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动画电影中文化符号与叙事的意象建构
1
作者 张海艳 杨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5-30,共6页
近十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态势良好。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动画电影在民族文化意象建构和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动画电影角色和当代科技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相互交融,凝练成文化符号。文化符号通过在电影叙事... 近十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态势良好。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动画电影在民族文化意象建构和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动画电影角色和当代科技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相互交融,凝练成文化符号。文化符号通过在电影叙事中被建构和强化,实现传播文化的功能。动画电影与文化符号融合在一起,成功建构起丰富且独特的民族文化意象,实现了民族文化意象从历史传承到现代创新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电影 文化符号 叙事 民族文化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动画电影的品牌数字化——以《白蛇:浮生》为例
2
作者 秦旭剑 王镝 刘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7-143,共7页
数字技术革命正在重塑动画电影的品牌建构逻辑。动画电影《白蛇:浮生》基于品牌资产理论与数字美学理论,系统探讨中国动画电影品牌数字化建构的三重维度:在符号层面,通过戏曲程式数字化转译与水墨算法生成实现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性转化... 数字技术革命正在重塑动画电影的品牌建构逻辑。动画电影《白蛇:浮生》基于品牌资产理论与数字美学理论,系统探讨中国动画电影品牌数字化建构的三重维度:在符号层面,通过戏曲程式数字化转译与水墨算法生成实现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性转化;在叙事层面,运用DRL框架建立情感计算模型优化故事架构;在传播层面,构建AR地标叙事与UGC生态培育的跨媒介品牌矩阵。动画电影品牌数字化本质上是技术可供性与艺术主体性的动态平衡过程,其核心机制体现为“文化基因编码—用户数据反哺—技术闭环迭代”的螺旋上升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电影 品牌数字化 《白蛇:浮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的新光晕: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意象书写
3
作者 史晓林 高悦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0-106,共7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动画电影生成了新的艺术光晕。首先,立象尽意的美学传统是新光晕的文化根脉;其次,得益于现代数字技术,当下中国动画电影光晕兼具拟真性、沉浸性和虚实相合性的特征,由此建构了拟真物质现实的影像和象罔之境;最后,新光晕... 21世纪以来,中国动画电影生成了新的艺术光晕。首先,立象尽意的美学传统是新光晕的文化根脉;其次,得益于现代数字技术,当下中国动画电影光晕兼具拟真性、沉浸性和虚实相合性的特征,由此建构了拟真物质现实的影像和象罔之境;最后,新光晕下的人像光辉和自然力量缔造了21世纪中国动画电影膜拜价值新向度,弘扬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理念,获得了观众情感共鸣。通过对比研究20世纪与21世纪的中国动画电影,剖析后者对民族文化光晕的继承和现代性转化,既能为电影意象论和光晕论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拓宽二者融合研究的理论视野,助力中西文化的交流互鉴,还能以理论指导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电影 民族意象 新光晕 现代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十年探索(1956-1966)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灵萱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7,共7页
通观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其创作的相关作品上承近代摄像、剪辑技术与影视文化的积淀,下启改革开放后动画电影工作的崭新篇章。计划经济体制下孕育而出的影视作品,不仅规避了批量化生产... 通观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史,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其创作的相关作品上承近代摄像、剪辑技术与影视文化的积淀,下启改革开放后动画电影工作的崭新篇章。计划经济体制下孕育而出的影视作品,不仅规避了批量化生产的同质化弊病,而且在美学形式、文本叙事层面实现了多元创新,在国内外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传播效果。通过回顾与梳理十年动画电影的探索历程及其成绩,探讨其缘何起步、因何发展、如何创新,以期对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电影 文化记忆 动画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外求”到“内索”:早期中国动画电影主体性的生成路径(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5
作者 师梦瑶 张红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自20世纪20年代引进欧美动画起,中国动画便与外来动画结下不解之缘。文章聚焦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中国动画电影关键转型期,探讨外来影响与本土回应下中国动画电影主体性的生成路径。研究发现,技术自主性的突破是中国动画电影主体性建... 自20世纪20年代引进欧美动画起,中国动画便与外来动画结下不解之缘。文章聚焦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中国动画电影关键转型期,探讨外来影响与本土回应下中国动画电影主体性的生成路径。研究发现,技术自主性的突破是中国动画电影主体性建构的首要维度;战时语境触发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功能转型,使其从娱乐载体转化为政治动员工具;对“准”中国式活动漫画的探索,则将战时宣传需求与艺术自觉相融合,中国动画电影进一步实现了从工具属性向文化载体的飞跃;在新中国初期的民族化探索中,中国动画电影最终完成了从中国元素到中国风格的民族身份构建。这一历史进程展现出“技术突围—功能转型—艺术自觉—身份建构”的演进逻辑,这亦是早期中国动画电影的自我建构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电影 主体性 民族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理论视阈下中国动画电影民族化叙事探赜(2015—2025)
6
作者 杨俊芳 李孟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07-112,共6页
电影文本借由空间构型裂解线性时间,在纵横交错的维度中孵化出超越影像表层的阐释深渊。近十年间,中国动画电影在空间叙事中实现了民族化表达的突破发展,参考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理论可见其创新之处。地志空间通过民族符号视觉化... 电影文本借由空间构型裂解线性时间,在纵横交错的维度中孵化出超越影像表层的阐释深渊。近十年间,中国动画电影在空间叙事中实现了民族化表达的突破发展,参考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理论可见其创新之处。地志空间通过民族符号视觉化改写承载文化内核;时空体空间借时空重组激活文化记忆叙事潜能;文本空间实现技术革新与艺术传统融合。三层空间交互作用,连接历史记忆与现实参照,构建民族文化认同,在全球化推演中开辟中国道路,为动画电影民族化叙事提供新的方法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理论 中国动画电影 民族化叙事 动画中国学派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哪吒之魔童闹海》与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路径探索
7
作者 陶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116,共5页
《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里程碑式作品,其成功不仅体现在票房和口碑上,更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该片的叙事创新、技术突破和文化传承给予行业参考,其在角色塑造、视觉美学和传统文化现代化诠释方面也... 《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中国动画电影的里程碑式作品,其成功不仅体现在票房和口碑上,更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该片的叙事创新、技术突破和文化传承给予行业参考,其在角色塑造、视觉美学和传统文化现代化诠释方面也为中国动画电影作出了独特贡献。分析中国动画电影产业在创作同质化、技术差距和人才短缺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可以为中国动画电影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从而推动“动画大国”向“动画强国”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电影 发展路径 文化创新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侠义”精神与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的人物形象塑造 被引量:1
8
作者 裴亚莉 高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1,共4页
“侠义”精神及侠士形象的塑造,是中国古代文学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近现代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对其传承、发展均有积极贡献。在电影领域,香港地区武侠片也曾长期辉煌,且承担了民族美学发展的任务。但内地尚未获得整体性和典型性的成就,不... “侠义”精神及侠士形象的塑造,是中国古代文学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近现代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对其传承、发展均有积极贡献。在电影领域,香港地区武侠片也曾长期辉煌,且承担了民族美学发展的任务。但内地尚未获得整体性和典型性的成就,不过作为民族性理想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侠义”精神一直存在于中国电影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尤其是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所取得的成绩,就包含了对“侠义”精神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侠义”精神 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 人物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中国动画电影红色文化的浸润与表达
9
作者 杨依依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45,共5页
目前我国所制作的动画电影主要核心词语均落实在“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一些传统元素等方面,且叙事内容上都从广义上凸显出我国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红色文化”精髓。而在狭义上而言,主要从动画人物上的个性塑造、视觉形象等方面的... 目前我国所制作的动画电影主要核心词语均落实在“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一些传统元素等方面,且叙事内容上都从广义上凸显出我国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红色文化”精髓。而在狭义上而言,主要从动画人物上的个性塑造、视觉形象等方面的外在“红色文化”上,浸润与表达了人们对于民族认同感和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从近些年中国这些“红色文化”主旋律的动画电影出发,以影片叙事、人物塑造等角度,开展中国动画电影中红色文化表达的方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电影 红色文化 浸润与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想象、技术赋能与美学建构策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74,共6页
中国动画电影通过采用文化叙事策略,杂糅喜剧、历史和青春等多种类型元素,密切关注现实社会,传递真实的人文情感,利用电影工业美学的规范流程及技术优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表达,讲述符合全龄化观众的动画故事,为观众提供了精... 中国动画电影通过采用文化叙事策略,杂糅喜剧、历史和青春等多种类型元素,密切关注现实社会,传递真实的人文情感,利用电影工业美学的规范流程及技术优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表达,讲述符合全龄化观众的动画故事,为观众提供了精品质的动画电影作品。面对大众对动画电影的多元审美期待,我国动画电影应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叙事内核,以智慧动画技术为动力,通过关联现实社会,塑造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表达真情实感,在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想象力的同时,构建了新的“中国动画学派”。通过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分析文化叙事与美学建构策略,以期为我国动画电影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想象 技术赋能 中国动画电影 文化叙事 美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叙事何以工业化?--论“神话”改编类中国动画电影叙事的“工业美学”式策略 被引量:4
11
作者 满胜宠 李晓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5,共6页
近年来,神话改编类动画电影发展突出。此类电影充分整合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将神话IP进行现代化转化,满足受众“想象力消费”需求的同时,逐渐探索出工业美学式的叙事策略:一是建构高概念神话世界观,二是锻造可迁移式数字身体符码,三是引... 近年来,神话改编类动画电影发展突出。此类电影充分整合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将神话IP进行现代化转化,满足受众“想象力消费”需求的同时,逐渐探索出工业美学式的叙事策略:一是建构高概念神话世界观,二是锻造可迁移式数字身体符码,三是引入电影算法叙事生产机制。将神话改编类动画电影标准化、类型化、持续化的叙事生产实践纳入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体系,不仅是电影工业美学理论在叙事之维“接着讲”,还能够助力中国动画电影提升叙事工业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改编 高概念 中国动画电影 电影工业美学 电影算法工业美学 算法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动画电影叙事中隐喻艺术的视觉解码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24-128,共5页
隐喻作为近年来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一种常用的表达技巧,借助其多样的表现形式,显著增强了动画影片的叙事层次和艺术魅力。隐喻在构建叙事框架中的运用,涵盖了其特有的视觉属性及多元的叙事功能。在隐喻艺术的美学指导下,影片的情节得以发... 隐喻作为近年来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一种常用的表达技巧,借助其多样的表现形式,显著增强了动画影片的叙事层次和艺术魅力。隐喻在构建叙事框架中的运用,涵盖了其特有的视觉属性及多元的叙事功能。在隐喻艺术的美学指导下,影片的情节得以发展、主题的寓意得以深化,观众对历史与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新技术在扩展叙事视野中的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帮助建立观众与作品之间的深层文化连接,有效地提升动画电影的沟通力和感染力,探索其在动画电影艺术传播中的深远意义。以深入的视觉解码和叙事分析为动画电影的创作与评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电影 隐喻 功能 接受 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下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实践与技术反思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晶晶 田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1-95,共5页
人工智能语境下,AI技术在动画电影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逐渐从浅层次的动画电影信息检索、作品内容呈现向动画电影剧本共创、场景设计等全流程升级。但是,在AIGC技术应用于动画电影创作过程中,出现了创作套路化、内容同质化等问题倾向,... 人工智能语境下,AI技术在动画电影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逐渐从浅层次的动画电影信息检索、作品内容呈现向动画电影剧本共创、场景设计等全流程升级。但是,在AIGC技术应用于动画电影创作过程中,出现了创作套路化、内容同质化等问题倾向,不仅缺少独立、个性化的人文内涵,也抑制了动画电影的创意表达。为更好适应新的媒介环境与创作语境,中国动画电影应以“人机共生共融”为基础,以丰富艺术创意为重点,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借助数字技术的美学优势,在生动表达美、展现美的同时,赋予观众“沉浸式”观感体验。本文以人工智能媒介应用为基础,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变化进行解读,并对艺术内涵及技术应用进行思考,以其为推进“新动画中国学派”建设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媒介 中国动画电影 艺术内核 技术思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伞少女》: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学呈现
14
作者 刘丝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0-93,共4页
2024年暑期档上映的《伞少女》从创作灵感、思想旨趣以及叙事方式三方面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美学。在创作灵感层面,影片将中国文化中的“含蓄”融入故事创作之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万物有灵观”。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 2024年暑期档上映的《伞少女》从创作灵感、思想旨趣以及叙事方式三方面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美学。在创作灵感层面,影片将中国文化中的“含蓄”融入故事创作之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万物有灵观”。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伞少女》视觉化了中国儒道思想,兼顾表达了对“入世”与“出世”思想的当代思考,彰显了儒道互补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的形成路径。在叙事方式上,影片从志怪故事中汲取灵感,将中国志怪故事的短篇叙事与动画长片电影的创作需求相结合,探寻了一种自然流畅的多故事叙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少女》 中国动画电影美学 万物有灵观 儒道互补 志怪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模式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6
15
作者 涂先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9-53,共5页
中国动画电影作品曾经在20世纪世界动画电影中占据高位,但受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而沉寂多年,在动画电影作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后出现转机,激起回归动画电影制作民族化浪潮。中国动画电影积极探索和尝试对传统动画电影的叙事模式... 中国动画电影作品曾经在20世纪世界动画电影中占据高位,但受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而沉寂多年,在动画电影作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后出现转机,激起回归动画电影制作民族化浪潮。中国动画电影积极探索和尝试对传统动画电影的叙事模式进行继承与创新,在严肃叙事中营造轻松氛围,展现喜剧元素;在民族性展现上,以细节形式将民族元素融入空间叙事;在人物成长叙事中从能力型成长到精神成长,成长深层化;致力于塑造圆形人物形象,以立体化叙事打造饱满人物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电影 叙事 成长叙事 圆形人物 民族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符号学视域下“十七年”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化叙事表达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27-131,共5页
本文从电影符号学切入,对影像符号的意义表达、中国民族动画电影影像与民族化叙事之间的关系及民族动画电影中电影符号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研究,并以"前、后十七年"中国民族动画电影为例,对电影叙事影像符号的构架设置与... 本文从电影符号学切入,对影像符号的意义表达、中国民族动画电影影像与民族化叙事之间的关系及民族动画电影中电影符号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研究,并以"前、后十七年"中国民族动画电影为例,对电影叙事影像符号的构架设置与意义传达进行探讨,力求从电影符号学角度对"十七年"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化叙事表达进行深入挖掘,提出中国民族动画影片应重视电影与观影者的关系,重视民族化叙事符号的精神指意性在影片中的表达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影像符号 “十七年”中国动画电影 民族化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动画电影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官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26,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享誉国内外;进入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后,观众对动画电影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而中国电影行业还停留在原有的思想层面,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熊出没》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相继上映,国产... 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享誉国内外;进入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后,观众对动画电影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而中国电影行业还停留在原有的思想层面,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熊出没》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相继上映,国产动画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重燃希望。文章以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史为线索,探讨全球背景下中国动画电影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尤其与美日两个动画强国对比,客观分析差距所在,探寻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发展的动画电影创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电影 电影市场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国动画电影民族化叙事的“破”与“立”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仁敏 司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63,共4页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三十余年间,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一批动画创作基地,以特有的民族化叙述方式,成功创制了一系列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尚的动画作品,其中,《哪吒闹海》《三个和尚》《大闹天宫》等经典作品至今仍广受欢迎。...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三十余年间,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一批动画创作基地,以特有的民族化叙述方式,成功创制了一系列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尚的动画作品,其中,《哪吒闹海》《三个和尚》《大闹天宫》等经典作品至今仍广受欢迎。但此后的二十余年间,国产动漫受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走上了对欧美日韩的模仿之路,一度式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动漫 《三个和尚》 《大闹天宫》 中国动画电影 民族化叙事 《哪吒闹海》 动画创作 强势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学视角下中国动画电影叙事的隐喻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彦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8-120,共3页
符号学是20世纪的重要学科之一,而电影作为当代大众传媒以及公众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传递意义时,就使用和创造了大量视听符号。在中国动画电影中,各类具有深层意义的符号是颇为常见的,它们在叙事中,担负着表现丰富内涵,使电影实... 符号学是20世纪的重要学科之一,而电影作为当代大众传媒以及公众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传递意义时,就使用和创造了大量视听符号。在中国动画电影中,各类具有深层意义的符号是颇为常见的,它们在叙事中,担负着表现丰富内涵,使电影实现"画龙点睛"的目的。在符号学的指导下,合理地在叙事中运用隐喻,可以使动画电影更加细致、灵动和出彩,使情节的铺排和人物的情感更易为观众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动画电影 符号学 隐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时代困局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从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取得商业成功,引发国产动画电影投拍热潮,为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带来起色和希望,到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迎来国产动画电影的高光时刻,点燃观众对本土动画的热情和信心,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总体处于上升趋势,... 从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取得商业成功,引发国产动画电影投拍热潮,为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带来起色和希望,到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迎来国产动画电影的高光时刻,点燃观众对本土动画的热情和信心,中国动画电影市场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但期间却历经沉浮,不易形成全面的观察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影响,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和严峻考验,动画电影市场也成为首当其冲的领域,产业观察的难度进一步提升,为分析的精准性带来更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动画电影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中国动画电影 本土动画 优化路径 严峻考验 精准性 时代困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