱情故事 中国文学研究 李香君 中国古代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作的分流与儒道释
13
作者 周品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5-24,58,共11页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章写作 文学作品 写作活动 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戏剧 中国古代小说 学术思想 《庄子》 功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