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4篇文章
< 1 2 1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三个重要维度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振峰 程刘畅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科学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依据,对于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从理论依据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鲜明人民性、直接现实性和开放发展性,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科学理论前提;从理论发展来说,... 科学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依据,对于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从理论依据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鲜明人民性、直接现实性和开放发展性,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科学理论前提;从理论发展来说,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经由“两个结合”形成的创新理论成果,呈现出更新、更行的理论特质;从现实依据来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直接指引下所创造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是“行”的生动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理论创新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四重逻辑 被引量:6
2
作者 路克利 王俊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3,共10页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二十大报告的创新论断,有着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无可辩驳的科学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横向空间的本土化和纵向维度的实时发展,是被实践反复检验为正确的具体化了的真理。...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二十大报告的创新论断,有着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无可辩驳的科学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横向空间的本土化和纵向维度的实时发展,是被实践反复检验为正确的具体化了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百年党史的核心主题,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彰显对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史的高度认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自信,对新征程上接续推进理论创新的高度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需要回答好“谁来结合”“结合什么”“怎样结合”三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自信 真理性 理论创新史 理论自觉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8
3
作者 颜晓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这一过程先后创立和形成了系列重大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两个结合”产生了中国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鲜明特色。习... 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这一过程先后创立和形成了系列重大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两个结合”产生了中国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鲜明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两个结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进路
4
作者 李宗建 董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一个突出的亮点是在“马克思主义行”的基础上强调“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体现出百年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高度的理论自信自觉,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行”的关键和要义。中国共产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一个突出的亮点是在“马克思主义行”的基础上强调“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体现出百年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高度的理论自信自觉,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行”的关键和要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征程中团结带领人民在求索、挫折、再求索中完成了其他各种政治力量未能完成的艰巨任务,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之正,创马克思主义时空维度之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指导实践,从而有力地解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百年党史中总结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守正创新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科学内涵与现实向度 被引量:5
5
作者 白茂峰 傅慧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10-17,共8页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全新论断标识着党对坚持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从理论前提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承继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内蕴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属性、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开放品质...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全新论断标识着党对坚持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从理论前提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承继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内蕴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属性、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开放品质。从根本途径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并在系统回答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诸多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党和人民创造伟大成就,呈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以回答并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飞跃成果为引领、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力探索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新时代逻辑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永贵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1,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论断,不仅是从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史中得到的历史答案,更是在新时代的理论探索和创新中得出的现实结论。要真正领悟“两个行”的深刻意蕴,必须结合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历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论断,不仅是从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史中得到的历史答案,更是在新时代的理论探索和创新中得出的现实结论。要真正领悟“两个行”的深刻意蕴,必须结合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历史性成就和经验,从新时代视域中解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何能“行”、为何能称作“行”和为何能实现“行”等基本问题和内在逻辑,深刻认识这一论断得以确证的理论缘由、现实依据和主体因素。从理论缘由来看,新时代我们党实现理论飞跃,以强大的理论力量确证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从现实依据来看,新时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现代化事业取得伟大变革,以雄辩事实证明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能称作“行”。从主体密码来看,新时代党的理论智慧和创新能力实现跃升,推动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历史基础 被引量:4
7
作者 付洪 侯耀宗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39,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命题。从历史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其深厚的历史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积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命题。从历史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其深厚的历史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积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根基,我们党坚持推进“两个结合”的伟大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根脉。新征程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鲜明的创新精神、高度的文化自觉、崇高的人民情怀和胸怀天下的时代品格,使得“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有了前提保障,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始终葆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化 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
8
作者 唐正东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F0002,237,共13页
中国共产党人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辩证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矛盾运动原理、唯物辩证法以及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以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 中国共产党人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辩证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矛盾运动原理、唯物辩证法以及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以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在实践第一的前提下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等具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在整体性和不断发展性两个维度上得到了提升,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在实现路径上得到了深化,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被提升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高度,其思想内涵得到了极大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使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明形态追求
9
作者 陈晓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32,227,228,共10页
“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现实”对于中华文明与社会主义实践之间关系的新发展以及引发的新认识:通过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中华文明既实现了生命更新和... “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现实”对于中华文明与社会主义实践之间关系的新发展以及引发的新认识:通过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中华文明既实现了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的时代化需求,也表明必须在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才能实现自身的文明理想;通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实践不仅实现了文明性自觉,而且经由中华文明的现代性实践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着重要借鉴。经由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古今转换和中西交融,形成了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具体内容支撑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的普遍性意蕴,其立足文明向人类文明转变的现实历史形势,为人类社会描绘了一种文明发展的未来性蓝图,拓展了一个新的可能性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明形态 社会主义 普遍性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三重逻辑
10
作者 张士海 袁明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共7页
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党和人民长期以来接续奋斗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内涵特质,是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基础。作为马克思... 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党和人民长期以来接续奋斗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内涵特质,是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基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地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再到“富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是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历史逻辑。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现实逻辑在于,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中华民族将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的跨越,这是当今时代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原创性贡献——评《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11
作者 项久雨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95-96,共2页
与时代同频共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质。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需推动其与中华文化及中国实践相结合,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哲学是人类面对现实重大问题时自我反思... 与时代同频共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质。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需推动其与中华文化及中国实践相结合,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哲学是人类面对现实重大问题时自我反思与理性自觉的集中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迫切需要学理阐释,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创新发展开辟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先春 李琦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意蕴深远的重大命题,并强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党建理论是中国... 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意蕴深远的重大命题,并强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党建理论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和研究阐释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是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环节。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实践拓新与理论积淀,为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围绕这一重大命题,理论界从多个维度展开的学术探讨和研究阐释,为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有效的学理支撑和丰富的理论资源。已有研究文献分析表明,关于这一重大命题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尚在起步与破题阶段,理论研究呈现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的突出问题。尝试从价值意蕴、理论基础、主题主线、精髓要义、结构逻辑和构建要求等六个维度,研究和阐释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学理意蕴,并提出整体性的构建思路与体系框架,全面提高这一理论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学理性,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建设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先驱——基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向度的考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安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4,共8页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又主动探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原本分属于东西方两种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使命的文化形态得以有机融合和发展: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另一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阐述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和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化时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范畴的中国化与时代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季水河 季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论述中提出的“人民史诗”“中国精神”“‘剧中人’和‘剧作者’”“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等时代感强、特色鲜明的文艺理论范畴,强调了以人民为本位并用史诗笔法去书写人民英雄,以中华民族培育发展起来的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论述中提出的“人民史诗”“中国精神”“‘剧中人’和‘剧作者’”“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等时代感强、特色鲜明的文艺理论范畴,强调了以人民为本位并用史诗笔法去书写人民英雄,以中华民族培育发展起来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为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文学创作现实性与理想性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崭新的、具有新时代品格的文艺理论范畴体系。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大创新,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范畴 中国化时代化 人民史诗 中国精神 “剧中人”和“剧作者” 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维”定位
15
作者 黄显中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共13页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在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着眼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其进行明确定位。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定位为党的优良作风,确立其对于党的建设的根本铸魂地位;定位为党的革命事业,确立其对于不断...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在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着眼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其进行明确定位。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定位为党的优良作风,确立其对于党的建设的根本铸魂地位;定位为党的革命事业,确立其对于不断夺取党的事业胜利的关键先导地位;定位为党的创新理论,确立其对于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流地位;定位为党的实践智慧,确立其对于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水平的核心保障地位。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维”定位,为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域的历史性创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种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高华 赵文钰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9,共9页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创新,关键在于以问题导向作为综合创新之源,进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问题域的历史性集合。作为一种思想和实践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围绕“如何扬弃资本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类自由解放”这一问题历史地发生... 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创新,关键在于以问题导向作为综合创新之源,进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问题域的历史性集合。作为一种思想和实践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围绕“如何扬弃资本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类自由解放”这一问题历史地发生与展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则立足于具体历史情势,提出了如何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开辟现代化新道路,以此实现自由解放的历史性问题,这就开拓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问题域。基于这种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意味着立足于具体历史情势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问题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意味着根植于本民族优秀文化不断把握和解决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问题导向 中国式现代化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玉章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求索及贡献
17
作者 黄书光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94,共8页
作为资深的革命家和教育家,吴玉章在长期的本土教育实践和理论求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观。他不仅善于用革命精神引领多维办学实践的新民主主义方向,而且注重学习苏联先进教育经验与结合本土国情的持续探索,并自... 作为资深的革命家和教育家,吴玉章在长期的本土教育实践和理论求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观。他不仅善于用革命精神引领多维办学实践的新民主主义方向,而且注重学习苏联先进教育经验与结合本土国情的持续探索,并自觉以唯物辩证法破解教育变革中的种种矛盾问题及其症结。其一生钟情办学的博大教育情怀和植根本土实际的开拓进取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的崇高人格境界和独特教育智慧,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中国化求索和探寻贴合国情的教育现代化之路作出了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玉章 教育家 马克思主义 教育理论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内涵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西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个具有思想统领性的重大课题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个具有思想统领性的重大课题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8-19)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历史主动、推进理论创新基本精神为宗旨,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从根本上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全国代表大会 问题导向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深刻把握 时代化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艺典型理论中国化回顾与省思
19
作者 杨旭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5-192,共8页
马克思主义文艺典型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已逾九十载,可分为四个阶段:构型期以本土化接受与阐释为特征,聚焦典型内涵、创造与真实性;定型期形成“社会政治学模式”,呈现教条化内涵、规范化创造与图解化真实;转型期注重理论有效性,表... 马克思主义文艺典型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已逾九十载,可分为四个阶段:构型期以本土化接受与阐释为特征,聚焦典型内涵、创造与真实性;定型期形成“社会政治学模式”,呈现教条化内涵、规范化创造与图解化真实;转型期注重理论有效性,表现为内涵拓展、创造多维与真实性新释;重构期以内涵当代化、创造在地化、批评视觉化为核心。各阶段特征深刻回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文艺需求。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艺典型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脉络,辨析其传播中的阐释偏差与实践误区,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典型理论。同时,激活理论内在意涵,可为当前文艺创作和批评提供指引,推动中国文艺实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艺典型理论 中国化 省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理论标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普布次仁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6,共6页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命题与原创性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和鲜明的理论标识,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新境界的核心密码。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命题与原创性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和鲜明的理论标识,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新境界的核心密码。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第二个结合”进一步提升到思想解放的高度。这是总结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基本结论,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想解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深刻把握 时代化 重大命题 中华文明 标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