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南大洋碳通量评估
1
作者 许苏清 陈立奇 陈海颖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南大洋是大气CO2的重要汇区,而近几十年来这个汇出现了明显变化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利用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期间雪龙船绕南极航行所获得的现场碳及相关参数观测数据,分析推导出海水pCO2及其主控因子(叶绿素和水温)之间的经验关系,并结... 南大洋是大气CO2的重要汇区,而近几十年来这个汇出现了明显变化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利用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期间雪龙船绕南极航行所获得的现场碳及相关参数观测数据,分析推导出海水pCO2及其主控因子(叶绿素和水温)之间的经验关系,并结合相关卫星遥感数据建立遥感外推算法,计算南大洋50°S以南海区碳通量分布,评估该海区对大气CO2的吸收能力。计算结果表明,2009年11月从90°E到90°W(顺时针方向),50°—75°S海域为CO2输送大气的弱源,平均输入大气通量为9.482 mol·m-2·month-1,碳释放量为0.001 779 5×1015gC;2009年12月从90°W—90°E(顺时针方向),50°—75°S海域为吸收大气CO2的弱汇,平均碳通量为-12.451 mol·m-2·month-1,碳吸收量为0.026 656×1015gC。将经验关系推导至该月份的50°—75°S整个南大洋的计算中发现,2009年11月南大洋为大气CO2的源,碳释放量为0.002 789 6×1015gC;在2009年12月南大洋为大气CO2的汇,碳吸收量是-0.003 503 5×1015gC。相比之前我们所观测的结果,南大洋的碳汇吸收能力呈现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极考察 南大洋 外推算法 卫星遥感 碳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中的物理海洋观测
2
作者 连展 乔方利 +4 位作者 魏泽勋 王海员 冯颖 杨效东 高立宝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5-428,共14页
介绍了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中物理海洋部分的观测情况,包括航次站点位置、观测方式、观测内容、仪器设备和部分观测结果。整个航次顺利完成了预定工作内容,获得的数据可反映出观测海区的水团、环流等海洋特性。数据初步分析显示:南... 介绍了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中物理海洋部分的观测情况,包括航次站点位置、观测方式、观测内容、仪器设备和部分观测结果。整个航次顺利完成了预定工作内容,获得的数据可反映出观测海区的水团、环流等海洋特性。数据初步分析显示:南极半岛海域存在明显逆温层,普里兹湾P1断面观测时段可能不存在底层水下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28次南极大洋考察 物理海洋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第24航次大气CO_2遥感算法及其在第26航次中的应用分析
3
作者 陈海颖 蒋孟珍 +4 位作者 郝增周 梁继 许苏清 陈立奇 谢辛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8-283,共6页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第24航次采集的大气CO2浓度与AIRS的大气红外辐亮度进行统计回归,获取两者间的拟合关系。与该航次随机选取的60°S附近验证点比较,平均相对偏差为1.09%。同时,将拟合函数应用于对应第26航次同位置、近时间点的A...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第24航次采集的大气CO2浓度与AIRS的大气红外辐亮度进行统计回归,获取两者间的拟合关系。与该航次随机选取的60°S附近验证点比较,平均相对偏差为1.09%。同时,将拟合函数应用于对应第26航次同位置、近时间点的AIRS大气辐射值,其结果和第26航次走航数据进行比对,平均相对偏差为2.12%。对比同纬度下第24航次的精度,其精度有明显的下降,结果表明,利用统计回归的计算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洋 二氧化碳 统计回归 大气红外探测器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极海洋生源要素格局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潘建明 赵军 +13 位作者 李栋 张海峰 于培松 张偲 杨旭锋 朱长凤 胡佶 扈传昱 范高晶 韩正兵 孙维萍 陶柯宇 蓝木盛 张海生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9-342,共14页
南极海洋生源要素格局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碳循环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关键内容,也是预测南大洋生态系统演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中国自1984年首次南极科学考察以来,已组织开展多年南大洋综合调查,并依托“南北极环... 南极海洋生源要素格局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碳循环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关键内容,也是预测南大洋生态系统演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中国自1984年首次南极科学考察以来,已组织开展多年南大洋综合调查,并依托“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和“南极重点海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影响”等极地专项的实施,聚焦南大洋生态系统演变及其环境调控等关键科学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认识。本文总结了我国在南极海洋生源要素格局及其生态环境效应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特别是海洋生源要素循环与浮游生态系统、生源物质沉降通量及其季节变化以及上层海洋过程的沉积记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初步探讨了南极冰间湖生态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并对我国未来南大洋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海洋 生源要素 生态环境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电视解说词的非独立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凌德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电视解说词 非独立性 葡萄酒 中国南极考察 整体构思 电视画面 电视片 艺术表现形式 文字脚本 文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