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体育法学:“场域”调适、规范集成与方法自觉 被引量:15
1
作者 廉睿 李广 +1 位作者 王亮 丁玥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作为"借壳"于体育的法学边缘学科,体育法学跨越于体育学和法学之间,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界对中国体育法学学科属性的争议。从时间脉络上而言,自体育法学这门学科创设之日起,即面临着内生理论建构的先天不足和外在制度实践的实施... 作为"借壳"于体育的法学边缘学科,体育法学跨越于体育学和法学之间,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界对中国体育法学学科属性的争议。从时间脉络上而言,自体育法学这门学科创设之日起,即面临着内生理论建构的先天不足和外在制度实践的实施困局。因此,对于尚处于学科培育期的中国体育法学而言,话语体系的自给自足尤为关键,这也将同时决定着中国体育法学的学科理论能否得以自我证成。放眼未来,"场域"重构、规范集成与方法自觉构成了影响中国体育法学发展的三重要素,这三重因素也同时构成了中国体育法学研究的新型知识增长点。在未来的研究进程中,这3种问题理应得到中国体育法学学人的理论关怀与精准回应。"场域"重构,即是对中国体育法学研究维度的界定,它所要凸显的是中国体育法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规范集成,即是对中国体育法学学科特性的逻辑解构,它试图明晰的是中国体育法学的"领域法"属性;方法自觉,即是对中国体育法学研究方法的再次审视,它试图对中国体育法学的未来演进方向进行方法论布局。未来语境中,中国体育法学学人唯有对以上三重问题进行追寻与探索,方能实现中国体育法学的理论革新与制度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体育法学 场域”重构 规范集成 方法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面体育实践:体育法学研究的社科法学进路 被引量:5
2
作者 汤卫东 张剑威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6-61,共6页
以发表的《在路上:中国体育法学向何处去》与《刚刚在路上:再论中国体育法学向何处去》为蓝本,探讨了中国体育法学发展问题。近些年,中国主流的体育法学研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未能直面中国的体育法治实践和诸多经验素材,研究语境日渐远... 以发表的《在路上:中国体育法学向何处去》与《刚刚在路上:再论中国体育法学向何处去》为蓝本,探讨了中国体育法学发展问题。近些年,中国主流的体育法学研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未能直面中国的体育法治实践和诸多经验素材,研究语境日渐远离体育实践的现实场景,缺乏对体育法律问题与其他社会现象勾连关系的关注。基于此,笔者阐述了中国体育法学研究中理论构建本土不足、研究主题缺少对中国体育法制现实问题应有关注以及体育法学研究的是体育法律规范还是人及其体育实践等问题。研究认为:体育法学走的是建构理性之路。体育法运作根本上是人的体育实践,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因体育而生之法,而非制定体育之法。未来中国体育法学发展应直面现实的体育法律现象、规律,可依循一条从实践出发的社科法学进路前行,以扩展研究体育法学问题的知识界限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中国体育法学 体育实践 社科法学 体育法治 体育法律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