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方案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
1
作者 熊李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52-55,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凸显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重大意义,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担当。两大倡议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行动方案与实践路径细化为人类发展共同体和人类安全共同体两个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凸显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重大意义,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担当。两大倡议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行动方案与实践路径细化为人类发展共同体和人类安全共同体两个方向,为弥补全球发展赤字和安全赤字提供了代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中国方案。进一步落实两大倡议,有效填平全球发展鸿沟、破解国际安全困境,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追求目标,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倡议 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倡议的目标、本质与底色 被引量:2
2
作者 孔新峰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0-39,共10页
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局势与“人类社会该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中国倡议应运而生。中国倡议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秉持反“后真相政治”、反民粹主义政治观的鲜明立场,坚定维护人类社会的真实性与稳定性,其本质是“站在历史正... 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局势与“人类社会该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中国倡议应运而生。中国倡议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秉持反“后真相政治”、反民粹主义政治观的鲜明立场,坚定维护人类社会的真实性与稳定性,其本质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以“博爱万物”的仁爱观、“义以为上”的义利观、“民为邦本”的民本观、“多元和合”的天下观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倡议的底色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正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官方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及变化: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分析(2013-2022)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巧燕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48,共18页
菲律宾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因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在东盟的影响力以及日益激烈的中美战略竞争关系,菲律宾在中美菲三边关系及地区秩序变化中的作用不断凸现。研究菲律宾官方话语主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及变... 菲律宾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因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在东盟的影响力以及日益激烈的中美战略竞争关系,菲律宾在中美菲三边关系及地区秩序变化中的作用不断凸现。研究菲律宾官方话语主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及变化,有助于梳理和总结菲律宾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的经验和问题,为中国优化和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提供借鉴。基于语料库,通过批评话语分析视角,结合历时研究验证,可以详细考察菲律宾外交部、国会和国家通讯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发展阶段、表现特征和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菲律宾认知分为3个阶段,表现出立足东盟、坚持主权和国内话语主体认知差异大的特征。因此,优化“一带一路”话语建构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话语建构 认知 政策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主义全球化批判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斯克莱尔、罗德里克、中谷岩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56,共10页
全球化实际上指随着交往实践日益扩大,使得世界在生产、生活、消费、观念以及生态等领域相互交错、相互影响、相互规约的历史进程,当今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随着21世纪全球金融危机、文明冲突、政治动荡和生态恶化的加剧,资本主义... 全球化实际上指随着交往实践日益扩大,使得世界在生产、生活、消费、观念以及生态等领域相互交错、相互影响、相互规约的历史进程,当今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随着21世纪全球金融危机、文明冲突、政治动荡和生态恶化的加剧,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先天缺陷和后天弊端愈加暴露无遗。斯克莱尔、罗德里克、中谷岩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代表性学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全球化过程中提出了各种替代方案。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博采东西方思想之长,提出构建以价值共同体、伙伴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政党共同体为主要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力图克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痼疾,努力实现全球化的再平衡,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资本主义全球化 替代方案 中国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