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体系视角下的近代中国变迁
1
作者 陈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0-107,共8页
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封建王朝向现代国家的转型,同时也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最终走向世界。如果将近代中国的这一变化放到国际体系的层面来审视,我们会看到一些不同的画面,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读也会有所不同。实际上,近代中国的历史变... 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封建王朝向现代国家的转型,同时也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最终走向世界。如果将近代中国的这一变化放到国际体系的层面来审视,我们会看到一些不同的画面,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读也会有所不同。实际上,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也体现出了国际体系的转换过程:以中国为中心的宗藩体系在西方维也纳体系的冲击下开始瓦解,中国逐渐接受了西方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始建立起来的国际关系原则,并逐渐进入到正在形成的新的国际体系之中。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中国不仅对国际格局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知,还能与之进行互动,积极开展外交。然而由于近代中国的政府都只是仰赖于西方国家的同情心,不敢、不能、也无法突破本身存在严重问题的国际体系,因此也不可能真正改变近代中国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体系演变 近代中国变迁 宗藩体系 世界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现代化转型视角下的“老人农业”:全球趋势与中国经验 被引量:2
2
作者 杜鹏 李子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1,共15页
工业化与城镇化促使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老年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形成“老人农业”现象。“老人农业”不仅表现为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还表现为老年人集中在农业领域就业。结合产业现代化转型的全球发展、阶段与地... 工业化与城镇化促使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老年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形成“老人农业”现象。“老人农业”不仅表现为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还表现为老年人集中在农业领域就业。结合产业现代化转型的全球发展、阶段与地区差异,本研究利用国际劳工组织数据与中国2000-2020年的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老年在业人口集中于农业就业两个方面着手,分析“老人农业”的全球趋势与中国变迁。研究发现,第一,工业化推动所有年龄段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但老年劳动力转移相对滞后。农业资源赋的差异形成了欧美模式和亚洲模式两种不同的产业转移形态。第二,在农业资源赋类型一致的情况下,产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越高。未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为了更好地保障老年人权益、实现农业有序更替,要从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拓展农业价值功能、提高农业回报率等方面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人农业” 产业转型 全球趋势 中国变迁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变迁与人的发展:多元建构观点和相关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欣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7-993,共17页
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导致了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共存和整合,构成了人的发展的新的环境。在中国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与市场化相匹配的价值观(如竞争性、独立性、自我表现)和传统价值观(如社会关系,服从集体,自我控制)在人的社会和... 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导致了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共存和整合,构成了人的发展的新的环境。在中国的社会变迁过程中,与市场化相匹配的价值观(如竞争性、独立性、自我表现)和传统价值观(如社会关系,服从集体,自我控制)在人的社会和心理适应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文化的碰撞和整合也可能促进新的行为品质的产生,有利于增强人们应对各种情境的能力。根据多元建构观点,群体水平上的社会互动过程,如同伴团体活动中的社会评价和反应及其对个体行为的调节,在社会变迁和文化整合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中起着关键作用。群体中的行为规范与评价标准的变化通过社会互动过程不仅会影响个体认知、行为和情绪的展现水平,而且也影响它们的功能性意义。本文首先回顾这一领域里的主要理论框架及其在中国情境中应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社会变迁与人的发展的多元建构观点。接着,在对中国儿童独特的气质特征和基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化方式考察后,进一步从多元建构角度讨论中国当代社会变迁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包括专刊论文中报告的研究。最后,本文对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变迁 人的发展 多元建构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心理与行为变化专刊序言 被引量:2
4
作者 蔡华俭 傅小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5-846,共2页
探寻人类文化的起源和演化规律是科学亟待研究的基本任务(Kennedy&Norman,2005),也是文化心理学当今前沿研究热点(Varnum&Grossmann,2021)。中国一百多年来的现代化转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史无前例的经济高速发... 探寻人类文化的起源和演化规律是科学亟待研究的基本任务(Kennedy&Norman,2005),也是文化心理学当今前沿研究热点(Varnum&Grossmann,2021)。中国一百多年来的现代化转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史无前例的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为研究人类文化、心理和行为变迁的基本规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学 现代化转型 心理与行为 前沿研究 中国社会变迁 快速转型 起源和演化 心理和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预算变迁遵循间断-均衡逻辑吗?——基于2007—2019年中国财政预算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文钊 庞伟 吴珊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7,211,共17页
间断-均衡预算理论对渐进预算理论进行了挑战,它认为预算过程中同时存在长期稳定与剧烈变迁,并将之归结为认知摩擦和制度摩擦。为了检验中国预算变迁是否遵循间断-均衡逻辑,论文发展了基于间断-均衡理论视角下的中国政策过程和预算过程... 间断-均衡预算理论对渐进预算理论进行了挑战,它认为预算过程中同时存在长期稳定与剧烈变迁,并将之归结为认知摩擦和制度摩擦。为了检验中国预算变迁是否遵循间断-均衡逻辑,论文发展了基于间断-均衡理论视角下的中国政策过程和预算过程理论,应用2007—2019年全国、中央、地方的预算数据,以类级支出为分析对象,通过计算类级支出变迁的分布值,对一般间断假设、纵向制度摩擦假设和比较制度摩擦假设三个命题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中国预算变迁符合间断-均衡逻辑,这扩展了一般间断假设的外部有效性。为了理解这些结论及其背后的现象,论文对间断-均衡理论中的公共预算的一般经验法则、制度摩擦与间断-均衡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地区分权的权威体制、规则制定的权力和行动的权力、发展基于中国情景的政府信息处理理论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预算变迁 间断-均衡 认知摩擦 制度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文化传统如何影响了中国式制度变迁? 被引量:9
6
作者 邵传林 金立民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98,共10页
文章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商业文化传统影响地区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揭开中国地区市场化制度变迁进程差异化之谜,还为化解当前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困局提供新的启示。实证结果表明,历史上商业文化传... 文章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商业文化传统影响地区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这不仅有助于揭开中国地区市场化制度变迁进程差异化之谜,还为化解当前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困局提供新的启示。实证结果表明,历史上商业文化传统资源越丰富的地区越具有较彻底、较迅速的市场化制度变迁进程。不论是采用市场化进程的各项分指标衡量中国式制度变迁,还是使用商业文化传统的其他衡量指标,以及其他各种稳健性检验,均表明商业文化传统对中国式制度变迁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商业文化传统 市场化 中国式制度变迁 制度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千年来中国西部水环境的变迁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双怀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3,共9页
近5000年来,中国西部水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势。特别是西北地区,情况尤为严重。从大量资料来看,气候振荡、滥垦滥伐和不合理的开发是导致西部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其中自然因素对水环境的影响虽然很大,但人为因素... 近5000年来,中国西部水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势。特别是西北地区,情况尤为严重。从大量资料来看,气候振荡、滥垦滥伐和不合理的开发是导致西部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其中自然因素对水环境的影响虽然很大,但人为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我们应当从西部水环境变迁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积极采取优化水环境的措施,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环境变迁 水环境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理论视野中的中国城乡社会变迁——关于《三元化利益格局下“身份―权利―待遇”体系的重建》一文的访谈和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敏 王娟娟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5-95,共11页
在《社会学评论》创刊号,杨敏教授发表了《三元化利益格局下"身份—权利—待遇"体系的重建———走向包容、公平、共享的新型城市化》一文,由于文本自身的限制,其中一些问题和深入思考未能充分展开。王娟娟的访谈使杨敏教授... 在《社会学评论》创刊号,杨敏教授发表了《三元化利益格局下"身份—权利—待遇"体系的重建———走向包容、公平、共享的新型城市化》一文,由于文本自身的限制,其中一些问题和深入思考未能充分展开。王娟娟的访谈使杨敏教授得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再阐述。通过访谈,杨敏教授再度回顾了中国城乡社会演进过程中相依不离的两条宏脉、中国城乡结构关系的变迁与城乡社会利益格局的演变"、身份—权利—待遇"体系从城乡同构到城乡差别再到同城差别的发展过程,以及目前"三分天下"人口格局与三元化特征利益格局所表现的同城差别,等等。由于内容和问题的宏阔与多面,文中讨论和交流有较大的跨度,譬如,从倒溯历史感受内在其中的深沉力量到寻求中国社会实际问题的合理答案,从西方社会科学经典大家的再评判到中国早期社会学家思想的再认识,宏观理论与中观和微观视角、宏大叙事与个人话语、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的关系,以及在推进"身份—权利—待遇"的同城化、走向包容、公平、共享的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带给我们的将是怎样的社会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 中国城乡社会变迁 新型城市化 社会公平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变迁进程与社会稳定 被引量:8
9
作者 乐国安 陈玖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4-90,共7页
本文把中国的社会稳定问题放在包括“赶超型”现代化与社会转型这样一个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探讨了渐进式经济改革、社会改革。
关键词 社会稳定 中国社会变迁 经济改革 文化传统 社会失范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结构 社会改革 社会动员 社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出权”能解释一切吗?——对林毅夫关于中国农业制度变迁理论的几点质疑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进选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4期45-49,共5页
林毅夫教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的理论 ,以实证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农业制度变迁问题进行了解释 ,把农业集体制的失败甚至造成几千万人非正常死亡的“大灾难”都归因于社员“退出权”的丧失。
关键词 制度变迁 中国农业制度变迁 退出权 农业生产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中国的现代转型——读《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国强 《学海》 CSSCI 2004年第6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 于建嵘 制度变迁 中国 乡村政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的地位、文献与研究——《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变迁研究》导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继光 刘迎胜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13,共9页
本篇导论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置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的大背景下,阐述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在中国史、亚洲史、世界史上的历史地位,并以时空大跨度,条分缕析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文献记载与研究概况,给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研究以较准确的学术... 本篇导论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置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的大背景下,阐述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在中国史、亚洲史、世界史上的历史地位,并以时空大跨度,条分缕析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文献记载与研究概况,给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研究以较准确的学术定位。而《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变迁研究》的出版,也期待着同行学者的批评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史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变迁研究》 中国 古代 北方民族 历史地位 历史文献 历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4,共4页
《中国绘画变迁史纲》是傅抱石正式出版的第一部著作,也是他深入整理中国美术史线索的重要作品。本文从写作动机、叙述模式、美术史观三方面入手,对《中国绘画变迁史纲》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研究,以期更加深入了解傅抱石在中国美术史学方... 《中国绘画变迁史纲》是傅抱石正式出版的第一部著作,也是他深入整理中国美术史线索的重要作品。本文从写作动机、叙述模式、美术史观三方面入手,对《中国绘画变迁史纲》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研究,以期更加深入了解傅抱石在中国美术史学方面的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抱石 中国绘画变迁史纲》 美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的拓展与夯实——全国博士后“中国社会运行与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
14
作者 陶庆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5-148,共4页
关键词 全国博士后“中国社会运行与变迁”学术研讨会 学科价值 科学精神 人文关怀 “理性兴趣” 文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社会关系的一部力作——评吴汉全、王中平的著作《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15
作者 卢国琪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10-110,共1页
吴汉全教授以李大钊研究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闻名于学界,他是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近年来佳作连篇、新著不断,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中年学者。近日,笔者阅读了他与王中平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留学生与近代中国... 吴汉全教授以李大钊研究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研究闻名于学界,他是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近年来佳作连篇、新著不断,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中年学者。近日,笔者阅读了他与王中平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一书,深为著者的学术功力和学术智慧所折服。笔者认为该著至少有三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变迁 近代中国社会 吉林人民出版社 学术史研究 留学生群体 中国现代学术 史论结合 学术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科技史视野下的社会变迁——《中国历朝气候变化》评介 被引量:1
16
作者 訾威 杜正乾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5-373,共9页
气候变化是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气候与社会的关系也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课题。葛全胜等学者所著《中国历朝气候变化》,在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基础上就历朝气候变化史实予以了科学地阐释,深刻探讨了气候变化对社... 气候变化是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气候与社会的关系也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课题。葛全胜等学者所著《中国历朝气候变化》,在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基础上就历朝气候变化史实予以了科学地阐释,深刻探讨了气候变化对社会变迁的影响,是近年来对该领域研究的力作。该书在研究内容、体例安排等方面都有所创获。文章对此书的主要内容、体例特点做了评介,充分肯定了著者的选题、立意及其核心学术主张。该书对于科技史的学习和研究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科技史 社会变迁中国历朝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鲜活”的制度史研究——“近代中国制度变迁”高峰论坛会议侧记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享冬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6-128,共3页
制度史研究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强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制度史研究日益受到学界重视。2015年12月11-13日,由暨南大学历史系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政治史研究室、《暨南学报》联合举办的"近代中国制度变迁暨近代历... 制度史研究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强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制度史研究日益受到学界重视。2015年12月11-13日,由暨南大学历史系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政治史研究室、《暨南学报》联合举办的"近代中国制度变迁暨近代历史研究的拓展"高峰论坛在广东清远市举行。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985高校代表以及部分学术期刊编审人员出席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度变迁 制度史 中国研究中心 广东清远 中国传统史学 中国近代史 会议侧记 历史系 评议组 暨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研究
18
作者 贾丽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S1期156-158,共3页
傅抱石是我国著名的中国画家,同时也是我国2 0世纪上半叶重要的美术史论家,是我国现代美术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傅抱石的美术史论著述,因社会背景变化、学识和眼界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种种不同的面貌。《中国绘画变迁史纲》是傅抱... 傅抱石是我国著名的中国画家,同时也是我国2 0世纪上半叶重要的美术史论家,是我国现代美术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傅抱石的美术史论著述,因社会背景变化、学识和眼界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种种不同的面貌。《中国绘画变迁史纲》是傅抱石早期的一部绘画史,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傅抱石的美术史论研究及其艺术思想变化历程的理解,同时对研究我国美术史学的发展过程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抱石 美术史 中国绘画变迁史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第三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9
作者 赵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9-93,共5页
2014年12月12日至15日,由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选择以"铁路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为主题,目的是阐明铁路建设、运输及管理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变动,揭示铁路与社... 2014年12月12日至15日,由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选择以"铁路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为主题,目的是阐明铁路建设、运输及管理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变动,揭示铁路与社会变迁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参会论文主要内容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铁路建设及运输管理研究;二是与近代铁路有关的人物及群体研究;三是近代铁路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本次会议规模空前,参会的论文基本反映了我国近代铁路史研究现状及水平。展望未来,铁路史研究应在如下几个方面深入耕作:第一,近代铁路本身的建设及经营管理,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利益集团关系、中外关系、人物等,仍是现阶段铁及今后路史研究的主要任务;第二,近代铁路的社会经济影响是铁路史研究更为广阔的领域;第三,推动近代交通社会史学科体系构建的进程。为了迎接更大发展,近代中国交通社会史学科体系的构建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问题与前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家角色定位与中国式制度变迁——基于中国省际层面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邵传林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5年第11期20-28,共9页
基于中国省际层面的数据资料实证检验了民营企业家在中国式制度变迁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功能。实证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家群体在中国市场化制度变革中更多地扮演着正面角色,其正面作用要大于负面作用;各种稳健性检验均表明本文结论具有... 基于中国省际层面的数据资料实证检验了民营企业家在中国式制度变迁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功能。实证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家群体在中国市场化制度变革中更多地扮演着正面角色,其正面作用要大于负面作用;各种稳健性检验均表明本文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组控制中国式制度变迁对民营企业家变量的逆向因果影响后仍表明,民营企业家群体促进了中国式制度变迁进程。研究结论对激励制度企业家打破制度均衡进而促进市场化改革走向纵深具有一定的理论与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家 中国式制度变迁 制度企业家 非生产性行为 联立方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