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5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中国传统社会历史理论
1
作者 董艺 孙熙国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7-101,共5页
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之前,中国并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社会历史理论。但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考察和把握社会历史,"通古今之变",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发展的主体、发展的规律和方向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 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之前,中国并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社会历史理论。但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考察和把握社会历史,"通古今之变",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发展的主体、发展的规律和方向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对这些思想进行整体性的梳理和总结,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国传统社会历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历史视阈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维阐释 被引量:2
2
作者 肖安宝 黎胜文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的事实”,现代化在现代性的权力扩张中成了世界各民族所必须直面的社会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对这一“世界历史性的事实”所作出的中国回应... 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的事实”,现代化在现代性的权力扩张中成了世界各民族所必须直面的社会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对这一“世界历史性的事实”所作出的中国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兼具“世界历史”发展的共性以及“民族历史”发展的个性,是指导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因此,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时,将之置于世界历史的视阈下,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必然性、理论科学性以及方向指引性,也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对世界历史进程的现代性改造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从而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变量联动效应:中国传统工艺族际互动的整体性生成逻辑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明月 马知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7,共11页
剖析传统工艺族际互动的生成逻辑,明晰传统工艺族际互动的变量条件,是当代多民族传统工艺创新交融需破解的关键理论问题。以《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的168条案例为文本基础、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80年代为时间剖面开展的基... 剖析传统工艺族际互动的生成逻辑,明晰传统工艺族际互动的变量条件,是当代多民族传统工艺创新交融需破解的关键理论问题。以《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的168条案例为文本基础、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80年代为时间剖面开展的基本形貌和成因分析,揭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族际互动不是简单、直接、均质化的民族交互,而是一个具有条件性和复杂性的实践体系,其根植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特定时代语境下主体需求、工艺价值、空间环境变量联动而生成的文化实践。当下,在双元空间下重新锚定适于族际互动的工艺范畴,维系并制造族际互动的主体需求,针对性地保障并完善制度供给,是持续推动当代中国传统工艺族际互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 族际互动 生成逻辑 变量联动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理论定位 被引量:3
4
作者 龙斧 王今朝 边金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9-35,共7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一方面固然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另一方面它所具有的两面性、表里性,影响的客观性、阶级性和政治性以及宏微观性,使得其中含有大量的糟粕。在"和谐社会"的理论建设中,只有正视并抵御传统文...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一方面固然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另一方面它所具有的两面性、表里性,影响的客观性、阶级性和政治性以及宏微观性,使得其中含有大量的糟粕。在"和谐社会"的理论建设中,只有正视并抵御传统文化上述性质所引起的消极方面,才能产生出对社会实践的正确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 理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的逻辑结构、理论特征和历史地位 被引量:7
5
作者 宋镜明 吴向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4,F0003,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探索和回答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而形成的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性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构成的科学体系,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继承性和发展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探索和回答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而形成的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性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构成的科学体系,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继承性和发展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这四个主要特征。它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 逻辑结构 理论特征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历史演进脉络及其规律探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净 戴钢书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128,共7页
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经历原始社会混沌意识与前价值观念的萌生,奴隶社会价值观的生成与多元化发展,封建社会价值观的同构、反思、重建到没落的发生、发展、演进过程。经济基础决定律、意识形态掌控律、文化生态构建律则是贯穿中国传统社... 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经历原始社会混沌意识与前价值观念的萌生,奴隶社会价值观的生成与多元化发展,封建社会价值观的同构、反思、重建到没落的发生、发展、演进过程。经济基础决定律、意识形态掌控律、文化生态构建律则是贯穿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历史演进过程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 历史演进 规律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社会基础、理论逻辑与发展极限——基于王权主义理论视域的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师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5-177,共13页
中国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就非常盛行民本思想,它也确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民本思想虽然具有内容上的相对完整性,但它又毕竟只是中国传统政治理论的一个方面,主要聚焦于国家治理及政治统治究竟是“为了谁”,而并... 中国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就非常盛行民本思想,它也确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民本思想虽然具有内容上的相对完整性,但它又毕竟只是中国传统政治理论的一个方面,主要聚焦于国家治理及政治统治究竟是“为了谁”,而并不明显地涉及谁统治、谁治理及如何统治、如何治理等。在王权主义理论分析框架下,民本思想与君主统治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一体两面,两者构成相辅相成的阴阳组合关系。正因如此,民本虽然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源头与不同风格的内容主张,但在王权主义社会结构及政治制度的现实基础上,它始终都只是王权主义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也曾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在重民上达到了极限,但它不仅并没有因此而冲破王权主义的理论框架,反而使王权主义理论的逻辑在这个情况下更加完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王权主义 社会基础 理论逻辑 发展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化媒体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品牌创新表达:理论模型与传播策略——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景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124,共14页
社会化媒体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本文通过扎根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相关文献、新闻和实践案例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了社会化媒体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品牌创新表达模型... 社会化媒体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本文通过扎根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相关文献、新闻和实践案例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了社会化媒体语境下中国传统文化品牌创新表达模型。研究发现,用户视角、技术赋能构成了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基础,新旧混搭、打破常规、碎片化生存构成了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策略,产消一体、社会化传播构成了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效果。该模型中的三个模块相互依存、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了社会化媒体语境下传统文化品牌创新表达的逻辑闭环。三个模块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三位一体的循环优化机制,从而促使传统文化创新表达具备稳固的基础、弹性灵活的策略组合以及即时精准的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表达 扎根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 三位一体 社会化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内涵及其辩证统一 被引量:7
9
作者 苏伟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122,2,共8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既是这一理论体系中各个基本观点必然的内部联系,更是这一理论体系揭示的包含着"两个绝不会"内容的"两个必然"这一历史规律的理论表现。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既是近代以来,更是新民主主...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既是这一理论体系中各个基本观点必然的内部联系,更是这一理论体系揭示的包含着"两个绝不会"内容的"两个必然"这一历史规律的理论表现。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既是近代以来,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客观规律和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建设实践的辩证统一,其普遍的历史要求与中国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的辩证统一,其广阔的世界眼光与中国所处的特殊时代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辩证统一等,是这两个逻辑辩证统一的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逻辑 中国社会发展 历史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海波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0,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特定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必然结果。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并分析二者统一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特定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必然结果。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并分析二者统一的过程和基础,是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4
11
作者 聂运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历史地位表现在三个方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经典理论到当代理论的历史性发展;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一面光辉旗帜。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两重历史脉络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月清 邵佳德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7,共8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于我国当下和未来的宗教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思想来源看,该理论有两条主要的历史脉络:一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我党早期宗教工作的政策和方法;二是我国传统宗教观念、政教模式及治理经验。通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于我国当下和未来的宗教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思想来源看,该理论有两条主要的历史脉络:一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我党早期宗教工作的政策和方法;二是我国传统宗教观念、政教模式及治理经验。通过对两重历史脉络的梳理,可以阐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和工作实践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历史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三位一体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国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84,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旗帜、道路、理论的统一,这不仅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根本结论,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历史发展的根本结论和伟大成果。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代,"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旗帜、道路、理论的统一,这不仅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根本结论,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历史发展的根本结论和伟大成果。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身内含着旗帜、道路、理论的统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的统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旗帜 道路 理论体系 历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基本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伟 崔雪莲 《学习论坛》 2010年第9期8-11,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新时期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该理论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架构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支撑点,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并成功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新时期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该理论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架构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支撑点,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并成功地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范畴。该理论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并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实践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理论 历史进程 基本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根林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4-206,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它是多方面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思想理论条件;世界主题的转换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是时代条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是外部条件;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它是多方面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思想理论条件;世界主题的转换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是时代条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是外部条件;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是国内条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历史文化条件。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条件,是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需要,是更好地用该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历史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法论中的传统智慧 被引量:3
16
作者 石书臣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1-17,88,共7页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思想精华和合理内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法论的一个重要来源,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从"经世致用"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一多统一"到主导性与...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思想精华和合理内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法论的一个重要来源,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得到传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从"经世致用"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一多统一"到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从"循序渐进"到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从"重视整体"到整体思维与协调发展相结合、从"贵和尚中"到和谐相处与求同存异相结合、从"知行合一"到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等方面。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法论中的传统智慧,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方法论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4
17
作者 侯远长 《学习论坛》 2009年第2期10-14,共5页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2
18
作者 卞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126,共5页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历史地位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开拓性等三个重要理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历史贡献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永刚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43,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论断、新观点、新战略,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论断、新观点、新战略,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理论创新,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些理论创新与历史贡献突出表现在:标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揭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新变化,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观点,绘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奋斗目标,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总要求。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创新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卞敏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共5页
把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我们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和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十七大的一个新概括。我们党一度时期曾经用&qu... 把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我们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和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十七大的一个新概括。我们党一度时期曾经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概括这一理论体系最初创立时的成果,但邓小平理论并不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部内容。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具有继承性、创新性、奠基性三个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