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荀子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贡献 被引量:7
1
作者 崔华前 《学习论坛》 2005年第5期72-76,共5页
荀子对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强调后天习染的道德起源论,提出以德治为目标的道德教化论,塑造君子、圣人的德育目标论,确立了德育方法论和德育原则论。
关键词 荀子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之重构——基于高校德育教育的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胡艳玲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9-121,共3页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以人性论为理论前提,讲究个体道德自觉与规范教育相结合的践行原则,采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模式,最终达到经世致用——"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的世俗目的。从高等教育德育...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以人性论为理论前提,讲究个体道德自觉与规范教育相结合的践行原则,采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模式,最终达到经世致用——"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的世俗目的。从高等教育德育教育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一历史遗产,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它,进而开发它、利用它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人性论 道德实践模式 道德教育方法 高等教育德育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心观心: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在理路 被引量:3
3
作者 彭文超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8,共10页
中国“修身”的道德教育思想有注重外在规范与行为养成的传统,同时内在蕴含“修心”的思路。中国文化中的“心”概念与西方哲学对认知与理性的强调相对,表现出明显的情感取向,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心作为内在意义世界,标画出人的道德... 中国“修身”的道德教育思想有注重外在规范与行为养成的传统,同时内在蕴含“修心”的思路。中国文化中的“心”概念与西方哲学对认知与理性的强调相对,表现出明显的情感取向,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心作为内在意义世界,标画出人的道德意义系统,该意义世界和意义系统具有在世品格与开放自主性。从这一心概念出发,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内在理路可以被概括为“以心观心”。“以心观心”的内在理路是:首先引导人从心的角度观照道心和他心,从而进入道德意义系统;以前者为前提,指引人从我心走向道心和他心,并在这一行动过程中进一步体认道德意义,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充实意义世界,共创和谐美善的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心观心 意义世界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义: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洪高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1,共3页
仁爱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在当代社会人际交往结构发生变迁的历史背景下,逐渐失去了继续作为道德教育核心价值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具体体现于在调整人际关系范围上的困境、在追求崇高境界上的困境、在“义利观”上的困境以及... 仁爱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在当代社会人际交往结构发生变迁的历史背景下,逐渐失去了继续作为道德教育核心价值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具体体现于在调整人际关系范围上的困境、在追求崇高境界上的困境、在“义利观”上的困境以及在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关系上的失衡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 核心价值 中国当代 正义 人际关系 “义利观” 交往结构 义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