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悟与禅悟——论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艳芬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5-79,共5页
禅悟介入诗艺,开始了对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促使中国古代审美主义诗学传统形成;突出并强化了中国诗学美学的形上追求;影响传统美学形成了追求和谐之美的风尚。
关键词 禅宗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诗学 美学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诗学雅俗观的渊源及意涵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克强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4期100-103,共4页
雅俗是中国传统诗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也是当今使用率最高的文化审美范畴。从思想渊源来说,雅俗有儒家、道家及文化差异三个源头,可用雅正、高雅、文雅加以概括,三种不同的理念构成了雅俗范畴的理论体系。雅俗的意涵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 雅俗是中国传统诗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也是当今使用率最高的文化审美范畴。从思想渊源来说,雅俗有儒家、道家及文化差异三个源头,可用雅正、高雅、文雅加以概括,三种不同的理念构成了雅俗范畴的理论体系。雅俗的意涵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具有价值判断和风格区分两个场域;具有多意的复杂性;具有辩证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互相易位;雅和俗皆有正面和负面双重性质。了解雅俗范畴的丰富的内涵,理清雅俗的发展脉胳可以使我们对世界、对自己有更好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诗学 雅正 高雅 文雅 雅俗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心理与阐释模式研究的新创获——《心灵之约——中国传统诗学的文化心理阐释》读后
3
作者 尚永亮 程建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512-512,F003,共2页
关键词 文化心理 阐释模式 《心灵之约-中国传统诗学的文化心理阐释》 书评 张杰 中国 传统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里达诗学与中国传统诗学之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索金梅 《河北学刊》 2002年第6期45-48,共4页
本文通过解读雅克·德里达 (JacquesDerrida)的《何谓诗》一文 ,阐述了德里达的诗学 ,并指出了德里达的诗学同中国传统诗学的一些相似之处。德里达不落西方传统诗学的窠臼 ,用两个词回答了何谓诗这个问题。这两个词就是“记忆”和... 本文通过解读雅克·德里达 (JacquesDerrida)的《何谓诗》一文 ,阐述了德里达的诗学 ,并指出了德里达的诗学同中国传统诗学的一些相似之处。德里达不落西方传统诗学的窠臼 ,用两个词回答了何谓诗这个问题。这两个词就是“记忆”和“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诗学 记忆 心灵 中国传统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诗学的一座里程碑——皎然意境说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申建中 《文艺理论研究》 1985年第1期63-68,共6页
我国的文学理论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西方的独特观念。意境说就是很值得重视的一个。就现存的一些资料看,在意境说的形成过程中,唐代的诗僧皎然曾起过很大的作用,他的关于诗歌意境的学说在我国文学理论发... 我国的文学理论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西方的独特观念。意境说就是很值得重视的一个。就现存的一些资料看,在意境说的形成过程中,唐代的诗僧皎然曾起过很大的作用,他的关于诗歌意境的学说在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整理、研究和正确评价他的意境说对研究我国传统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具有颇为重大的意义。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皎然 意境说 中国传统诗学 诗歌意境 谢灵运 民族特色 思想感情 诗式 诗歌作品 诗歌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流:朝鲜古代文人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创造性阐释 被引量:1
6
作者 蔡美花 袁堂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66,共6页
“风流”是古代朝鲜半岛传统文化中一个被赋予某种原型意味的核心范畴,也是朝鲜古代文人进行诗学思考的主要审美范型,亦是朝鲜古代诗学批评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术语。“风流”的内核则是融汇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之精神特质构筑而成的,所以... “风流”是古代朝鲜半岛传统文化中一个被赋予某种原型意味的核心范畴,也是朝鲜古代文人进行诗学思考的主要审美范型,亦是朝鲜古代诗学批评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术语。“风流”的内核则是融汇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之精神特质构筑而成的,所以,“风流”是中国传统诗学传入古代朝鲜半岛后,与古代朝鲜半岛本土文化相融合后形成新质的一种增值效应。因此,朝鲜古代文人在诗学实践中言说“风流”的同时,亦是对中国传统诗学精神的一种创造性阐释。随着“风流”诗学在古代朝鲜半岛的广泛流播,中国传统诗学也成功地融入了古代朝鲜半岛的文化土壤之中并落地生根。因此,朝鲜古代文人笔下的“风流”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成功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流 朝鲜古代文人 中国传统诗学 创造性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古说——当代意象诗理论与中国传统诗学之比较的研究
7
作者 石天河 《当代文坛》 1985年第10期40-46,共7页
一 《崛起的诗群》留下的问题 青年诗人徐敬亚同志的《崛起的诗群》发表以后,由于文中包含了一些方向性原则性的错误观点,曾经引起多方面的强烈反应与严肃的批评。作者本人也以负责和谦虚的态度作了自我检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问题的... 一 《崛起的诗群》留下的问题 青年诗人徐敬亚同志的《崛起的诗群》发表以后,由于文中包含了一些方向性原则性的错误观点,曾经引起多方面的强烈反应与严肃的批评。作者本人也以负责和谦虚的态度作了自我检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问题的终结。因为,在批评和检讨之后,那个引起争论的实质性问题依然存在:中国新诗要不要艺术创新呢?新时期诗歌的艺术创新应该走什么道路呢?我们既然否定了徐敬亚同志的错误主张,就必须探索什么是正确的道路;既然否定了反传统反理性的艺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诗 中国传统诗学 意象手法 诗歌艺术 古说 社会功用 艺术创新 王夫之 新诗 诗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的诗歌:中国非虚构诗学对西方文学传统的反动——评宇文所安《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世界的征兆》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小亮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122,共8页
本文就宇文所安重要诗学理论著作《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世界的征兆》书中提出的"非虚构诗学"命题的提出、论证、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全面、详细的论述,指出,宇文氏中国传统诗歌"非虚构诗学"的假定更多基于中西... 本文就宇文所安重要诗学理论著作《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世界的征兆》书中提出的"非虚构诗学"命题的提出、论证、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全面、详细的论述,指出,宇文氏中国传统诗歌"非虚构诗学"的假定更多基于中西诗学的比较策略,以推举出中国传统诗歌为理想的诗歌,以此颠覆西方虚构诗学传统,但这一命题如回到历史语境中考察,仍有诸多不确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虚构 诗学 中国传统诗歌与诗学 世界的征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诗学传统与近代诗歌翻译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昌坤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5期12-15,18,共5页
中国诗学传统对近代诗歌与小说的翻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诗歌翻译方面,这种影响表现在近代诗歌翻译原作与翻译策略的选择上.但反过来,近代诗歌翻译对中国诗学传统同样形成了冲击.中国诗学传统与近代诗歌翻译的纵横影响合力催生了五... 中国诗学传统对近代诗歌与小说的翻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诗歌翻译方面,这种影响表现在近代诗歌翻译原作与翻译策略的选择上.但反过来,近代诗歌翻译对中国诗学传统同样形成了冲击.中国诗学传统与近代诗歌翻译的纵横影响合力催生了五四以后中国诗界语体诗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学传统 近代诗歌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勒兹哲性文论中的中国诗学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熙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是当代西方最具原创性的一流哲学家之一,但是他的原创性思想离不开与中国的相遇。在与中国的相遇中,他将中国作为西方的“他者”进行观照,从中获得灵感,获取其所需要的思想资源,创造了数量众多、风格独异的哲性文论概念...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是当代西方最具原创性的一流哲学家之一,但是他的原创性思想离不开与中国的相遇。在与中国的相遇中,他将中国作为西方的“他者”进行观照,从中获得灵感,获取其所需要的思想资源,创造了数量众多、风格独异的哲性文论概念,这些概念熔铸了中国传统诗学的智慧。块茎的概念熔铸了中国莠草的特征,与中国古代的“居间”思想相沟通;“无器官的身体”概念熔铸了道家哲学的“虚”“无”思想,与中国诗学的“虚实相生”相沟通;“生成”的概念熔铸了中国的诗画特征,与道家的宇宙生成论存在着精神上的契合;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象棋和围棋成为条纹空间和光滑空间两个空间诗学概念的建构元素。中国诗学传统在德勒兹哲性文论中的再生,潜隐着“秘响旁通、伏采潜发”的无限可能性,有着巨大的理论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块茎 无器官的身体 生成论 光滑空间 中国传统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略特诗歌与中西诗学传统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平远 余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7-129,共3页
艾略特无可比拟的“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是以其诗作中所蕴涵的中西诗学传统为根基的。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和中国诗歌的简约风格珠联璧合,使其诗作既具有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又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产生了深... 艾略特无可比拟的“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是以其诗作中所蕴涵的中西诗学传统为根基的。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和中国诗歌的简约风格珠联璧合,使其诗作既具有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又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荒原》 西方诗学传统 中国诗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诗学现代转型与西方美学》
12
作者 陈学祖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69,共1页
本文以中国传统诗学的演进和西方美学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为背景探讨中国诗学现代转型问题。试图通过历史比较,中西比较,详尽考证基本概念或核心范畴的演化,梳理中国诗学观念和诗学理论现代转型的脉络。意在通过这种考察来把握中国现... 本文以中国传统诗学的演进和西方美学在近现代中国的传播为背景探讨中国诗学现代转型问题。试图通过历史比较,中西比较,详尽考证基本概念或核心范畴的演化,梳理中国诗学观念和诗学理论现代转型的脉络。意在通过这种考察来把握中国现代诗学的形成过程、理论来源及其理论建构得失,为当前中国诗学理论建构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学 现代转型 中国传统诗学 诗学理论 得失 中西比较 西方美学 理论建构 核心范畴 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学:中国与西方
13
作者 吕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6,共5页
诗是最富民族性的文体,诗学是最富民族性的文体理论。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的世界诗歌整体化倾向决不意味着诗歌和诗学的民族风韵在相互交融与认同中的遗失。
关键词 西方诗学 中国传统诗学 中国诗学 中国与西方 中国新诗 中国现代诗学 西方诗歌 “朦胧诗” 纯概念 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理论预设与中国诗学文本的重组——论《人间词话》与中西文论的交融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勇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3-58,共6页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自觉地摄取柏拉图、叔本华、康德等人的学说作为理论依据,对中国诗学文本实施重构,予以批判性读解,将其纳入自己的理论预设之中,把日常的诗学实践同“境界说”这一“终极目的”联系起来。由于其理论清晰度与成...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自觉地摄取柏拉图、叔本华、康德等人的学说作为理论依据,对中国诗学文本实施重构,予以批判性读解,将其纳入自己的理论预设之中,把日常的诗学实践同“境界说”这一“终极目的”联系起来。由于其理论清晰度与成熟度的提高,也由于理论系统化的初步完成,《人间词话》对中国诗学传统进行的“中西化合、相互推助”的整合和全新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境界说” 中国诗学传统 中西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今诗学理论对话
15
作者 赵东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39,共2页
中国现代诗学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反叛和对西方诗学借鉴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历史原因产生的“文化断裂”使中国现代诗学失去了中国传统诗学的深厚基础,导致中国现代诗学严重缺血而且直接导致中国现代诗学和当下诗歌创作严重脱节。... 中国现代诗学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反叛和对西方诗学借鉴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历史原因产生的“文化断裂”使中国现代诗学失去了中国传统诗学的深厚基础,导致中国现代诗学严重缺血而且直接导致中国现代诗学和当下诗歌创作严重脱节。对中国现代诗学来说,这是很不正常的,西方诗歌理论几乎是和诗歌创作同步发展的,而中国现代诗学对当下诗歌创作处于不及物状态,更谈不上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了:当下诗坛出现的“下半身”和“口水诗”现象,是对现代诗歌观念较极端的实验,具有一定的观念开拓性,但由于采用了过激的方法而且当下诗歌理论也没有能力对这些现象做出积极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理论 中国传统诗学 现代诗学 对话 诗歌创作 西方诗学 诗歌理论 文化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学语境下的文学解读与“务探诗人意旨”的文本阐释——方玉润《诗经原始》的诗学意蕴 被引量:2
16
作者 毛宣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2,157,共10页
《诗经原始》是中国《诗经》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本文在文学与经学不可分离的诗学解释学背景下探讨了《诗经原始》文学解读的可能性,强调《诗经原始》无论是以经学教化的眼光看待《诗》,还是对《诗》做出富有美感和诗意的阐释,都能立足于... 《诗经原始》是中国《诗经》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本文在文学与经学不可分离的诗学解释学背景下探讨了《诗经原始》文学解读的可能性,强调《诗经原始》无论是以经学教化的眼光看待《诗》,还是对《诗》做出富有美感和诗意的阐释,都能立足于文本,以“务探诗人意旨”为目的。它所提出的“读《诗》当涵咏全文,得其通章大意”等解读原则与方法,以及从诗体自身看待《诗》之正变、以“托辞”言《诗》等,都做到了从文本出发、重视文本细读,重视读者涵咏体验在《诗》的解读活动中的重要性。这一切,相对于中国诗学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以“自得“”私意”参与作品的释义、轻视本文客观释义的理论来说,无疑体现出新的特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本诗学理论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原始》 经学语境 文学解读 文本阐释 中国诗学解释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化阐释
17
作者 李怡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02-107,101,共7页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 —王粲:《登楼赋》对中国现代新诗的阐释,曾经在两个层次上取得了众所周知的实绩。其一,中国现代新诗是西方近现代诗潮在现代中国的回响。“新诗,实际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新诗 文化精神 中国诗学传统 现代中国 原初形态 文学史 中国古典诗歌 文化意义 西方诗学 俳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坚诗歌中的客观化和主观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柯雷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6年第2期74-84,共11页
自80年代初以来,"口语化"诗潮向先锋诗歌之至尊朦胧诗发起挑战,于坚~1是其中的两大诗人之一,另一个是韩东。与"口语诗"相关的作品最初载于《他们》,因此可以理解,为何于坚、韩东和其他几位诗人被命名为"口语诗人"。但"口语"只... 自80年代初以来,"口语化"诗潮向先锋诗歌之至尊朦胧诗发起挑战,于坚~1是其中的两大诗人之一,另一个是韩东。与"口语诗"相关的作品最初载于《他们》,因此可以理解,为何于坚、韩东和其他几位诗人被命名为"口语诗人"。但"口语"只是他们艺术的一个方面,这种命名难免有简单化之嫌。另外,评论界已经注意到,于坚的诗主要关注"普通人"毫无诗意的日常生活,具体而琐碎;在表达方式上,有时严肃,有时片面,也有时幽默风趣。陈仲义把于坚写作的这个特征称为"日常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 主观化 韩东 诗潮 尚义街六号 幽默风趣 诗辑 陈仲 吴文光 中国传统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创造社”文学观的更张 被引量:1
19
作者 颜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58-62,共5页
“创造社”最能贻人口实的大概就是20年代中期文学观的更张。从标榜文学表现论到呼吁革命文学论,无论是从变换得如此彻底,如此突兀和如此果敢来说,还是从这次改辙给中国现代文学史造成的影响如此深远来说,都是现代文坛社团流派中绝无仅... “创造社”最能贻人口实的大概就是20年代中期文学观的更张。从标榜文学表现论到呼吁革命文学论,无论是从变换得如此彻底,如此突兀和如此果敢来说,还是从这次改辙给中国现代文学史造成的影响如此深远来说,都是现代文坛社团流派中绝无仅有的现象,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不可能回避的历史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现代文坛 现代知识分子 中国传统诗学 载道 自我崇拜 诗人心灵 历史现实 革命时代 自我确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