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对比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熊康宁 肖时珍 +1 位作者 刘子琦 陈品冬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第4期17-28,共12页
从地质地貌特征与演化历史方面,结合世界遗产第viii条评价标准,将"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批三个遗产地置于全球视角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其全球显著价值:云南石林形成演化历史最复杂,石柱的形态最丰富,代表一种独特的石林形成演化... 从地质地貌特征与演化历史方面,结合世界遗产第viii条评价标准,将"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批三个遗产地置于全球视角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其全球显著价值:云南石林形成演化历史最复杂,石柱的形态最丰富,代表一种独特的石林形成演化机制;荔波锥状喀斯特锥峰单体最典型,地貌组合形态最丰富,代表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地貌特征,反映出大陆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的地质演化模式与过程;武隆峡谷喀斯特完整地展示了整个峡谷喀斯特发育演化系统,例证了正在进行的新构造运动背景下峡谷喀斯特系统的演化过程。因此,第一批遗产地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自古生代以来长期、多期演化历史;代表地球热带—亚热带典型的锥状、石林和峡谷喀斯特地貌特征、形成演化机制及正在进行的地质过程;代表地球三大喀斯特片区之最大片区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 对比研究 中国南方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文喀斯特与中国南方喀斯特旅游资源对比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兴贵 税伟 +1 位作者 陈毅萍 兰肖雄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5-263,共9页
中国南方喀斯特集中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位于中国南方喀斯特区域内的兴文县拥有国内罕见的完整喀斯特景观,丰富独特的喀斯特景观被朱学稳研究员誉为"兴文式喀斯特"。本文运用比较法、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对... 中国南方喀斯特集中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位于中国南方喀斯特区域内的兴文县拥有国内罕见的完整喀斯特景观,丰富独特的喀斯特景观被朱学稳研究员誉为"兴文式喀斯特"。本文运用比较法、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兴文喀斯特与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以及天坑、溶洞、石林等典型喀斯特旅游资源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资源优势。研究认为,兴文县完整的喀斯特流域上发育了类型丰富多样、品位高、组合好且分布集中的喀斯特自然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生态僰苗文化资源,与"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一、二期7个代表地一样具有代表性,具有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进一步补充、完善中国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资源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喀斯特 世界自然遗产 比较 兴文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质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霍斯佳 孙克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16-220,共5页
喀斯特约占全球大陆面积的12%,中国南方喀斯特于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南方喀斯特包括云南石林,贵州荔波,武隆喀斯特三处自然遗产地,总面积146 016 hm^2。本文首先将其基于全球视角进行对... 喀斯特约占全球大陆面积的12%,中国南方喀斯特于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南方喀斯特包括云南石林,贵州荔波,武隆喀斯特三处自然遗产地,总面积146 016 hm^2。本文首先将其基于全球视角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的显着价值。其次是将自然遗产地的遗产资源进行了归纳总结。本文还指出了世界遗产地存在的问题,诸如地质灾害,过度开发,石漠化等。最后提出了保护对策,包括科学管理,灾害预警系统等,以促进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喀斯特 地质遗产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水土流失现状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波 周忠发 刘梦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6-239,共4页
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有着不同强度级别的水土流失现象,局部区域还伴随石漠化的发生。基于GIS与遥感技术,对遗产地内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遥感调查,分析了其空间分布与特点,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遗产地主要受生态环境、成土物... 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有着不同强度级别的水土流失现象,局部区域还伴随石漠化的发生。基于GIS与遥感技术,对遗产地内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遥感调查,分析了其空间分布与特点,并对其驱动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遗产地主要受生态环境、成土物质与速度、土壤流失难易、环境异质性及人地矛盾关系的历史等因素控制。该研究为荔波遗产地进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完善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依据,有助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喀斯特 世界自然遗产 GIS与遥感 水土流失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旅游形象价值结构——基于旅游社交网站评论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春晓 黄兰萍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34,共9页
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正大力培育旅游业,因此,旅游形象价值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选择重庆武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广西桂林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典型代表,从旅游社交网站采集游客评论文本,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出31... 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正大力培育旅游业,因此,旅游形象价值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选择重庆武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广西桂林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典型代表,从旅游社交网站采集游客评论文本,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出31个范畴、6个主范畴,构建了自然遗产地旅游形象价值范畴结构体系,并进一步探究形象价值结构关系;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探究其旅游形象价值结构的层级特征和个性特征。研究发现:旅游吸引物、经营管理感知、功能感知、成本感知、情感体验均影响目的地形象价值;中国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地形象价值结构呈现层级分明特征,满意度、刺激感、环境感受和感官感受4个范畴表现最强烈,而宣教功能表现微弱;从具体遗产地角度看,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最后,提出目的地形象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结构 形象价值 扎根理论 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南方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拓展地环江喀斯特地貌价值及贡献(英文)
6
作者 刘子琦 熊康宁 +4 位作者 李高聪 肖时珍 王玲玉 王恒松 罗鼎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4-76,共13页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分期申报的系列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期遗产地包括云南石林喀斯特、贵州荔波喀斯特和重庆武隆喀斯特;第二期提名地则包括了广西桂林喀斯特、贵州施秉喀斯特...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分期申报的系列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期遗产地包括云南石林喀斯特、贵州荔波喀斯特和重庆武隆喀斯特;第二期提名地则包括了广西桂林喀斯特、贵州施秉喀斯特、重庆金佛山喀斯特,以及作为荔波喀斯特拓展地的广西环江喀斯特。环江喀斯特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拓展,对其申报论证倍受关注。新西兰Williams教授2013年考察环江时指出:“环江喀斯特作为荔波喀斯特的拓展地,无须论证其突出的普遍价值,而应关注其拓展的价值,即能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及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构成作出哪些突出贡献”。然而近年来人们多注重于荔波喀斯特地貌世界遗产价值研究,环江喀斯特的世界遗产价值至今尚无人进行过相关研究。本文基于野外实测资料、研究区遥感影像图、1∶10000地形图及1∶200000水文地质图等工作底图,并运用 ArcGIS、Erdas、AutoCAD、Photoshop 等技术软件,尝试从环江喀斯特的地理地质背景、地貌特征等方面与荔波喀斯特和“中国南方喀斯特”其他片区进行对比的角度来研究环江喀斯特的地貌特征,旨在申明环江喀斯特的拓展,能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做出哪些实际的补充和完善,进而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申报提供科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 地貌学 贡献 环江喀斯特 中国南方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遗产地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谌妍 盈斌 熊康宁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3期54-60,共7页
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共七个片区,于2007年、2014年分两期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总面积达273 353 hm^2,总体保护状况较好。作为跨越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型系列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遗产的保护管理为其它同... 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共七个片区,于2007年、2014年分两期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总面积达273 353 hm^2,总体保护状况较好。作为跨越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型系列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遗产的保护管理为其它同类型、跨区域自然遗产地提供了相关参考。本文归纳、梳理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遗产的显著价值,分析了遗产地目前存在的如地质灾害、石漠化、旅游发展压力、社区发展压力等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保护对策,包括建立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加强旅游监管、调整社区产业结构等,以确保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喀斯特 世界自然遗产 保护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永毕 熊康宁 池永宽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7-21,共5页
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石漠化问题是该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从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恢复的角度,以地理-生态过程为主线,从石漠化治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2个方面总结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研究进展,指出基础理论研究在喀斯特脆... 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石漠化问题是该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从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恢复的角度,以地理-生态过程为主线,从石漠化治理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2个方面总结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研究进展,指出基础理论研究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结构与过程空间尺度耦合研究中的不足,须要进一步发掘技术集成与模式提炼方面的应用研究,工程实施中存在工程落地难、成果巩固难、产业形成难的问题。最后对未来的石漠化治理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喀斯特 石漠化治理 生态系统 地理-生态过程 技术集成 模式提炼 未来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水土漏失监测方法评述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清林 梁虹 +1 位作者 熊康宁 李瑞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30-38,共9页
水土漏失具有隐蔽性、特殊性和复杂性,有效监测水土漏失是水土漏失研究的难点问题。通过对洞穴滴水示踪、137 Cs同位素示踪、模拟试验、数学模型等水土漏失监测方法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洞穴滴水示踪技术监测获得的水土漏失量普遍偏大... 水土漏失具有隐蔽性、特殊性和复杂性,有效监测水土漏失是水土漏失研究的难点问题。通过对洞穴滴水示踪、137 Cs同位素示踪、模拟试验、数学模型等水土漏失监测方法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洞穴滴水示踪技术监测获得的水土漏失量普遍偏大;2)137 Cs示踪法在均质土壤条件下可以定量示踪土壤侵蚀,但还不能定量示踪非均质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水土漏失;3)水土漏失模拟试验可以揭示一定的水土漏失机理和规律,试验结论与自然界土壤地下漏失情况有一定偏差,实验结果还难以推广至流域尺度;4)当前已构建的地下漏失数学模型对于地下水土漏失的预测还不够准确,其原因是数学模型中的某个影响因子的获取难度不亚于直接监测水土漏失的困难。鉴于当前水土漏失监测方法的不足,需要从水文地质勘测的方法中寻找合理的水土漏失监测法,建立长期监测的机制,为有效防治和阻控地下水土漏失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喀斯特 水土漏失 模拟试验法 137 Cs示踪法 洞穴滴水示踪法 数学模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总目次
10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I0001-I0002,共2页
关键词 自然科学版 变换半群 学报 连续出版物 中国南方喀斯特 势能函数 目次 金钗石斛 喀斯特地区 自然区 吕传汉 世界自然遗产 李代数 非结合代数 丁贵杰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生鱼类
11
作者 周然 郑维川 《中国水产》 CAS 2022年第11期64-66,共3页
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4月,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四川省南川金佛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0597ha,其中,核心区面积9870ha。2014年6月23日,保护区申遗成功,成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 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成立于2000年4月,位于重庆市南川区,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四川省南川金佛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40597ha,其中,核心区面积9870ha。2014年6月23日,保护区申遗成功,成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一部分。保护区位于大娄山脉东北端,属川东褶皱山系,主要包括金佛山、柏枝山和箐坝山,因地形地貌独特,成为众多第四纪冰期孑遗物种的庇护所,造就了当地丰富的生物物种,其中包含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金钱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 重点保护动物 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南方喀斯特 南川 庇护所 生物物种 第四纪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