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力活动对中国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世强 郭凯林 吕万刚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122,共9页
目的:分析体力活动对我国老年人衰弱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老年人衰弱的体力活动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采用衰弱指数评估中国老年人的衰弱状况,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体力活动对衰弱的影响... 目的:分析体力活动对我国老年人衰弱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老年人衰弱的体力活动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采用衰弱指数评估中国老年人的衰弱状况,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体力活动对衰弱的影响,辅以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自选择偏差。结果:(1)中国老年人的衰弱患病率为23.59%,衰弱风险随着体力活动能耗的增加而减小,控制其余因素后,体力活动每增加1 MET-h/d,衰弱风险下降4%。(2)相比中高体力活动,低体力活动老年人的衰弱风险是中高体力活动的3.17倍。(3)运用3种倾向得分匹配法修正自选择偏差后,低体力活动对老年人衰弱影响的净效应为20%。(4)异质性分析发现,低体力活动更会增加女性、教育程度低、无配偶、居住在城市老年人的衰弱风险。结论:中国老年人的衰弱患病率高,低体力活动老年人的衰弱风险更高,中高体力活动更有助于降低老年人的衰弱风险,同时二者关系也存在群体异质性。建议社会要重视老年人衰弱问题,开展衰弱筛查,同时积极引导老年人进行体力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老年人 身体活动 衰弱指数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运动强度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活动水平对中国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多期数据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世强 郭凯林 +4 位作者 李丹 王一杰 王少堃 胥祉涵 吕万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103,共13页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衰弱指数评估中国老年人的衰弱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身体活动水平对衰弱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老年人的衰弱率呈上升趋势,在无衰弱老年人中,26.0%的人群由无衰...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衰弱指数评估中国老年人的衰弱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身体活动水平对衰弱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老年人的衰弱率呈上升趋势,在无衰弱老年人中,26.0%的人群由无衰弱状态转变为衰弱状态;在衰弱老年人中,则有19.89%的人群由衰弱状态改善为无衰弱状态;女性由无衰弱状态转变为衰弱状态的比例高于男性。在衰弱老年人中,低水平身体活动的比例逐年增加;低水平身体活动的老年人状态转变为衰弱的风险是中高水平老年人的2.59倍,同时衰弱状态改善为无衰弱状态的可能性下降62%。研究结果说明,低水平身体活动是中国老年人由无衰弱状态转变为衰弱状态的危险因素,中高水平身体活动有助于衰弱状态转变为无衰弱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身体活动 追踪数据 衰弱指数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山 何思源 吴瑛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的老年研究的关注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 目的 探讨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的老年研究的关注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WOS文献1229篇,中国知网文献2484篇。研究热点有“疾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保险”“慢性病”“代际支持”,未来研究趋势将围绕“慢性肾脏疾病”“炎症”“性别差异”“健康老龄化”等。结论 基于CHARLS数据库的研究数量逐渐增多,建议学者基于我国的发展和国情现状,进一步挖掘和完善老年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可视化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午睡时长和夜间睡眠与抑郁症状的关联:基于2020年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梅 杨爱琼 +1 位作者 邢英 王玉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0-567,共8页
背景随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加,而生活习惯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基于生活习惯角度推荐睡眠时间,为老年人抑郁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背景随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加,而生活习惯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基于生活习惯角度推荐睡眠时间,为老年人抑郁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23-11-16公开发布第五轮(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CHARLS),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823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评定量表(CSE-D10)评估老年人抑郁症状,午睡时长划分5级:不午睡、<30 min、30~59 min、60~89 min、≥90 min,夜间睡眠分为5级:≥8 h、7~<8 h、6~<7 h、5~<6 h、<5 h。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因素,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午睡时长、夜间睡眠在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中的重要程度,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进一步探索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发生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2020年调查期间,中国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4.84%(2045/82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午睡时长30~59 min是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OR=0.814,95%CI=0.673~0.985,P=0.034),夜间睡眠时间<5 h是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OR=1.705,95%CI=1.435~2.027,P<0.001)。女性、未婚/分居/离异/丧偶、失能、身体疼痛、强度体力活动、自评健康状况下降、生活满意度下降、卒中、帕金森病会增加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P<0.05)。随机森林模型显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间对抑郁症状影响的重要性较高。午睡时长与发生抑郁症状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P_(nonlinear)<0.05),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在午睡时长30 min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持续降低,最低水平约为50 min,午睡时长超过75 min后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会增加。老年人患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在夜间睡眠6 h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持续降低,最低水平约为7 h,睡眠时间超过9 h后抑郁的风险会增加(Poverall<0.05)。结论中国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24.84%),午睡时长、夜间睡眠的持续时间与抑郁症之间呈J型关系,建议老年人每天午睡30~75 min,适度的午睡时长有效降低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同时夜间睡眠6~9 h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对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早期防控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老年人 午睡时长 夜间睡眠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老年人多重慢性病现状调查与健康损失因素探究:基于CHARLS 2018数据 被引量:70
5
作者 刘帅帅 张露文 +1 位作者 陆翘楚 刘焕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8-524,共7页
目的对我国中老年群体的多重慢性病发病率和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8年第四次全国追访数据。调查覆盖了全国28个省的45... 目的对我国中老年群体的多重慢性病发病率和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8年第四次全国追访数据。调查覆盖了全国28个省的45岁以上受访者。研究纳入14种慢性病类型,若受访者被医生确诊2种或2种以上,则被定义为多重慢性病。采用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daily living,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y daily living,IADL)和抑郁程度定义健康损失。结果多重慢性病患者(两种及两种以上患者)占比53.8%;其中,共患两种、三种、四种以上慢性病的占比分别为19.7%、14.2%和20.0%,存在ADL损失、IADL损失、抑郁的分别占比26.7%,26.6%,38.5%。年龄、女性性别、不良婚姻状况、农村和中西部居住环境是共病发病和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结论多重慢病已成为我国最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政府应重视这一重大健康问题,调整卫生体系服务重心,加大资源投入,提高应对与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慢性病 健康损失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产继承是否显著促进了家庭财富的积累?——来自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5
6
作者 韦宏耀 杨政怡 钟涨宝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66,共13页
社会财富的"代际固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遗产继承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遗产继承对家庭财富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遗产的获得显著正向促进家庭财富的积累,且这一结果较为... 社会财富的"代际固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遗产继承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遗产继承对家庭财富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遗产的获得显著正向促进家庭财富的积累,且这一结果较为稳健和可靠;分样本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遗产继承对家庭财富积累的影响在农村地区、低文化程度、老年群体和非自雇者群体中更为显著,这可通过个体积累对遗产继承具有替代效应进行解释,即越难以通过市场经济活动积累财富的家庭,遗产继承在其中的作用越大;分财富结构类型来看,遗产继承显著促进家庭房产和金融资产的积累,但对土地资产、固定资产和耐用品资产的积累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继承 财富积累 替代效应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45岁及以上年龄城乡社区居民的听力残疾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琬婷 王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45岁及以上年龄社区居民的听力残疾患病率及分布特征。方法应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基线数据,以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17051例45岁及以上年龄且性别、城乡和听力残疾资料完整的受访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句询问法... 目的分析我国45岁及以上年龄社区居民的听力残疾患病率及分布特征。方法应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基线数据,以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17051例45岁及以上年龄且性别、城乡和听力残疾资料完整的受访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句询问法对不同年龄组发病的听力残疾总患病率、不同年龄、性别和城乡患病率以及年龄、性别和城乡3变量联合分层的听力残疾患病率进行分析。全部结果均经抽样、无应答和事后分层的联合相对权重进行了加权调整。结果我国45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的听力残疾总患病率分别为8.8%和16.0%,在45~、50~、60~和≥70岁组听力残疾患病率依次为2.9%、4.6%、9.4%和24.4%,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_(v=1)^(2),年龄=1009.024,P<0.001);按城乡和性别联合分层计算的年龄组患病率分布规律与此相同。此外,农村和城市的听力残疾总患病率分别为11.0%和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v=1)^(2),城乡=118.611,P<0.001),年龄和性别联合分层的各组内规律与此相同。男性(8.6%)和女性(8.9%)的听力残疾总患病率接近,年龄和城乡联合分层的各组内患病率的高低出现交叉,性别患病率的分布规律不一致,由于假设检验功效过低,尚不足以提供相应的规律。结论我国农村中老年听力残疾患病率比城市高,男女性患病率接近,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残疾 听力减退 患病率 中老年人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老年人身体活动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基于CHARLS数据 被引量:3
8
作者 粟昭隐 康巍瀚 +2 位作者 刘亚涛 吕媛 Michael NERLICH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究中国中老年人身体活动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关联。方法分析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20年数据中19395例受访者的自我报告数据。结果发生脑卒中1368例(7.05%)。年龄≥65岁(OR=1.049,95%CI 1.043~1.055,P<0.001)、与配... 目的探究中国中老年人身体活动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关联。方法分析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20年数据中19395例受访者的自我报告数据。结果发生脑卒中1368例(7.05%)。年龄≥65岁(OR=1.049,95%CI 1.043~1.055,P<0.001)、与配偶分居(OR=2.004,95%CI 1.091~3.683,P=0.025)、丧偶(OR=1.669,95%CI 1.452~1.919,P<0.001)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相比于教育水平为小学,初中(OR=0.766,95%CI 0.664~0.883,P<0.001)、高中及中专(OR=0.804,95%CI 0.665~0.972,P=0.024)、大学及以上(OR=0.568,95%CI 0.361~0.894,P=0.015)是脑卒中发生的保护因素;与低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相比,中强度身体活动水平(OR=0.691,95%CI 0.598~0.799,P<0.001)、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OR=0.417,95%CI 0.364~0.478,P<0.001)是脑卒中发生率的保护因素。调整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后,年龄≥65岁(OR=2.398,95%CI 2.139~2.668,P<0.001)、女性(OR=0.834,95%CI 0.746~0.933,P=0.001)、中强度身体活动水平(OR=0.755,95%CI 0.652~0.874,P<0.001)、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OR=0.498,95%CI 0.433~0.572,P<0.001)仍与脑卒中的发生相关。结论适度身体活动可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老年人 身体活动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老年人听力损失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琴 夏红红 +1 位作者 陈菲 邱培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9,共7页
目的:探索中国中老年人听力损失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联,为中老年人抑郁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至2020年中参加2次及以上的受访者数据。听力损失... 目的:探索中国中老年人听力损失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联,为中老年人抑郁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至2020年中参加2次及以上的受访者数据。听力损失通过自我报告进行评估,抑郁症状通过简版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10)量表进行测量。采用K-M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分组间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听力损失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联。结果:研究共纳入12 952例研究对象。基线时1 416(10.9%)例研究对象自报听力损失。在中位随访时间为5.42年的随访中,5 498例研究对象出现抑郁症状。在未调整模型中,基线时的听力损失组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是无听力损失组的1.34倍(P<0.05),逐步调整社会人口学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因素及健康相关因素后,基线时的听力损失仍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HR=1.21,95%CI=1.10~1.34)。结论:听力损失会增加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对听力损失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抑郁症状 中老年人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失能老年人疼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洋 刘亚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78-685,共8页
目的:探讨中国失能老年人的疼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选取其中≥65岁的2591名失能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老年人失能和疼痛... 目的:探讨中国失能老年人的疼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选取其中≥65岁的2591名失能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老年人失能和疼痛的关系,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的失能老年人是否罹患疼痛,探讨失能老年人罹患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罹患疼痛与失能密切相关,失能老年人疼痛罹患率远高于非失能老年人(80.08%vs. 50.91%)。失能老年人是否罹患疼痛在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居住地、健康自评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抑郁情况、每年医疗支出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健康自评为不健康、存在慢性病、存在抑郁、每年医疗支出1000~4999元是失能老年人罹患疼痛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中国失能老年人疼痛现况不容乐观,性别、健康自评情况、慢性病、抑郁、每年医疗费用支出金额是失能老年人是否罹患疼痛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尽早识别和干预相关影响因素,加强失能老年人的疼痛管理,制定相关公共卫生政策,以推动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失能 疼痛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李磊 马孟园 +5 位作者 彭红叶 阎早芳 王蜜源 胡梦超 刘佳 赵振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3432-3438,共7页
背景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健康老龄化理念的不断深化,农村老年人这一庞大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全社会关注。目的探讨我国农村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为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健康老龄化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11月,从北京大学... 背景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健康老龄化理念的不断深化,农村老年人这一庞大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备受全社会关注。目的探讨我国农村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为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健康老龄化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11月,从北京大学组织的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ARLS)项目中选取60岁及以上的农村户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n=3068)。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简化版得分判定研究对象抑郁症状情况。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影响抑郁症状的项目并进行排序,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农村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因素。结果随机森林算法结果显示:15个指标中重要性排序前6位的变量分别是自评总体健康、午休时长、生活满意度、夜间睡眠时长、受教育程度、婚姻满意度。3068例农村地区老年人CES-D简化版得分为(9.9±6.9)分;无抑郁症状1679例(54.7%),有抑郁症状1389例(4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OR=1.710,95%CI(1.422,2.057)〕、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OR=0.663,95%CI(0.507,0.866)〕、夜间睡眠时长〔6~8 h:OR=0.506,95%CI(0.425,0.601);>8 h:OR=0.435,95%CI(0.324,0.580)〕、代际情感支持〔较多:OR=1.297,95%CI(1.077,1.562)〕、生活满意度〔不满意:OR=5.179,95%CI(3.814,7.133)〕、婚姻满意度〔不满意:OR=3.181,95%CI(2.264,4.526);无配偶:OR=1.243,95%CI(1.004,1.538)〕、自评总体健康〔一般:OR=1.512,95%CI(1.199,1.915);不好:OR=3.918,95%CI(3.056,5.043)〕、慢性病〔有:OR=1.232,95%CI(1.041,1.457)〕、童年健康状况〔一般:OR=1.349,95%CI(1.107,1.644)〕是农村地区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依据本研究数据,有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状,情况不容乐观,且性别、受教育程度、夜间睡眠时长、代际情感支持、生活满意度、婚姻满意度、自评总体健康、慢性病、童年健康状况是农村地区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针对高危人群从不同维度、有重点地进行防控,以推动我国健康老龄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农村人口 老年人 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 随机森林 LOGISTIC模型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地确权何以提高农户生产投资? 被引量:38
12
作者 林文声 王志刚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100,共10页
本文从地权安全性、地权交易性和信贷可得性三个维度构建了理论框架,采用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影响农户生产投资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通过地权安全性和地权交易性两种渠道增加了农户... 本文从地权安全性、地权交易性和信贷可得性三个维度构建了理论框架,采用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影响农户生产投资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通过地权安全性和地权交易性两种渠道增加了农户农业经营投入和家庭务农时间,而信贷可得性的传导机制则尚未发挥作用。此外,对于拥有较多资源禀赋和较好信贷可得性的农户,农地确权更为明显地促进农户生产投资;与之相反,对于更适合农业规模化经营、农地租赁市场较为活跃的村庄,农地确权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业生产投资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时长模式对中老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3
作者 林利霞 曾秋婵 +3 位作者 郭蕴源 梁荣相 吴昊 邵玉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1-338,共8页
目的探讨夜间和日间睡眠时长模式对中老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采集的11085例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基线调查时(2011),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研究人群的夜间和日间睡眠时长。基于夜间... 目的探讨夜间和日间睡眠时长模式对中老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采集的11085例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基线调查时(2011),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研究人群的夜间和日间睡眠时长。基于夜间睡眠时长的第33、66百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分别赋值为1、2、3分;基于日间睡眠时长的第33、66百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分别赋值为3、2、1分;将夜间和日间睡眠分值相加(2~6分)。将睡眠总分值为6分定义为模式一(代表夜间睡眠时长较长而无日间睡眠或时长较短),类似地,将睡眠总分值为5、4、3、2分别定义为模式二、三、四、五(代表夜间睡眠时长较短而日间睡眠时长较长)。基线及2013、2015、2018年随访时,采用Katz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进行评估。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睡眠时长模式与ADL受限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随访63015人年,11085例样本,其间3239人发生ADL受限。研究人群夜间睡眠时长的第33、66百分位数分别为6.00 h、7.00 h,日间睡眠时长的第33、66百分位数分别为0.00 h、1.00 h。其中,模式一1522例,模式二2196例,模式三4299例,模式四2304例,模式五764例。调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地区、吸烟、饮酒、慢性病、抑郁状况、季节后,与睡眠时长模式一相比,模式三、模式四、模式五中老年人发生ADL受限的风险更高(P<0.05),且趋势性检验P<0.001。未发现性别、年龄、季节与睡眠时长模式间的交互作用(P>0.05)。与夜间睡眠时长≥9 h且日间睡眠时长<2 h人群相比,夜间睡眠时长<7 h且日间睡眠时长≥2 h者发生ADL受限的风险较高(P<0.05)。结论夜间睡眠时长较短而日间睡眠时长较长的中老年人发生ADL受限的风险较高。睡眠节律可能影响中老年人群ADL,通过管理中老年人睡眠时长模式,可能有助于预防ADL受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残疾 睡眠模式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HARLS数据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魏萱 王宁 +2 位作者 魏颖 陈麒麟 赵洋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03-1308,共6页
背景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数量庞大,然而目前关于全国范围内大规模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我国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和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背景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数量庞大,然而目前关于全国范围内大规模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我国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和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CHARLS)在2020年开展的第五轮全国调查数据,共筛选出12551例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抑郁量表(CES-D)测定研究对象的抑郁状况,并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的主要因素。结果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有抑郁症状的占40.7%(5111/125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OR=0.613,95%CI=0.553~0.680)、年龄(65~<75岁:OR=0.862,95%CI=0.769~0.965;≥75岁:OR=0.604,95%CI=0.510~0.716)、是否有配偶/伴侣共同生活(有:OR=0.730,95%CI=0.648~0.822)、居住地(农村:OR=1.515,95%CI=1.387~1.654)、文化程度(初中:OR=0.727,95%CI=0.657~0.805;高中及以上:OR=0.561,95%CI=0.488~0.646)、社交情况(1项:OR=0.870,95%CI=0.793~0.956;≥2项:OR=0.866,95%CI=0.779~0.963)、子女关系满意度(满意:OR=0.266,95%CI=0.218~0.324)、吸烟(OR=1.131,95%CI=1.014~1.263)、饮酒(OR=0.873,95%CI=0.795~0.959)、夜间睡眠时长(6~<8 h:OR=0.539,95%CI=0.493~0.590;≥8 h:OR=0.443,95%CI=0.396~0.495)、躯体生活自理能力(BADL)(受损:OR=1.875,95%CI=1.692~2.077)、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受损:OR=2.251,95%CI=2.030~2.496)、慢性病患病数量(2种:OR=1.202,95%CI=1.076~1.342;3种:OR=1.452,95%CI=1.289~1.636;≥4种:OR=1.954,95%CI=1.749~2.183)是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0.7%,情况不容乐观,其抑郁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医疗卫生机构及政策制定者等应关注其心理健康,从个人、家庭、社区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进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抑郁 中老年人群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胱抑素C水平与我国中老年人帕金森病发病风险关系的纵向队列研究
15
作者 梁肖 万丹 +5 位作者 杜轲 郭妮 张少颖 贺改霞 杨岚 李宗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6-662,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对我国中老年人群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年基线调查数据,收集基...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对我国中老年人群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年基线调查数据,收集基线调查时未患PD的参与者,追踪参与者随访至2020年PD发病情况,根据是否新发PD将参与者分为PD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基线血清CysC水平对PD发病风险的影响;采用亚组和交互作用分析检测年龄、性别、抑郁症状等的修饰效应;此外,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评估不同亚组人群中血清CysC水平与PD发病风险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联。结果本研究基线调查时共纳入3339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495例(44.77%);女性1844例(55.23%);随访至2020年时,参与者中新发PD 32例,发病率为0.96%,PD组年龄中位数为63.00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C是PD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CysC与PD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OR=2.34,95%CI:1.14~4.82,P=0.02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70,95%CI:1.30~5.58,P=0.007)和年龄≥60岁(OR=5.29,95%CI:1.69~16.53,P=0.004)人群中CysC与PD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更为显著;RCS分析显示,女性(Ptotal=0.018,Pnon-linear=0.062)和年龄≥60岁(Ptotal=0.024,Pnon-linear=0.379)人群中CysC水平与PD发病风险呈线性关联。结论CysC水平升高可能增加我国中老年人群PD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在女性和60岁及以上人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CysC) 帕金森病(PD)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地区分布及其与细颗粒物的生态学关联
16
作者 罗紫意 袁诗佳 +2 位作者 刘荣杭 高文慧 韩春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7-603,共7页
目的:在人口老龄化和空气污染的背景下,研究我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地区分布情况,结合细颗粒物PM2.5浓度的地区分布,探究我国中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将CHARLS数据库中2013、2015和2018年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 目的:在人口老龄化和空气污染的背景下,研究我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地区分布情况,结合细颗粒物PM2.5浓度的地区分布,探究我国中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将CHARLS数据库中2013、2015和2018年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简版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10)得到抑郁症状检出率,PM2.5浓度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年度数据。通过t检验、χ^(2)检验、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使用Stata17.0和Arc GIS10.8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我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地区分布及关系。结果:由东向西,我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呈逐渐上升趋势。PM2.5地区分布主要呈现出中部地区高于南方北方、西部地区(除新疆地区)高于东部地区的趋势。结论:我国PM2.5浓度、抑郁症状均呈现空间聚集性。PM2.5对中老年人抑郁症状有负面影响,抑郁症状的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是否吸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状 细颗粒物 双重差分模型 空间自相关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老年群体脑卒中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琳 王浩 +2 位作者 张文静 侯艳杰 姚俊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56-560,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脑卒中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对中老年人脑卒中现况进行分析,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探究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的空间分布情况,探索脑卒中主要可干预危险因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异质性,为我国脑... 目的:了解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脑卒中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对中老年人脑卒中现况进行分析,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探究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的空间分布情况,探索脑卒中主要可干预危险因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异质性,为我国脑卒中区域化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2018年CHARLS追访数据,共纳入19498个样本。运用Geoda和ArcGIS10.2软件对脑卒中患病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空间分析。结果:共纳入我国28省(除香港、澳门、台湾、海南、宁夏和西藏外)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健康资料,脑卒中患病率为7.3%(范围为1.9%~16.3%)。局部显示脑卒中患病率的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北部(黑龙江省)。空间回归显示老年人群比重、血脂异常人群比重、吸烟率、饮酒率为脑卒中四个主要影响因素,且空间分布中存在异质性。结论:我国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率及其主要可干预因素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异质性,脑卒中防控重点应聚焦在东北和西部地区,防控措施的制定应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养老健康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老年人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希 章娟 +4 位作者 李霖 张佳琪 吴耀丽 郭慧 王超群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3890-3895,共6页
背景体力活动不足是21世纪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有研究发现体力活动与死亡存在着关联,体力活动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在近年来备受关注,但鲜少有针对不同人群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风险关系的研究报道。目的探究我国中老年人(≥45岁)人群... 背景体力活动不足是21世纪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有研究发现体力活动与死亡存在着关联,体力活动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在近年来备受关注,但鲜少有针对不同人群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风险关系的研究报道。目的探究我国中老年人(≥45岁)人群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数据,于2022-09-10提取2799名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变量、生活方式变量、慢性病患病数量等基线资料,依据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评价研究对象的体力活动水平:低水平体力活动[<600代谢当量(MET)/周]、中水平体力活动(600~3000 MET/周)、高水平体力活动(>3000 MET/周)。随访日期为2011—2018年,并选取2013年、2015年和2018年的数据进行追踪随访,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存状态分为存活组(n=2424)和全因死亡组(n=375)。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分层分析。结果2799名中老年人随访7年期间全因死亡375例,全因死亡发生率为13.40%。存活组与全因死亡组的体力活动水平、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水平、ADL受限状况、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及患慢性病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节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低水平体力活动为对照,中、高水平体力活动中老年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43%[HR=0.57,95%CI(0.44,0.75),P<0.001]和64%[HR=0.36,95%CI(0.27,0.48),P<0.001]。2次敏感性分析结果均显示,与低水平体力活动比较,中、高水平体力活动中老年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P<0.001),表明结果具有稳健性。分层分析结果表明,中水平体力活动可使60~74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降低50%[HR=0.50,95%CI(0.33,0.76),P<0.001],使BMI正常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51%[HR=0.49,95%CI(0.33,0.73),P<0.001];高水平体力活动可使45~59岁和60~74岁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74%[HR=0.26,95%CI(0.14,0.47),P<0.001]、65%[HR=0.35,95%CI(0.24,0.51),P<0.001],以及BMI正常、超重或肥胖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71%[HR=0.29,95%CI(0.20,0.43),P<0.001]、64%[HR=0.36,95%CI(0.22,0.59),P<0.001]。结论中、高水平体力活动均可降低中老年人的全因死亡风险,且高水平体力活动的效果更明显。从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的角度考虑,45~59岁和超重肥胖人群适宜选择高水平体力活动;60~74岁和BMI正常人群选择中、高水平体力活动均可受益;≥75岁和偏瘦人群尚未形成有充分证据的明确推荐,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 全因死亡 中老年人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前瞻性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健康冲击是否挤出家庭教育支出?——基于医疗支出的中介效应检验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昊 张昭 杨晓维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56,共11页
本文研究了我国三代户家庭内最高一代老年人的健康冲击对家庭教育支出产生的挤出效应。在构建三期世代交叠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老年人健康冲击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机制,并运用2012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 本文研究了我国三代户家庭内最高一代老年人的健康冲击对家庭教育支出产生的挤出效应。在构建三期世代交叠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老年人健康冲击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机制,并运用2012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老年父母的健康冲击对家庭教育支出施加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存在以医疗支出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进一步地,根据城乡二元体制的差异以及家庭收入水平的异质性进行子样本估计,结果显示,老年父母健康冲击对家庭教育支出的挤出效应在农村家庭和中等收入水平的家庭更为显著,并且都存在以医疗支出为中介变量的显著中介效应。本文研究表明,为了缓解老年人健康冲击对家中子代的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产生不良影响,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就显得格外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文研究了我国三代户家庭内最高一代老年人的健康冲击对家庭教育支出产生的挤出效应。在构建三期世代交叠模型的基础上 分析了老年人健康冲击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机制 并运用2012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 老年父母的健康冲击对家庭教育支出施加了显著的负向影响 存在以医疗支出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进一步地 根据城乡二元体制的差异以及家庭收入水平的异质性进行子样本估计 结果显示 老年父母健康冲击对家庭教育支出的挤出效应在农村家庭和中等收入水平的家庭更为显著 并且都存在以医疗支出为中介变量的显著中介效应。本文研究表明 为了缓解老年人健康冲击对家中子代的教育投资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产生不良影响 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尤其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老年人群血清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瑞鹏 彭成 +2 位作者 袁丙坤 章梦君 李文源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99,共7页
背景我国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逐年攀升,血清尿酸(S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UHR)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但在中老年人群中,关于UHR与MS关联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UHR与MS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UHR... 背景我国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逐年攀升,血清尿酸(S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UHR)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但在中老年人群中,关于UHR与MS关联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UHR与MS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UHR对MS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公开数据,纳入9233名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体格检查指标和血生化检查指标。计算研究对象UHR。依据是否患有MS将研究对象分为非MS组(n=7006)与MS组(n=2227),同时按UHR四分位数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Q1组(UHR≤7.32%,n=2308)、Q2组(7.32%12.20%,n=2308)。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UHR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UHR与MS的关系。分别绘制总体和不同性别研究对象UHR预测MS发生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0.3±9.6)岁,MS组女性比例、年龄、城镇比例、高血压史比例、糖尿病史比例、血脂异常史比例、服用降脂药比例、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SU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腰围(WC)、UHR高于非MS组,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非MS组,两组受教育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UHR水平的上升,Q1~Q4组MS、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TG血症、低HDL-C血症检出率呈上升趋势(P_(趋势)<0.01);Q1~Q4组BMI、WC、SBP、DBP、TG、HDL-C、LDL-C、TC、FPG、eGFR、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HR与TG、FPG、DBP、SBP、BMI、WC均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按性别分层后,男性、女性UHR与TG、FPG、DBP、SBP、BMI、WC均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相比,男性Q4组(OR=3.385,95%CI=1.778~6.444,P<0.01)和女性Q4组(OR=2.886,95%CI=1.991~4.184,P<0.01)MS患病风险增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UHR预测MS的AUC为0.735(95%CI=0.723~0.746),男性群体UHR预测MS的AUC为0.773(95%CI=0.757~0.790),女性群体UHR预测MS的AUC为0.750(95%CI=0.735~0.766)。结论中国中老年人群UHR水平与MS呈正向关联,UHR与MS及其组分密切相关,UHR可能是MS的危险因素且对中老年群体MS发生风险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尿酸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中年人 老年人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