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1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共1页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关键词 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中央委员会 胡锦涛 北京人民大会堂 旗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发展观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1
2
作者 罗道全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9-40,共2页
从上世纪50年代中叶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其实质就是要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一... 从上世纪50年代中叶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其实质就是要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一脉相承和转化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 发展问题 邓小平 建设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六三中全会 以人为本 胡锦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发展时期应有的关键精神状态——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3
作者 包心鉴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共4页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树立关键的精神状态,这就是: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宽广的世界眼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就是要以高度自觉的态度落实科学发展观;强烈的忧患意识,就是要以高度清醒的认识应对前进道路的...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树立关键的精神状态,这就是: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宽广的世界眼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就是要以高度自觉的态度落实科学发展观;强烈的忧患意识,就是要以高度清醒的认识应对前进道路的困难与问题;宽广的世界眼光,就是要以高度坚定的信心进一步融入世界文明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时期 精神状态 十六五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届五中全会四大看点
4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8-18,共1页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5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例行的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的同时,还将把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作为主要议程。
关键词 十六五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 科学发展观 经济环境 贫富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须加快对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学习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5
作者 阳洪兴 甘时勤 郭彤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0年第4期28-31,共4页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贯穿“十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型,积极主动地搞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贯穿“十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型,积极主动地搞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我国今后五年经济工作的关键。不论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还是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及经济结构现状来看,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结构 十五五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技术创新 粮食安全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届四中全会将给中国带来五大变化
6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十六四中全会 法制建设 民主政治 党内监督 党建工作 中国共产党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新论——由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联想到“两个务必” 被引量:2
7
作者 莫志斌 陈特水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5,共6页
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意义深远。重新阐释这次全会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与时俱进的进取意识;抓住机遇、面向未来、高瞻远瞩的革命胆识与气魄;积极、务实的工作态度;在胜利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发扬“两个... 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意义深远。重新阐释这次全会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与时俱进的进取意识;抓住机遇、面向未来、高瞻远瞩的革命胆识与气魄;积极、务实的工作态度;在胜利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发扬“两个务必”的工作作风。重温全会精神,对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启示尤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 十六大精神 “两个务必” 党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提高做好党校工作 发展党校事业的能力——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8
作者 李新泰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共4页
关键词 党校 十六四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 执政能力 三个代表 教学科研能力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笔谈
9
作者 贺圣达 杨福泉 +11 位作者 任佳 王崇理 郭家骥 王士录 王亚南 董棣 郑晓云 王清华 刘阶群 胡华生 李一是 黄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共2页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党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努力奋斗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学习、宣传全会精神和《决定》,是当前我们的...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党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努力奋斗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学习、宣传全会精神和《决定》,是当前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中心工作,我们热切希望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积极投入到这场学习热潮中来,深刻领会,努力探索,将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和《决定》的活动推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四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 社会科学院 党组织 党建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举行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专家座谈会
10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年第11期60-60,共1页
日前,武汉大学举行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人文社科lO余位专家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自的学科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武汉大学校党委书记顾海良出席会议并讲话,副书记骆郁廷主持会议。
关键词 武汉大学 十六四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 执政能力 党建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定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初步体会
11
作者 郑必坚 《人民论坛》 2004年第10期4-6,共3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及其《决定》,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拓展,是建设好这个伟大工程以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新动员,标志着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党为完成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任务而加强自己...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及其《决定》,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拓展,是建设好这个伟大工程以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新动员,标志着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党为完成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任务而加强自己、完善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新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四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执政能力 党员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 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12
作者 林述舜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十六四中全会 《决定》 执政能力 马克思主义 执政意识 党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13
《甘肃林业》 2004年第6期4-4,共1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全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特别是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指导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和党建设新的伟大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全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特别是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指导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和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件.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结合行业实际,全面推进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林业战线的主要政治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可持续发展 十六四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 执政能力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发展观演变的角度评中国的新发展观 被引量:6
14
作者 欧阳海燕 马久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1-246,共6页
发展观是对发展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体现出人们对发展的基本价值判断。发展观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经济发展观阶段;社会发展观阶段;可持续发展观阶段;人类发展观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独立自... 发展观是对发展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体现出人们对发展的基本价值判断。发展观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经济发展观阶段;社会发展观阶段;可持续发展观阶段;人类发展观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其发展观也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到重视社会发展,继而到关注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再到提倡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2003 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新要求,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对我国国情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深化和创新,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十六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 党中央领导集体 人类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观 社会发展观 中国成立 2003年 科学发展观 基本观点 价值判断 独立自主 中国人民 人与环境 经济增长 以人为本 演变过程 发展内涵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五年,中国将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15
作者 耿国彪 《绿色中国(公众版)》 2005年第11期12-13,共2页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20...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发展之路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十六中央委员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时期 资源利用效率 中央政治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中国如伺避免治理危机——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
16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8-50,共3页
乡土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化?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强调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豁吉、管理民主”的中国乡村,至今已七年。这七年,农民最关注的水、电、路、气、教育、医疗、... 乡土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化?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强调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豁吉、管理民主”的中国乡村,至今已七年。这七年,农民最关注的水、电、路、气、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问题,在一系列强有力政策的扶持之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 乡土中国 大学教授 温铁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六五中全会 危机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府的人权观
17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2-30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政府 人权观 中共十六三中全会 《学习与探索》 中国共产党中央 宪法修正案 公民政治权利 权为民所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大以来地方政改试验提速
18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8-18,共1页
近两三年来,各地政改令人目不暇接,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认为:“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我们党破天荒第一次把党内民主提升到‘生命’的高度”,“这或许引发了此后数年的诸多改革”。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执政能力 十六四中全会 地方政府 政府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耘与守望:《美在乡村》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池瑜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美在乡村》是近年来潘鲁生关于乡村文化与民艺发展的思考与调研结集,记录了他行走乡村探访民艺的见闻和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深度观察与研究。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 《美在乡村》是近年来潘鲁生关于乡村文化与民艺发展的思考与调研结集,记录了他行走乡村探访民艺的见闻和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深度观察与研究。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留住乡村风貌,保护生态环境。《美在乡村》就是潘鲁生近年来学习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有关农村文化建设精神的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 文化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生态文明 保护生态环境 农村文化建设 潘鲁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16
20
作者 申丽娟 丁恩俊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60-61,共2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它是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它是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指标体系 新农村建设 十六五中全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一五”规划 “三农”问题 国际国内形势 经济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