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机制研究——来自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11
1
作者 朋文欢 李寒凝 +1 位作者 傅琳琳 莫秋羽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8-68,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供给方和需求方双重视角剖析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方法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结果:(1)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地...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供给方和需求方双重视角剖析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方法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结果:(1)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地需求方能显著促进农地流转有偿化。(2)这一影响的实现基于两种机制:一是直接效应,即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外部需求主体打破了以熟人网络为主的封闭市场,通过引入市场化的交易规则订立合理租金;二是通过间接的示范效应与竞争机制,激励熟人间的非正式交易向市场化、有偿化靠拢。(3)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对农地有偿流转的影响以农地产权的稳定为前提,但并不因农村非正式制度的介入而被削弱。研究结论:在继续稳定农地产权的前提下,引入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其市场化行为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对促进租金有偿合理、健全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农地有偿流转 新型经营主体 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对农民非农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202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赵婷 刘豪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79-183,203,共6页
基于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3期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构建农民非农就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民非农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民非农就业质量,且经过工具变量... 基于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3期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构建农民非农就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民非农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民非农就业质量,且经过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显示,互联网通过增加社会资本积累,以人情礼金支出为中介变量间接改善就业质量,中介效应占比达18.7%;异质性分析显示,互联网对东部地区和城镇农民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建议通过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数字技能培训、构建社会资本培育体系等政策,缩小城乡和区域数字鸿沟,助力农民高质量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 农民非农就业 就业质量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社会资本 数字鸿沟 2016—202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化”“少子化”叠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子洋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3-67,共5页
“老龄化”“少子化”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一个阶段内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如何把握“老龄化”“少子化”叠加对我国居民消费带来的机遇和风险是当前急需破解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我国微观层面的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就“老龄化”“少子... “老龄化”“少子化”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一个阶段内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如何把握“老龄化”“少子化”叠加对我国居民消费带来的机遇和风险是当前急需破解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我国微观层面的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就“老龄化”“少子化”叠加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比较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城乡差异性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整体上而言,“老龄化”会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而“少子化”对消费具有促进作用。然而,“老龄化”“少子化”叠加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仍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且这种正向促进作用呈现出东中西不断减小的趋势性特征。但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则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且“老龄化”“少子化”叠加对我国东中西不同地区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会由于居民家庭性质的异质性(城镇或农村)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具体而言,“老龄化”“少子化”叠加对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消费表现为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表现为“挤出效应”,且这种“挤出效应”在西部地区表现得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少子化”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家庭追踪调查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流动、社会资本与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证据 被引量:37
4
作者 邓大松 杨晶 孙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3-114,共12页
利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农户数据,在考察收入流动与收入不平等现状的基础上,使用kakwani个体相对剥夺指数和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收入流动、社会资本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可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 利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农户数据,在考察收入流动与收入不平等现状的基础上,使用kakwani个体相对剥夺指数和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收入流动、社会资本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可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惯性率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流动性存在差异;收入向上流动能够显著缓解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而收入向下流动则会加剧其收入不平等。社会资本积累能够有效缓解收入流动不足引致的收入不平等,表现为社会资本水平越高农村居民就越容易实现增收,而社会资本不足容易引致收入不足,进而加剧农村居民收入不均等。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增强农村居民社会资本、防范弱势群体收入向下流动,成为降低收入不平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收入流动性 相对剥夺 社会资本 精准扶贫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通学行为差异分析
5
作者 黄玥 干宏程 +2 位作者 王馨玉 陆欢 温金鹏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通学出行是儿童日常生活和家庭通勤出行中的重要活动,通学方式决策对于儿童通学的安全、便捷以及城市交通系统优化等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20年展开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多项logit模型研究个体属性、家庭特征、学校属性及地理特征... 通学出行是儿童日常生活和家庭通勤出行中的重要活动,通学方式决策对于儿童通学的安全、便捷以及城市交通系统优化等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20年展开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多项logit模型研究个体属性、家庭特征、学校属性及地理特征因素对通学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地理特征因素对通学方式选择的影响最大.东部地区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机动交通方式和自行车;西部地区学生更倾向于步行;东北地区学生则更倾向于机动交通方式和校车.农村乡镇和小城市的电动车通学比例明显高于大中城市,且农村乡镇使用校车的概率也更高.全国范围内,私立学校学生使用校车的可能性是公立学校学生的3.3倍.此外,研究还发现个体属性和家庭特征也对通学行为具有影响,如肥胖儿童更加依赖校车和电动车;性别对通学方式选择没有显著作用;家庭规模越大,越愿意步行通学.从促进主动出行、改善交通公平性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通学出行 方式选择 地理区域属性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多项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城乡视角测度与分解多维相对贫困——基于双界限法分析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
6
作者 刘丽影 钱铖 +2 位作者 芮东升 毛璐 刘思佟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131-135,共5页
运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双界限法分别对城市和农村地区贫困进行测算与分解。结果表明,从各指标的贫困发生率来看,2018年全国受教育年限、慢性病以及自评健康状况指标的贫困发生率较高,成为除收入外影响贫困的重要因... 运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双界限法分别对城市和农村地区贫困进行测算与分解。结果表明,从各指标的贫困发生率来看,2018年全国受教育年限、慢性病以及自评健康状况指标的贫困发生率较高,成为除收入外影响贫困的重要因素。随着k值增加,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贫困发生率与多维贫困指数呈下降趋势,平均剥夺份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k=3/9为例,农村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为56.60%,平均剥夺份额及多维贫困指数分别为0.473 0和0.267 7,城市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为30.91%,平均剥夺份额及多维贫困指数分别为0.483 2和0.149 4;从指标分解来看,城市多维贫困中贡献率排前三位的为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均收入以及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7.50%、24.43%、6.65%,农村多维贫困中贡献率排前三位的为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均收入以及做饭燃料,分别为51.56%、14.41%、11.69%。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多维相对贫困的深度和广度均高于城市家庭,不同维度指标对城乡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各有差异。由此可得,教育的不平等最容易导致家庭多维相对贫困,要解决城乡多维贫困的核心问题,应优先解决教育致贫问题。收入依旧是影响城乡多维相对贫困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双界限(AF)法 多维贫困指数 测度与分解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 城乡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214
7
作者 谢宇 胡婧炜 张春泥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2,共32页
为了让研究者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有更多了解,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其背景和特色。在设计理念上,CFPS以个人和家庭为研究主体,以多层次问卷和跟踪性调查为研究视角,充分考虑了社会现象的异质性、复杂性和时间性;在调查实施上,CFPS采... 为了让研究者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有更多了解,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其背景和特色。在设计理念上,CFPS以个人和家庭为研究主体,以多层次问卷和跟踪性调查为研究视角,充分考虑了社会现象的异质性、复杂性和时间性;在调查实施上,CFPS采用城乡一体的多阶段、内隐分层和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借助先进的调查技术提高访问质量,设计了兼顾研究需要和可操作性的追访原则;在问卷内容上,CFPS不仅涵盖内容广,而且在整合城乡问卷,收集家庭关系、人口流动、事件史、认知能力和少儿发展等相关数据上也均有长处;在数据上,本文以经济不平等、婚姻变迁、认知能力三个方面的数据研究为例,展示了CFPS的追踪设计和特色内容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社会调查 CF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结构与家庭债务: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利 王聪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7年第3期31-37,共7页
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微观角度探讨家庭人口结构对家庭借贷需求及其债务规模的影响。结果显示:(1)老年人口抚养比与家庭借贷需求正相关,即老年人口抚养比的上升将促进家庭债务的累积。(2)少儿人口抚养比与家庭借贷... 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微观角度探讨家庭人口结构对家庭借贷需求及其债务规模的影响。结果显示:(1)老年人口抚养比与家庭借贷需求正相关,即老年人口抚养比的上升将促进家庭债务的累积。(2)少儿人口抚养比与家庭借贷需求负相关,少儿人口的增加反而将抑制家庭借贷市场的发展。(3)小型化的家庭更趋于借贷。(4)人口结构的变动主要借助收入分配这一机制作用于家庭借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家庭债务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青少年媒介使用的家庭环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3年度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郑素侠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4-149,共6页
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完成社会化的"第二课堂",但在一些偏远农村,青少年使用媒介的家庭环境与城市青少年之间仍存在较大落差。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全国性数据,探讨了... 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完成社会化的"第二课堂",但在一些偏远农村,青少年使用媒介的家庭环境与城市青少年之间仍存在较大落差。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全国性数据,探讨了城乡青少年媒介使用的家庭环境差异,研究发现:一、在电脑和网络的拥有上,农村家庭拥有电脑和网络的比例明显低于城镇家庭;二、在使用媒介时,城镇青少年比农村青少年能享受到更多的亲子陪伴;三、在使用媒介的时间干预上,城乡青少年父母对子女的看电视时间和上网时间都进行了干预,但比较而言,农村青少年父母对子女上网时间的干预更为严格,城镇青少年父母对子女看电视时间的干预更为严格。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手段,本文分析了造成城乡青少年媒介使用家庭环境差异的影响因素,并就优化农村青少年媒介使用的家庭环境、弥合城乡青少年之间的"数字鸿沟"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青少年 家庭环境 媒介使用 媒介素养 中国教育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驱动下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 被引量:37
10
作者 张莉娜 吕祥伟 倪志良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5,共12页
立足于数字经济深刻影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互联网+"驱动下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研究表明,"互联网+"驱动下的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该结论在运用Heckman... 立足于数字经济深刻影响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研究"互联网+"驱动下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研究表明,"互联网+"驱动下的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该结论在运用Heckman模型、处理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等实证策略纠正潜在内生性问题及通过一系列检验后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城市家庭,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家庭的增收效果更显著;中间收入阶层是数字经济的最大受益者,对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的影响相对较小。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互联网+"驱动下的数字经济通过提升互联网作为信息渠道的重要程度进而增加收入的渠道显著存在。门槛回归分析表明,随着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对家庭收入的正向作用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现阶段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增收效应大于数字产业化的增收效应。因此,应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驱动下数字经济的增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数字经济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增收效应 家庭收入 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具有幸福效应吗——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冷凤彩 曹锦清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2,共9页
互联网快速发展对我国居民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与居民幸福感正相关,居民使用互联网能令其幸福感提高14.1%;采用工具变量法与稳健性检... 互联网快速发展对我国居民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与居民幸福感正相关,居民使用互联网能令其幸福感提高14.1%;采用工具变量法与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居民使用互联网的幸福效应依然显著;居民个体差异会影响互联网使用的幸福效应,农村、男性、低龄及中低教育阶层居民能获得更高的幸福感。因而应改善互联网设施,普及互联网教育,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以有效提高我国居民因使用互联网而带来的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幸福感 居民幸福感 互联网使用 幸福效应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保险、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相对剥夺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祖云 杨晶 申云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20年第5期19-28,共10页
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讨养老保险对农户收入相对剥夺的影响以及农地流转的调节机制,以期为有效识别养老保险影响农户收入分配的可靠机制提供证据。研究发... 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讨养老保险对农户收入相对剥夺的影响以及农地流转的调节机制,以期为有效识别养老保险影响农户收入分配的可靠机制提供证据。研究发现:农地流转总体上抑制了农户收入相对剥夺,参加养老保险对农户收入相对剥夺也具有显著的缓释效应;相比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户,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户更容易通过农地转入来提升其农业兼业收入,“部分地”间接降低农户收入相对剥夺水平。对于有老年人的家庭而言,领取养老金抑制了农户收入相对剥夺,且通过改变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间接影响农户收入相对剥夺;农地转入能够显著降低有老人家庭的收入相对剥夺。本研究为在后扶贫时代强化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融合,推进“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再分配政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农户 农地流转 收入相对剥夺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家庭义务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庆丰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6-73,共8页
以问卷词查和个案调查所得资料为依据,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从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支付能力、对孩子的教育期望以及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满意度四个方面,描述、分析农村父母对其子女... 以问卷词查和个案调查所得资料为依据,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从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支付能力、对孩子的教育期望以及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满意度四个方面,描述、分析农村父母对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心理态度及行为选择方式,揭示了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今后改革的一些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 义务教育 教育支付能力 教育期望教 教学质量满意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迁移对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分工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宋璐 李树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0-21,共12页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1-2003年"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跟踪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效应的Logistic模型,研究劳动力迁移对农村家庭养老性别分工的影响。发现,子女外出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传统家庭养老的性别分...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1-2003年"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跟踪调查数据",采用随机效应的Logistic模型,研究劳动力迁移对农村家庭养老性别分工的影响。发现,子女外出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传统家庭养老的性别分工模式,但是子女代际支持的性别差异正在缩小,女儿在家庭养老中的作用提高。外出女儿对老年父母增加经济支持的可能性更大,使子女对父母经济支持的性别分工差异缩小;外出儿子对老年父母增加生活照料的可能性更小,促使子女生活照料的性别分工差异缩小;而外出使女儿对老年父母增加情感支持的可能性更大,儿子和女儿在代际情感交流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家庭养老 人口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效华 冯祯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5-128,共4页
中国农村地区能源的供应和消费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农村长期受到能源问题的困扰 ,家庭用能主要依靠当地可获得的生物质资源 ,供不应求。 2 0世纪 80年代初基本解决了燃料供应不足的矛盾 ,农民开始... 中国农村地区能源的供应和消费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农村长期受到能源问题的困扰 ,家庭用能主要依靠当地可获得的生物质资源 ,供不应求。 2 0世纪 80年代初基本解决了燃料供应不足的矛盾 ,农民开始使用优质能源。根据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 ,将其划分为严重缺能阶段、基本满足阶段和商品化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能源需求 农村规划 中国农村 家庭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动态分析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18
16
作者 闫淑敏 张生太 《预测》 CSSCI 2003年第1期7-10,共4页
在以往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中 ,大多注重政府层面的投资 ,而较少关注农村家庭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本文从微观投资主体—家庭入手 ,收集了大量资料 ,通过比较分析 ,较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家庭教育和健康投资的动态变化状况。针对农村家... 在以往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中 ,大多注重政府层面的投资 ,而较少关注农村家庭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本文从微观投资主体—家庭入手 ,收集了大量资料 ,通过比较分析 ,较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家庭教育和健康投资的动态变化状况。针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不足的现状 ,本文认为除了加大政府的农村教育的投入外 ,还应拓宽农村教育投资渠道 ,为农民家庭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途径。针对农村家庭健康投资低的现状 ,还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农村家庭健康的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家庭 人力资本投资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聚类分析法进行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区域划分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效华 冯祯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3-106,共4页
选择人均有效热、人均电力、有效热中商品能比例、人均标煤、人均商品能、人均收入和年均气温作为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区域划分的特征指标 ,运用聚类分析法 ,根据各省、市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特征指标值相似程度 ,将其划分为 5类不同区域 ... 选择人均有效热、人均电力、有效热中商品能比例、人均标煤、人均商品能、人均收入和年均气温作为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区域划分的特征指标 ,运用聚类分析法 ,根据各省、市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特征指标值相似程度 ,将其划分为 5类不同区域 ,并分析各区域的主要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划分 聚类分析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社会资本对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流动的影响——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朱月季 张颖 陈新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3,165,166,共11页
良好的代际流动可以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家庭成员的教育和社会资本是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流动的重要通道。文章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从教育和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探讨两者对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流动的影响机理及区域差异... 良好的代际流动可以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家庭成员的教育和社会资本是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流动的重要通道。文章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从教育和社会资本的角度出发,探讨两者对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流动的影响机理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男性子代的受教育水平对农村家庭代际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女性子代的受教育水平并未显著影响代际流动;尽管父代受教育水平并不直接影响家庭代际流动,但它在男性子代的代际流动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社会资本在农村家庭代际流动中的作用也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子代通过社会资本路径求职能够促进其向上的代际流动,而社会资本在女性子代的代际流动中并未发挥显著作用;进一步的区域比较研究发现,农村地区整体上的代际流动不明显,且一级地区、二级地区均呈现微弱向下的流动趋势,三级地区呈现微弱向上的流动趋势。由此提出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维护农村家庭的社会网络和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农民提供更多非农就业信息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流动 社会资本 教育 中国农村 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研究——消费水平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19
作者 王效华 冯祯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8-91,共4页
为探讨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 ,根据全国 30个省市农村能源消费统计数据 ,给出了 1996年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人均有效热、人均电力及商品能比例作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特征指标 ... 为探讨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 ,根据全国 30个省市农村能源消费统计数据 ,给出了 1996年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人均有效热、人均电力及商品能比例作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特征指标 ,进而分析了这些指标与人均收入和年均气温的相关关系。人均电力消费 (Y,元 )与人均收入 (X,元 )的回归方程为 Y =2 2 .96 4+3.95 6× 10 - 2 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农村家庭 基本特征 发展规律 消费水平 影响因素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性别视角看中国农村土地调整中的公平问题——对全国1199个农户和2459个村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35
20
作者 张林秀 刘承芳 《现代经济探讨》 2005年第10期17-23,共7页
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新一轮土地承包期延长和土地承包法的实施,对保护农民土地产权的稳定性和促进长期投资有积极作用。但以户为单位的土地承包使得在土地流转和调整中部分人群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本文利用两套农村调查资料分析后得... 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新一轮土地承包期延长和土地承包法的实施,对保护农民土地产权的稳定性和促进长期投资有积极作用。但以户为单位的土地承包使得在土地流转和调整中部分人群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本文利用两套农村调查资料分析后得知:妇女由于婚姻关系导致不能马上获得土地的现象很普遍,大部分新婚妇女要等到下一轮土地调整时才能获得地。本文建议政府要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例如提高公众、特别是妇女和乡村干部对保障妇女土地权的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人口流动和土地资源转移用途过程中妇女的合法土地权益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产权 性别平等 农村 中国 土地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