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年来的中国分析哲学研究: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3
1
作者 江怡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38,共12页
分析哲学研究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近40年来的中国分析哲学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分析哲学的介绍更为全面;对分析哲学的重新关注不是停留在简单的介绍和翻译上,而是开始注重对学术思想之间理论联系的分析以及对所... 分析哲学研究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近40年来的中国分析哲学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分析哲学的介绍更为全面;对分析哲学的重新关注不是停留在简单的介绍和翻译上,而是开始注重对学术思想之间理论联系的分析以及对所提出问题的历史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逐步开展与国际分析哲学界的交往和交流;开始注重把分析哲学的方法运用到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中。中国分析哲学在研究方法上形成了历史路径、视角路径、问题路径和方法路径,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和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其中包括对专名与摹状词的社会意义之理解、对规范性的高度重视和捍卫自然主义的立场、对信念和行动的强概念论以及关于形而上学问题的新解释等等。中国的分析哲学研究目前主要面临着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问题;二是分析哲学与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问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构成了中国分析哲学研究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哲学 中国哲学 中国分析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哲学在中国:历史衍化及其走向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国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76,共9页
分析哲学既是一种做哲学的方式,也是一种学派、思潮或理论:它对哲学的性质、使命等方面的理解,具有区别于其他学派的重要特点。其特点表现在:确信可以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来把握世界。20世纪初,稍后于其在西方的兴起,分析哲学也开始引... 分析哲学既是一种做哲学的方式,也是一种学派、思潮或理论:它对哲学的性质、使命等方面的理解,具有区别于其他学派的重要特点。其特点表现在:确信可以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来把握世界。20世纪初,稍后于其在西方的兴起,分析哲学也开始引入中国。历史地看,分析哲学在中国的引入和发展,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其一是20世纪初,特别是20世纪30至40年代;其二则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前一阶段属分析哲学进入中国的初始时期,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发展,则可以视为分析哲学在中国的复兴。从其研究取向来说,分析哲学在中国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进路。首先是以介绍和引入为基本形态,其次则是在引入的同时又试图有所超越。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分析哲学领域逐渐出现了新一代的学人,他们受到分析哲学比较严格的训练,其“做哲学”的方式也更接近西方分析哲学模式。不过,与之相关,也每每出现刻意模仿、迎合西方分析哲学的做法。尽管分析哲学注重逻辑分析,而这种进路又对中国的哲学研究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但其本身也存在自身的问题,因而需要以反思的眼光对其加以考察,这种反思以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为实质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哲学 逻辑与语言 分析哲学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威廉姆森和克里普克的同情性辩护——兼评陈波教授新作《对话、交往、参与》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敏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94,共6页
《对话、交往、参与——走进国际哲学共同体》是陈波教授积极投身中国分析哲学国际化进程的较为完整的记录,该书显示了一条值得借鉴的“三通”国际化路线:通过国际对话了解真正的国际学术前沿,通过国际交往获取国际同行的批评,通过国际... 《对话、交往、参与——走进国际哲学共同体》是陈波教授积极投身中国分析哲学国际化进程的较为完整的记录,该书显示了一条值得借鉴的“三通”国际化路线:通过国际对话了解真正的国际学术前沿,通过国际交往获取国际同行的批评,通过国际发表真正走进国际哲学共同体。该书堪称为中国分析哲学国际化“摇旗冲锋”之力作,值得中国分析哲学界尤其是中青年学者阅读、借鉴。针对作者对威廉姆森和克里普克的批评,本文尝试为两位哲学家做同情性辩护。若对威廉姆森作创造性诠释,威廉姆森本该断言的或许是,在元逻辑层面,二值原则对非二值原则具有绝对性优势,乃逻辑学家普遍持有的一个顽固信念。作者对克里普克的反描述论的语义论证的反驳,在认定隐含假设、批评隐含假设,以及对克里普克所提反例的回应方面,皆有可疑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分析哲学 国际化 创造性诠释 二值原则 反描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