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加速器质谱系统及其应用
1
作者 何明 姜山 +3 位作者 武绍勇 董克君 管永精 李世红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B10期219-220,共2页
The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system(AMS) in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CIAE) has been improved especially for the ion source, some new measurement methods including 41Ca measurement, PX-AMS method and GF-TO... The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system(AMS) in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CIAE) has been improved especially for the ion source, some new measurement methods including 41Ca measurement, PX-AMS method and GF-TOF detector are develope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AMS system including nuclear physics science, environmental science, geoscience, life science and materials science have been carried out, a brief describe of all these work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加速器质谱系统 离子源系统 入射离子x射线 充气飞行时间探测器 核物理 环境科学 地球科学 生命科学 材料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辐射加工技术开发和应用
2
作者 崔山 陈桂成 +2 位作者 王家驹 李涛 张兆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2-377,共6页
概述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辐射加工技术的发展过程 ,重点介绍了几台辐照装置的开发应用情况及经济效益 ,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辐射加工 加速器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烈庆祝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成立60周年
3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F0004-F0004,共1页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综合研究的创新基地。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在这里创建功勋,有60余位两院院士曾在这里默默耕耘,国内十几个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综合研究的创新基地。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在这里创建功勋,有60余位两院院士曾在这里默默耕耘,国内十几个重要的核科研和生产单位由此派生。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戴传曾、孙祖训、樊明武、赵志祥等著名科学家曾先后担任院(所)长。现任院长为万钢研究员。现有两院院士4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科学技术 两弹一星 生产单位 先导性 发祥地 获得者 吴有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成功开发CIAE-QRS爆炸物检测装置
4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8-398,共1页
2005年7月3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公安局共同组织了“CIAE-QRS爆炸物检测装置”专家评审会,王乃彦和刘耀两位院士分别担任专家评审组的正副组长。
关键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CIAE-QRS爆炸物检测装置 放射性检测功能 技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丛书》征订
5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503-503,共1页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最大的先导性、基础性、综合性的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在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技术、加速器工程技术、同位素技术、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辐射防护、放...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最大的先导性、基础性、综合性的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在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技术、加速器工程技术、同位素技术、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辐射防护、放射性计量等学科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技术丛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稳定同位素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阮皓 任秀艳 +2 位作者 叶一鸣 刘苏旭 胡石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5年第9期1914-1926,共13页
近年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在稳定同位素分离技术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本文系统阐述了原子能院在低温精馏法和电磁分离法两项核心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及产业化应用。低温精馏技术方面,突破了轻质同位素(^(13)C、^(10... 近年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在稳定同位素分离技术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本文系统阐述了原子能院在低温精馏法和电磁分离法两项核心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及产业化应用。低温精馏技术方面,突破了轻质同位素(^(13)C、^(10)B)超低分离系数下的级联精馏技术瓶颈,建成国际先进的年产500 kg^(13)CO(丰度99%)工业生产线,实现了医用^(13)C-尿素原料国产化;同步推进百吨级硼同位素产业化项目,预期可满足我国核电中子吸收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电磁分离技术方面,创新性研发了双弧强流离子源、高分辨率束流输运等核心技术,成功制备^(87)Rb(北斗原子钟核心材料)、^(176)Yb(^(177)Lu前体)等高丰度同位素,关键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了量子科技、核医学等领域的国产化进程。原子能院通过“技术攻关-中试验证-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创新模式,为核能安全、科技创新和高端医疗提供了核心材料保障。未来,原子能院将持续优化稳定同位素分离技术,拓展应用场景,助力国家战略科技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低温精馏 电磁分离 产业化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技术应用的创新发展
7
作者 安世忠 宋明哲 +11 位作者 龙利 唐显 林敏 梁积新 余国龙 李鹏展 陈军 康艺 樊彩云 李晓博 吴聪 谢思亚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5年第9期1968-1980,共13页
核技术应用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社会安全和前沿科学研究等领域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基于1958年建成的“一堆一器”,开创了中国核技术应用方向研究的先河。经过70余年的发展,原子能院建立... 核技术应用在工业、农业、医学、环境、社会安全和前沿科学研究等领域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基于1958年建成的“一堆一器”,开创了中国核技术应用方向研究的先河。经过70余年的发展,原子能院建立了涵盖同位素、加速器、核探测与电子学、电离辐射计量的核科学技术及其相关的学科体系,在核技术应用领域逐步形成了以同位素及其制品、射线产生装置、探测器与核仪器仪表、核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核技术集成装备和计量测试与检测分析等方向为代表的、相互支撑的学科和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了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取得了诸多重大研究成果,推进了核技术应用产业化发展。本文主要回顾原子能院在核技术应用领域的技术发展和成果,特别是最近10年来在同位素及其制品、加速器及应用、核探测器及应用、电离辐射计量及应用等方面的成就,同时对于核技术应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核技术应用 同位素及其制品 加速器及应用 核探测及应用 电离辐射计量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重点学科发展研究
8
作者 柯国土 喻宏 景丹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5年第9期1770-1775,共6页
为优化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的重点学科体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在原八大学科的基础上开展了新时期重点学科发展研究论证工作。本文系统梳理分析了原子能院75年来形成的“任务带学科,学科促任务”的学科发展路... 为优化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的重点学科体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在原八大学科的基础上开展了新时期重点学科发展研究论证工作。本文系统梳理分析了原子能院75年来形成的“任务带学科,学科促任务”的学科发展路径,给出了新时期新十大学科的学科体系及重点发展方向建议,提出了加强原子能院学科建设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重点学科 十大学科 核科技学科体系 重点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性同位素制备与放射性药物的研究历程及展望
9
作者 唐显 梁积新 +2 位作者 樊彩云 陈宝军 罗志福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5年第9期1927-1940,共14页
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建院75年来,在放射性同位素制备与放射性药物研发领域的发展历程及核心成果。在放射性同位素制备方面,重点梳理了反应堆... 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建院75年来,在放射性同位素制备与放射性药物研发领域的发展历程及核心成果。在放射性同位素制备方面,重点梳理了反应堆生产同位素(如^(99)Mo、^(131)I、^(125)I、^(60)Co、^(177)Lu)与加速器生产同位素(如^(18)F、^(123)I、^(64)Cu、^(89)Zr、^(225)Ac)的技术突破,以及^(99)Mo-^(99)Tc^(m)发生器等关键装置的研发进展,展现了原子能院在放射性同位素制备体系构建中的系统性贡献。在放射性药物研发领域,详细阐述了诊断用药物(含^(99)Tc^(m)系列药物及配套药盒、^(18)F标记药物、^(131)I诊断制剂等)、治疗用药物(包括^(131)I治疗剂、^(153)Sm-EDMTP、^(32)P制剂、^(177)Lu靶向药物等)、硼中子俘获治疗药物、近距离治疗器械及放射免疫分析药盒等的研究成果,凸显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最后,展望了原子能院在放射性同位素制备与放射性药物研发领域的发展前景,着重指出其将持续推动技术突破与产业转化,为我国放射性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发挥更为深远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放射性同位素技术 核素制备 放射性药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建院75周年纪念专刊
10
作者 赵皓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5年第9期I0001-I0002,共2页
1950年,新中国建设如火如荼,国际形势风云激荡,我国核科学技术几乎空白,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应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而创建,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其使命就是集中全国... 1950年,新中国建设如火如荼,国际形势风云激荡,我国核科学技术几乎空白,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应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而创建,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其使命就是集中全国核科学人才,开展核物理、放射化学、核反应堆以及加速器等关键技术研究,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院75周年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编寄语--庆祝《原子能科学技术》创刊50周年
11
作者 赵志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I0013-I0014,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 创刊 主编 原子能研究 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订阅《原子能科学技术》
12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F0004-F0004,共1页
《原子能科学技术》,1959年创刊,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办,全国性学术与技术兼顾的原子能技术类核心期刊,先后被《EICompendex》数据库、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信息系统《INIS》、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 《原子能科学技术》,1959年创刊,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办,全国性学术与技术兼顾的原子能技术类核心期刊,先后被《EICompendex》数据库、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信息系统《INIS》、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方正Apabi电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书生数字期刊》等收录,并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本刊旨在促进核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交流和核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间的交叉渗透,推动核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方面的应用。主要收登核科学技术方面具有创造性的科技成果,同时兼登评述(综述)、讲座、技术交流、科技动态等方面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国际原子能机构 方正APABI 引文数据库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核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原子能院
13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04-904,共1页
2016年12月16日,国防科技工业核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大会暨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召开,标志着以原子能院为主要依托单位设立的国家级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将开展核材料战略发展研究与规划、核材料系... 2016年12月16日,国防科技工业核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大会暨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召开,标志着以原子能院为主要依托单位设立的国家级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将开展核材料战略发展研究与规划、核材料系统创新研究与设计、核材料前沿技术研究、核材料基础理论研究。该中心由国内核材料领域优势单位组成,包括13家核工业系统单位、6所著名大学、2家中科院系统单位和3家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技术创新 核材料 国家级 国防科技工业 材料系统 专家委员会 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放射化学研究历程与未来发展战略建议
14
作者 丁有钱 刚发源 +4 位作者 张生栋 李金英 郑卫芳 鲜亮 常志远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5年第9期1884-1897,共14页
放射化学作为核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分支,在国家核能发展、核安全保障及多领域高技术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放射化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重点回顾了其在核燃料循环、环境治理、核医学等方面的重大技... 放射化学作为核科学技术体系的重要分支,在国家核能发展、核安全保障及多领域高技术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放射化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重点回顾了其在核燃料循环、环境治理、核医学等方面的重大技术突破与应用成效。重点介绍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基础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开发、平台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核心地位与历史贡献。面向未来,本文分析了放射化学面临的战略机遇与技术挑战,提出以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学科交叉融合、重大工程带动和高层次人才体系建设为主要路径,推动我国放射化学迈向世界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化学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核燃料循环 核技术应用 学科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全国网络科学论坛”通知
15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13年4月24-26日,第九届“2013年全国网络科学论坛”将在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基础园区CCAST大楼召开,论坛由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中国传媒大学5... 2013年4月24-26日,第九届“2013年全国网络科学论坛”将在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基础园区CCAST大楼召开,论坛由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中国传媒大学5家单位共同主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科学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论坛 中国科学 技术中心 电子科技 中国传媒 中关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将在2012~2013年建造第四代核反应堆
16
作者 佚名 《农村电工》 2010年第4期48-48,共1页
中国计划在2012~2013年开始建造首个使用自行开发的第四代技术的核反应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实验快堆工程部总工程师徐铢向道琼斯通讯社表示,新反应堆设计年发电容量为800万MW,预计在2020年左右并网发电。
关键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核反应堆 第四代 反应堆设计 自行开发 总工程师 快堆工程 发电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发γ射线中子活化分析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5
17
作者 张兰芝 倪邦发 +6 位作者 田伟之 黄东辉 张桂英 刘存兄 王平生 刘立坤 李德红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2-288,共7页
概述了瞬发γ射线中子活化分析(PGNAA)的现状与发展,重点介绍了PGNAA的基本原理,国际上已建的PGNAA装置概况、PGNAA方法学中的单比较器k0法和高能γ射线的效率刻度技术,以及PGNAA在新材料、环境样品、生物和药物以及矿物中H、B、N、Cl... 概述了瞬发γ射线中子活化分析(PGNAA)的现状与发展,重点介绍了PGNAA的基本原理,国际上已建的PGNAA装置概况、PGNAA方法学中的单比较器k0法和高能γ射线的效率刻度技术,以及PGNAA在新材料、环境样品、生物和药物以及矿物中H、B、N、Cl等轻元素分析测定方面的日益发展的应用状况。此外,还介绍了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重水研究堆上建立的热中子束PGNAA实验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活化分析 现状与发展 瞬发γ射线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PGNAA 高能γ射线 重水研究 基本原理 效率刻度 环境样品 分析测定 实验装置 比较器 方法学 新材料 轻元素 中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AE电离辐射计量技术发展回顾 被引量:7
18
作者 林敏 叶宏生 +3 位作者 夏文 刘蕴韬 王佳玫 徐长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22-341,共20页
本文回顾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IAE)早期开展的电离辐射计量与测试技术研究及成果、电离辐射一级计量站成立后电离辐射计量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2000年后电离辐射计量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通过回顾CIAE电离辐射计量技术从满足核工... 本文回顾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IAE)早期开展的电离辐射计量与测试技术研究及成果、电离辐射一级计量站成立后电离辐射计量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2000年后电离辐射计量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通过回顾CIAE电离辐射计量技术从满足核工业所需的常规电离辐射计量测试方法到绝对测量新方法研究、极值量计量、动态量计量、特殊环境计量、特殊放射性气体活度计量以及特殊放射性标准物质制备的发展历程,追根溯源,以期进一步提升综合计量保障能力,并在先进计量测试理论与方法、核医学与放射治疗计量、辐射生物计量等方面继续开拓创新,取得更大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电离辐射计量 发展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轴中子粉末衍射谱仪探测系统改进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艳杰 郭立平 +10 位作者 陈东风 张百生 陈娜 张莉 孙凯 肖红文 张凌飞 王洪立 李峻宏 吴尔冬 苑学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3-265,共3页
通过将探测器的数目由1个增加到4个、用水平发散角为20′的Soller准直器取代30′的单缝准直器,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重水研究堆旁的二轴中子粉末衍射谱仪进行了改进。铁粉的衍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谱仪在同等中子计数强度条件下,... 通过将探测器的数目由1个增加到4个、用水平发散角为20′的Soller准直器取代30′的单缝准直器,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重水研究堆旁的二轴中子粉末衍射谱仪进行了改进。铁粉的衍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谱仪在同等中子计数强度条件下,计数速率提高了2.3倍,因而缩短了测量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谱仪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粉末衍射 谱仪 系统改进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重水研究 强度条件 中子计数 衍射实验 测量时间 准直器 探测器 发散角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第十二届加速器物理学术交流会在兰州召开
20
作者 周千皓 汪道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02-302,共1页
2014年8月13~15日.第十二届加速器物理学术交流会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粒子加速器学会加速器物理专业组主办,同步辐射专业委员会光源物理组协办,清华大学和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联合承办。来自美国国家实验室、美国斯坦福直... 2014年8月13~15日.第十二届加速器物理学术交流会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粒子加速器学会加速器物理专业组主办,同步辐射专业委员会光源物理组协办,清华大学和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联合承办。来自美国国家实验室、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强激光与粒子束》编辑部等单位的7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物理 学术交流会 兰州市 高能物理研究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国科技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