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卫星海洋观测系统及其传感器(1988—2025) 被引量:4
1
作者 贺明霞 贺双颜 +3 位作者 王云飞 杨倩 唐军武 胡传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1-103,共13页
全面收集1988—2025年中国地球观测卫星(和飞船)计划,包括历史的、运行中的和列入未来计划的。详细介绍风云卫星系列(FY-n)、海洋卫星系列(HY-n)、资源卫星系列(ZY-n)、环境卫星系列(HJ-n)、中国遥感卫星系列(CRS-n)、灾害监测星座/北... 全面收集1988—2025年中国地球观测卫星(和飞船)计划,包括历史的、运行中的和列入未来计划的。详细介绍风云卫星系列(FY-n)、海洋卫星系列(HY-n)、资源卫星系列(ZY-n)、环境卫星系列(HJ-n)、中国遥感卫星系列(CRS-n)、灾害监测星座/北京小卫星(DMC/BJ-1)、神舟飞船系列(SZ-n)和天宫空间站系列(TG-n)等8个卫星(和飞船、空间站)系列。这些卫星(和飞船、空间站)系列都提供对海洋的观测,从而构成中国卫星海洋观测系统。按装载的传感器分类,进而给出中国的海色、海表温度、海面高度、海面风场和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观测系统。对中国海洋观测卫星与国际海洋观测卫星装载的传感器性能作了比较和讨论,指出差距。列出目前在轨运行的中国海洋卫星观测系统38个传感器及其类似的国外卫星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卫星海洋观测系统 卫星传感器 海色 海表温度 海面高度 海面风场 合成孔径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电源系统设计与在轨性能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鸿芳 王保平 +1 位作者 孙彦诤 杨德智 《航天器工程》 2003年第3期97-102,共6页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电源系统设计指标、地面测试数据与在轨遥测参数三者一致。数据分析表明,电源系统设计合理、正确,各项技术指标先进,满足卫星平台及有效载荷的功耗需求以及对电能品质的要求。
关键词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 电源系统 设计 性能评估 有效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测控分系统设计与在轨性能评估
3
作者 刘锐梅 《航天器工程》 2003年第3期103-110,共8页
描述了中国海洋一号卫星测控分系统的技术设计,总结了系统设计的技术特点,并对系统在轨飞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估,以期对后续型号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 测控分系统 设计 性能评估 GPS 应答机 飞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控制系统在轨数据分析总结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幼芳 刘新彦 +1 位作者 云奔 李果 《航天器工程》 2003年第3期79-88,共10页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控制系统已在轨正常运行14个多月,目前所有部件工作正常,运行稳定。在轨运行期间获得了大量的遥测数据,特别是大量的延时遥测数据。整理分析并总结这些遥测数据对于丰富控制系统设计经验,提高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控制系统已在轨正常运行14个多月,目前所有部件工作正常,运行稳定。在轨运行期间获得了大量的遥测数据,特别是大量的延时遥测数据。整理分析并总结这些遥测数据对于丰富控制系统设计经验,提高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今后类似平台的设计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 控制系统 遥测数据 数据分析 在轨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数传分系统设计及飞行试验参数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翁春明 吴增印 +1 位作者 谢军 黄普明 《航天器工程》 2003年第3期64-70,共7页
介绍了中国海洋一号卫星数传分系统的设计及飞行试验参数结果,并对飞行数据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 数据传输系统 数据处理器 飞行试验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星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在轨性能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贾涛 伍保峰 《航天器工程》 2003年第3期71-78,共8页
星务管理系统作为星上电子系统和信息管理的核心,在卫星研制和运行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海洋一号(HY-1)卫星星务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软件的结构等,并对卫星发射后在轨工作一年来的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 星务管理系统作为星上电子系统和信息管理的核心,在卫星研制和运行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海洋一号(HY-1)卫星星务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软件的结构等,并对卫星发射后在轨工作一年来的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今后的研制和应用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 星务管理系统 设计 在轨运行 性能评估 卫星平台 电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热控分系统设计和在轨性能评估
7
作者 高晓明 李劲东 《航天器工程》 2003年第3期120-127,共8页
结合中国海洋一号卫星热控分系统设计,对热控分系统飞行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综合评估其在轨上作性能和变化趋势。飞行试验表明,HY-1卫星在入轨、变轨和轨道漂移过程中,以及因故障进入安全模式的情况下,热控分系统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和... 结合中国海洋一号卫星热控分系统设计,对热控分系统飞行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综合评估其在轨上作性能和变化趋势。飞行试验表明,HY-1卫星在入轨、变轨和轨道漂移过程中,以及因故障进入安全模式的情况下,热控分系统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和适应能力,性能指标全部满足要求,为星上设备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 热控系统 热控制 水色仪 卫星轨道 性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推进系统设计与在轨性能评估
8
作者 王渊 孙水生 《航天器工程》 2003年第3期89-96,共8页
介绍了中国海洋一号卫星推进系统的任务要求和技术设计方案,分析总结了推进系统的研制过程、技术创新点及在轨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在轨运行期间获得的实时和延时遥测数据,对推进系统的剩余燃料和运行寿命进行了预估分析。
关键词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 推进系统 设计 在轨性能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卫星对地观测系统的进展综述
9
作者 伍科 《运载火箭与返回技术》 1990年第3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卫星 对地观测系统 中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有效载荷总体设计与在轨性能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春玲 覃正熙 沈中 《航天器工程》 2003年第3期39-46,共8页
综述了中国海洋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分系统的总体设计技术,分析了有效载荷任务需求,详细介绍了技术指标匹配性设计、系统组成、系统集成优化设计等,总结了有效载荷总体设计的创新性。
关键词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 有效载荷 总体设计 性能评估 海洋观测 在轨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缘由
11
作者 汪兆椿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8-41,共4页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缘由汪兆椿(国家海洋局,北京)《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是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等发起的一项为全面长期探索海洋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变化机制,以期长期监测海洋的计划,英文缩写GOOS。这...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缘由汪兆椿(国家海洋局,北京)《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是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等发起的一项为全面长期探索海洋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变化机制,以期长期监测海洋的计划,英文缩写GOOS。这个系统是在已经分别开展或即将实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监测 海洋观测系统 卫星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滑翔器智能海洋环境噪声观测系统
12
作者 孙秀军 张海嵩 +2 位作者 桑宏强 周莹 于佩元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0-587,共8页
利用波浪滑翔器进行海洋环境观测是一种新型的海洋观测手段,与调查船等大型平台相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由于波浪滑翔器依靠波浪进行驱动,依靠太阳能进行平台供电,且平台航行自噪声较小,因此适合用于水下环境噪声的长期观测。... 利用波浪滑翔器进行海洋环境观测是一种新型的海洋观测手段,与调查船等大型平台相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由于波浪滑翔器依靠波浪进行驱动,依靠太阳能进行平台供电,且平台航行自噪声较小,因此适合用于水下环境噪声的长期观测。为了开展基于波浪滑翔器的海洋环境噪声观测工作,设计了一种波浪滑翔器智能海洋环境噪声观测系统,包含水声采集系统以及适配的水声数据冗余存储方案,能实现声学数据采集存储、数据卫星回传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其中,水声采集系统具有低功耗、稳定性高等优点;水声数据冗余存储方案具有存储灵活,数据保障等优点。海上试验结果表明,波浪滑翔器智能海洋环境噪声观测系统具有实用性高、续航时间长与采集存储智能方便等特点,能够较好地完成海洋环境噪声观测任务,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滑翔器 海洋环境噪声观测 低功耗采集系统 冗余存储系统 卫星实时回传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遥感地球观测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作者 赵华昌 张柏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88年第1期43-51,共9页
本文旨在对由国际上主要陆地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和气象卫星系列组成的卫星遥感地球观测系统的空间布局、传感器特征、应用领域及发展计划进行概要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其向高分辨率、规范化发展的趋势,提出加强国际合作进行全... 本文旨在对由国际上主要陆地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和气象卫星系列组成的卫星遥感地球观测系统的空间布局、传感器特征、应用领域及发展计划进行概要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其向高分辨率、规范化发展的趋势,提出加强国际合作进行全球性重大社会经济、环境资源问题的研究,是充分发挥卫星遥感手段潜力的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观测系统 卫星遥感 现状与发展趋势 陆地卫星 海洋卫星 高分辨率 气象卫星 应用领域 发展计划 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云的观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彭杰 沈新勇 +1 位作者 王志立 荆现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070-13073,共4页
对多年来中国各地区包括云的分布结构、云与降水的关系、云中的水汽资源和云的辐射强迫等在内的云系统的观测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并根据不同观测手段的特点加以区分。同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展望了未来观测研究的... 对多年来中国各地区包括云的分布结构、云与降水的关系、云中的水汽资源和云的辐射强迫等在内的云系统的观测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并根据不同观测手段的特点加以区分。同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展望了未来观测研究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中国地区 卫星观测 地面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S-OC卫星地球站离线数据分析处理系统设计
15
作者 杜晓辉 施浒立 +2 位作者 裴军 胡超 胡正群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16-119,共4页
介绍了基于中国区域定位系统(Chinese area positioning system,CAPS)的海洋环境卫星监测系统中国区域定位系统海洋浮标通信(Chinese area positioning system-ocean communication,CAPS-OC),针对浮标类型多、数据量大的特点,研究了卫... 介绍了基于中国区域定位系统(Chinese area positioning system,CAPS)的海洋环境卫星监测系统中国区域定位系统海洋浮标通信(Chinese area positioning system-ocean communication,CAPS-OC),针对浮标类型多、数据量大的特点,研究了卫星地球站离线数据处理分析的实现方法。在多接收机模式下,用Visual Basic开发了地球站数据离线数据处理程序,在Windows环境下实现了数据的分类整理、统计处理和分析,并可根据客户需要产生直观的数据分类报表。结果表明,编写的系统软件性能稳定,运行可靠,降低了卫星地球站的硬件成本和人力成本,为站点的业务化运行及未来系统的进一步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监测系统 中国区域定位系统 卫星地球站 数据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遥感卫星应用技术》出版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如忠 周冠华 江澄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16,共1页
我国自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成功发射以来,陆续研制成功国土普查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海洋卫星和环境减灾卫星。21世纪,中国遥感卫星系统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我国自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成功发射以来,陆续研制成功国土普查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海洋卫星和环境减灾卫星。21世纪,中国遥感卫星系统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发展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系统。随着商业航天技术的发展,多家企业成功发射一批商业遥感卫星。多种系列卫星的迅速发展,形成了涵盖不同分辨率、不同谱段、不同重访周期的中国遥感卫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式遥感卫星 对地观测卫星 海洋卫星 资源卫星 遥感卫星系统 国土普查 气象卫星 商业航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师一号”卫星完成搭载发射可行性和对测控系统要求论证评审
17
作者 全球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9-509,共1页
2018年6月19日,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国防科工局、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战略支援部队和嘉兴哥白尼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多名专家,对北京师范大学与深圳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 2018年6月19日,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国防科工局、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战略支援部队和嘉兴哥白尼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多名专家,对北京师范大学与深圳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京师一号"极地观测卫星(研制代码:BNU-1)进行了搭载发射可行性论证和对测控系统要求的论证评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测控系统 搭载发射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评审 北京师范大学 航天技术 观测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首次在大洋布放深海微生物原位观测系统
18
作者 崔鲸涛 徐承旭 《水产科技情报》 2016年第2期100-100,共1页
当地时间1月26日零时,随着一套深海微生物原位定植培养系统在西南印度洋成功布放,中国大洋第40航次科考队完成了第一航段的全部作业项目,乘坐"向阳红10号"船驶离作业区,前往毛里求斯路易港。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大洋布放深海微生物原位... 当地时间1月26日零时,随着一套深海微生物原位定植培养系统在西南印度洋成功布放,中国大洋第40航次科考队完成了第一航段的全部作业项目,乘坐"向阳红10号"船驶离作业区,前往毛里求斯路易港。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大洋布放深海微生物原位观测系统。第一航段生物组组长、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邵宗泽告诉中国海洋报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微生物 原位观测 培养系统 大洋 中国海洋 海洋研究所 国家海洋 南印度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业务发展
19
作者 张鹏 李锐 +30 位作者 赵坤 王东晓 王劲松 雷勇 夏祥鳌 咸迪 陈玉宝 吴蕾 赵培涛 郭启云 杨荣康 李翠娜 颜鹏 刘超 王鑫 桂华侨 刘磊 关敏 黄浩 何建新 刘黎平 王宾宾 孙业乐 王一楠 黄勇 胡雯 李柏 王自发 马耀明 刘建国 傅云飞 《气象学报》 2025年第3期729-760,共32页
气象观测技术是现代气象科学的基石,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和业务的进步。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形成初期,老一辈气象学家就提出了“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的中国气象学会宗旨。中国气象观测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 气象观测技术是现代气象科学的基石,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和业务的进步。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近代气象科学形成初期,老一辈气象学家就提出了“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的中国气象学会宗旨。中国气象观测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人工到自动化、从地面到空间的跨越式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地面观测、高空探测、卫星遥感等多元化的业务观测体系。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气象观测的不断发展,使得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及时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从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海洋气象观测、空间天气观测、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地基和空基遥感系统等7个方面概述中国气象观测系统业务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气象观测试验作为气象探测技术发展、探测方法研究、探测装备体系建设的重要创新驱动力在中国观测系统升级换代中发挥了重要的先导和技术支撑作用。概要介绍了中国多源综合观测与大型试验情况。气象观测系统不仅仅是对现有工程技术的应用,更是一个充满未知科学问题、技术挑战和应用领域发展的学科分支。随着观测技术的更新换代,更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更先进的遥感设备的应用,中国现有的观测设备需要不断更新以保持技术的前沿性和数据的准确性。气象观测系统正在朝着智能化、立体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技术将在未来气象观测系统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气象观测 业务发展 地面气象观测 高空气象探测 海洋气象观测 空间天气观测 天气雷达 气象卫星 地基 和空基遥感系统 多源综合观测与大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HY-2A校正微波辐射计水汽含量数据精度检验方法
20
作者 范士杰 史航 +1 位作者 孙浩 刘焱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5-512,共8页
为评价“海洋二号”卫星(HaiYang-2A,HY-2A)校正微波辐射计(Calibration Microwave Radiometer,CMR)近海水汽产品精度,以中国沿海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业务观测站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 为评价“海洋二号”卫星(HaiYang-2A,HY-2A)校正微波辐射计(Calibration Microwave Radiometer,CMR)近海水汽产品精度,以中国沿海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业务观测站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发布的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CMWF Reanalysis 5,ERA5)作为验证数据。首先对选取的GNSS业务观测站数据和CMR水汽含量数据进行时空匹配,两者的观测时间一致、空间范围取为100 km;然后利用精密单点定位方法反演GNSS业务观测站上空的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同时对1 h分辨率的ERA5再分析资料内插计算,得到CMR水汽数据点处的ERA5 PWV;最后以GNSS PWV和ERA5 PWV为参考,分析2015年CMR水汽产品精度和偏差时空分布。结果表明,CMR水汽含量和GNSS PWV、ERA5 PWV之间的相关系数r均高于0.96,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17 mm和1.58 mm,具有较高的精度;CMR水汽含量相对于GNSS PWV和ERA5 PWV的偏差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但CMR水汽含量数据精度随纬度的增加而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二号”卫星(HY-2A) 校正微波辐射计 大气可降水量 中国沿海GNSS业务观测 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