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时代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批判与再造
- 1
-
-
作者
朱叶楠
赵恩国
-
机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哲学研究中心
-
出处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8年第2期69-76,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转化创新研究"(16JJD72000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实行简单嫁接。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有其自身的时代局限性,如宗法等级制度的限制、个人对共同体的过度依赖、个人私德的情感泛滥等;在现代社会它存在的正当性又受到质疑,如"文化全球化"的冲击、"多元化"社会的适应等。在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探索二者的有机融合,亦即对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进行再造的过程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集体主义价值原则与尊重个人自由相融合、仁义智慧与公平正义相结合、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互配合、"以德服人"的道德法与"以理服人"的法治思想相结合。
-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Keywords
new era
chinese traditional core values
core socialist values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内化机制
- 2
-
-
作者
朱叶楠
赵恩国
-
机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7年第5期63-72,共10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转化创新研究"(16JJD720004)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概括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首先当然要重视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家。"仁"是儒家价值思想的源头活水,从这一核心概念出发,儒学发展出和谐一体的社会关系期许、"义以为上"的国家价值取向和诚敬修己的个人修身操守等基本价值理念。但同时也要看到其他文化流派的独特贡献:道家"道法自然"的自由观,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法治思想,佛教"平等慈悲"、"自利利他"的人格境界以及墨家"兼爱"的平等思想,都是对儒家主流核心价值的有力补充。这一整套价值观不是自动地就能发挥主导作用,它们通过一系列的与之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伦理、法律等内化机制,才最终确立起在社会价值中的主导地位。
-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
内化机制
-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core values
Internalization Mechanisms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122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