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超 董翠香 +2 位作者 田来 樊三明 季浏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7-434,共8页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是体育课堂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依据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基本理念和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德尔菲法,构建出以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为主要内...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是体育课堂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依据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基本理念和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德尔菲法,构建出以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实现对体育课堂教学行为的初步量化评价,为客观评价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提供具有较高操作性的评价工具,为以体育课堂教学行为为切入点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互动行为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体育课堂教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超 董翠香 季浏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9-295,共7页
为适应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要求,更好地实施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体育课堂教学,运用视频分析法、系统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借助已开发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对该模式下41节优质体育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视频分析,梳理、归纳出... 为适应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要求,更好地实施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体育课堂教学,运用视频分析法、系统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借助已开发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对该模式下41节优质体育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视频分析,梳理、归纳出该模式下体育课堂教学存在如下特征:课堂教学形态分为3种类型,其中“练习型”占主导;课堂结构由封闭转向开放,但课堂提问水平较低,信息素养不足;教师话语分为5类型,课堂氛围以正向为主。同时得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和学历是影响该模式下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程改革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体育课堂教学 课堂结构 课堂氛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运动密度”概念探析 被引量:41
3
作者 苏坚贞 季浏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6-416,共11页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个完全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体育课程模式,在每堂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3个关键点:1)要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即运动密度要达到75%左右,运动强度要达到平均心率140~160次/min);2)要有20...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个完全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体育课程模式,在每堂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3个关键点:1)要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即运动密度要达到75%左右,运动强度要达到平均心率140~160次/min);2)要有20 min左右的运动技能教学;3)要有10 min左右的体能练习。然而,有学者和体育教师对该模式提出的“运动密度”要达到75%左右产生了质疑。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当前国内、外体育课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现状的研究发现,提升体育课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不仅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通过梳理体育课密度原理与测算方法的沿革脉络发现,已有的体育课密度原理与测算方法有其积极意义,也有其局限性。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提出了新的“运动密度”概念,既是从运动负荷的视角与国际接轨,也是对已有的体育课密度原理与测算方法的完善和延展。只有引导学生充分“动”起来,才能达到增强体质、运用运动技能、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进而达到提高儿童、青少年学生身体活动水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运动负荷 练习密度 运动密度 运动强度 中等到大强度身体活动(MVPA) 大强度身体活动(V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吴本连 季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112,共7页
运用2(模式)×2(项目)×2(性别)的三因素实验设计,揭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得出:(1)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课成绩,并且与传统模式存... 运用2(模式)×2(项目)×2(性别)的三因素实验设计,揭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得出:(1)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课成绩,并且与传统模式存在显著差异。(2)在体质健康和体育学习兴趣方面,模式具有主效应,项目和性别不具有主效应。(3)在体育课成绩方面,模式、项目均具有主效应,性别不具有主效应。(4)在体育课成绩指标中,模式与项目存在交互作用,且模式与性别也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体质健康 体育学习兴趣 体育课成绩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的运动强度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晨斐 徐波 季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5-92,共8页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所强调的三个关键点之一“运动负荷”提出,每节体育课全班学生的平均心率需达到140~160次/分钟(beats per minute,bpm),旨在解决我国传统低强度体育课导致的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但个别学者仍对该强度存在疑...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所强调的三个关键点之一“运动负荷”提出,每节体育课全班学生的平均心率需达到140~160次/分钟(beats per minute,bpm),旨在解决我国传统低强度体育课导致的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但个别学者仍对该强度存在疑问:认为140~160 bpm强度过高,不利于身心健康,超出160 bpm甚至危害生命。通过梳理体育领域教材、国内外学者以及健康推行机构对于运动强度等级的划分,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界定了140~160 bpm所属运动强度,阐明了平均心率140~160 bpm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有益影响,以期为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儿童青少年 运动强度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高中生课外体育参与效果影响的研究——基于跨环境动机模型(TCM)的检验 被引量:2
6
作者 郝晓亮 杨云云 +1 位作者 殷荣宾 张李强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7,共11页
目的:当前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饱受社会各界诟病,鉴于此,尝试在高中课堂中实施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借鉴跨环境动机模型(TCM)考察课程模式对高中生课外体育参与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高一学生为实验对象,教学主题为篮球、健美操,实... 目的:当前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饱受社会各界诟病,鉴于此,尝试在高中课堂中实施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借鉴跨环境动机模型(TCM)考察课程模式对高中生课外体育参与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高一学生为实验对象,教学主题为篮球、健美操,实验组在课堂中采用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对照组采用惯常教学。实验干预为期12周,所有被试先后4次完成了TCM变量的测试作为实验研究的前测、2测、3测和后测。结果:12周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课堂教学显著提升了学生课堂需求支持感、课堂动机、课外体育动机以及课外体育活动量,对照组没有取得上述效果。实验组学生的课堂需求支持感能够正向预测课堂动机(β=0.343,P<0.001);课堂动机能够正向预测课外体育动机(β=0.435,P<0.001);课外体育动机能够正向预测课外体育参与意图,直接效应显著(β=0.107,P<0.05),总间接效应显著(β=0.295,P<0.001),主观规范的间接效应不显著(P>0.05);课外体育参与意图能够正向预测课外体育活动量(β=0.361,P<0.001)。结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结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支持,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动机,积极的课堂动机跨环境正向影响了学生的课外体育动机,最终促进了学生的课外体育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需求支持感 自主动机 跨环境动机模型 课外体育活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超 董翠香 季浏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8-197,共10页
为了提高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水平,按照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理念和要求,在借鉴国外相关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以及已有研究构建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等,开发... 为了提高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水平,按照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理念和要求,在借鉴国外相关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以及已有研究构建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等,开发了可多维度评价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系统。经信效度检验,该分析系统信度较好,并且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预测效度。将该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用于示例体育课进行教学行为分析发现,该分析系统可以对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全面分析,不仅有助于体育教师深入地分析和反思自身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教学互动行为,而且有助于改善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该分析系统对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具有工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 体育课堂 教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关键要点确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被引量:42
8
作者 董翠香 吕慧敏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31,共8页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首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该模式提出了“运动负荷、体能练习、运动技能”三大关键要点。研究以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以实验结果为实践依据,对三大关键要点的立意、...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首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该模式提出了“运动负荷、体能练习、运动技能”三大关键要点。研究以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以实验结果为实践依据,对三大关键要点的立意、基本要求和时间标准的确立进行系统论证。研究表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提出的三大关键要点具有明确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三大关键要点有利于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理念落实和目标达成,有助于学生学会运动并喜欢体育课,有益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身育人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运动负荷 运动技能 体能 结构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普通高校太极拳选项课改革实践探索 被引量:24
9
作者 杨建营 杨建英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117,共7页
为解决学校武术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无法培养学生运动能力、难以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运用教学实验法进行为期7年的普通高校太极拳选项课教学改革,最终形成以“起势、搭手等基础技法及如封似闭、海底针、白鹤亮翅等核心招法”为主要教学内... 为解决学校武术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无法培养学生运动能力、难以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运用教学实验法进行为期7年的普通高校太极拳选项课教学改革,最终形成以“起势、搭手等基础技法及如封似闭、海底针、白鹤亮翅等核心招法”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功法—招法—推手比赛—单势单练”为课堂教学程序,以两两推手对抗为主要教学环节的结构化太极拳课程体系。该课程设计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主导思想完全一致,符合青少年学生实际情况,能够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培育学生“刚健自强”的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太极拳 选项课 普通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通识课程“免疫力与健康”教学模式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秋菊 赵华俊 +1 位作者 郝国祥 张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84-2188,共5页
高校大学生肩负着时代重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对高校通识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免疫力与健康是山东大学面向全校开设的通识课,在课堂上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知识背后的情感价值,... 高校大学生肩负着时代重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对高校通识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免疫力与健康是山东大学面向全校开设的通识课,在课堂上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知识背后的情感价值,提高免疫力智慧,从而实现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培养人才的使命担当。本文通过探讨“免疫力与健康”教学模式的发展过程,对提升高校通识教育及践行我国“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塑造自主自律健康行为”的宗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中国 免疫力 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 通识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困境与出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萍 王军将 +1 位作者 朱晞阅 王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89,共8页
运用文献考证、学理思辨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围绕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化实践进行概念辨析和文献梳理;厘清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化实践的驱动要素和生成逻辑,并据此提出纾解策略,为新时期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研... 运用文献考证、学理思辨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围绕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化实践进行概念辨析和文献梳理;厘清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化实践的驱动要素和生成逻辑,并据此提出纾解策略,为新时期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认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化实践在宏观上存在理论体系的逻辑自洽性不足、中观上存在用“硬约束”手段引导教师的理念转轨、微观上存在底层逻辑的解释力不足等问题,使得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化实践的平台、方式、层次、类别、环境等“场域”不足以支撑“惯习”的形成。针对此,提出纾解路径:补齐理论短板,构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化闭环式理论体系;加强教师培养,不断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和技能体系;抓住“少数关键”,设计贴近学生体育认知发展的课程实践方案;构建实践共同体,引导学生实现跨学科能力的角色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健康学科 核心素养 课程 一体化模式 实践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健康体育课程干预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棣 冯永丽 +1 位作者 孙玲玲 张秀丽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为探讨不同类型健康体育教学干预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同维度的影响,选择普及性较广的9种运动项目的健康体育课程,并根据其项目的特点设计了对抗合作交流类、艺术表现类、以个人形式为主的对抗类的3种类型的健康体育课程干预模式,以... 为探讨不同类型健康体育教学干预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同维度的影响,选择普及性较广的9种运动项目的健康体育课程,并根据其项目的特点设计了对抗合作交流类、艺术表现类、以个人形式为主的对抗类的3种类型的健康体育课程干预模式,以南开大学和天津工业大学选修健康体育课程的246名大学生为试验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对不同类型的干预模式实施前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进行测量调查。通过一个学期的健康体育课程的干预后,被试者在5项指标,如躯体性、抑郁、自卑、社会退缩、社会攻击上有显著性影响,同时发现不同的项目类型对心理健康不同维度也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育课程干预模式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体育健康课程模式的构建与试验 被引量:9
13
作者 梁月红 李大永 +2 位作者 曹永庆 李磊 戴忠健 《体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8,共5页
为了建立一个体育课与健康理论相融合的新型"体育-健康课程模式",并对其实验效果进行研究,根据学生对《大学生健康常识知晓顺序问卷》结果,在大学一、二年级体育课内设计相关健康知识内容,每次课15min,实施1年,共36次课。实... 为了建立一个体育课与健康理论相融合的新型"体育-健康课程模式",并对其实验效果进行研究,根据学生对《大学生健康常识知晓顺序问卷》结果,在大学一、二年级体育课内设计相关健康知识内容,每次课15min,实施1年,共36次课。实验前、后分别发放《大学生健康生活形态调查表》,考察大学生对健康常识的掌握及与生活形态的联系情况。结果设计出符合大一、大二年级学生特点,与体育课相融合的"体育-健康课程模式"。实验后,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和实验前相比各自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实验后一、二年级和三年级均有显著差异(P<0.05);三年级和实验前比无显著差异。结果说明,接受过"体育-健康课程模式"指导的学生明显比实验前及没有参加实验的学生拥有更健康的生活形态,能更好地根据所学的"体育-健康"知识优化实际生活。高校体育课与健康教育融合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健康课程模式 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演变及反思 被引量:61
14
作者 陈长洲 王红英 +2 位作者 项贤林 赵艳艳 彭国强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94,共10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作为学校体育的法规性、指导性课程文件,既是学校体育理念的集中反映,也是指引体育教育发展的风向标。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历经8次变革,不断完善,并呈现以下演变特征:①体育课程价值取向...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作为学校体育的法规性、指导性课程文件,既是学校体育理念的集中反映,也是指引体育教育发展的风向标。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历经8次变革,不断完善,并呈现以下演变特征:①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从"社会中心"到"学科中心"再到"学生中心";②体育课程目标从侧重"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③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从"统一性、碎片化"到"灵活性、结构化";④体育课程实施从"指令"到"创生";⑤体育课程评价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素养本位"。同时,演变过程中出现以下质疑与争鸣:①异域体育教育理论本土化过程中的融合与冲突;②"宏大理论"与"教师实践"间的交接鸿沟;③"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流变与争鸣;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成立70年 体育健康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学校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层级衔接 被引量:33
15
作者 丁英俊 江涛 毛振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69,共3页
着眼于小、中、大学之间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水平目标层级衔接问题,试图探讨出一个可供各级各类学校借鉴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结构。各水平目标层级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5个原则,即教育性原则、与教学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相一致原则、... 着眼于小、中、大学之间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水平目标层级衔接问题,试图探讨出一个可供各级各类学校借鉴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结构。各水平目标层级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5个原则,即教育性原则、与教学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相一致原则、科学性原则、兴趣性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原则。为实现各水平目标层级之间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应将教学内容分为4类,即主学类、简学类、介绍类、系统安排类。继之将学校分类,依靠政府的调节性安排,实现学段与学段之间、各水平目标层级之间有序递进、有机衔接,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的总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学校 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 层级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表现类体育课程干预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及人格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棣 冯永丽 +2 位作者 陈予 何新龙 张秀丽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75,共4页
根据艺术表现类运动项目的特点设计了健康体育课程干预模式,运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和系统分析法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艺术表现类体育健康课程干预模式在培养大学生气质和审美情趣,帮助大学生获得积极的主观... 根据艺术表现类运动项目的特点设计了健康体育课程干预模式,运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和系统分析法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艺术表现类体育健康课程干预模式在培养大学生气质和审美情趣,帮助大学生获得积极的主观体验以外,还有利于大学生良好心态和情绪的保持,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在人格方面,艺术表现类体育健康课程干预模式对于改善大学生与人交往过程中的被动退缩,提高学习和做事的积极投入程度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育课程干预模式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胡永南 申伟华 刘海元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2-84,87,共4页
根据新世纪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及湖南省53所高校及体育部主任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湖南省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构建了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 根据新世纪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及湖南省53所高校及体育部主任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湖南省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构建了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普通高校 体育健康 课程模式 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面向学生的中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 被引量:123
18
作者 季浏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8-36,74,共10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面向学生是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体功能、关注学生的重要课程理论及其对本课程的启发、基于学生观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析三个角度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面向学生,树立&...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面向学生是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体功能、关注学生的重要课程理论及其对本课程的启发、基于学生观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析三个角度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面向学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和研究课程,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实践和创新课程,突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身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健康课程 学生 健身 健康 发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体育课程模式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27
19
作者 刘海元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09,F0003,共5页
通过对美国体育课程动作教育模式、多种活动模式、户外冒险活动模式、运动教育模式、知识观念模式、体适能教育模式、社会发展模式、学习结果模式8种课程模式作了简单的介绍,得出给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若干启示:我国体育与健康课... 通过对美国体育课程动作教育模式、多种活动模式、户外冒险活动模式、运动教育模式、知识观念模式、体适能教育模式、社会发展模式、学习结果模式8种课程模式作了简单的介绍,得出给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若干启示: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应旗帜鲜明;借鉴美国经验,构筑多样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汲取美国各课程模式精髓,丰富我国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体育课程模式 体育健康课程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模式的基本要素 被引量:10
20
作者 魏曙光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3-86,共4页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模式的基本要素即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时空观、评价标准、评价种类、评价反馈、评价机制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体育健康课程 评价模式 体育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