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孪生级联空间滤波的中国传统画修复
1
作者 薛文喆 董兴宇 +2 位作者 胡琦瑶 曹瑞 彭先霖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7,共18页
中国传统画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历经时间沉淀以及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常出现开裂、破损和褪色等问题。尽管一些深度学习框架在自然图像修复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大多过度依赖卷积权重共享和平移不变性,在处理布局复杂、结构抽象的绘... 中国传统画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历经时间沉淀以及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常出现开裂、破损和褪色等问题。尽管一些深度学习框架在自然图像修复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大多过度依赖卷积权重共享和平移不变性,在处理布局复杂、结构抽象的绘画图像时,难以捕捉其独特的空间特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孪生级联空间滤波(twin cascade spatial filtering,TCSF)预测方法用于中国传统画的修复。TCSF采用层级解码策略,从多尺度解析绘画图像的层次特征,并级联空间滤波预测方法得到修复核,从而由粗到细地复原缺失区域的像素。为了在特征信息匮乏的区域精确地复原缺失的结构和笔触信息,进一步引入空间编码机制。通过对滤波特征图空间编码得到坐标矩阵,并在滤波预测过程中注入坐标信息编码,用于缺失像素点恢复时提供空间信息参照,进而提升修复结果的精确度与视觉效果。实验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画图像进行训练,并增加壁画数据集和Places数据集测试模型的泛化性能。与现有工作使用掩码不同,该研究在实验中提取部分真实绘画图像的破损掩码,以更逼真地模拟破损情况。定性和定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中国传统画恢复任务中取得了较好的修复结果,为数字艺术修复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修复 空间滤波预测 中国传统画修复 文物图像破损掩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诗画交融的理论轨迹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晔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6-129,共4页
中国传统的诗画关系极为密切,它们由最初的关联比较、影响借鉴,到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直至最终的融合一体、合而为一,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理论轨迹。
关键词 中国传统 一律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山水诗画时空观浅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思又 高伟 《园林》 2022年第4期88-93,共6页
由中国传统山水诗画艺术中窥见山水、城、人三者关系的演变史——中国古人从求生存到追求诗意的栖居,逐渐形成了“时空一体,物我交融”“循环往复,大小相与”的传统时空观,其中蕴含了自然时空与心理时空的交流与融合,体现了与西方风景... 由中国传统山水诗画艺术中窥见山水、城、人三者关系的演变史——中国古人从求生存到追求诗意的栖居,逐渐形成了“时空一体,物我交融”“循环往复,大小相与”的传统时空观,其中蕴含了自然时空与心理时空的交流与融合,体现了与西方风景艺术截然不同的东方性。文章在梳理中国传统山水诗画艺术中有关时空观的观点基础上,尝试理解时空观照的不同境界,进一步思考在风景园林工作中,是否能够以时空为介,打破人与所处环境之间的“隔”,营造“有我之境”,引导“无我之境”,探索重回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山水诗 时空观 山水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气韵生动"阐释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宁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7-182,共6页
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气韵生动”这一中国画最高审美理想的理解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分别体现在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方式和达成方式、阐释的知识来源、阐释背后的画学经验和立场等方面。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中西绘画两... 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气韵生动”这一中国画最高审美理想的理解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分别体现在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方式和达成方式、阐释的知识来源、阐释背后的画学经验和立场等方面。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国现代留洋美术家对中西绘画两大体系的认知存在诸多的分歧。其中,既有深谙传统画学流脉、尊重画史复杂性的美术家,也有主张中西混同的美术家,更有以单一标准对传统画学进行评判的美术家。这也造就了某些留洋美术家理念和主张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画 留洋美术家 “气韵生动” 阐释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余说画——水墨写意人物画笔记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京新 《艺苑(美术版)》 1996年第1期29-31,共3页
作画时,应该是情真意切,自然投入的,刻意装出来的样子往往很糟,如装作深沉老叟,或是天真稚童;装作正襟危坐,或是不修边幅;装成美西施,或是丑武士;装成醉李白,或是诡诸葛等等,
关键词 写意人物 题材与形式 书法人 笔墨 中国传统画 泥沙 素描 人物造型 前批评 轮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湖社画会的美术教育思想——以《湖社月刊》为中心
6
作者 孙洪广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3-96,共4页
一、美术教育思想的源由湖社画会是由金城之子金开藩以及金城的众多弟子组建而成的。金城是民国初年北京传统画坛的一位美术活动家、画家以及美术教育家,曾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金城死后,其子金开藩脱离中国画学研究会,于1927年1月15日... 一、美术教育思想的源由湖社画会是由金城之子金开藩以及金城的众多弟子组建而成的。金城是民国初年北京传统画坛的一位美术活动家、画家以及美术教育家,曾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金城死后,其子金开藩脱离中国画学研究会,于1927年1月15日和北楼弟子多人为继承先父"保存国粹"的遗志而另组新社。因其骨干成员主要是金城弟子,并多以"湖"字为号,因此是为"湖社画会"。湖社画会以"应时事之要求、谋美术之提倡"[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社 教育思想 中国学研究会 胡佩衡 骨干成员 中国传统画 教育方式 荫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