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生逻辑
1
作者 朱泽渊 庞虎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3,共13页
近代,无论是在“边缘”抗争的传统儒学,还是盛极一时的西方学术,皆因其自身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困境,无法代表中国学术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在学术性、实践性和价值性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超越中西而确立起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 近代,无论是在“边缘”抗争的传统儒学,还是盛极一时的西方学术,皆因其自身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困境,无法代表中国学术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在学术性、实践性和价值性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超越中西而确立起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引领地位。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将学术建设置于中国社会革命的逻辑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规律、社会现实、文化发展方向等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创造性的剖析和解读,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同时,也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学术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体育哲学的出场语境与理论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阐释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欣然 林雯慧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动力源。面向“思”的洞见:在马克思主义“在场”与“出场”生成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在感性直观与感性活动的实践唯物论中,寻找体育本体论、体育认识论、体育价值论、体育伦理学、体育人学存在论的出场语境。寻求“在”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现实批判视角,对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商品拜物教的批判,还有对娱乐至死、对身体静态的反思中,寻找体育存在的哲学意义与理论路向,把握体育作为人的感性实践的生命活动。体育哲学是生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的感性实践”的存在论基础,从而探寻人的生命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体育哲学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双向互动
3
作者 陈燕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5,共11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中不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拓宽视野、兼容并蓄,具备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并实现自身发展和创新。然而,由于学术研究与政治话语的矛盾、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去...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中不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拓宽视野、兼容并蓄,具备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并实现自身发展和创新。然而,由于学术研究与政治话语的矛盾、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去价值性”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去现实性”现象,“中西马”互动处于边缘性地位、陷入合法性困境,对话往往难以深入进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需要立足于宏观的历史与哲学视野,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为民族化与世界化、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交织的辩证过程。通过观点性借鉴、方法论借鉴、问题域借鉴,实现哲学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与文化批判,推动思想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双向互动 吸收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野下“两论”的新时代启示
4
作者 徐佳佳 刘锋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两论”分别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等原理,考察了中国国情及特殊性等问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相融合的典范,进而从实践维度和文化... “两论”分别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等原理,考察了中国国情及特殊性等问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相融合的典范,进而从实践维度和文化底蕴双重视域标注了“两论”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两论”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原理,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钥匙”,对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增强党员领导干部解决新时代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本领等有着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 《矛盾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党的执政本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重估”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再中国化”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怀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6,41,共8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核心并不仅仅是对中国革命与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成果的理论总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既不仅仅是把一般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的过程,也不仅仅是把特殊实践经验上升到一般理论的过程;它的主要任务不但是关...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核心并不仅仅是对中国革命与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成果的理论总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既不仅仅是把一般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的过程,也不仅仅是把特殊实践经验上升到一般理论的过程;它的主要任务不但是关注现实问题中的哲学,而且是反思批判哲学自身问题视野中的现实。我们要超出革命的与现代化的视野,可以更广阔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历史视野来看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问题,也就是要进一步拓展我们原有的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视野与逻辑,重建哲学自我、重构哲学的自我问题意识。这就是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再中国化"问题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功能定位与价值选择 被引量:3
6
作者 朱荣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8,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既是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呈现,又是对中西马三种哲学形态双向互动的理性总结;既是对中华民族思想自我的理论重建,又是对世界文化一体化的哲学指引;既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合法性的当代确认,...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既是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呈现,又是对中西马三种哲学形态双向互动的理性总结;既是对中华民族思想自我的理论重建,又是对世界文化一体化的哲学指引;既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合法性的当代确认,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同向建构。可见,从功能定位与价值选择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今天已有了全新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功能定位 价值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价值自觉与文明憧憬 被引量:4
7
作者 庞立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20,共6页
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当具有怎样的思想担当和价值自觉?笔者认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能达到的思想高度和文明成就,深入领会和体认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的文明教养和思想张力;需要把握中国道... 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当具有怎样的思想担当和价值自觉?笔者认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能达到的思想高度和文明成就,深入领会和体认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的文明教养和思想张力;需要把握中国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所蕴含的强大的哲学转化和创新能力。在世界历史的重构与文明转换的关节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正日益体现为民族复兴的价值自觉,并昭示出一种有别于西方现代性文明形态的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实践哲学 文明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价值观 被引量:2
8
作者 白萍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13,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主体自觉选择的文化互动过程,在这其中,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价值诉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类性关怀、异化观、实践观之间构成了三个相关的共同问题意识,由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获得了落实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主体自觉选择的文化互动过程,在这其中,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三个不同层面的价值诉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类性关怀、异化观、实践观之间构成了三个相关的共同问题意识,由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获得了落实的价值根基,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则取得了文化整合的思想资源与方法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传统价值 人类性 异化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的形成与突破——兼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当代美学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维山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20,共5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传统。这一传统的形成,是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和阐释分不开的。在人们接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过程中,已经把美学的根基深深地扎根在实践的基础之上...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传统。这一传统的形成,是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和阐释分不开的。在人们接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过程中,已经把美学的根基深深地扎根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了,因此,当我们寻求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转型以及未来发展的时候,立足于已有的美学传统,重估《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价值,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的形成与突破过程中,《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具有特殊的双重价值,一方面它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的理论支点,另一方面它还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继续前行的重要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 美学传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去认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晓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26,46,共5页
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最基本的哲学任务就是要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和"人的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人的问题",仅仅从政治经济学而不是从哲学上去发展剩余价值学说,是无法继承... 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最基本的哲学任务就是要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和"人的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人的问题",仅仅从政治经济学而不是从哲学上去发展剩余价值学说,是无法继承剩余价值学说真谛的。构成剩余价值哲学的基本范畴是物性范畴和人性范畴。而构成剩余价值哲学的基本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和人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物性范畴"和"人性范畴"是高度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社会基本矛盾"和"人的基本矛盾"也是高度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剩余价值哲学 物性范畴 人性范畴 社会基本矛盾 人的基本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可能,何以实现:论概念史范式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冉 郭小凡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195,共12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变革引起概念巨变的“鞍形期”之中。就必要性而言,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离不开对于概念形成充分的理论认知、通过历史研究彰显学科厚度、经由概念史范式揭示术语革命精神。应当主要在学科本体概念、基础理论概念、学科重要概念这三个论域内展开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更好地应用概念史范式,应当在加强与唯物史观的融合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制作用、在加快对相近学科的借鉴中形成合乎自身定位的方法与策略、在加深对同类概念的集成中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界域的哲学厘定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谭培文 汤志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2,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日常话语中界域不清,有必要从哲学层面来探究和厘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对这一过程的哲学概括。这一过程的成果就是中国化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日常话语中界域不清,有必要从哲学层面来探究和厘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对这一过程的哲学概括。这一过程的成果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两种不同状态,它们既具有质和量的区别,又是连续性和阶段性、历史性和当代性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哲学厘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条基本路径 被引量:8
13
作者 范贤超 范湘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共6页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存在着两条基本路径:一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具体实际,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审视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一条是以民族形式理解、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善于从日常生活中、从... 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存在着两条基本路径:一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具体实际,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审视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一条是以民族形式理解、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善于从日常生活中、从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并把经验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这两个方面的辩证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一般形态到特殊形态和中国传统哲学从古代形态到现代形态的两个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对教条主义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汪信砚 陈立新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5,共9页
教条主义是执迷于自我的主观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根本对立。历史经验表明,奉行教条主义,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而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必须旗帜鲜明地与教条主义进行划界,坚定不移地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 教条主义是执迷于自我的主观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根本对立。历史经验表明,奉行教条主义,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而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必须旗帜鲜明地与教条主义进行划界,坚定不移地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时下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排除洋教条迷信和文本崇拜这两种倾向的干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为中心,如此才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事业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教条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融合的价值向度 被引量:4
15
作者 侯菲菲 林柏成 陈树文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6-150,共5页
研究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融合的价值向度,要明确二者融合的价值基点,并遵循其融合的价值原则,进而认识其融合的价值指向。二者具有开放性特质与内在契合性,并适应中国社会现实需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研究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融合的价值向度,要明确二者融合的价值基点,并遵循其融合的价值原则,进而认识其融合的价值指向。二者具有开放性特质与内在契合性,并适应中国社会现实需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促进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这是二者融合的价值基点。二者融合应依据的价值原则是,一方面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看待中国传统哲学;另一方面,在大力推动中国传统哲学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积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营养与力量源泉。目光注视未来,二者融合具有清晰的价值指向,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发展,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融合 价值基点 价值原则 价值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论要 被引量:9
16
作者 文正邦 文培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7,共8页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人类法律思维的宝贵结晶。要增强中国法学的科学性和理论的彻底性,就须积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中国化——使之与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有机结合,为构建和发展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的中国当...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是人类法律思维的宝贵结晶。要增强中国法学的科学性和理论的彻底性,就须积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中国化——使之与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发展有机结合,为构建和发展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的中国当代法哲学和法学理论提供理论支撑。因此,应该努力探寻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前提、条件、环境、方式、途径、步骤等重要课题,即厘清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历史功绩和时代使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理论维度和实践依据、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及法学发展等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法制建设及法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绍龙 李洵 司凤德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12,共8页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创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经 验,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的必由之路。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创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经 验,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的必由之路。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哲学的应用,着眼对实际问 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切入点、结合 点和生长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优良的传统哲学、 通俗的群众语言融合起来,使之科学化、民族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 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必由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哲学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谭群玉 周兵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45,共8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20世纪30年代末毛泽东明确提出的一个理论命题,新哲学会群体对其进行了初步论证。该会内部对这一命题的解释是有区别的,但其论证的发展趋势,则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成为与毛泽东的名字相联结的逻辑链上不可或缺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20世纪30年代末毛泽东明确提出的一个理论命题,新哲学会群体对其进行了初步论证。该会内部对这一命题的解释是有区别的,但其论证的发展趋势,则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成为与毛泽东的名字相联结的逻辑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而为后来毛泽东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结论的得出,以及与此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产生,提供了理论的合法性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能够成立,并成为中国的意识形态,是当时各种主客观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也体现了领袖者个人毛泽东的理论智慧,以及新哲学会群体理论论证的贡献。今天在继续使用这一在具体条件下产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时,不应忽视其原初的本真意义,并要赋予其普适性和时代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玄论战与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白鹤 王丹桂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14,共4页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的科玄论战,是一场有关"如何看待科学的作用"的论战,也是一场有关"如何看待东西文化高下优劣"的论战。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参与了这场论战,在论战中他们对马克思主...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的科玄论战,是一场有关"如何看待科学的作用"的论战,也是一场有关"如何看待东西文化高下优劣"的论战。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参与了这场论战,在论战中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观、文化观进行了初步的阐述,对针对唯物史观的质疑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回应了当时中国的时代问题,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力量,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玄论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科学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问题与视野 被引量:21
20
作者 何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3,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一个历史事实提升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当代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结果,本质上是对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理性精神的反思。这就要求我们从历史主义的观点出发,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做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理论和实...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一个历史事实提升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当代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结果,本质上是对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理性精神的反思。这就要求我们从历史主义的观点出发,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做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理论和实践的整体,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中国近现代思想运动的视角,通过考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之间的关系,与中国其他哲学和社会思潮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多层次的内容和它作为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特征。这种考察将为我们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及当代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