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0年来的中国历代美学和文论研究述论
1
作者 王尚寿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13,共4页
近80年来的中国历代文艺美学研究,成绩突出,特点鲜明。研究逐步深入,领域不断扩大,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现在更注重文艺内在规律和新方法的探讨,并以此重新审视、评价诸种文艺现象和一些文论家的文艺观。但研究也有不足之处,有待... 近80年来的中国历代文艺美学研究,成绩突出,特点鲜明。研究逐步深入,领域不断扩大,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现在更注重文艺内在规律和新方法的探讨,并以此重新审视、评价诸种文艺现象和一些文论家的文艺观。但研究也有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 80年 中国历代美学文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还原、现代阐释与理论创新——中国古代文论及美学研究方法浅议 被引量:6
2
作者 蒲震元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15,共3页
在古代文论及美学研究中,“历史还原”与“现代阐释”属于应当重视的原则或方法,“理论创新”则是目的。在研究中要做好沿波讨源的“历史还原”工作,同时也要加强“现代阐释”意识,通过多渠道研究,努力在“中西融通”、“古今交会”中,... 在古代文论及美学研究中,“历史还原”与“现代阐释”属于应当重视的原则或方法,“理论创新”则是目的。在研究中要做好沿波讨源的“历史还原”工作,同时也要加强“现代阐释”意识,通过多渠道研究,努力在“中西融通”、“古今交会”中,实现“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创新 “历史还原” “现代阐释” 中国 古代文论 美学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的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颜昆阳教授访谈录
3
作者 石了英 颜昆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0-74,共5页
一、台湾现代美学发展的流脉石了英:颜教授,您好!您在台湾中文学界、美学界地位甚高,一直走在学术的前沿,影响了很多年轻学子,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向您请教。目前,台湾地区美学的学科设置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颜昆阳:台湾地区美学学科主... 一、台湾现代美学发展的流脉石了英:颜教授,您好!您在台湾中文学界、美学界地位甚高,一直走在学术的前沿,影响了很多年轻学子,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向您请教。目前,台湾地区美学的学科设置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颜昆阳:台湾地区美学学科主要设在哲学系和中文系,这些学者的出身也就主要在这两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中国美学 文论研究 教授 访谈录 美学发展 学科设置 美学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幻电影美学的理论建构(中国篇)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鸣奋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18,共10页
我国科幻电影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进入新世纪之后迎来了高潮迭起的新局面。这不仅表现为《流浪地球》及其续集这样的精品彰显文化创意与电影工业的实绩,而且体现在广大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逐渐增长的期盼与赞许。与此相应,学术界从有关... 我国科幻电影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进入新世纪之后迎来了高潮迭起的新局面。这不仅表现为《流浪地球》及其续集这样的精品彰显文化创意与电影工业的实绩,而且体现在广大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逐渐增长的期盼与赞许。与此相应,学术界从有关国产科幻电影“缺门”的焦虑转向对成功作品宝贵经验的深入分析、对建构科幻电影美学的理论热情。推进上述建构的关键之一是从系统性的角度把握科幻电影的流动边界与丰富内涵,不只着眼于具体作者与影片的异彩纷呈,而且着眼于可运用的美学资源与审美视角的丰富多样。如果将科幻电影视为兼备科技关注与艺术诉求的特殊媒体,可以引入传播要素原理阐述科幻电影美学理论建构的多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美学研究 中国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论研究的新收获──《中国历代诗词曲论专著提要》简评
5
作者 刘彦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文论研究的新收获──《中国历代诗词曲论专著提要》简评刘彦成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工作在近十来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综合性的理论批评史及各类专著大量涌现,形成了一个古代文论研究的热潮。在日趋繁茂的文论艺苑中,一项扎实而丰厚... 文论研究的新收获──《中国历代诗词曲论专著提要》简评刘彦成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工作在近十来年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综合性的理论批评史及各类专著大量涌现,形成了一个古代文论研究的热潮。在日趋繁茂的文论艺苑中,一项扎实而丰厚的成果就是霍松林先生主编的《中国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要》 《四库提要》 诗词曲 文论研究 新收获 中国历代 《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 “神韵”说 后山诗 《六一诗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研究的展开与深入 被引量:1
6
作者 蒋述卓 闫月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41-49,共9页
80年代以来古代文论范畴研究的进程和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值得进行描述和评价。 80年代以来 ,古代文论范畴研究突破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单一视域 ,在多学科、多艺术门类理论的综合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意境理论研究的进程集中体现了这... 80年代以来古代文论范畴研究的进程和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值得进行描述和评价。 80年代以来 ,古代文论范畴研究突破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单一视域 ,在多学科、多艺术门类理论的综合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意境理论研究的进程集中体现了这一点。意境理论与新时期艺术现象的矛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认识“意境”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范畴研究 哲学范畴 美学范畴 意境 80年代 中国 文学批评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总结与出新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伯海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76,共3页
《全史》是祁志祥长期从事美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他是古代文论研究出身,在钻研古代文论时就已开始酝酿对美学问题的思考。20世纪90年代初,他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心得写成《中国古代文学原理》一书出版,里面即已包含其美学思想的... 《全史》是祁志祥长期从事美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他是古代文论研究出身,在钻研古代文论时就已开始酝酿对美学问题的思考。20世纪90年代初,他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心得写成《中国古代文学原理》一书出版,里面即已包含其美学思想的胚芽。21世纪伊始,他将攻读复旦大学博士学位的论文整理成专著《中国美学原理》,由此跨进了美学研究领域。2008年,他出版《中国美学通史》三卷本,系统梳理中国古代美学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研究 古代文论研究 20世纪90年代初 中国古代美学 美学研究 美学问题 文学原理 硕士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研究的新开拓——评蒋述卓的《在文化的观照下》 被引量:1
8
作者 柯汉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29-132,共4页
在社会科学理论园地耕耘,绝非一件轻松的事,所幸者,我们毕竟有一批中青年学者在这块园地上承前启后、默默而倔强地劳作着,终于用他们的心血浇灌出累累硕果。蒋述卓最近推出的论文集《在文化的观照下》就是其中引人注目的成果之一。... 在社会科学理论园地耕耘,绝非一件轻松的事,所幸者,我们毕竟有一批中青年学者在这块园地上承前启后、默默而倔强地劳作着,终于用他们的心血浇灌出累累硕果。蒋述卓最近推出的论文集《在文化的观照下》就是其中引人注目的成果之一。《在文化的观照下》全书30多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艺 美学研究 中国文论 新开拓 综合研究方法 佛教 文化学方法 中国文化背景 文学史研究 忧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之维及其当代面对:文论美学30年回望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雪虎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3期28-31,共4页
关键词 文论研究 美学 人文 全球化语境 西方神话 中国故事 文学研究 当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古代文论研究的十大热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古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6-58,共3页
新时期古代文论研究的十大热点古风1978年以来,古代文论研究日趋繁荣,达到了本世纪的高潮。发表的论文和专著,难以精确统计。仅从以下三组数字,就可见一斑。目前已出版的16辑《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发表论文350多篇;6... 新时期古代文论研究的十大热点古风1978年以来,古代文论研究日趋繁荣,达到了本世纪的高潮。发表的论文和专著,难以精确统计。仅从以下三组数字,就可见一斑。目前已出版的16辑《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发表论文350多篇;6辑《文心雕龙学刊》发表论文140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研究 新时期 《文心雕龙》 中国古典美学 中西比较美学 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 诗歌理论 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美学研讨会纪要
11
作者 詹杭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92-92,共1页
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和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共同发起和主办的中国古代美学研讨会于4月16日至20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约八十名代表,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充分而深入地交流了学习研究心得,增进了... 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和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共同发起和主办的中国古代美学研讨会于4月16日至20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约八十名代表,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充分而深入地交流了学习研究心得,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研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现状的估计:一些同志认为,近年以来的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已经走过了蹒跚学步的艰难历程,进入了欣欣向荣的崭新阶段;取得成绩的标志是: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研讨会纪要 古代美学思想 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了解和友谊 汉语言文学专业 艰难历程 和谐的气氛 量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总目录(总第48—53期) 被引量:2
12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97-99,共3页
关键词 古代文论 美学思考 红楼梦 艺术思维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古典文学 徐中玉 文学史 古代诗论 文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模式与方法 被引量:10
13
作者 莫娜.贝克尔 李尚杰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56,共5页
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了刘世生教授的“语言与文学的接面关系研究”一文,涉及文体学研究在语言学和文学之间的桥梁作用。其实,翻译学和语言学的关系或许更为密切,更为天然,其间的“接面”更多,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20世纪当代翻译研究... 本刊今年第1期发表了刘世生教授的“语言与文学的接面关系研究”一文,涉及文体学研究在语言学和文学之间的桥梁作用。其实,翻译学和语言学的关系或许更为密切,更为天然,其间的“接面”更多,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20世纪当代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途径一经进入我国,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呼应,人们在基于中国传统文论和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传统译论之外看到了一片新天地,积极尝试以不同语言学派的观念、方法来探究、说明以往无法解释清楚的种种翻译现象。然而近年来,随着跨学科、多学科视野的不断开拓,特别是随着翻译文化批评的兴起,翻译研究的语言学途径似乎有点无所适从了:这个路子还通吗?翻译的语言学研究是不是除了套模式以外就无事可做了?本期选登的当代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莫娜·贝克尔教授的这篇文章,正是试图回答这些问题,相信会对我们有所启发。需要说明的是,出于种种原因,和国内大多数同类期刊的做法一样,我刊一般也不发译作(尽管这的确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好文章不管是谁写的,总比泡沫强),所以这里我们采用的是这篇文章的编译稿,作为全文最后一部分的一个精选书目也去掉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语言学模式 中国传统文论 文体学研究 多学科视野 语言学研究 关系研究 桥梁作用 20世纪 传统译论 美学理论 语言学派 文化批评 无所适从 翻译学 新天地 跨学科 文章 贝克尔 理论家 编译稿 文学 教授 当代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缉熙教授和文艺学研究
14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2-2,共1页
徐缉熙,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934年生于江苏宜兴县。195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徐缉熙长期从事文艺学、马列文论、美学和《红楼梦》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开设“文学概论”、“红楼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 徐缉熙,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934年生于江苏宜兴县。195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徐缉熙长期从事文艺学、马列文论、美学和《红楼梦》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开设“文学概论”、“红楼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学”、“中国古代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 马列文论 中国古代美学 《红楼梦》 当代文艺学 红楼梦研究 创作方法 上海师范大学 文学概论 中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白华比较诗学的独特意识及其话语空间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晓南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4,共4页
“比较诗学”作为一个学术视域,正式产生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宗白华却早自20、30年代始,就已经涉足比较诗学研究了。从比较诗学视城来考察宗白华的诗学和美学研究,凸现了宗白华中西文论互释互证的意识几乎无处不在,以及他欲对中国传统... “比较诗学”作为一个学术视域,正式产生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宗白华却早自20、30年代始,就已经涉足比较诗学研究了。从比较诗学视城来考察宗白华的诗学和美学研究,凸现了宗白华中西文论互释互证的意识几乎无处不在,以及他欲对中国传统文论作现代阐释的鲜明态度。他的方法,正是比较诗学方法。在“文化全球化”趋势以及当前学界“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化”的语境下,宗白华的诗学研究价值更具有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比较诗学 美学研究 中西文论 中国传统文论 意识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文学意义的追寻——金元浦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元浦 郭持华 《中文自学指导》 2005年第3期2-5,共4页
金元浦,1951年生,浙江浦江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主编... 金元浦,1951年生,浙江浦江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主编,辑刊《文化研究》主编。文化研究网www.culstudies.com总编。金元浦教授的(《文学解释学》是国内全面系统研究当代文学解释学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理论专著,在《接受反应文论》中,他仔细梳理了当代西方现象擘、解释学与接受美学的发展史,而在《大美无言》与《读者,文学的上帝》两部著作中,他又用文学解释学的理论深入到作品解释与批评的实践中。这四部著作分别从史、论与批评实践的角度共同构筑了一个成熟的文学解释——接受批评的理论体系,在我国当代文艺学建设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本访谈即是围绕文学解释学的有关问题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授 文学意义 访谈录 中国人民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 复印报刊资料 接受反应文论 文艺理论 文化研究 1951年 博士生导师 学科带头人 解释学 文艺学建设 研究中心 人文奥运 .com 当代文学 系统研究 当代西方 接受美学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学文学教授:赵宪章
17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4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南京大学 文艺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 文艺美学 中国新时期文学 马列文论 形式美学 理论批评 《文学评论》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比较诗学方法论的断想
18
作者 谭帆 《文艺理论研究》 1986年第2期61-62,共2页
在新方法的引进和运用中,比较方法的成就是引人注目的,随着人们对于古代文论民族性格的深入探究,比较诗学也在当今文坛上脱颖而出了,但毋庸讳言,方法的更新必然伴随着自身扬弃和完善的过程,比较诗学也在文艺论坛的热闹场面中显露出了不... 在新方法的引进和运用中,比较方法的成就是引人注目的,随着人们对于古代文论民族性格的深入探究,比较诗学也在当今文坛上脱颖而出了,但毋庸讳言,方法的更新必然伴随着自身扬弃和完善的过程,比较诗学也在文艺论坛的热闹场面中显露出了不少尚需改进的地方,本文对此拟举一二。古代文论的民族性是个复杂的组合体比较两极的选取应注意历史的层次性比较诗学的研究现在大致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在中西方整个的思想渊源及其民族文化的根柢上对两种不同的文学理论体系作宏观的把握和分析,试图在此背景上以哲学的思考和整体性的探究勾勒出中西诗学不同的理论域界,从而揭示中国古代文论民族性的本质特征。比如:通过对“物感说”和“摹仿说”的比较研究,得出了中国古典美学以“表现”为首要特征,西方古典美学则以“再现”为根本特性。另一种趋势是:研究者无意于对中西诗学的整个理论大厦作全面的分析和宏观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民族性格 中西诗学 中国古典美学 文艺思想 民族文化 思想渊源 新方法 物感说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