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夫·托尔斯泰研究中的比较问题──从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谈起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景生 《外国语文》 1995年第3期13-18,共6页
列夫·托尔斯泰研究中的比较问题──从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谈起王景生列夫·托尔斯泰研究无疑是个既深且难的学科。说它深,是因为象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其思想和创作之博大和复杂,哪怕触及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枝节,也往往会牵... 列夫·托尔斯泰研究中的比较问题──从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谈起王景生列夫·托尔斯泰研究无疑是个既深且难的学科。说它深,是因为象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其思想和创作之博大和复杂,哪怕触及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枝节,也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说它难,是因为托尔斯泰在世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 中国古典哲学 列·托尔斯泰 中国古代哲学家 比较文学 文学作品 “期待视野” 接受屏幕 孔子学说 “托尔斯泰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辩证法的建构方法及其基本特征
2
作者 朱晓鹏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西方辩证法 古代辩证法 辩证法思想 建构方法 辩证性质 逻辑思维方式 认识论 直觉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哲学家 主观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白的辉煌——试论中国画的布白
3
作者 周怡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10-14,共5页
布白,是中国画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把它誉为“辉煌”,首先是因为中国画关于空白的艺术表现及其美学思想确实为全人类的艺术宝库留下了一笔可珍视的财富;其次,中国画的艺术实践和理论都以“空白”为极胜之景,把它赞誉得比实景更为辉... 布白,是中国画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把它誉为“辉煌”,首先是因为中国画关于空白的艺术表现及其美学思想确实为全人类的艺术宝库留下了一笔可珍视的财富;其次,中国画的艺术实践和理论都以“空白”为极胜之景,把它赞誉得比实景更为辉煌灿烂。中国古代哲学家们曾经十分认真地探讨过关于“空”、“虚”、“无”的问题。老子说:“大象无形”、“无状之状”,庄子说:“虚室生白”、“虚而待物”。入世务实的孔子也十分讲究素质之美。《论语·八佾》中记:子夏向孔子请教《诗经》上的诗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孔子回答说:“绘事后素。”即先有了白色底子然后再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白 大象无形 艺术实践 美学思想 虚室生白 艺术宝库 中国古代哲学家 空间表现 山水画创作 李可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年来中国心理学的发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潘菽 陈大柔 《心理学报》 1959年第4期191-203,共13页
心理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中国古代哲学家討論道德和教育的理論或者和宗教思想作斗爭的著作中,包含着許多有关心理学問題的理論与資料,值得予以发掘和探討。 但心理学作为一門独立的科学出现于中国,是在清朝末年西方近代科学... 心理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中国古代哲学家討論道德和教育的理論或者和宗教思想作斗爭的著作中,包含着許多有关心理学問題的理論与資料,值得予以发掘和探討。 但心理学作为一門独立的科学出现于中国,是在清朝末年西方近代科学被介紹到中国来以后。1907年王国維譯出“心理学概論”一书,約在191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心理学 中国古代哲学家 西方近代科学 宗教思想 历史渊源 清朝末年 哲学 教育 克思主义 苏联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理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向 被引量:4
5
作者 潘菽 《心理学报》 1958年第0期3-9,共7页
我们现在来把中国心理学的現状和发展趋向作一个簡要的介紹。但要了解中国心理学的現在情况,不能不很簡单地說一下它的过去。 把心理学作为一門独立的研究或者对它写出专门的著作,在旧时代中国原来是没有的。但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也和其... 我们现在来把中国心理学的現状和发展趋向作一个簡要的介紹。但要了解中国心理学的現在情况,不能不很簡单地說一下它的过去。 把心理学作为一門独立的研究或者对它写出专门的著作,在旧时代中国原来是没有的。但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也和其他国家的古代哲学家一样,不能不在他們的哲学理論中接触到有关心理学的問題。中国古代哲学家所接触到的心理学問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心理学 现状和发展 中国古代哲学家 发展趋向 接触到 心理学者 社会主义 心理研究 中国心理学会 巴甫洛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散文中的比喻——兼述诗情领悟式的思维方式 被引量:1
6
作者 薛占芬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2005年第1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思维方式 先秦散文 比喻 领悟 诗情 中国古代哲学家 论证逻辑 具体形象 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风蕴藉的濂溪楼田村
7
作者 黄家双 《中外建筑》 2017年第6期23-26,共4页
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中,周敦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周敦颐一生流传下来的文字不多,仅6248字,但其影响深远,千古流芳。他的《太极图说》、《通书》开宋明理学之滥觞,散文《爱莲说》是在古典文学瑰宝,至今仍在陶冶青年一代的情操,人们无... 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中,周敦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周敦颐一生流传下来的文字不多,仅6248字,但其影响深远,千古流芳。他的《太极图说》、《通书》开宋明理学之滥觞,散文《爱莲说》是在古典文学瑰宝,至今仍在陶冶青年一代的情操,人们无不为周敦颐那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所感染。“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濂溪 《爱莲说》 千古流芳 《太极图说》 中国古代哲学家 学之 道南 徐霞客 青年一代 宋代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行合一”论
8
作者 汤一介 《英语学习》 2017年第6期74-77,共4页
原文 [1]关于“知行”问题,一般中国哲学史著作往往从认识论角度去分析它,但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它更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认识论问题如果不与道德修养问题相结合,就很难成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部分而流传下来,因此认识论问题往往与伦理... 原文 [1]关于“知行”问题,一般中国哲学史著作往往从认识论角度去分析它,但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它更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认识论问题如果不与道德修养问题相结合,就很难成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部分而流传下来,因此认识论问题往往与伦理道德是同一问题,故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在社会生活中不仅有“知”(认识)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行”(实践,身体力行)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合一 伦理道德问题 认识论问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 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修养问题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