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现代中华民族建设与认同的基石——方国瑜《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研究之一 被引量:20
1
作者 潘先林 谭世圆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73,共9页
"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方国瑜先生长期研究中国各民族历史提出的理论认识,是一个立足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原创性总结,能够反映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其核心论点是强调各民族之间长期形成的联系与凝聚,充分注意作为整... "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方国瑜先生长期研究中国各民族历史提出的理论认识,是一个立足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原创性总结,能够反映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其核心论点是强调各民族之间长期形成的联系与凝聚,充分注意作为整体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体系。理论认识的具体表现是:边疆与内地是一个整体、少数民族与汉族是一个整体、历史中国与现代中国是一个整体,强调整体所包含的空间演变、族群构成和时间的连续性。现代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依据,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现代中华民族建设与认同的基石,没有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现代中华民族的建设与认同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 中华民族 方国瑜 边疆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通“自在”与“自觉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新解--方国瑜《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之二 被引量:7
2
作者 潘先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34,共8页
1995年初,木芹教授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将方国瑜“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理论推进到中华民族史研究。其核心论点,中国历史上始终保持着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即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汉族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成为整体结构的重... 1995年初,木芹教授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将方国瑜“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理论推进到中华民族史研究。其核心论点,中国历史上始终保持着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即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汉族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成为整体结构的重要因素;秦汉以来中国形成比较稳定的多民族国家,以汉族为主干,汉族与其他各族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这种以汉族为主干的与全国各地各族的联系,由点而线而面。这一个联系的面,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领域,也就是中华民族史的范围;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上既矛盾又统一的交往交流交融历程,也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历史在整体发展,但不排除各少数民族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加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的研究,既有利于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历史与理论基础;又能够融通“自在”与“自觉”,避免了将中华民族人为区分为“自在”和“自觉”两个发展阶段的割裂式认识,最终从理论与史实两个维度真正摆脱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暨民族主义范式对中华民族史研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 中国历史发展整体性 中华民族史的范围 融通“自在”与“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