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力活动对中国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世强 郭凯林 吕万刚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122,共9页
目的:分析体力活动对我国老年人衰弱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老年人衰弱的体力活动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采用衰弱指数评估中国老年人的衰弱状况,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体力活动对衰弱的影响... 目的:分析体力活动对我国老年人衰弱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老年人衰弱的体力活动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采用衰弱指数评估中国老年人的衰弱状况,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体力活动对衰弱的影响,辅以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自选择偏差。结果:(1)中国老年人的衰弱患病率为23.59%,衰弱风险随着体力活动能耗的增加而减小,控制其余因素后,体力活动每增加1 MET-h/d,衰弱风险下降4%。(2)相比中高体力活动,低体力活动老年人的衰弱风险是中高体力活动的3.17倍。(3)运用3种倾向得分匹配法修正自选择偏差后,低体力活动对老年人衰弱影响的净效应为20%。(4)异质性分析发现,低体力活动更会增加女性、教育程度低、无配偶、居住在城市老年人的衰弱风险。结论:中国老年人的衰弱患病率高,低体力活动老年人的衰弱风险更高,中高体力活动更有助于降低老年人的衰弱风险,同时二者关系也存在群体异质性。建议社会要重视老年人衰弱问题,开展衰弱筛查,同时积极引导老年人进行体力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老年人 身体活动 衰弱指数 中国健康养老追踪调查 运动强度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活动水平对中国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多期数据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世强 郭凯林 +4 位作者 李丹 王一杰 王少堃 胥祉涵 吕万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103,共13页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衰弱指数评估中国老年人的衰弱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身体活动水平对衰弱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老年人的衰弱率呈上升趋势,在无衰弱老年人中,26.0%的人群由无衰...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衰弱指数评估中国老年人的衰弱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身体活动水平对衰弱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老年人的衰弱率呈上升趋势,在无衰弱老年人中,26.0%的人群由无衰弱状态转变为衰弱状态;在衰弱老年人中,则有19.89%的人群由衰弱状态改善为无衰弱状态;女性由无衰弱状态转变为衰弱状态的比例高于男性。在衰弱老年人中,低水平身体活动的比例逐年增加;低水平身体活动的老年人状态转变为衰弱的风险是中高水平老年人的2.59倍,同时衰弱状态改善为无衰弱状态的可能性下降62%。研究结果说明,低水平身体活动是中国老年人由无衰弱状态转变为衰弱状态的危险因素,中高水平身体活动有助于衰弱状态转变为无衰弱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身体活动 追踪数据 衰弱指数 中国健康养老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山 何思源 吴瑛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的老年研究的关注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 目的 探讨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的老年研究的关注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WOS文献1229篇,中国知网文献2484篇。研究热点有“疾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保险”“慢性病”“代际支持”,未来研究趋势将围绕“慢性肾脏疾病”“炎症”“性别差异”“健康老龄化”等。结论 基于CHARLS数据库的研究数量逐渐增多,建议学者基于我国的发展和国情现状,进一步挖掘和完善老年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中国健康养老追踪调查 可视化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老年人养老资本、策略与福祉——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张若恬 张丹 李树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83,共12页
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和福祉理论,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中国老年人养老资本、策略与福祉的整体现状,以及在不同社会人口特征下的差异。结果发现,中国老年人养老资本中人力资本水平最高、金融资本水平最... 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和福祉理论,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中国老年人养老资本、策略与福祉的整体现状,以及在不同社会人口特征下的差异。结果发现,中国老年人养老资本中人力资本水平最高、金融资本水平最低;老年人整体倾向于依赖型养老策略;老年福祉中健康福祉水平较高,但老年人情感支持和社会参与福祉水平较低。将老年人养老资本、策略和福祉样本分类后的测度结果根据不同人口特征一一对应,发现在不同社会人口特征下老年人拥有的养老资本、策略和福祉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组合形成中国老年人养老现状的几种特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资本 养老策略 老年福祉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 可持续生计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保险、农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相对剥夺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5
5
作者 吴祖云 杨晶 申云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20年第5期19-28,共10页
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讨养老保险对农户收入相对剥夺的影响以及农地流转的调节机制,以期为有效识别养老保险影响农户收入分配的可靠机制提供证据。研究发... 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探讨养老保险对农户收入相对剥夺的影响以及农地流转的调节机制,以期为有效识别养老保险影响农户收入分配的可靠机制提供证据。研究发现:农地流转总体上抑制了农户收入相对剥夺,参加养老保险对农户收入相对剥夺也具有显著的缓释效应;相比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户,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户更容易通过农地转入来提升其农业兼业收入,“部分地”间接降低农户收入相对剥夺水平。对于有老年人的家庭而言,领取养老金抑制了农户收入相对剥夺,且通过改变农户的农地转出行为,间接影响农户收入相对剥夺;农地转入能够显著降低有老人家庭的收入相对剥夺。本研究为在后扶贫时代强化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融合,推进“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收入再分配政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农户 农地流转 收入相对剥夺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午睡时长和夜间睡眠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基于2020年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周梅 杨爱琼 +1 位作者 邢英 王玉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0-567,共8页
背景随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加,而生活习惯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基于生活习惯角度推荐睡眠时间,为老年人抑郁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背景随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加,而生活习惯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基于生活习惯角度推荐睡眠时间,为老年人抑郁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23-11-16公开发布第五轮(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CHARLS),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823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评定量表(CSE-D10)评估老年人抑郁症状,午睡时长划分5级:不午睡、<30 min、30~59 min、60~89 min、≥90 min,夜间睡眠分为5级:≥8 h、7~<8 h、6~<7 h、5~<6 h、<5 h。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因素,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午睡时长、夜间睡眠在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中的重要程度,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进一步探索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发生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2020年调查期间,中国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4.84%(2045/82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午睡时长30~59 min是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OR=0.814,95%CI=0.673~0.985,P=0.034),夜间睡眠时间<5 h是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OR=1.705,95%CI=1.435~2.027,P<0.001)。女性、未婚/分居/离异/丧偶、失能、身体疼痛、强度体力活动、自评健康状况下降、生活满意度下降、卒中、帕金森病会增加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P<0.05)。随机森林模型显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间对抑郁症状影响的重要性较高。午睡时长与发生抑郁症状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P_(nonlinear)<0.05),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在午睡时长30 min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持续降低,最低水平约为50 min,午睡时长超过75 min后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会增加。老年人患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在夜间睡眠6 h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持续降低,最低水平约为7 h,睡眠时间超过9 h后抑郁的风险会增加(Poverall<0.05)。结论中国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24.84%),午睡时长、夜间睡眠的持续时间与抑郁症之间呈J型关系,建议老年人每天午睡30~75 min,适度的午睡时长有效降低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同时夜间睡眠6~9 h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对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早期防控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老年人 午睡时长 夜间睡眠 中国健康养老追踪调查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老年人多重慢性病现状调查与健康损失因素探究:基于CHARLS 2018数据 被引量:70
7
作者 刘帅帅 张露文 +1 位作者 陆翘楚 刘焕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8-524,共7页
目的对我国中老年群体的多重慢性病发病率和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8年第四次全国追访数据。调查覆盖了全国28个省的45... 目的对我国中老年群体的多重慢性病发病率和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8年第四次全国追访数据。调查覆盖了全国28个省的45岁以上受访者。研究纳入14种慢性病类型,若受访者被医生确诊2种或2种以上,则被定义为多重慢性病。采用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daily living,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y daily living,IADL)和抑郁程度定义健康损失。结果多重慢性病患者(两种及两种以上患者)占比53.8%;其中,共患两种、三种、四种以上慢性病的占比分别为19.7%、14.2%和20.0%,存在ADL损失、IADL损失、抑郁的分别占比26.7%,26.6%,38.5%。年龄、女性性别、不良婚姻状况、农村和中西部居住环境是共病发病和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结论多重慢病已成为我国最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政府应重视这一重大健康问题,调整卫生体系服务重心,加大资源投入,提高应对与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慢性病 健康损失 中国健康养老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国背景下的智慧健康养老:战略目标、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9
8
作者 雷晓康 汪静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139,共9页
智慧健康养老是在"健康中国"战略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型服务模式,为健康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动力驱动。本文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构建起"目标-结构-行动"分析框架,探讨智慧健康养老的战略目标,... 智慧健康养老是在"健康中国"战略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型服务模式,为健康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动力驱动。本文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构建起"目标-结构-行动"分析框架,探讨智慧健康养老的战略目标,在政策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标准及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下分析智慧健康养老的行动方案。研究发现,智慧健康养老的核心仍在服务本身,应立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定制化的健康养老需求,发挥信息技术的资源融合和服务功能,提升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精细化、标准化,促进智慧健康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健康养老 健康中国 养老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体医融合模式在养老地产中的运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慧 王凯珍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将体医融合模式运用于养老地产既是积极响应健康中国非医疗性健康干预的号召,又是对促进健康老龄化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养老地产在建筑设计、运营模式、开发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都为运用体医融合模式提供了实践可行性,但在具体操作过... 将体医融合模式运用于养老地产既是积极响应健康中国非医疗性健康干预的号召,又是对促进健康老龄化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养老地产在建筑设计、运营模式、开发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都为运用体医融合模式提供了实践可行性,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面临着体医不均衡发展、体医不合作发展、体医功能认知单一、体医融合操作性法规缺失等问题。体医融合模式在养老地产中的成功运用,应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体医融合的具体方案,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对老年人健身意识的养成,引用智能移动设备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数据库,积极引导养老地产内健身休闲活动的组织与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体医融合 养老地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基本养老保险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何晖 李全胜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55-64,共10页
本文采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实证分析了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基本养老保险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居民比没参加的居民感觉更幸福,基本养老保险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居民的自评健... 本文采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实证分析了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基本养老保险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居民比没参加的居民感觉更幸福,基本养老保险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居民的自评健康在基本养老保险和居民幸福感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居民生活水平感知在居民健康与幸福感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因此,优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仅可以调节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大大提升居民幸福感,而且有利于健康中国战略的贯彻落实,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应当营造有利于居民健康的政策环境,注重政策的协同作用,发展更平衡更充分的养老服务产业,关注居民生活水平感知,提高制度的柔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 居民幸福感 自评健康 生活水平感知 健康中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CEPS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宏昌 刘二鹏 +2 位作者 刘特 王健 黄爱峰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2,共8页
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健康成长。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参考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运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健康成长。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参考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运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其作用机制表现为健康教育通过促进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而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正向影响;(3)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特征。具体表现为:对西部地区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大于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对乡村地区学生身心健康促进作用大于城市地区;对女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作用大于男性学生。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以下建议: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健康教育实施与评估;推动体育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健康效应;因地制宜调整健康教育实施侧重点,推动不同区域健康教育的均衡发展;关注学生生长发育的性别差异,适时适度调整健康教育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课外体育锻炼 学生身心健康 作用机制 中国教育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国背景下子洲县医养融合智慧养老模式研究
12
作者 储伶丽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33-138,共6页
针对陕西省子洲县面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深、乡村老人占比高、社会保障水平低、留守老人现象普遍、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短缺以及利用不充分、不均衡等问题,探讨其医养融合智慧养老的乡村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发现,子洲县具有建立医养融合... 针对陕西省子洲县面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深、乡村老人占比高、社会保障水平低、留守老人现象普遍、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短缺以及利用不充分、不均衡等问题,探讨其医养融合智慧养老的乡村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发现,子洲县具有建立医养融合智慧养老模式的潜在需求引力、地方基础推动力、社会环境支撑力和时代发展牵引力。为此,提出子洲县医养融合智慧养老的整体架构,建设子洲县医养融合智慧养老服务组织制度体系、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和基层支持系统。通过积极进行组织制度政策创新、建立医养资源的整合开拓机制等措施保障子洲县医养融合智慧养老模式的运行,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融合 智慧养老 健康中国 陕西省子洲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老龄化:从健康奇迹到养老奇迹 被引量:9
13
作者 林毅夫 付才辉 卓唯佳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19,共15页
“未富先老”的中国式老龄化,之所以让世人惊恐不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了解其历史根源以及缺乏与之相适宜的养老体系。“未富先老”的中国式老龄化反映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健康奇迹。我国目前规模巨大的老龄人口... “未富先老”的中国式老龄化,之所以让世人惊恐不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了解其历史根源以及缺乏与之相适宜的养老体系。“未富先老”的中国式老龄化反映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健康奇迹。我国目前规模巨大的老龄人口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人口预期寿命革命引起的,而健康奇迹则是符合当时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卫生健康体系的伟大成就。中国健康奇迹成功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式老龄化这一“中国之问”,而要成功实现中国养老奇迹这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之治”,同样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符合国情的养老体系。然而,适宜于“未富先老”国情的中国式养老体系必须坚持以人民而非资本为中心,汲取健康奇迹的宝贵经验与医疗体系市场化的惨痛教训,重塑公平适宜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有为政府、有爱家庭、有情社区与有效市场更好地结合是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老龄化 健康奇迹 养老奇迹 适宜养老体系 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医养结合服务的实践模式、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基于服务链理论的多案例分析
14
作者 李立清 喻明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62,共11页
随着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医养结合服务被广泛认为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服务链理论,构建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传输—需求”多层分析框架,借助多个典型案例呈现农村医养结合服务的五... 随着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医养结合服务被广泛认为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服务链理论,构建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传输—需求”多层分析框架,借助多个典型案例呈现农村医养结合服务的五种实践模式,归纳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侧、传输侧与需求侧的现存问题,进而探寻服务链下农村医养结合服务的提升路径:供给侧需加快医养共管部门设计,明晰主体职责边界,凝聚医养结合资源;传输侧需形成“多元、均等、多样、灵活”的服务传输理念,打破信息壁垒;需求侧需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筑牢身心健康屏障,积极反馈医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长期照护 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 服务链 人口老龄化 健康中国 银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院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2
15
作者 左冬梅 李树茁 宋璐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31,共8页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2006年在安徽省巢湖地区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孝道观念和代际支持因素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居...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2006年在安徽省巢湖地区进行的"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福利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社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孝道观念和代际支持因素对老年人入住养老院意愿的影响。居家养老符合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的愿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抱有期待。传统的孝道观念对于农村老年人选择养老院养老起到了阻碍作用。慢性病所带来的医疗需求是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院的动机之一。老年人在居家养老中更重视感情上的"孝",而子女给予的实际的"养"并不能降低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养老 意愿 健康状况 孝道观念 中国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口健康与养老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林 廖宇航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4-126,共3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趋于分化,少子化使得家庭养老负担日趋加重,老年人口的健康与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海南医学院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与家庭研究中心、《人口与经济》期刊合办的"快速...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趋于分化,少子化使得家庭养老负担日趋加重,老年人口的健康与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海南医学院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与家庭研究中心、《人口与经济》期刊合办的"快速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口健康与养老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5月26日在海南海口隆重召开。海南医学院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黑启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与家庭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广州研究员、《人口与经济》期刊主编童玉芬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赵履宽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进程 老年人口 学术研讨会 养老问题 人口健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 海南医学院 人口与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专题
17
作者 陈友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轨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社会结构的剧烈转变,中国社会慢慢进入了现代化的叙事之中,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齐头并进,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快速的老龄化进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党...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轨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社会结构的剧烈转变,中国社会慢慢进入了现代化的叙事之中,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齐头并进,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快速的老龄化进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并引起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速增长 人口基数 经济体制转轨 老年人口 人口老龄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 健康中国建设 养老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产继承是否显著促进了家庭财富的积累?——来自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5
18
作者 韦宏耀 杨政怡 钟涨宝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66,共13页
社会财富的"代际固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遗产继承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遗产继承对家庭财富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遗产的获得显著正向促进家庭财富的积累,且这一结果较为... 社会财富的"代际固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遗产继承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遗产继承对家庭财富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遗产的获得显著正向促进家庭财富的积累,且这一结果较为稳健和可靠;分样本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遗产继承对家庭财富积累的影响在农村地区、低文化程度、老年群体和非自雇者群体中更为显著,这可通过个体积累对遗产继承具有替代效应进行解释,即越难以通过市场经济活动积累财富的家庭,遗产继承在其中的作用越大;分财富结构类型来看,遗产继承显著促进家庭房产和金融资产的积累,但对土地资产、固定资产和耐用品资产的积累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继承 财富积累 替代效应 中国健康养老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45岁及以上年龄城乡社区居民的听力残疾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琬婷 王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45岁及以上年龄社区居民的听力残疾患病率及分布特征。方法应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基线数据,以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17051例45岁及以上年龄且性别、城乡和听力残疾资料完整的受访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句询问法... 目的分析我国45岁及以上年龄社区居民的听力残疾患病率及分布特征。方法应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基线数据,以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17051例45岁及以上年龄且性别、城乡和听力残疾资料完整的受访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句询问法对不同年龄组发病的听力残疾总患病率、不同年龄、性别和城乡患病率以及年龄、性别和城乡3变量联合分层的听力残疾患病率进行分析。全部结果均经抽样、无应答和事后分层的联合相对权重进行了加权调整。结果我国45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的听力残疾总患病率分别为8.8%和16.0%,在45~、50~、60~和≥70岁组听力残疾患病率依次为2.9%、4.6%、9.4%和24.4%,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_(v=1)^(2),年龄=1009.024,P<0.001);按城乡和性别联合分层计算的年龄组患病率分布规律与此相同。此外,农村和城市的听力残疾总患病率分别为11.0%和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v=1)^(2),城乡=118.611,P<0.001),年龄和性别联合分层的各组内规律与此相同。男性(8.6%)和女性(8.9%)的听力残疾总患病率接近,年龄和城乡联合分层的各组内患病率的高低出现交叉,性别患病率的分布规律不一致,由于假设检验功效过低,尚不足以提供相应的规律。结论我国农村中老年听力残疾患病率比城市高,男女性患病率接近,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残疾 听力减退 患病率 中老年人 中国健康养老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老年人身体活动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基于CHARLS数据 被引量:3
20
作者 粟昭隐 康巍瀚 +2 位作者 刘亚涛 吕媛 Michael NERLICH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究中国中老年人身体活动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关联。方法分析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20年数据中19395例受访者的自我报告数据。结果发生脑卒中1368例(7.05%)。年龄≥65岁(OR=1.049,95%CI 1.043~1.055,P<0.001)、与配... 目的探究中国中老年人身体活动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关联。方法分析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20年数据中19395例受访者的自我报告数据。结果发生脑卒中1368例(7.05%)。年龄≥65岁(OR=1.049,95%CI 1.043~1.055,P<0.001)、与配偶分居(OR=2.004,95%CI 1.091~3.683,P=0.025)、丧偶(OR=1.669,95%CI 1.452~1.919,P<0.001)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相比于教育水平为小学,初中(OR=0.766,95%CI 0.664~0.883,P<0.001)、高中及中专(OR=0.804,95%CI 0.665~0.972,P=0.024)、大学及以上(OR=0.568,95%CI 0.361~0.894,P=0.015)是脑卒中发生的保护因素;与低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相比,中强度身体活动水平(OR=0.691,95%CI 0.598~0.799,P<0.001)、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OR=0.417,95%CI 0.364~0.478,P<0.001)是脑卒中发生率的保护因素。调整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后,年龄≥65岁(OR=2.398,95%CI 2.139~2.668,P<0.001)、女性(OR=0.834,95%CI 0.746~0.933,P=0.001)、中强度身体活动水平(OR=0.755,95%CI 0.652~0.874,P<0.001)、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OR=0.498,95%CI 0.433~0.572,P<0.001)仍与脑卒中的发生相关。结论适度身体活动可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老年人 身体活动 中国健康养老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