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精神会通处找寻建构路径——“第二个结合”与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建构初论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德胜 李雷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37-45,I0001,I0002,共11页
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的深度结合。二者的高度契合及融通,主要不在于概念、范畴、命题等的相近或相同,而在于它们都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作为文艺批... 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批评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的深度结合。二者的高度契合及融通,主要不在于概念、范畴、命题等的相近或相同,而在于它们都将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作为文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不仅有着共同的理论问题域或话题关注点,而且在文艺性质与功能、文艺批评标准与原则、人物形象塑造等核心问题的观念主张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或精神相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文艺批评话语体系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 中国传统文艺批评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对中国文艺批评自主话语体系的影响——从“五四”到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考察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廷信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2期60-72,I0007,I0008,共15页
考察中国文艺批评自主话语体系的建构,首先应从历史和文化的维度入手。文化的自主性决定了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建构的自主性,而文化自主性的形成,又未能脱离特定的历史语境。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期间经... 考察中国文艺批评自主话语体系的建构,首先应从历史和文化的维度入手。文化的自主性决定了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建构的自主性,而文化自主性的形成,又未能脱离特定的历史语境。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期间经历了北洋军阀统治的覆灭、国民革命的高涨和转折、抗日战争的爆发等重要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运动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志,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针对文艺的立场、态度和方法。而在抗战背景下,强调民族文化自信,立足中华文化根基和中国革命实际的文艺观也在此过程中日益凸显。这种文艺观对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批评自主话语体系的建构产生了强大影响。认识这段历史,对我们思考新时代中国文艺批评自主话语体系建构的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抗日战争 文艺座谈会 传统文化 文艺批评自主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物至境: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话语体系的构成及阐释
3
作者 王韶华 《艺术传播研究》 2025年第2期4-12,共9页
在中国艺术思想史上,创作话语体系之构成的主干是:以物为始,以境为终。这表现为:在创作的历史演进中,话语由关注“物”转向关注“人”,进而达于对“人”“物”合一之“境”的深入探讨;在创作活动的过程方面,话语关注艺术因感物而作的缘... 在中国艺术思想史上,创作话语体系之构成的主干是:以物为始,以境为终。这表现为:在创作的历史演进中,话语由关注“物”转向关注“人”,进而达于对“人”“物”合一之“境”的深入探讨;在创作活动的过程方面,话语关注艺术因感物而作的缘起、艺术生动之象的塑造、艺术理想之境的确立以至其根源。在对这两个维度各个环节的阐释中,相关话语往往以一种艺术门类为主导,引领其他艺术门类参与其中,共同构建完整、严密且有深度的艺术创作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话语体系 中国传统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审美传统特质看中国文论话语自主性 被引量:1
4
作者 何中华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1期18-31,I0001,共15页
在现代化的狂飚突进中,现代性的话语霸权造成了中国文论叙事方式被同化的趋势。它使我们从一个“他者”视角读出以往不曾读出的含义,但也导致中国审美传统之固有特质的遮蔽,更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论话语体系自主性的隐遁。中国文化重体... 在现代化的狂飚突进中,现代性的话语霸权造成了中国文论叙事方式被同化的趋势。它使我们从一个“他者”视角读出以往不曾读出的含义,但也导致中国审美传统之固有特质的遮蔽,更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论话语体系自主性的隐遁。中国文化重体认和亲证的基本旨趣,规定了中国文艺批评的特有方式和取向。与西方审美传统重再现、求形似、偏写实不同,中国古典审美方式重表现、求神似、偏写意。中国的审美创造总有一个道德负荷,即发挥伦理教化功能,因而拒绝唯美主义。中国文化本质上是审美的,是诗意化的文化。在应对现代性挑战中,如何维系并捍卫中国文化的自主性,是我们必须直面的任务。建构中国文论自主话语体系,就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审美传统 表现 神似 写意 中国文论话语 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思想根源、基本方法和话语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廷信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1年第11期4-20,共17页
当前,理清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思想根源、基本方法和话语特征,重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价值,对构建中国特色的评论话语,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很有必要。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思想根源集中体现为处理文艺与人、自然和社... 当前,理清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思想根源、基本方法和话语特征,重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价值,对构建中国特色的评论话语,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很有必要。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思想根源集中体现为处理文艺与人、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实现“和”的理想。其基本方法为知人论世的关联方法、日常体验的言说方法、以心感物的认知方法和感通万物的思维方法。其话语特征集中以范畴形式来体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范畴按轻重来划分,可分为理想性范畴、根源性范畴、支撑性范畴和延伸性范畴。中国古代文艺批评较少讨论“真”的问题,是因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家不把“真”当作孤立的、纯粹客观的事物来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艺批评 思想根源 基本方法 话语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新西湖十景”的命名及翻译——从中国传统话语的文化范式谈起
6
作者 刘旭凤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113-116,共4页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景,以西湖为最佳。从南宋至今,围绕西湖周边景点的命名达六次之多。随着西湖申遗成功,许多国外游客也慕名而来。于是景点的英译名便成了他们了解西湖的第一扇窗。众多学者将目光着眼于最为著名的南...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景,以西湖为最佳。从南宋至今,围绕西湖周边景点的命名达六次之多。随着西湖申遗成功,许多国外游客也慕名而来。于是景点的英译名便成了他们了解西湖的第一扇窗。众多学者将目光着眼于最为著名的南宋时期的“西湖十景”,却对之后一些景点翻译的系统研究并不多,因此译本众多。笔者试从中国传统话语的文化范式出发,力求从中找出1985年版“新西湖十景”的命名特点,并对其译本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话语 文化范式 新西湖十景 命名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艺批评的三重欠缺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晓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40,共7页
关键词 文艺批评 为文 传统意识 文艺创作 独特 文学艺术 消解 当代中国文化 文化语境 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文艺批评价值体系的思想文化根基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震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2年第4期40-50,共11页
中国特色文艺批评价值体系的建构,是文艺繁荣发展、助力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当代文艺所聚合的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一体系的建构逻辑必须是多元的。中国特色文艺批评价值体系是一个既有主导性又有开放性,能够融合多元价值诉求的... 中国特色文艺批评价值体系的建构,是文艺繁荣发展、助力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当代文艺所聚合的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一体系的建构逻辑必须是多元的。中国特色文艺批评价值体系是一个既有主导性又有开放性,能够融合多元价值诉求的框架结构,它立足中国语境、中国文艺现实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价值需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的当代化形态为主体,以中国化的现代西方文艺理论为参照。这一体系的形成有赖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基础、文艺观念等方面的相通、契合和深度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批评 价值体系 建构逻辑 思想文化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文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话剧评论话语体系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吉德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2期73-81,I0008,共10页
建构中国自主的话剧评论话语体系要把握好传统、世界、现实三个维度。传统维度是指回到历史,积极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世界维度是指以鲁迅“拿来主义”的眼光向世界戏剧、世界文艺理论学习;同时还要积极“走出去”,在国际戏剧平台上主... 建构中国自主的话剧评论话语体系要把握好传统、世界、现实三个维度。传统维度是指回到历史,积极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世界维度是指以鲁迅“拿来主义”的眼光向世界戏剧、世界文艺理论学习;同时还要积极“走出去”,在国际戏剧平台上主动发声与踊跃亮相。现实维度是指打造新概念,创造新范畴;创建科学的话剧作品评价体系;拓宽传播路径,增强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剧评论话语体系 传统维度 世界维度 现实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人类学的中国话语体系与艺术传统的深层内涵 被引量:7
10
作者 项阳 《艺术探索》 2017年第3期83-88,共6页
艺术人类学是从文化人类学派生出的以众多艺术门类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我们既应把握文化人类学自身的发展,又应考量该学科学术理念和方法论在中国实践的意义。许多艺术形态是在历史上生成,历经发展衍化存在于当下,因此运用历史人类... 艺术人类学是从文化人类学派生出的以众多艺术门类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我们既应把握文化人类学自身的发展,又应考量该学科学术理念和方法论在中国实践的意义。许多艺术形态是在历史上生成,历经发展衍化存在于当下,因此运用历史人类学或称将历史观念引入艺术人类学很有必要,如此方能在研究过程中既把握普遍性意义,又注重多种艺术形态在不同区域、民族、国家所具有的特殊性内涵,建立起该学科的中国话语体系,方能与国际学术界对话、交流。这需要研究者不断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形态、艺术现象之发生发展的深层内涵进行深层把握,且应极力避免仅用西方理念对其表层进行贴标签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中国话语 艺术传统 深层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且夫……然则”到“倘若……然而……”——鲁迅与中国传统的话语方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克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44,共8页
笔者曾从具体的句式、行文的节奏和整体的构思等方面论证,鲁迅的话语世界可以说是一个以“倘若……然而……”为基本语态的话语世界。在鲁迅那里,“倘若……然而……”为鲁迅缠绕的话语意向提供了一种较之其它句式更具包容性的话语空... 笔者曾从具体的句式、行文的节奏和整体的构思等方面论证,鲁迅的话语世界可以说是一个以“倘若……然而……”为基本语态的话语世界。在鲁迅那里,“倘若……然而……”为鲁迅缠绕的话语意向提供了一种较之其它句式更具包容性的话语空间。但就“倘若……然而……”的话语形式本身来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方式 鲁迅 中国传统 话语空间 包容性 句式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论话语的“存活”现象及其规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古风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0-12,共3页
20世纪是中国文论现代化的世纪,其主要标志就是从外国引进了一套新的文论话语,并由此建构了一个新的文学知识谱系。但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虽然被边缘化了,却并没有消亡,而是还"存活"着。经过调查统计,我们发现目前大约有134... 20世纪是中国文论现代化的世纪,其主要标志就是从外国引进了一套新的文论话语,并由此建构了一个新的文学知识谱系。但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虽然被边缘化了,却并没有消亡,而是还"存活"着。经过调查统计,我们发现目前大约有134个传统文论话语还存活在现代文论与批评之中,其中常用文论话语有56个。这是一个被学界长期以来所忽视了的文艺学现象。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即"洋化"和"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存活现象 存活路径 存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批评需要“中国话语”——“百年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研究”主持人语
13
作者 汤哲声 《长江学术》 CSSCI 2022年第4期50-50,共1页
建构中国通俗文学经典化的批评标准,并不是要在中国文学批评中“另立门户”,更不是要与精英文学(这个称呼并不规范,姑且称之)“争名分”,而是要强调中国文学批评需要“中国话语”。既有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标准主要基于中国“五四”新文... 建构中国通俗文学经典化的批评标准,并不是要在中国文学批评中“另立门户”,更不是要与精英文学(这个称呼并不规范,姑且称之)“争名分”,而是要强调中国文学批评需要“中国话语”。既有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标准主要基于中国“五四”新文化传统而建构,其社会启蒙性、文化批判性和美学表现性都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价值。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既有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标准对中国文学的传统性、民族性重视不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新时期发展创化认知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 中国话语 中国传统文学 精英文学 批评标准 通俗文学 美学表现 另立门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设计思想影响下的中国设计话语权提升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柯 《电影评介》 2012年第11期73-75,共3页
注重和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设计的理论基础;中国设计话语权提升的本质是中国文化竞争力的提高;传统设计思想与现代设计实践相结合是提升中国设计话语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竞争力 中国设计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悟习总书记讲话 做好文艺批评工作 被引量:5
15
作者 仲呈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文章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倡导文明和谐论和"三个离不开",即历史要前进,改革要深化,"离不开哲学精神的指引","离不开历史镜鉴的启迪","离不开文学力量的推动",强... 文章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倡导文明和谐论和"三个离不开",即历史要前进,改革要深化,"离不开哲学精神的指引","离不开历史镜鉴的启迪","离不开文学力量的推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意识形态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两个加强",即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要加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强调"两个结合",即就是要把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适应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强调文化体制改革"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强调"四个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我们要带着心服口服的、深厚的情感去学习,才能够领悟它的真谛。这些讲话本身就是在哲学精神的指引下,在历史镜鉴的启迪下,高度重视文化的作用、重视文学艺术的作用,多年来进行深思熟虑的结果。总之,坚定不移地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英明指挥下,坚持把中国特色、中国道路的文艺评论推向前进,就是今天我们的共同任务。我们应该团结起来,认真地学习、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推动我们的文艺批评事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文明 和谐 传统文化 文学艺术 文艺批评 中国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艺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反思——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16届年会会议综述
16
作者 谷乾鹏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5-217,共3页
经过近代以来的百年探索,中国文艺理论在吸收西方文论、继承中国传统文论的基础上,在学术、学科和话语体系构建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因此,对百年以来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进行反思和研究就尤为重要。有鉴于此,2023年11月10—13日,... 经过近代以来的百年探索,中国文艺理论在吸收西方文论、继承中国传统文论的基础上,在学术、学科和话语体系构建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因此,对百年以来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进行反思和研究就尤为重要。有鉴于此,2023年11月10—13日,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中国文艺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反思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科研机构与高校的20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理论 文艺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传统文论 西方文论 中国文论话语 科研机构 理论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批评“反哺”文论的意义与途径--探析文论建构的方式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一峰 《艺术广角》 2017年第3期4-12,共9页
建构当代中国文论、重塑文艺批评、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可谓当前文艺界特别是文艺理论评论界高度关注的三大课题。实际上,文论建构、文艺批评、文艺创作三者可视为思考文艺领域诸现象诸问题的一个动态分析框架。当前... 建构当代中国文论、重塑文艺批评、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可谓当前文艺界特别是文艺理论评论界高度关注的三大课题。实际上,文论建构、文艺批评、文艺创作三者可视为思考文艺领域诸现象诸问题的一个动态分析框架。当前,许多学者都注意到我国文论存在与文艺现实脱节的严重危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论存在着虽属局部却严重的问题和危机,它主要不在话语系统内部,不在于有的学者所说的‘失语’,而在于同文艺发展的现实语境的疏离或脱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论 文艺批评 “反哺”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意义 文艺创作 文艺理论 话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当代表达之道——百年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研究》写作札记
18
作者 施咏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8-73,共6页
文章对人民音乐出版社即将出版的、由施咏独著的《中国传统音乐当代表达之道——百年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研究》一书的写作缘起、背景、研究方法、范式、目的、意义等进行梳理与总结,并提出该著述也可视作是一本有关中国传统音乐在... 文章对人民音乐出版社即将出版的、由施咏独著的《中国传统音乐当代表达之道——百年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研究》一书的写作缘起、背景、研究方法、范式、目的、意义等进行梳理与总结,并提出该著述也可视作是一本有关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创作应用的研究成果,或是将其当作一本现代应用版的《中国民族音乐概论》乃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的民族化探索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的理论研究与总结,也对构建中国话语、学术、学科三大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流行音乐 民族化 文化自信 中国话语体系 中国传统音乐当代表达之道——百年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武术文化的“失语”与“话语”平台构筑的思考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湧涛 周兵 刘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7-70,共4页
在西方体育主导话语权的压制下,中国武术文化陷入了"失语"的窘境。为了给中国武术寻求"话语"权,觅寻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武术文化"失语"的症候、本原进行了解读和反思。研究认为:模仿的迷... 在西方体育主导话语权的压制下,中国武术文化陷入了"失语"的窘境。为了给中国武术寻求"话语"权,觅寻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武术文化"失语"的症候、本原进行了解读和反思。研究认为:模仿的迷误、时代的变迁导致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失语";文化的自知、自信是话语平台建构的基础,文化的现代转化是中国武术建构话语平台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国武术 文化话语平台 文化模仿 武术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陶艺的批评视角与文化选择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益民 张甘霖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5-56,共2页
本文旨在针对中国当代陶艺批评的现状,描述其变化过程和从中形成的批评状态以及文化选择。全文从当代陶艺批评的三种方式展开:一是过于倾向观念艺术的建构;二是对传统争端的解读处于边缘性的话语;三是利用历史理论和哲学术语来展开的意... 本文旨在针对中国当代陶艺批评的现状,描述其变化过程和从中形成的批评状态以及文化选择。全文从当代陶艺批评的三种方式展开:一是过于倾向观念艺术的建构;二是对传统争端的解读处于边缘性的话语;三是利用历史理论和哲学术语来展开的意识形态运作。认为真正展现当代陶艺批评视角应从本土经验出发,在这基础上借用西方后结构主义,语用学等知识,构造出必要的理论背景,并以此表示和传统陶瓷批评不同的价值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陶艺 批评话语 观念艺术 传统陶瓷 视觉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