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扎根本体 建构模式——论袁静芳先生之“模式分析法”及其在佛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晓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4-139,共6页
袁静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治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半世纪有余,在中国民族器乐与乐种研究以及佛教音乐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先生将中国传统音乐置于传统文化的原生语境之中进行考察,提炼出有别于西方音乐分析模式,... 袁静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治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半世纪有余,在中国民族器乐与乐种研究以及佛教音乐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先生将中国传统音乐置于传统文化的原生语境之中进行考察,提炼出有别于西方音乐分析模式,且适合中国传统音乐本体分析的方法体系。在扎实深广的音乐本体研究的基础上,聚沙成塔、炼石成金,建构起乐种学研究之"模式分析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先生之"模式分析法"至少有两层意涵:其一为对中国传统音乐中"模式化"了的音乐事像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二是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系统完善的"模式化"研究,后者意义尤重。该模式分析法,是较早具备历史民族音乐学视野的研究模式,取跨学科研究视角,结合史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等研究方法,以宏观动态视野审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深凿音乐本体表象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探究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为学界提供了认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新角度。袁先生将模式分析法运用于佛教音乐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以庞大的佛教乐目家族《料峭》的模式分析法最为典型,为佛乐乃至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学研究提供了良好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静芳 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学 乐种学 模式分析法 佛教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短调民歌研究的拓疆之作——李世相《蒙古族短调民歌研究》评介 被引量:1
2
作者 戴百峥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48-153,共6页
李世相教授的《蒙古族短调民歌研究》是国内系统化研究蒙古族短调民歌的第一部专著,全书结构精致,文思敏捷,文风优美,用语精准。研究立足于短调民歌音乐形态分析,结合历史、美学、民俗文化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究,系统总结出短调民歌的四... 李世相教授的《蒙古族短调民歌研究》是国内系统化研究蒙古族短调民歌的第一部专著,全书结构精致,文思敏捷,文风优美,用语精准。研究立足于短调民歌音乐形态分析,结合历史、美学、民俗文化等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究,系统总结出短调民歌的四大艺术特征、旋律样态及其展衍规律,论证了短调民歌的美学价值及其在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创造性地提取了蕴含在短调民歌背后的文化基因。该作超越了单一的音乐形态分析,是一部综合音乐本体与历史、文化、美学分析,全方位多角度的旋律学和音乐形态学专著,以其创新性和重要的学术价值而成为蒙古族传统音乐特别是短调民歌研究领域的一部拓疆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短调民歌研究》 形态分析 旋律学 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